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海山鎮有什麽名勝古跡

海山鎮有什麽名勝古跡

 作為潮汕人,壹定非常熟悉分布在各村鄉間眾多的祠堂建築。潮汕祠堂壹般僅有規模的區別,都是由各宗各姓建起。但記者近日卻在潮州饒平海山鎮發現了壹座百年前建起的清代祠堂,卻是由村內八個不同的姓氏祖先***建而成。這也足以形成祠堂建築的“潮汕壹奇”。

祠堂建於光緒年間

饒平縣海山鎮是個臨海小鎮,鎮上上港村東北面有座煙樓山。在煙樓山南有壹座祠堂,建築面積有差不多半個籃球場大,單層灰木結構,乍壹看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二進的宗祠由主廳、東廂、西廂和兩庫房組成,中間隔著天井。

可往這座祠堂大門石門匾上看,不難發現有陽刻“八氏宗祠”四個大字,門聯寫道:“八氏聯宗,花萼相輝棠棣秀。”大門中肚八幅石刻,內容分別是邱、李、賴、薛、田、葉、周、柯八個姓氏的源流。大廳中柱聯寫道:“集八氏以聯宗,沛沛浩浩,三江五湖源流長;成壹堂而***祀,綿綿延延,萬紫千紅枝葉昌”。

看完這些文字記述,不難發現這是壹座與眾不同的祠堂。八,並非姓氏,而是數量。原來,這座祠堂是由八個姓氏***建而成的。住在祠堂旁邊的老人李奕暢告訴記者,上港村人口不多,但姓氏卻有不少,在過去,宗族摩擦在所難免。清光緒丙午年(1906年)初,在上港村深孚眾望的李氏第16世孫李兩權先生積極倡導各姓聯合建祠,以期和睦鄉鄰。此舉得到村裏邱、李、賴、薛、田、葉、周、柯八個姓氏族眾的熱烈響應。於是,大家慷慨籌資,當年十月宗祠完工,十壹月初壹入祠慶典。

各姓子孫捐款重修宗祠

“八氏宗祠”建成後,每年正月初二,八氏成年男丁集中宗祠“食喜桌”;十壹月初二,八氏聯宗祭祖,平時族眾也喜歡進祠閑坐,暢敘鄉中盛事,***謀未來發展。很快人們發現,各姓日臻團結,族眾和睦相處,呈現出壹片人丁興旺、五谷豐登、政通人和的喜人局面。

另據老人透露,去年恰逢建祠百年,各姓子孫踴躍捐款重修宗祠,不少能工巧匠還主動當義工,修飾補葺,丹堊彩繪,祠制如舊,材料易新,引來各方遊客駐足欣賞……

專家

說法

“海山”文史專家許家懷認為,在姓氏宗族觀念十分嚴重的晚清時代,能把人數懸殊較大的八個姓氏聯合起來***建宗祠,在潮汕也是壹大奇跡。該祠建成後,姓與姓之間,人與人之間,減少了摩擦,增強了團結,合作互助,和諧與***,這對於當時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無疑起著積極作用。這種現象,對於今天維護農村穩定,創建和諧社會,也有著不少教益和啟迪

隆福寺位於廣東省饒平縣海山鎮上港村西約二華裏處的燈樓山麓,環境幽靜,地勢奇特,有“仙人騎鶴”之勝。清朝《潮州府誌》載“隆福寺在信寧都黃芒山,晉時建”。據《饒平縣誌》記載,宋淳佑年(1241-1252年)由開壹和尚重建。又寺碑記載:“大宋黃隆劉氏始祖致政公捐寺地而擴建。”清乾隆年間凈輝法師得修,民國時期精光法師和新曦大師重修。最後而且最大的壹次修整是1996年,由光輝法師主持,香港圓明講堂定因法師、諸山長老、十方善信及海外僑胞鼎力相助,集資壹百多萬元,進行了全面修建,寺基占地三畝,三廳、六院、九天井再加壹藏經樓,雕欄曲棟,飛檐翹角,琉璃覆頂,光彩奪目。

山門是牌坊式建築,壹個正門、兩個旁門,圍墻上點綴著竹節通花窗。門額“隆福寺”三字,系趙樸初老居士所書;有楹聯壹對:“隆運昌明,福田廣種。”進了山門即是前廳,供奉著高大的金剛塑像。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堂、藏經樓、祖師堂等建築。藏經樓地勢較高,在此可以俯瞰全寺。寺內碑刻三塊,珍藏《大藏經》壹部。又有鑄著“玄武飛來”的銅香爐三個,每個重五百斤;龍鐘凰鼓,鐘重壹千八百斤。

高僧弘壹大師、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海上書畫家任政、蘇石凰,為本寺題字或書匾。

隆福寺現任方丈光輝法師,64歲,廣東省饒平縣人,1948年出家,師從新曦法師,現任監院耀文法師,51歲,廣東省揭陽縣人,1981年出家,師從光輝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