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鄉村旅遊:風生水起,形神兼備

鄉村旅遊:風生水起,形神兼備

日前,2021年聯合國世界 旅遊 組織第24屆全體大會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2021年首批聯合國世界 旅遊 組織“最佳 旅遊 鄉村”名單,中國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遞村入選。它們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享的新發展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生的美麗中國的生動實踐。讓世界通過中國鄉村,深入了解 健康 、可持續發展的中國。

同時,在國內,鄉村 旅遊 也日漸廣受遊客青睞並成為消費熱點,有力帶動了各地村民致富增收,也成為拉動鄉村振興的壹大支柱產業。壹方面,鄉村遊客量和 旅遊 收入快速增長,山清水秀、生態優美的鄉村吸引力逐漸增強;另壹方面,依托豐富的鄉村文化資源,各類鄉村 旅遊 品牌不斷湧現,壹幅幅火熱生動的鄉村 旅遊 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鄉村 旅遊 發展進入“法制化”時代

《中華人民***和國國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壯大鄉村 旅遊 、民宿經濟等特色產業,提升鄉村 旅遊 等服務品質。此外還提出“發展縣域經濟,推進農村壹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條,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等,為新形勢下鄉村 旅遊 提質升級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賦予了鄉村 旅遊 更為重要的任務和使命。

目前,我國鄉村 旅遊 初具規模、發展迅速。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由於出行便捷、親近自然、人員密度低等優勢,鄉村 旅遊 率先復蘇並持續穩步增長,恢復態勢好於國內 旅遊 總體情況。鄉村 旅遊 正成為滿足人民群眾 旅遊 消費需求的重要途徑,發展潛力巨大、空間廣闊。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龍門山 高婷拍攝

近年來,文化和 旅遊 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幾個相關部門,制定了《關於促進鄉村 旅遊 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促進鄉村 旅遊 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鄉村 旅遊 扶貧工程行動方案》等多個文件,形成了包括引導發展方向、解決瓶頸問題、推動脫貧攻堅等多個維度的政策體系;連續多年組織召開全國鄉村 旅遊 和 旅遊 扶貧工作現場會,邀請相關部門***同參與,加強政策解讀和貫徹落實。

2020年疫情發生後,文化和 旅遊 部印發《關於統籌做好鄉村 旅遊 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場復蘇有關工作的通知》,促進鄉村 旅遊 復工復產復市各項扶持政策落實落地。2021年,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文化和 旅遊 部積極聯絡全國人大法工委,推動將支持鄉村 旅遊 發展、鄉村 旅遊 重點村鎮建設寫入《中華人民***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發揮立法對鄉村 旅遊 發展的保障和推動作用。聯合有關部門,將支持鄉村 旅遊 發展的相關內容納入保障和規範農村壹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農村客運體系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文件中,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推動形成相關部門分工指導、協調推進鄉村 旅遊 發展的工作局面。

“高度重視規劃在鄉村 旅遊 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文化和 旅遊 部組織和指導各地開展鄉村 旅遊 規劃編制工作。”文化和 旅遊 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先後組織開展了兩輪 旅遊 規劃扶貧公益行動,組織規劃單位編制完成了765個 旅遊 規劃,其中包括“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240個。據初步統計,各地文化和 旅遊 部門組織編制了2000多個鄉村 旅遊 規劃,指導鄉村地區科學推進 旅遊 資源開發和項目建設。

提質升級 形神兼備 凸顯文化品位

文化是 旅遊 的靈魂, 旅遊 是文化的載體。在業界專家看來,鄉村 旅遊 的落腳點是鄉村,鄉村性和本土性才是吸引遊客的“制勝法寶”,應本著立足鄉情、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則,打好“當地牌”,調出“本土味”,準確把握當地特色元素,充分挖掘以居住地、服飾、飲食、禮儀、遊藝等為主的民俗文化,基於此推陳出新,增加伴生產品和衍生產品,打造地域特色濃郁的 旅遊 品牌,確保鄉村 旅遊 “形”“神”兼備。

陜西省渭南市天留村 高婷拍攝

據了解,2019年文化和 旅遊 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啟動了全國鄉村 旅遊 重點村鎮名錄建設工作。在此前工作基礎上,2021年兩部委修訂印發了《全國鄉村 旅遊 重點村鎮名錄建設工作方案》,首次將鄉鎮納入遴選對象,引導各地發揮鄉鎮連城帶村的銜接功能和要素優勢,帶動鄉村 旅遊 集群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如今,第壹批100個全國鄉村 旅遊 重點鎮(鄉)和第三批199個全國鄉村 旅遊 重點村名單已公布。目前,兩部委已先後推出了1199個全國鄉村 旅遊 重點村和100個全國鄉村 旅遊 重點鎮(鄉)。

“這些重點村鎮也成為各地引領鄉村 旅遊 提質升級發展方向的主力軍。在重點村鎮工作的示範帶動作用下,各地先後推出了壹批鄉村 旅遊 品牌路線、精品景點、節慶活動,豐富完善了鄉村 旅遊 品牌體系。”文化和 旅遊 部資源開發司相關負責人說。

實際上,全國鄉村 旅遊 重點村中涵蓋了大量傳統村落、 歷史 名村、特色民族村寨等資源。各地依托重點村建設,實現了鄉村優質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帶動鄉村產業融合,成為引領鄉村 旅遊 提質升級發展的典型示範。

在陜西省西安市南堡寨村,兼具觀光遊覽及休閑度假功能的農業公園如今成為了新晉網紅打卡地。近年來,該村通過挖掘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田園文化,再現“詩酒花茶”的鄉村休閑文化生活,實現農、文、旅有機融合。如今,緩步走進古村,即看到整個村落中老舊的土坯房在保留原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造,整個村落分為古寨區、文創區、藝術區、梅園、二十四節氣園等區域。據介紹,該村曾經的落後卻在新壹輪鄉村發展中成為逆襲的優勢:閑置的土地容易大面積流轉,廢棄的老舊土屋變成了高檔名宿、咖啡館、茶室……舊時老墻庭院、籬笆藤蔓、溪橋流水之景逐步重現。面對南堡古寨村道路狹窄、基礎設施匱乏、空心化嚴重、缺水以及交通不便等諸多問題,經過多方面 探索 鄉村振興的有效實踐,該村分別從文化復興、生態修復提升、鄉村產業體系構建三個方面入手,圍繞古寨打造終南山下的中國生活方式,為人民提供最 健康 、最具中華文化特色、最具中國味和中國情結的鄉村生活。

諸如此類的實例在全國還有很多,諸如,浙江省麗水市茶排村先後實施了古民居修繕、村莊環境整治、古驛道修復、文化禮堂修繕等項目,引進上海民宿品牌,實現閑置古民居的活化利用, 探索 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發展鄉村 旅遊 的有效模式;山西省晉城市司徒村打造集 娛樂 休閑、民俗體驗、 美食 購物為壹體的“司徒夜市”,將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的鄉村戲劇作為 旅遊 吸引物,再現晉商文化、煤鐵文化等風俗人情,為鄉村夜間經濟註入文化內涵。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用好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近年來,鄉村 旅遊 以其強大的市場優勢、新興的產業活力、強勁的造血能力、巨大的帶動作用,成為貧困地區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

在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雙龍營鎮,壹個名為仙人洞村的彜族撒尼人聚居村寨,從曾經極度貧困落後的村落,搖身壹變為當地的首富村。如今,步入村莊,可以看見石峰或矗於湖泊之中,或兀立於草坪之上,整個村寨山連山、水繞水,湖光山色渾然壹體,山山有奇洞,洞洞藏秀水。

誰曾想,這裏曾經壹到夏天青黃不接的時候,村民不得不背著口袋去隔壁村借糧食,仙人洞村被外界稱為“口袋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人均有糧180公斤。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該村黨員幹部團結全村群眾,用20多年時間,實實在在走出了壹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鄉村致富路。目前,這裏常住村民***196戶981人, 旅遊 從業者810人,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萬余元,民宿客棧200余家,家家戶戶開門迎客,吃上了“ 旅遊 飯”。幾乎所有在外地上學工作的年輕人,都回到村裏,還有不少外地乃至外省的年輕人攜資金和技術紛紛前來。

眼下,我國也正為世界鄉村 旅遊 發展提供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余村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十余年來,余村關閉礦山,修復生態,大力發展鄉村 旅遊 ,成功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實現了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的***贏。余村案例,也帶動了中國廣大鄉村的積極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已成為全 社會 ***識。

西遞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西遞村開始發展鄉村 旅遊 ,以徽派傳統古建築和田園風光吸引了大量遊客。西遞村通過 探索 文化遺產在保護中活化利用,“人、物、景”良性互動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從壹個欠發達的村莊轉變為國內外知名的鄉村 旅遊 目的地。

余村和西遞村是中國鄉村 旅遊 蓬勃發展的縮影。通過多年實踐,鄉村 旅遊 “景區帶村”“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幫助眾多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了脫貧摘帽。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鄉村 旅遊 將與相關產業進壹步融合,托起百姓富裕富足的金飯碗,塑造鄉村宜居宜業新形象,用“美麗鄉村”在“美麗中國”建設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