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永清縣的地道是哪個朝代的?

永清縣的地道是哪個朝代的?

河北永清縣,京津之間,北宋時期是宋遼邊境,曾是宋遼兩國連年征戰的古戰場。民間廣為流傳的楊家將曾在這裏戰鬥過,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說。在該縣55個宋代建造的村莊中,有老君堂,韃靼營和漢臺...* * * 36個村的村名與宋遼戰爭有關。

據記載,北宋與契丹族建立的遼國,與女真族建立的金國連年征戰,長達200年。那時,在中國北方的平原馬平川沒有危險。“弱宋”和“強遼”怎麽會對峙200年?隨著沈睡地下千年的古戰的揭開,人們逐漸明白“地道戰”在當時的軍事上已經被廣泛使用。永清縱橫交錯300平方公裏的古戰路,被歷史學家和軍事科學家稱為“沈睡千年的地下軍事奇觀”。

如何重新發現古代戰爭?

河北省永清縣位於京津保三角之間。縣城距北京60公裏,距天津60公裏。西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建縣為宜昌縣,後改。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將其命名為永清。

從永清縣城往北走5公裏,就是1000多年前北宋與遼軍對峙的古戰場。“泥鏟刺穿骨頭,把沙子嚇到表面。主客體互鬥,山川眼花繚亂...屍滿巨埠岸,長城水滿血,不貴也不便宜……”現在,我們只能通過文字記載來想象兩軍在古戰場上交戰的慘烈場景。作為當時的軍事工程,在兩軍對抗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古戰,被埋沒沈睡了幾千年而不為人知。

永清古戰

1948年夏,永清發生水災。瓦屋新莊村位於縣城西南12公裏處,已成為水鄉。當村民們驚慌失措,筋疲力盡的時候,突然聽到壹聲巨響,然後村子裏的洪水全部流向西北方向,瞬間就沒有了水。膽大的村民來到村子的西北角,看到了壹個巨大的洞口。“山洞,山洞,水流入山洞!”這時,人們才明白巨響後水消失的原因。

1951在縣城南2.5公裏的南關,壹戶人家突然倒塌。吃驚的居士不敢吭聲,就用木板把洞蓋上,整天燒香拜佛,祈求神靈保佑。俗話說,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南關發現隧道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反右鬥爭”開始後,有人認為窯洞裏有“階級敵人”。在縣領導的要求下,當時的縣政府工作人員、後來的縣統計局局長李景泰帶著槍、匕首、粉筆和蠟燭鉆進了山洞。

“往下走後,我們發現了隧道。面積約150平方米,洞的四壁上有十幾個小門,每個小門都連著壹條隧道,曲折蜿蜒。洞裏有壹間茅屋,屋裏有壹個炕,炕上有壹個燈臺,還有壹些未燃盡的蠟燭。”74歲的李景泰回憶起當年在山洞裏的所見所聞。後來,數百人懷著好奇心鉆進了這條隧道。

1988年,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永清縣組織力量成立了古戰開發隊。經過多次調查和考證,發現古戰在永清縣分布廣泛,面積約300平方公裏。

古代戰爭是什麽時候誰建造的?

古戰,顧名思義,就是古代的軍事工程。專家在調查中發現,永清古戰不僅規模大、分布廣,而且結構復雜、布局嚴密。設施方面,不僅有翻眼、碉堡、大門等軍事設施,還有氣孔、燈臺、土炕等生活設施。施工用的巨型青磚都是30×16×8 (cm)。這種素磚硬度高,土質細,制造時高溫燒制。很明顯,當時是壹整個項目。

那麽,什麽時候,誰建造了盛大的古代戰爭?工程如此浩大,為何“默默無聞”?專家說確定古戰年代的直接證據是古戰的建築材料——青磚!經查,永清縣出土的素青磚與雄縣祁剛的宋代真磚屬於同壹規格。可以斷定,古代的戰陣應該是在宋代建造的。鑒於古代戰爭數量巨大,分布廣泛,用磚數量可觀。所以專家推斷,這壹定是當時權威主管部門直接規劃的國家級項目。確認古戰陣建於宋代,但古戰陣的真相無法大白於天下。

宋朝(960-1279)建國後300多年,古代戰爭是前期、中期還是後期建造的?歷史上,宋朝被稱為“弱宋”。前期有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和黨項建立的西夏國;後期有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國,蒙古族建立的元帝國。古代戰陣是宋朝與哪個國家交戰時建立的?

從永慶的演變入手,專家們為世人揭開了古代戰爭的神秘面紗。據《永清縣誌》記載,宋代永清北界屬遼國。專家們從古代戰爭的具體位置以及它出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方面引用了相關文獻。經過反復研究和考證,他們最終得出結論:古戰陣建於公元1000年前後的宋遼時期。這壹歷史時期的格局是宋與遼的對抗。宋太祖和趙匡胤執政時,確定的作戰方針是先南後北。在南北統壹之前,他們暫時沒有主動進攻遼國,遼國此時也無力南移。這樣雙方想暫時打起來,必然會在防守上有所努力。古代戰爭是這個歷史時期戰爭防禦的產物。

至於這項浩大的工程為何沒有載入史籍,專家估計有兩種可能:壹是該工程純屬國家機密;二是官方史書刻意回避,這與米切爾屈服於宋廷屈辱的外交政策有關。

雖然“正史上並無記載”,但專家們還是掌握了壹些關於古代戰事的確鑿證據:據明代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編纂的《霸州誌》記載,“洞為楊所治,起於周市、同雄縣,每次攻取,必有壹師。”此外,清光緒31年(公元1905年)編纂的《雄縣新誌》也記載了對馬洞的介紹。

據史書記載,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遼兵攻城,宋太宗向群臣請教防禦之策。宋祁等人主張決定黃河北堤,以水為防,或渡河北平原,在滄州與定州之間修築長城,限制敵騎;熟悉河間平原地形的滄州刺史何,主張利用河間沼澤造方田,以阻斷遼騎兵南下之路。最終采納了何的建議,這就是宋代著名的“水上長城”。永清縣發現的古戰陣位於宋代防線以北,專家估計可能是當時的軍事配套工程。

《地下長城》期待重現輝煌。

專家指出,中國古代的軍事坑道大多用於攻城。在軍事防禦方面,可以在高山峻嶺中築起長城作為屏障,將江河湖海變為方場,阻擋敵人前進。在馬平川的冀中平原,只有“藏兵”才能“禦敵”。永清縣古代戰爭發展了攻城,利用地道進行軍事防禦,應該說是中國軍事史上的壹大發現。古代戰爭的這種作用豐富了中國古代軍事科學的內容,也體現了當時人們的智慧和創造力。

在民間,古代戰爭的傳說是由楊家將創造的,相關的傳說數不勝數。有人說守三關,遼兵守永清縣以北的地界,於是修築地道,在山洞裏“藏兵”,與遼軍作戰。還有人說永慶南門是古戰的最北端,洞口位於姥姥廟的玉皇閣。壹般情況下,廟裏的和尚都是窺探敵情的。壹旦發現敵情,他們迅速通過古戰法將戰報傳到三關...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社科院、首都高校和北京市有關部門的專家學者在永清縣召開地下古戰學術研討會。專家認為,地下古戰作為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在壹定歷史時期發揮的實際作用不亞於長城。就其歷史和現實意義而言,其價值不可低估,可謂“堪比長城”。除了“未載入可補正的歷史”之外,還為文物、歷史、古代軍事、古代建築等學科和門類的研究提供了新課題、新資料。

專家指出,在宋代,古戰是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在現代,古戰的發現和發掘也有壹定的開發價值和經濟價值。專家認為,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之所以流傳了十個世紀,是因為它體現了楊家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如果以地下古戰為依托,以楊家將歷史傳說為中心內容,恢復壹些古戰遺址,建立具有古代軍事特色的宋遼古戰場旅遊區,應該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專家表示,目前,在永清、雄縣、霸州等地,各類地下古戰陣均已清理發掘完畢。綜合已發掘、記錄和民間傳說的地下古戰分布情況,古戰區東西長約65公裏,南北寬約25公裏,面積約1600平方公裏。根據宋遼邊界向西延伸至容城縣、徐水縣(宋安蘇軍駐地)的歷史條件,這壹帶應該也有地下古戰。至於從永清到東邊有多遠,就是壹個巨大的問號。

“地下長城”有多長?還有什麽秘密?雖然沈睡在大地之下數千年的遠古戰爭已經為人所知,但仍有許多謎團等待我們去發現和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