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莽山在哪裏?

莽山在哪裏?

自然莽山

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部,黃河南岸。它是秦嶺的殘脈,是小山的支脈。廣義的邙山北起洛陽,沿黃河南岸延伸至鄭州北部的光霧山,全長100多公裏。狹義的邙山僅指洛陽以北的黃河與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嶺。

莽山海拔約300米。邙山是黃土丘陵地,是洛陽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戰略軍事要地。最高峰是翠雲峰,在今天市區的正北方,有唐軒轅黃帝廟。

莽山道士

相傳老子曾在邙山煉丹,山上有壹座上清寺供奉老子。附近有道觀、呂祖廟、武則天頤和園、中清宮、夏青宮等古建築。唐宋時期,每逢重陽節,來邙山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唐代詩人張繼說:“我不擔心住在城市裏。請臨時前往北芒。”“邙山夜景”被譽為“洛陽八景”之壹。自古以來就有“生在蘇杭,死在北邙”的諺語,是中國歷史名山之壹。

邙山,又稱北邙山,位於洛陽的北側,是邙山的壹個分支。它從東到西綿延190公裏,海拔約250米。邙山是洛陽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白居易詩:“北莽墓高嵯峨”。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邙山也是古代帝王理想的葬身之地。它的最高峰是翠雲峰,在今天市區的正北方,上面有唐軒轅黃帝廟。古時候,森林裏有樹,綠如雲。唐代詩人張繼在壹首詩中說:“我不愁住在城裏,所以請妳暫時到北邙去旅遊。”遠遠望去,伊洛和二川的勝利盡收眼底;晚上,成千上萬的燈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邙山夜景”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壹(龍門山色、馬思鐘、天津小月、洛浦秋風、青銅駝暮雨、金谷春情、邙山夜景、平泉朝遊)。

邙山西端有仰韶文化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黃河中遊人類文明的標誌。

邙山陵墓群是我國大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世界上古代陵墓集中的地區之壹。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的帝王陵墓有十幾座,葬有皇族和大臣的陵墓有1000多座,為東漢(公元25 -220年)至三國(公元220-280年)時期的古墓葬。在邙山上,大大小小的土包,是皇帝、王公、達官貴人的墳墓,是邙山的古墓。邙山,又名北邙山,屬秦嶺余脈中段,位於黃河南岸、洛陽市以北的黃土丘陵區,高出黃河、洛河水面約150米。南北16公裏,東西30公裏,面積約500平方公裏,地勢開闊。在邙山地表以下5-15米土層中,透水性低,粘結性能好,土質緊密密實,最適宜放置墓穴。邙山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山雖不高,土厚水低,適宜喪葬。所以邙山上有很多古代帝王的陵墓,邙山從東漢開始就是洛陽人的墓地。有歷代名人墓,如秦代的呂不韋、南朝的陳後主、南唐的李後主、西晉的司馬家、漢光武帝的劉秀原陵、唐代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現在有了中國第壹座墓葬博物館——洛陽墓葬博物館。

東邊的曹魏、西晉墓,四面環山,沒有土地。西有東漢、北魏墓葬,現存地面圍場300余座,呈鬥狀或圓錐狀。最大的壹個直徑超過65,438+000米,高度超過50米。在已發掘的墓葬中,以大磚黃腸為材料,形制巨大;還有更小的土洞。當時出土的大量墓誌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外交流、民族關系等。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旅遊邙山

邙山,又稱北邙山,位於洛陽的北側,是邙山的壹個分支。它從東到西綿延190公裏,海拔約250米。邙山是洛陽北面的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白居易詩:“北莽墓高嵯峨”。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邙山也是古代帝王理想的葬身之地。它的最高峰是翠雲峰,在今天市區的正北方,上面有唐軒轅黃帝廟。古時候,森林裏有樹,綠如雲。唐代詩人張繼在壹首詩中說:“我不愁住在城裏,所以請妳暫時到北邙去旅遊。”遠遠望去,伊洛和二川的勝利盡收眼底;晚上,成千上萬的燈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邙山夜景”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壹(龍門山色、馬思鐘、天津小月、洛浦秋風、青銅駝暮雨、金谷春情、邙山夜景、平泉朝遊)。

詩歌莽山

張進載《七傷詩》:“北江事多,高陵事四五。妳問是誰的墳,都是天下的主。”北道元人“朱?6?1谷水》說:“北對芒府,連山而築,芽中多山,起於濼口,西過平陰,可知芒隴也。”唐代韓愈贈賈島:“孟郊死,葬於北莽山。此後,情況暫時閑置。怕文章斷掉,投胎賈島。”

唐代沈全琦《北邙山》:“北邙山上有墓,千古將對洛杉磯。城內晚歌鈴響,山上只聞松柏。”

唐·白居易《豪格行》:“賢愚貴賤皆有盡頭,北邙墓高陡。自古以來,我獨壹無二,死之前都是喝酒唱歌的。”晉朝元昊問北莽,曰:“驅馬到北莽元,必久矣。成千上萬的富人都掉進了這個山角落裏。”

唐·王劍《北邙行》:“北邙山頂閑土少,滿是洛陽人的舊墳。老墳頭埋的人多,沒地方堆金子。天涯長且葬日快,山巒崎嶇,壹望無際。高高的張素幕布圍繞著明靜,晚上唱著挽歌呆在山下。洛陽城北城東,魂車祖瑪遇龍。如果說長安路上的車轍很寬,那麽蒿草就比於松柏樹少。山腳和山溝的石頭越來越薄,在墳前做羊做虎。誰的石碑毀了,後人就重新獲得成書日期。回去參加車馬的葬禮,建壹座大廈和壹個高臺。"

唐章季《北邙行》:“洛陽北門,為北邙之路,車失而秋草失。在車前唱著歌,高墳正在升起。洛陽城裏人多。壹千美元巍然屹立,百尺竿頭,更進壹步,誰將最終成為頂梁柱。山上松柏半無主,地裏骨頭比土多。寒食家送紙錢,風箏築巢爬樹。住在城裏沒有解決問題,請暫時到北碚旅遊。”——《樂府詩·陸璐》:“陸璐,多容易啊!明代的露水降得更多。人死了什麽時候還?”

薛明宣《北邙行》:“北邙山隨風生,新葬滿舊葬。財富至此何處,破碑支離,荒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