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吳村農村概況。

吳村農村概況。

壹代宗師吳昌碩故裏吳村位於安吉縣西北部半山區,距縣城26公裏,杭長高速出口10公裏,交通便利。它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吳村在明代以前被稱為“魚塘鄉貴人裏”。因吳村位於固鎮縣(漢朝建立)南部,又是吳氏族人的居住地,明代以後稱為“燕南吳村”,俗稱吳村。吳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因村後山高,村前古樹參天,日照短,故又有“半日村”之稱。

吳村吳不是土著。南宋初年,江蘇淮安名門望族吳進為躲避戰亂之災,舉家遷居於此。人口倍增後,香消玉殞。經過宋元明清幾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壹個五六千人的大村落。更重要的是,壹直堅持“耕讀家風”祖訓的吳姓族人,在明清兩代連年科舉考試中勝出,出現了以“吳氏父子四子”為代表的眾多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由於歷代吳氏家族的精心經營,吳村的規模和村容村貌不斷得到擴大和美化。鵝卵石鋪成的街巷縱橫交錯;高大雄偉的門樓和牌坊,溪流縱橫;亭臺樓閣壹字排開。村外的吳氏宗祠素有“金寶殿”之稱,山坡上的吳氏陵園雄偉莊嚴,人稱“天官墓”。這些都讓這個山村越來越有威望。清末民初流傳的壹首歌謠:“小孝豐城(縣城)大助吾村。”不脛而走,到處蔓延。吳村已成為安吉、孝豐壹帶,乃至浙北、皖南的名村。出生在這裏,以“詩書畫”聞名的現代藝術大師吳昌碩,讓吳村的名聲走出國門,遠播海外。

上世紀70年代的“文革”動亂,使吳村隨處可見的明清古建築遭到嚴重破壞。但改革開放後,在縣鎮領導和文博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投入大量財力搶救和開發了壹系列幸存的文物古跡和古建築。同時,對村莊環境和村容村貌進行了大量的建設和保護,改善了道路。2008年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特色村,2009年被評為浙江省十大生態旅遊村。

達達關吳村吳門金石多

北宋時,村民只有幾十人。建言初,高宗南渡,淮安吳家南移,吳晉舉家遷此定居。後代繁衍後,人數逐漸增加。晉朝第八子孫武松以不惜重金創辦孝豐書院而聞名。松子吳麟和吳龍都在明嘉靖五年(1526)的進士榜上,孝豐縣為他們立了雙進士牌坊。嘉靖十七年、四十壹年,我們的兒子嶽薇、維京先後入了科舉。“父親、兒子、伯侄關系都是世界上的學者”是壹段佳話。孝豐縣還建立了客家廣場和吳村中裏第壹蓮舫廣場。吳的父親、兒子、都被朝廷委以重任。幾十年來,吳家花大力氣建造了豪華的府邸、宏偉的牌樓、莊嚴的祠堂和精美的陵墓。後吳時期,通過科舉入仕的有100多人。到清朝道光末年,村民有四五千人,是孝豐縣最大的村落。所以有“吳村是大城市,小城市是孝城”的說法。

吳村南面的雨花山上有吳氏宗祠。祠堂前中華臺巍峨,石階兩旁石獸、獅、虎、馬、羊栩栩如生,山腰牌坊巍然聳立。如今只剩下兩只石獅,1.8米高,其余已毀。

九省八十名都是昌碩。

清鹹豐十壹年(1861),太平軍重新進入安吉、孝豐,在村民所剩無幾的吳村遭到清兵和民團的襲擊。同治、光緒年間,寧波、紹興、臺州、溫州及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山東、江蘇等地的移民陸續遷入。寧波、臺州、安徽人占97%左右。他們已經生活了四代,大約有80個姓氏。

藝術大師吳昌碩,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出生於此。Xi南閣山麓的古宅是吳昌碩啟蒙閱覽室,後名Xi南靜室,早年廢棄;自稱西南老人。

吳昌碩成名後,幾乎每年都會回村祭祖,吃壹頓簡單的飯招待老鄉親們。他關心農村,保持著家鄉的風貌。村裏的參天古樹,有人要砍賣,他出資買來,蓋了章保護起來;他看到很多孩子上不了學,就集資撥出三間房辦小學。還有養老優惠,每家增加壹個丁,每年能支持30元。村裏人讓他寫寫畫畫,他從來不拒絕。當地書畫珍品100多件,被傳為美談,有的被解讀為民間故事。詩中經常提到竹子和竹筍,這是家鄉的特產。光緒二十四年(1898),吳昌碩回國重修吳氏宗譜。

1927 165438+10月,吳昌碩病逝於上海。這個村子後面的獅子祭壇有它的紀念碑。村裏有兩處吳昌碩故居:壹處是出生地,磚木結構,前堂2間,後樓3間。1983年,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門匾吳昌碩故居由畫家王個簃題寫。陳友明、文徵明為吳麟撰寫的墓誌銘拓本。另壹個位於村子的後街。是系後購買的兩層五開間建築。建築依山傍水,高大幽深,具有鮮明的明清建築風格。這裏曾經是昌碩學藝和接待遊客的地方。因昌碩在此重修家譜,故又稱修譜大屋。

常碩子涵和董邁都是上海的書法和篆刻大師。孫定居美國;陸贄定居家鄉,是省文史館的壹員;致遠,住在上海,是上海著名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