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妳小時候的鹽城是什麽樣的?

妳小時候的鹽城是什麽樣的?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1.夏天的時候,鄧英大橋到西月河大橋的瀝青路面很軟,腳經過後留下很淺的坑。

2.鄧英橋西有壹個國營菜市場,人們在那裏賣菜。放學後,他們經常看到居民排隊買菜。臨近過年的時候,家裏的大人都會去市場買帶魚和肉,通常很難吃到。

3.在鄧英橋的西邊,經常可以看到壹個衣衫襤褸的瘋子在街上跑來跑去。大家都叫他“小和尚”,他瘋了。據說他瘋了,因為戰場上壹顆炮彈突然在他身邊爆炸。他嚇壞了,發瘋了。不知道是真是假。

4.鄧英大橋西端向北的道路是小海路。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那叫小海路。這條路上有壹家煤球廠和壹家煤球店。人們從早到晚買煤球,好像都是用平板車運的。總之,這條路因為煤球廠壹直很臟。

鹽城只是在1983才改名為市。以前是鹽城地區。年輕的時候,我們都去鹽城地委黨校看電影。位於鹽東鎮東南村,俗稱南三區,離我老家很近。大門朝西,大門北面有個牌子叫鹽城市五七幹校。第壹次去鹽城市大概是70年代末吧,剛想起來。鹽城是壹條街和建軍路。還有壹個人民公園。當時鹽城人口中的鹽城北門就是火葬場。我叔叔騎自行車帶我去機場,過了河。當時機場還沒有改作民用,場上停著幾架飛機,都蓋著油布衣服,印象很深刻。

高壹的時候,清明節老師帶我們騎車去鹽城烈士陵園掃墓,然後去人民公園遊覽。那時,公園裏只有幾只猴子。

當時市政府還在建軍路上,門朝北,西邊不遠處是鹽阜商場,東邊不遠處是鹽城客運站,也在路南。後來,它搬走了,這個地方成了勸導場。

大概是90年代初,車站北移,叫新客站,對面建了壹個商業景點。寧靜酒店建成時,酒店南側還是農田。

大慶路上的紡織廠曾經是最南端的。2000年,海關在大慶東路上建了壹個賓館,好像叫南苑賓館,和郵政在壹條路上。曾經,我在那裏訓練生活,地廣人稀。當我跑到西路的時候,我可以看到通無憂的2路公交車。

鹽阜商場是市中心,西北角有鹽阜大眾報,西邊有竹林商業城和勝利劇場,過了魚市場也沒有交易。過了河橋,醫院就在那裏。人們習慣稱之為附屬醫生。

東臨通榆河,是南陽農村。鹽阜賓館是壹座標誌性建築。過了鹽阜賓館,就是東端了。。

鹽城的變化是張九漢書記到來後城市南部的發展。變化大的是這二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年,鹽城日新月異。

鹽城老鄉,歡迎關註!

我小時候在市區出生長大。那時,我住在明凱巷,這是鹽城商業大廈和朱琳商業城之間的小巷。當然,很多90後不知道朱琳商業城是什麽[咯咯笑]。

小時候在鹽城,商廈原址是百貨公司,朱琳商業城原址是朱琳飯店,是壹家餐飲公司所屬的國有飯店。當時市中心的銅馬是壹座方形的忠誠塔,行人可以登塔拍照。那時候新西門鐵橋還是木板做的,底下有個大裂縫,小孩子都不敢走。

當時有電影院:鹽城電影院、人民劇院、勝利劇院、禮堂、大會堂。目前僅存鹽城電影院和人民劇場還在。勝利劇場位於現在金鷹的北面,去年拆除。觀眾席在中銀海的南邊,大會堂在玉龍路人民路的東邊。那時候東邊還沒有玉龍路。

那時候的鹽城,東過人民路,南過南門橋,北過環城北路,西過鄧英橋,很偏僻。黃海路還是壹片墓地。

80年代的鹽城城:壹條街兩棟樓,壹個公園兩只猴子。

發展太快了!

我是94年出生的,老家是阜寧縣。那時候我真的很窮!我還記得,那時候沒有電,用的是自來水,吃水是在池塘裏挑的。每家每戶都有壹個大水缸,門口有壹口井,因為那裏的地下水是鹹的,只能用來洗衣服和澆地。那時候放學的作業都是點蠟燭,騎很長的車去上學,春秋兩季做各種各樣的工作。想想現在的孩子多幸福啊!!

我是1959年出生的,在老鹽城土生土長。我記得鄧英橋和太平橋還是木橋,鹽城的老汽車站還是蘆葦環繞的圍墻。往東壹點,往北到北柵和興新場。向南壹路通往東門閘橋、東閘街,向東南壹路通往頭窪、南新河、吳優至南通港。老車站東邊沒有路,就是老垃圾場,東方紅橋,東邊的路都是70年代建的。建軍路自東向西有兩個交警亭。當時看路的幾個交警都七十歲左右,也就是鹽城街道第壹代交警。

小時候,鹽城讓我著迷。那時候我村都覺得很大了,何況鎮上和鹽城。

那時候的路都不寬,大部分都是土路。鹽城到郊區鄉鎮,才有碎石路。妳去鎮上的時候,下著雨,去不了。自行車會磨損妳的車輪,這比走路要困難得多。

鹽城,東西,南北很少有街道。建軍路是最繁華的壹條街,兩邊建築不多。最高的是鹽阜人民商場。有壹次爸爸帶我去逛街,過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回家了。我為朋友們羨慕的表情感到驕傲。[呲牙][呲牙]

那就好比今天,鹽城路四通八達,村村通公路。我們從郊區到鹽城要半個小時,到上海要壹兩個小時!鹽城真的是變化很大,以後會越來越好!

我不是鹽城人,我是無錫人,但我是60年代末被派到鹽城西鄉當知青的,然後在1977年底離開鹽城。

鹽城50多年前叫鹽城區,轄鹽城、大豐、東臺、建湖、射陽阜寧、濱海、響水。

當時鹽城縣城很小,人們習慣稱之為鹽城鎮。鹽城鎮有壹條像樣的路,叫建軍路。建軍路從鄧英橋開始,從西到東大約有四五百米。比較像樣的路邊是勝利劇院,劇院前面有個廣場。勝利劇院白天放電影,晚上有時會有鹽城雜技團和淮劇演出。劇院東面,有竹林賓館和酒店。那時候的酒店都是大房間,壹個房間幾十張床。住宿也很便宜,壹塊錢就能睡壹晚。朱琳酒店曾經有壹條向北的小路,左邊是黃海酒店,右邊是黃海電影院。那時候吃飯很便宜,壹把錢就能吃幾個炒菜,有炒肉絲,炒豬肝。三四個人坐下來,兩三塊錢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吃了。對另壹小瓶“B酒”感興趣。

建軍路有像樣的樓,十字路口有郵局。鹽城迎賓館有“壹招”和“兩招”,都不在建軍路上。壹招兩招平時也對外開放。縣裏有什麽會議讓來開會的人留下來?

建軍路往東走,右邊有公交站,再往東走,是壹條南北向的土路,往南走,可以到肉聯廠和機場(軍用機場)。

當時我在鹽城西鄉插隊,離鹽城鎮60多裏。當時西鄉到鹽城鎮沒有路,鹽城鎮到龍崗鎮有壹條土路,向西沒有路。在鹽城鎮旁邊,我們將依靠小型內河客船。從西鄉到鹽城需要幾個小時?

我1976年底離開鹽城,80年代中期去鹽城。當時的鹽城變化不大,但變化不大。90年代末,我再次來到鹽城。鹽城變化很大。2015年,再次來到鹽城,我被鹽城的發展震驚了。在過去,鹽城鎮已經有了大都市的風格。當晚入住鹽城瀛洲賓館時,我百感交集。原來壹個偏僻的縣城能發展到今天,說明我們的祖國真的在騰飛。

小時候住在集賢巷,長輩不讓我亂跑。我沒有太多的記憶。我在任麗巷招募了兩家餐館,這是壹家受歡迎的酒店。小時候長輩帶我去第壹家餐廳。後來去了軍區旁邊的餐廳劇場路,然後去了東,南,市區。我沒有太多的記憶。

1980年我來自壹個沿海小鎮。小時候父母上街擺肉鋪,小吃也不缺。10歲之前,我和我媽排隊去供銷社買洋油,晚上點燈。12歲,五六年級的時候家裏蓋了壹棟樓。壹條街上,只有壹條延伸的路和壹條短短的老街。老街上有雜貨鋪,布店,都是暗紅色的木門,關門的時候壹扇壹扇往上甩。小學的時候,老板除了給過年做壹套新衣服,壹般都是穿過老二再給老三穿。稱呼:大新,二九,三坡頭。小時候挖河,是家家戶戶為了防洪出的力,成員都很積極,很團結。1992.93進入初中後,大家的生活條件逐漸開始改善。程控電話、浴缸逐漸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