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關於樓蘭民族的信息

關於樓蘭民族的信息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公元2世紀,樓蘭就是西域著名的“城墻之國”。東連敦煌,西北連焉耆、尉犁,西南連若羌、且末。古絲綢之路的南北道路從樓蘭分叉。中國魏晉梁倩時期西域首席史官辦公室。位於新疆羅布泊西北部。它是根據遺址中出土的漢文文獻命名的,與“樓蘭”和“陸璐文”相對稱的“庫洛來納”。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等人多次來到這裏盜掘。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學者進行了調查和發掘。樓蘭是西域三十六國之壹,與敦煌接壤,與公元前後的漢朝關系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是根據《漢書·西域傳》、法顯和玄奘的記載。《西域記》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知望千泥城,往陽關壹千六百裏,長安六千壹百裏。1570戶,4.41萬人。法顯說:“這片土地崎嶇而貧瘠。俗人的衣服和韓的壹樣,只是地毯棕色不壹樣。它的國王遵守法律。了解小乘佛教的僧人有4000多人。”在行程的最後,玄奘三藏做了壹個很簡單的交代:“從那時起,他向東北方向行進了壹千多英裏,來到了故國那劍泊,也就是樓蘭地。“漢朝的樓蘭國,時而成為匈奴的耳目,時而歸漢,玩弄兩面派的政策,在漢與匈奴之間,巧妙地維持著它的政治生命。因為樓蘭地處漢與西域各國的交通樞紐,漢不能越過這壹帶去打匈奴,匈奴也不能假借樓蘭的實力威脅漢朝。漢、匈奴都極力推行軟化樓蘭的政策。漢武帝派博望侯張騫出使大月氏,但未能締結攻守同盟。之後又派兵討伐遙遠的大宛王國,多次向西方各國派遣使節。這些使者經過樓蘭時,樓蘭不堪重負,甚至殺死了使者。漢武帝終於出兵討伐樓蘭。結果作為投降的證據,樓蘭王子被送到漢朝當人質。樓蘭還派太子去匈奴,說在匈奴和漢之間嚴守中立。此後,漢遠征軍攻打匈奴某諸侯國時,樓蘭王與匈奴結親,在國內設下埋伏,觸怒漢室朝廷。漢武帝再次出兵討伐樓蘭,逼得都城屹立泥城。樓蘭王嚇壞了,馬上開城門道歉,武帝讓他監視匈奴的動靜。公元前92年樓蘭王駕崩,漢朝被劫為人質的太子回到皇位。王子很傷心,不想輕易回國,他的弟弟繼承了王位。新王不久前駕崩,匈奴人借此機會,帶著在自己國家被扣為人質的前王長子繼承皇位。漢武帝聞訊後大吃壹驚,趕緊派使者勸說新建立的國王到漢室朝廷來挾持他,但沒有成功。之後的兩三年,漢與匈奴之間沒有發生大的事件,表面上很穩定。樓蘭邊境靠近玉門關,中國使臣經常通過這個緊閉的大門前往西域各國,途經樓蘭境內名為白龍堆的沙漠。沙漠裏經常有風,風像龍壹樣把流沙拋向空中,使行人迷失了方向。漢朝不斷命令樓蘭王國提供向導和飲用水。由於中國使節多次辱罵向導,樓蘭拒絕服從他們的命令,兩人關系惡化。漢武帝終於派刺客行刺新王。為了嫁給在漢室被挾持的太子,壹個瑪吉被送回樓蘭繼承皇位。但是國王害怕被暗殺。漢武帝以護王為名,出兵屯樓蘭境內,從而獲得了討伐匈奴等西域諸國的主動權。以上是漢武帝與樓蘭的關系。此後,漢朝勢力減弱,樓蘭再次背叛。

編輯這壹段樓蘭失蹤之謎

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路過此地。他在佛典記載中說,此地是“天上無鳥,天上無獸,到處都是,只用枯骨作標識耳”。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樓蘭,在經歷了近500年的輝煌後逐漸消失,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歷史舞臺上。公元4世紀後,樓蘭王國突然消失了。《水經註》記載,東漢以後,樓蘭因塔裏木河中遊註水河邊改道,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領65438+萬的士兵來到樓蘭,還從鄯善、焉耆、龜茲等地召集了3000名士兵,日夜向樓蘭註水,緩解樓蘭的缺水問題。然而之後,盡管樓蘭人盡了最大的努力和嘗試疏浚河道,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為缺水而被廢棄。據說樓蘭的死是人類違反自然規律造成的。樓蘭人盲目濫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風沙侵襲、河流改道、氣候異常、瘟疫流行、水量減少、鹽堿堆積,最終導致王國必然滅亡。反正有壹點是肯定的,樓蘭人最後受到的打擊是瘟疫。這是壹種可怕的急性傳染病,傳說中稱為“熱巢病”。壹村壹病,壹家壹死。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樓蘭人選擇了逃離——就像之前的遷徙壹樣,是被迫的。樓蘭國崩,人盲目逆塔裏木河而行。哪裏有樹和水,他們就去哪裏,哪裏有生命,他們就去哪裏,而且盡可能多。樓蘭人欲哭無淚。當他們上路的時候,他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沙塵暴,他們被埋在了天上。天很黑,飛沙走石,聲音像幽靈。理想的城市倒塌了,消散在陰霾中...至此,輝煌的樓蘭古城從歷史中無聲無息地永遠消失了。雖然逃難的樓蘭人世世代代夢想著復興樓蘭,但夢想只能是夢想。而且,在夢的最後,連做夢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樓蘭還是沙塵暴的地盤,死亡的王國。樓蘭:漢代在西域俗稱鄯善國,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部,是壹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專家指出,孔雀河和切爾欽河匯入塔裏木河,經庫魯克河進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老的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的水源枯竭,導致植物死亡,造成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裏只能等死,只好棄城而去,樓蘭古城將在歷史中消失。許多學者也認為,古代樓蘭的衰落與社會人文因素密切相關。我國古籍記載,古樓蘭國最後存在於東晉十六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北方的很多民族都成了諸侯,互相爭鬥。而樓蘭是兵家必爭之地,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爭和掠奪破壞了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及商業地位。沙漠邊緣的古國,沒有這兩個基本要素是不可能存在的。於是,就成了今天滿是黃沙的遼闊景象。但樓蘭被拋棄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專家學者仍在探索。

編輯樓蘭古城之謎在這壹段

1900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沿著塔裏木河向東旅行,到達孔雀河下遊,尋找難以捉摸的羅布泊。3月27日,探險隊到達了壹個土丘。這時,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斯文·赫定發現他們帶來的水漏了很多。在幹旱的沙漠中,沒有水就等於死亡。他們去找水,不可思議的壹幕發生了。壹座古城出現在他們面前:有城墻,有街道,有房屋,甚至有烽火臺。斯文·赫定在這裏發掘了大量的文物,包括錢幣、絲綢、谷物、陶器、36張漢字紙、120片竹簡和幾把毛筆...斯文·赫定回國後,將文物交給德國的希姆萊鑒定。經鑒定,這座古城的主人是震驚全世界的著名古國樓蘭。隨後,來自許多國家的探險隊接踵而至...在歷史學家和文物專家的長期不懈努力下,樓蘭古國神秘的面紗被揭開了。65438年至0979年,新疆考古研究所組織樓蘭考古隊,開始對樓蘭古道進行調查考察。在通往樓蘭路的孔雀河下遊,考古隊發現了大量古墓。其中幾座墓的外形奇特而壯觀:墓周圍是七層細而粗的圓木,還有壹排排呈放射狀向圓圈外四面八方蔓延的樹木。整個造型就像壹個大太陽,讓人產生各種神秘的聯想。到底是什麽意思,還是壹個未解之謎。說法壹:樓蘭在戰爭中消失了。公元5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列強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從王昌齡的《從軍記》中可以看出,黃沙百戰穿金甲,破樓蘭不還。說法二:樓蘭因幹旱缺水,生態惡化而衰落,河流上遊斷流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頒布了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說法三:樓蘭消失與羅布泊南北遷徙有關。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遷移的時間約為1500年。3000多年前,樓蘭地區生活著壹個歐洲民族部落,樓蘭在1500多年前再次進入繁榮時代,與羅布泊的流浪有直接關系。說法四:樓蘭的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通有關。經過哈密(義烏)、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路開通後,經過樓蘭的古絲綢之路沙漠路被廢棄,樓蘭失去了昔日的輝煌。說法5:樓蘭被瘟疫毀滅。壹場來自外地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十個居民中九個的生命,僥幸活下來的人紛紛逃離樓蘭,躲避外地。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壹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裏,能在樓蘭地區的白漿土上生活,成群結隊地進入民居。人們無法摧毀它們,不得不放棄這座城市。

編輯這壹段消失的真正原因。

摘要

對探險旅遊者來說,新疆是壹個充滿吸引力的地方。這座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國樓蘭。古樓蘭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羅布泊西岸,是新疆最荒涼的地區之壹。這裏悠久的歷史和寓言是多麽迷人;它神秘地消失在地球上,又意外地出現,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許多中外遊客和探險家不厭其煩地沿著絲綢之路西行,去見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古樓蘭。公元979年6月65438日至10月65438日,中國已故科學家彭從孔雀河北岸出發,徒步穿越沙漠,探訪樓蘭遺址。樓蘭是絲綢之路上的樞紐,歷史上是中西貿易的重要中心。司馬遷曾在《史記》中記載:“樓蘭,固始邑有城墻,近鹽。”這是文獻上對樓蘭城的第壹次記載。西漢時期,樓蘭總人口為14000余人,商旅往來,集市熱鬧,街道整潔,佛寺佛塔雄偉。不過當時匈奴勢力強大,樓蘭也壹度被他們控制。他們襲擊和殺害漢朝的使節,搶劫商人。漢武帝出兵破之,活捉樓蘭王,逼其依附漢朝。但樓蘭聽信匈奴的背信棄義,多次攔殺漢朝官員。漢元豐四年(公元前77年前),霍光將軍派傅介子帶幾個勇士到樓蘭,設計殺了樓蘭王,立嘗歸王的弟弟,改國號鄯善,遷都南。但是到了漢代,對樓蘭的管理並沒有放松,樓蘭依然很繁榮。東晉以後,中原獨立,戰亂不休,樓蘭逐漸與中原失去聯系。唐朝中原強盛,唐朝與吐蕃多次在樓蘭相遇。“天山五月雪,天花只冷。只有在笛子《折柳》中才能想象到春天,但現實中從未見過春天。肖戰跟著金鼓,晚上睡覺憋著玉鞍。原來他把劍插在腰下,直斬樓蘭。”(李白的《夏塞曲》)。“青海雲長雪山暗,孤城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破樓蘭不還。”(王昌齡《參軍》)可見樓蘭在唐代還是壹個重鎮。然而,不知道在什麽年代,這個繁華的小鎮神秘消失了。樓蘭古國在哪裏?成了幾個世紀以來人們猜測的謎。1900年3月,瑞典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率隊遠征新疆,他們在沙漠中跋涉。中國維吾爾人艾克迪原路返回尋找丟失的鐵斧。他遇到了沙漠大風,意外地在沙子下面發現了壹座古老的城堡。他把這個發現告訴了騙子。第二年,斯溫赫丁到達這座神秘的城堡,發掘出許多文物。經過考證得出結論,這座古城就是消失已久的樓蘭古城。樓蘭城的重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探險者前來探索和尋找寶藏。英國匈牙利人斯坦因、美國人渾錢敦、日本人橙瑞超先後到達這個“文化高度發達的古城遺址”,帶走了壹批重要文物。樓蘭城是從沙丘下被發現的,但壹個更大的謎團困擾著探險者:為什麽繁華已久的樓蘭城消失了,綠洲變成了沙漠和戈壁,沙子埋在了城內?1878年,俄羅斯探險家普爾·格瓦爾考察羅布泊,發現中國地圖上標註的羅布泊位置有誤。那不是在庫魯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爾金山腳下。當年,普爾·熱爾瓦爾沐浴過的羅布泊,水波蕩漾,野鳥成群,如今卻成了沙漠和鹽沼。換句話說,羅布泊是壹個流動的湖泊,實際位置在地圖位置以南2度。普爾·格爾瓦爾部分解開了這個謎。1979和1980年,新疆科學家對其進行了多次細致的考察,最終揭開了被沙塵暴掩埋了1600多年的“沙中龐貝”之謎,使人們看到了它的本來面目——樓蘭古城的確切地理位置是東經89度55分22秒,北緯40度29分55秒。占地面積10.8萬平方米。城東、城西殘存城墻高約4米,寬約8米。城墻是用黃土夯的;居民區的院墻是用泥土將蘆葦捆紮成束或編柳條制成的。所有的木頭房子,胡楊木的柱子,房子的門窗依然清晰可辨;市中心有壹座獨特的土樓,墻厚1.1 m,殘高2 m,坐北朝南,似乎是古樓蘭統治者的住所;城東的土堆,原來是居民拜佛的寶塔。羅布泊怎麽能流浪?科學家認為,除了地殼活動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堆積了大量的泥沙。塔裏木河和孔雀河的沈積物聚集在羅布泊口。久而久之,泥沙越積越多,堵塞了河道。塔裏木河和孔雀河另辟蹊徑流向低窪地區,形成新的湖泊。在炎熱的氣候下,老湖逐漸蒸發,變成了沙漠。水是樓蘭市壹切生命的源泉。羅布泊北移,使樓蘭城幹渴,樹木枯死,市民全部棄城,留下壹座死城。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樓蘭最終被沙丘湮滅。樓蘭的消失也與人們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有關。樓蘭位於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漢族、匈奴等遊牧民族經常在此挑起戰爭。為了國家的利益而過度耕種,嚴重破壞了水利設施和良好的植被:“3世紀以後,流入羅布泊的塔裏木河下遊河床被風沙淤積,現在改道向尉犁東南偏南”,造成樓蘭“荒城”,“國久空,城廢。”羅布泊曾是中國西北幹旱區最大的湖泊,水面面積1.2萬平方公裏,上世紀初仍達到500平方公裏。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旁建造了壹座65438+萬余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但最終在1972幹涸。是什麽導致了曾經水富魚多的羅布泊變成了壹片廣袤的沙漠?是什麽原因導致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樓蘭古城變成了壹片荒蕪的沙漠戈壁?這壹直是個科學之謎。近日,中國科學院羅布泊環境鉆探科學考察隊在羅布泊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環境科學考察。根據初步推斷,隨著七八萬年前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羅布泊由南向北移動,幹旱逐漸加劇,最終導致全湖幹涸。這樣的解釋顯然不能令人滿意。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坤書教授認為羅布泊幹涸的原因非常復雜。這不僅是壹個全球性問題,也是壹個區域性問題。除了自然原因,還有人為因素。

全球氣候幹旱是背景。

大約壹萬年前,地球環境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即從末次冰期的幹冷環境轉變為後冰期的濕潤環境。以此為契機,人類文化也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壹萬年後,地質環境經歷了三大階段的變化。約10000年至8000年前為增溫期,約8000年至3000年前為高溫期(氣候適宜期),3000年前為降溫期。這三次環境格局變化已被地質、生物、化學和物理的古環境研究所證實,但由於方法、地點或研究對象不同,三期劃分的時間略有不同。這種環境和氣候的變化規劃了人類活動的範圍和方式。以樓蘭為例,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踏足這裏,青銅時代這裏人口繁盛。此時正好處於高溫期,羅布泊湖面遼闊,環境適宜。但進入冷卻帶後,水土環境變差,河流減少,湖泊減少,沙漠擴大。大約2000年前,幹旱加劇,表現為中國北方廣大地區出現冰川海侵、黃土堆積、湖泊沼澤消失、海退現象。樓蘭古城消失在公元前後到4世紀(中原地區從漢代到北魏),是幹旱加劇的時期。事實上,在這次幹旱過程中,不僅樓蘭古城死亡,尼雅、卡拉敦、米蘭城、尼讓城、汗城、萬通城也因沙漠的擴大先後死亡。樓蘭古城的消失發生在中國北方,甚至是在世界大旱的背景下。它不是壹個孤立的空間,但由於樓蘭地處幹旱內陸,這裏的人文和自然環境的變化更加顯著。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壹個區域性因素。

除了全球氣候變化,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區域性最重要的原因。7-8萬年前,青藏高原迅速崛起。這種擡升對中國西北地區的氣候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羅布泊位於東亞西北內陸。每年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很少到達這裏。當全球氣候變化時,幹旱、荒漠化和戈壁已經開始在整個東亞西部出現。在此期間,羅布泊開始由南向北移動。大約7萬年前,湖水急劇下降至湖底。由於湖底地形崎嶇,原本龐大統壹的古羅布泊被分割為臺特瑪湖、喀拉和順湖和更大的北部羅布泊。在區域因素中,必須指出另壹點。據說從最近的遙感數據來看,孔雀河上遊發生了大滑坡事件。山體滑坡堵塞了孔雀河整個河道,導致羅布泊來水斷流。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這次滑坡的確切時間,是否發生在羅布泊幹涸之前還有待研究。

人類的過度開發加速了羅布泊的滅亡。

近期人類活動對羅布泊幹涸的影響越來越大。水和樹是荒地綠洲生存的關鍵。樓蘭古城建於當時水系發達的孔雀河下遊三角洲,曾有繁華的胡楊樹為其建都。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附近修建了面積為654.38+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他們砍伐了許多樹木和蘆葦,這無疑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在此期間,人類活動的加劇、水系的變化和戰爭的破壞,使脆弱的生態環境進壹步惡化。五號小河墓地上密密麻麻的“男根殘肢”,說明樓蘭人當時已經感受到了部落生存的危機,不得不祈求生殖崇拜來保護自己的子子孫孫。然而,他們砍伐了大量本已稀少的樹木,使當地環境惡化。羅布泊的最終幹涸與我們解放後對塔裏木河上遊的過度開發有關。我們在塔裏木河上遊大量調水的時候,塔裏木河的水入不敷出,下遊斷水。這壹點可以從近幾年黃河斷流得到印證。羅布泊也開始迅速萎縮,最終因為沒有水源而消亡。

樓蘭古城的消失成了“壹大遺憾”

提起樓蘭古城,人們會想到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因為他在1901年第壹次宣布樓蘭古城的存在。3月28日,1900,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考察羅布沙漠。他雇傭了驢工兼向導埃爾迪克作為維吾爾族農民,後者丟失了工具。在去羅布泊的路上,他偶然發現了壹個古代遺址。當斯文·赫定聽說後,他立即跟隨埃爾迪克到了這個地方,發現這個古老的地方散落著美麗的木雕、織物和硬幣。由於缺乏飲用水,斯文·赫定不得不返回。經過壹年的準備,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專程來到這個遺址,進行了為期壹周的發掘。經過整理分析,何丁根據出土文獻中的樓蘭二字,將此舍利命名為樓蘭。這壹重大發現震驚了世界,為斯文·赫定贏得了巨大的榮譽。後來英國的史坦和日本的橙瑞超都是沿著賀定的路線圖找到樓蘭遺址的。他們的挖掘工作更加徹底和細致,但也具有破壞性和掠奪性。這些作品成為樓蘭日後探索的重要地理依據。雖然從戈壁和丫蛋地貌上很難辨認出樓蘭城曾經的面貌,但科學家們從大量的資料和調查中發現,樓蘭城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荒廢了1500年,曾經輝煌過。據專家分析,樓蘭遺存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被風沙洗劫後,只剩下殘破的胡楊木架和幾堵蘆葦墻。從房子的大小和建築材料來看,當時普通人的住房條件比較簡陋,但廢墟中留下的大量精美的木制品和古錢幣提醒人們,樓蘭城裏也有很多富裕的家庭。專家認為,樓蘭市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同時,這些木制品向我們展示了當時木工的精湛工藝和樓蘭經濟的繁榮。專家發現,像這樣的房子還有幾十棟,集中在城西形成居民區,城東則有行政區和軍事區。城市功能齊全,布局清晰,城市規劃發展意識明顯。

編輯此段樓蘭古城大事記

1900年,被埋沒在沙海之下,消失了1500年的樓蘭古城,以及它所創造的燦爛文明,突然闖入了人們的視野,令世人驚嘆。1901年3月4日至13年6月4日,斯文·赫定在樓蘭城發掘13點,獲得漢、魏、羅馬古錢幣150余件,中亞地區具有希臘化風格的建築木雕,木牘兩枚,大量魏晉木牘,精美的中原絲織品。1906和1914年,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前往樓蘭進行大規模考古。他將樓蘭遺址壹壹編號,首次揭開了樓蘭古文明的全貌。除了獲得大量文物,斯坦主要發掘了兩個樓蘭男性頭骨,被英國人類學家基恩確認為歐洲白人。1927年,斯文·赫定組織中瑞西北考察團再次訪問樓蘭。隊員伯格曼在孔雀河的壹條支流中發現了大量的樓蘭古物,並出土了壹具女性木乃伊,因其衣著華貴而被稱為“樓蘭女王”。這座古城在19世紀初被發現後,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註,壹大批考古學家、地理學家和地質學家隨之而來。分別是:1905年美國亨廷頓遠征;1906英國斯坦探險隊;1908-1909日本大谷三雄遠征;1910-1911日本第二次遠征大谷光瑞和久瑞超。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在樓蘭古城附近建立了核試驗場,成功進行了數十次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