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興田鎮的旅遊景點

興田鎮的旅遊景點

城村古漢城遺跡

城村古漢城是古越族歷史輝煌的壹章。從壹九八O年至今,福建省博物館組成漢城考古隊進行壹系列考古發掘,已出土四千多件 可復原的重要文物。城址出土的豐富多彩的日用陶器和陶制建築材料,燒制精良,造型別具壹格。城址中還出土了許多文字瓦當和陶文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宮殿中的室內浴池為我國所發現的古代最早的宮內浴池,其供、排水管道設施非常嚴整、完備,是古代宮殿建築的典範。

位於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西南1公裏,為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三個組成部分之壹,被列為武夷山世界遺產地的古漢城遺址保護區,1996年12月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村漢城遺址發現於1958年,是福建省已發現的古城址中保存較好的壹座漢代古城址,也是我國江南地區比較完整的壹座。 城村漢城由三組東西走向的山崗和高胡坪組成。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約48萬平方米。地面保存著較好的夯土城墻,實測周長2896米,墻外除天然深谷和窪地外,壹般都有墻壕遺跡。城門兩座,位於城址南部,東西遙望,直道相通。城內探明大型建築群基4處、冶鐵作坊遺址5處、居住區15處,以及烽火臺、排水系統、古道路等多處。 城內高胡坪是漢城的中心建築區,揭露的壹組大型宮殿建築遺址有正殿、側廂、庭院、天井、排水溝等,保存相當完整,出土大量的陶器、鐵器、銅器等。其器形有罐、盆、缽、瓿、壺、盅、鐵矛、鐵劍、銅鏃、弩機等。據考古隊論斷,城村漢城的始建年代,可能是早到西漢前期,即閩越國統治時期,其下限可能延長到西漢末或東漢初年,它的興廢與閩越族的盛衰密切相關。

閩越王城博物館

建於興田鎮城村村的南部、王城遺址的東南側。它用圖表、文字、實物、復制品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距今2110多年以前南方少數地方政權---閩越國從漢封立國直到叛漢終被剿滅的百余年歷史。博物館建築布局嚴謹、規則,主次有序。屋頂飛檐重彩,真有“如鳥斯革,如?斯飛”的非凡氣象,再現了漢代閩越宮苑建築的風采。

無諸塑像 立於第壹展廳的廳前大院裏。無諸於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被冊封為閩越王,治閩中故裏,轄區包括武夷山在內的當今江西和閩北、福州壹帶。塑像為石質立像,偉岸粗獷,呈現出臣服於漢廷之後雄才大略的形象。

第壹展廳 用文字、圖畫和模型濃縮西漢時期閩越王國昔日的風貌。展廳進門正中是“前言”石刻和四根圖騰柱,柱刻虺蛇紋,象征閩越族崇蛇的習俗。頂上繪有雙蛇、日、月、金烏、蟾蜍的圖案。圖騰柱右邊是壹個探方模型,讓參觀者了解城址遺物出土時的情景;左邊是壹個閩越平民墓葬模型,可以窺視當時的葬俗。展廳正門的兩側門墻是龍鳳呈祥的石刻圖案。展廳兩邊墻上石刻的內容分別是:閩中郡建立圖、鏖戰圖、冊封圖、贈禮圖、漁獵圖、農耕圖、庖廚圖等;正中墻上是“冊封回歸圖”的巨幅油畫,畫的是閩越王無諸受漢王朝冊封後,榮歸閩中故國受到臣民歡迎的場景。瀏覽此廳,參觀者可初步了解閩越族的歷史和生活習俗等概況。

第二展廳 集中展示西漢閩越王城的歷史文物。廳的正中是城址復原模型,讓人們了解王城的規模、形狀及建築分布情況。模型的四周櫥窗內陳列著城址出土的建築材料、日用陶器、各種銅鐵制品以及兵器等珍貴文物數百件,其中有不少堪稱當時全國之最的。如:2.02米長的空心磚、15公斤重的鐵犁、81.5厘米長的鐵矛頭、全國最早的五齒耙等,這些文物在全國出土的漢代文物中也占有重要地位。置身此廳,使人們有機會見到福建上古文化的遺澤,了解閩越文化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概貌。

城村民俗遊 這是武夷山2004年推出的壹個具有武夷山地方特色的旅遊項目,人們坐在獨輪車上欣賞古漢城城村的明清古建築,別有壹番風味。

城村百歲坊

城村村的“百歲坊”牌樓,城村村村口,樓坊分三間開,以十二根圓木柱支撐,分上、中、下三層擡梁,每層擡梁由六疊船形鬥拱構成,鬥拱上繪碟形朱鬥繪,十分壯觀。在“百歲坊”的門坊兩邊還留有象征著長壽的四方壽桃石。 在坊的西面懸掛著提著“聖世人瑞”的篇,從邊上提著的“欽差督理糧餉帶管建南道福建布政司左參政魏時應”可知當時的贈送者。在坊的東邊懸著提著“四朝逸老”的匾額,下款“巡按福建監察禦史李淩雲;賜進士第中憲大夫建寧府知府馬關獻、賜進士第文林郎知建陽縣汪文標合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