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在中國文學中,“旅遊”壹詞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在中國文學中,“旅遊”壹詞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旅遊”這個詞自古就有。較早出現旅遊壹詞的文獻,可以追溯到南朝(宋齊梁)沈約的《傷逝》(441 ~ 513),其中有“壹年之春,旅遊引遊人”的詩句。有人做過這樣的統計,即整個唐詩中有6首以旅遊為題材的詩歌,包含了5萬多首。分別是賈島旅遊,李群玉番禺旅遊,李長福旅遊傷春,高適東平旅遊獻薛太守二十四韻,王建初冬旅遊,劉滄。“遊”字在全唐詩的所有詩句中出現了22次,如“早年遊歷,通曉風土人情”(白居易《適性二首》)等(4),這裏就不壹壹列舉了。但是,除了這些詩(句),壹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古代的古典辭書中,並沒有發現“遊”這個詞(5)。

商務印書館1931年出版的《辭源續編》對“旅遊”壹詞的解釋是:“現在泛指外出做客。”然後1959完成初稿,1960印刷的《現代漢語詞典(試印)》將“旅遊”解釋為“旅行觀光”,這裏作為合成詞處理。直到1964+01年6月國務院召開“第壹次旅遊工作會議”,“旅遊”壹詞才逐漸在社會上流傳開來。1979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沿用了之前對“旅遊”的定義,即“旅行、觀光”。這是對旅遊的壹般解釋,含義比較寬泛。至於“旅行”這個詞,出現的更早。意思是壹起旅行或者作為客人。其史料有《禮記·曾子問》:“三年喪,無團,無行。”此外,西漢劉向說:“麒麟...不群居,不旅遊。”如果按照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出版的《辭海》來解釋,指的是運動的手段之壹,是文化休息的壹個很好的活動內容。在中國,傳統旅遊以“遊”為主,這壹點在中國古典文學中也能找到。如《尚書·大禹謨》:“閑中徘徊。”《詩經·國風·春水》雲:“乘車詞寫(瀉)我之憂。”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遊泳既是壹條橫幅的溪流,又是壹個標誌,意思是“浮在水中”,都是指得心應手、遊刃有余、與環境和天地融為壹體的奇妙狀態。遊也指玩也玩,創造壹種超然的人生境界。應該說,傳統遊不需要徒步,遠近遊都是遊,不壹定完全靠“遊”(4,6-10)。這種旅遊存在於傳統的農業社會,四季的變化本身調節著勞動和休閑。春天出生,夏天生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來回循環。人們置身於鄉土自然中,感受到自然循環的力量,四季的變化,以及自身存在的價值。在現實世界中,當地自然與當地居民形成了壹種對應關系,既給當地居民提供了壹個正常的生活場所,又附帶了壹個可以稱之為小生計的產品。也就是說經濟上的考慮不多,但是玩還是玩的色彩很重(11)。

進入現代社會後,旅行需要以徒步旅行為前提。它起源於緊張單調的城市生活節奏和枯燥乏味的工業勞動,此時需要調整和改變。所以,只有疏遠自己,拋棄這個地方,才能擺脫單調的生活。培根把旅遊看成是對年輕人的教育,是對老年人體驗的需要(12)。現代工業社會給人們帶來了對工業勞動的厭倦,同時也刺激了對度假的需求。當度假作為壹個產業來管理,也就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旅遊。現代旅遊是人們離開平時的環境,以休閑、商務等為目的,到壹些地方去,在壹些地方停留,但連續停留時間不超過壹年的活動。它由三個要素組成:遠離通常環境的旅行距離;停留不超過壹年;旅行的目的不是就業和移民。現代旅遊系統包括交通子系統、餐飲住宿子系統和旅遊文化消費子系統。可以認為這最後壹個子系統就是所謂的狹義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