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畢夏·袁俊的宮殿分布

畢夏·袁俊的宮殿分布

①主畢夏神廟

1,畢夏袁俊廟祠堂(山東省泰安市)

去寺廟——畢夏·袁俊寺。盛於康熙,盛於嘉慶。歷經300多年,這裏是著名道教女神畢夏·袁俊的祖居地。它位於泰山之南,天街之東,大觀峰(即唐摩崖)之北,朱婷亭之東,真義崗之西,堡子嶺之南。它屬於袁俊寺,是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宋大中祥符年間,形似天上宮殿。神社為二進院落,以照壁、金庫、南神門、大山門、香亭、大雄寶殿為中軸線,兩側為東西神門、鐘鼓樓、東西禦碑亭、東西附殿。結構嚴謹,布局緊湊,南北長76.4米,東西寬39米,總面積2979.6平方米。畢夏寺現存建築保留了明代的規模和青銅鑄造構件,建築風格多為清代中後期。

泰山葫蘆山口畢夏袁俊寺,位於泰山之南,始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原名趙真寺,晉代稱趙真寺,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更名為畢夏淩影宮,又稱畢夏靈佑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修,改名畢夏寺,沿用至今。畢夏廟的主殿是壹個五棱九脊的山形屋頂,有360個瓦片,這就像是星期和日子的數目。蓋娃、秦吻、齊獸、大吉都是銅做的。屋檐下懸掛著雍正帝的“贊華東皇”和乾隆的“扶綏於海”的巨大匾額。整個大廳雕梁畫棟,在燦爛的陽光下金光耀眼,蔚為壯觀。在神廟中央的神龕裏,畢夏·袁俊坐在金銅相間的椅子上,頭戴鳳冠,身穿長袍,面容安詳而端莊。正殿兩側是東、西大殿。東廳是獻給視覺女神的。傳說慧眼女神可以治愈各種疾病,保佑人們眼睛明亮,身體健康。西邊大廳是專門送兒子給皇後的。把兒子送給皇後,是負責人類生育孩子的。香客們常常在廟裏用紅布把壹個石膏娃娃包好帶回家,放在床上讓娘娘給他們生個兒子,這叫“綁娃娃”。在東廳和西廳之間有壹個獻給畢夏·袁俊的香榭。在封建時代,正殿是不能輕易打開的。只有朝廷大臣才有資格進入大雄寶殿祭拜袁俊,普通百姓只能在香榭中為泰山娘娘祈福。

從65438年到0983年,泰山畢夏廟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21個重點道觀之壹。1985年,這個千年觀被道教組織重新管理,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

中央寺廟-洪門宮。此地位於天街街坊北面的天門,正殿為袁俊塑像畫有鬥拱..對於畢夏袁俊中殿,紅門宮的建立時間不詳。但據民國十八年《重修泰安縣誌》記載,“紅門宮位於壹日之北,袁俊中殿也在此。明天六年重修,登岱總會的區域就在雲亭。"

下廟-畢夏淩影宮。袁俊下廟,位於李浩山腳下。據戴蘭說,這座寺廟建築相當宏偉:“袁俊,老神仙廟,下到廟裏。明萬歷三十九年,擴建建成,賜名“淩影宮”。前後殿宏偉,回廊細致。中間是拜臺,隔壁是四。

頂上的銅樓也是萬歷造的,金讀數,壹個杯棚,好像全是銅鍍金的。從頂上移到藥殘亭。"

2.曹亞龍鳳宮,臺灣省

在臺灣省,畢夏袁俊廟被稱為“泰山宮”,即高雄市原鎮的“曹亞龍鳳宮”。寺內供奉的畢夏·袁俊金身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3.安徽省六安市壽縣穆迪宮

相傳道教的創始人老子和道家南中國的莊子都曾在這壹帶活動。漢唐時期是“皇母宮”的鼎盛時期,

現存遺址建於明代嘉靖十九年。明清以來,這裏壹直是皖西北淮北地區道教活動的中心。三月十五日,鄰近縣市的忠信男女將在此相聚,皇母宮內人山人海,香霧繚繞。虔誠的香客來到這裏燒香祈福,讓這座古老的宮觀更加煥發出昔日的光芒。袁俊,原名玉女,是東嶽皇帝的女兒。雕像出現在漢宮,是金婚夫婦雕像之壹。到了五代,大殿塌了,金童化作清風,玉女消失在池中。宋真宗去泰山打坐時,在這個池子裏洗了手。突然池中出現壹尊石人像,真宗叫人撿起來,在泰山上建廟供奉。他被授予“仙女和玉女,畢夏袁俊”的稱號,負責在地球上生兒育女,可以保護兒童的健康成長。八公山有了自己的皇後宮後,每年農歷三月十五來廟裏求子嗣的人很多。每當男孩和女孩誰想要有孩子和老人,壹個女人誰是人口繁榮的期待,他們來燒香的幸福,它往往會實現。消息口口相傳,皇母宮內香火日盛。這座皇宮被譽為“淮上第壹寺景”

4、山東慶雲泰山畢夏袁俊宮

青雲泰山宮占地1500平方米。有壹座宮門建築,底部為大拱門,頂部為寺廟式建築,四角有飛檐,四周有柱廊。佛殿倒置,13列。

泰山宮位於慶雲縣城北10公裏處。目前,燕山山脈青雲鎮位於關西頭西部,原富錦河北岸。建於明洪武六年(1373),占地4000多平方米。根據傳說,姜太公包大周統壹了世界,官員和他們的家庭大大小小被賦予神。泰山被封為畢夏親王,畢夏皇後下旨,從西長安到泰山,每隔500裏建壹座宮殿,故稱泰山宮。作為舊史青雲八景之壹,人稱“西山穆迪”的人有“東光縣青雲閣、海風塔、鐵菩薩”之說。

泰山宮殿的正殿五深三寬四柱壹檐。建築建在1.2米高的橋臺上,四周是低矮的花墻。青磚瓦,花滴,龍瓦。大脊兩邊各有壹只大獸吞脊,上彎下彎,北承壹劍。寺內六株朱布局合理。在東西山墻的南北兩側,有壹組空心磚雕刻,都是神話人物。壹組是“太後東遊”,壹組是“女神散花”,造型精致獨特。山墻屬於硬山小戶型。寺內供奉泰山奶奶,東側是視覺奶奶,西側是松子奶奶,殿後是觀音菩薩。

5.北京市豐臺區草橋北的畢夏袁俊寺

豐臺區草橋北有壹個叫鐘鼎村的小村莊。村裏有壹座頂級的畢夏·袁俊神廟。據史料記載,該寺建於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7),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畢夏·袁俊在漢族人中很有名。據說她是東嶽泰山帝的女兒,又稱仙女玉女,俗稱泰山娘娘、泰山奶奶。道教認為,畢夏袁俊“護眾生,精神應在九州”。她和來自古代天竺的觀世音菩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女神。

明代,畢夏在京建有五座袁俊,分別是丁咚、西頂、南頂、北頂和鐘鼎。丁咚畢夏袁俊寺位於東直門外東丁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西定畢夏袁俊寺位於海澱區邁莊橋北,世紀金源時代購物中心旁。它是保存完好的五大寺廟之壹,有四個大殿。南定畢夏袁俊寺位於豐臺區大紅門外的南定村,原有3座大殿。寺廟已經消失,舊址現為北京橡膠五廠舊址。北定畢夏袁俊寺位於北京中軸線北延線北端的主奧林匹克體育場內,毗鄰鳥巢和水立方。2003年,修繕後的寺廟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北京民俗博物館分館。

鐘鼎畢夏袁俊寺的前身是建於唐代的萬福寺。這壹點在北京以前的史書中很少提及。只有《順天賦誌》記載:“畢夏袁俊寺,唐寺舊址,在右安門外草橋以北。草橋,唐朝有萬福寺的時候,廢棄了寺廟,保留了橋。明天,畢夏袁俊神廟的頂部將被建造,學者們稱之為鐘鼎。“明朝天啟年間(公元1621-1627)鐘鼎畢夏袁俊寺建成後,香客如雲,香火旺盛,曾輝煌多年。後年,年久失修,戰後搖搖欲墜。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皇帝賜石獅壹對,題寫殿名和兩殿額。到了清朝末年,已經腐朽不堪,沒有人繼續把它建成瓦礫場。民國時期重建,但規模有限。新中國成立後,這裏被用作小學教室。文革中,神像、石碑、石獅子都被拉倒、砸碎、嚴重損壞。改革開放後,有關部門撥款維修了鐘鼎畢夏袁俊寺。1984 5月被公布為豐臺區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投資20萬元對大殿和山門進行了維修。

2011年初,豐臺區政府對畢夏袁俊寺、鐘鼎寺進行了修繕。改造後保留了正殿、東西附殿、山門、院墻,建築格局完整,恢復了歷史原貌,充分展示了歷史文化內涵。

(二)中國大陸畢夏神廟的分布(此外...)山東畢夏袁俊寺,興盛於康熙,興盛於嘉慶,300多年來壹直是著名道教女神畢夏袁俊的祖居,是畢夏袁俊的上寺,位於泰山之南。中央寺廟-洪門宮。下廟-畢夏淩影宮。

(1)山東省肥城市胡屯鎮盧希安村小泰山峰。老縣誌叫石廟。始建於明朝萬歷十八年。畢夏宮是獻給畢夏·袁俊的,廟會在農歷正月初六和六月初六舉行。1992 65438+2月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鄒塢鎮泰山奶奶廟,清光緒年間《長生》碑中寫道:“陳豪廟自唐、宋、元、明、清至今,歷經多次重修...除泰山廟外,廟雖剝落,猶似回城。”可見該寺修建早,久負盛名。

(3)山東省淄博市畢夏袁俊宮位於淄博市博山區西南鳳凰山之巔,占地面積1.560平方米。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山東省德州市畢夏袁俊故居,德州市樂陵市花園鎮王母店村,始建於宋真宗時期,現正在修復中。有壹種說法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壹位公主,名叫畢夏·袁俊,本名畢夏。

(5)濟南市千佛山畢夏袁俊寺。千佛山是泰山的殘存礦脈,畢夏·袁俊被尊為寺中的仙女畢夏·袁俊。濟南市長清區馬山畢夏袁俊廳、五峰山和畢夏宮。

(6)山東淄博市淄川區寨裏鎮山頭村的畢夏廟、黃愚亭、畢夏廟,傳說是泰山奶奶的宮殿。

(7)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古城泰山宮。建於明朝鄭德十三年(1518),後毀於1928年臺兒莊大戰。2011年,臺兒莊古城按照清代建築風格進行挖掘重建,占地約2000平方米。北京明代,畢夏的五座袁俊廟建在北京,分別是東頂、西頂、南頂、北頂和中頂。五座寺廟之壹是西部的畢夏袁俊寺。

(1)畢夏袁俊寺位於北京市平谷區吉雅西山山頂,建於唐貞觀六年(632年)。元代改為畢夏袁俊寺。明朝嘉靖年間,這裏修建了鐵瓦殿。清康熙年間重修,建丫髻山宮。1947毀於戰火,1986重建。

(2)豐臺區大灰廠娘娘廟,全稱:“仙女聖母畢夏袁俊宮,俗稱娘娘廟,2003年被確定為北京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3)北京市海澱區四季青鄉靛廠西邊的畢夏袁俊寺。西丁寺始建於明朝萬歷三十六年(1608)。它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小丁皇後和明神宗捐贈的錢建成的。明神宗將其命名為弘慈宮,以保護國家。清康熙五十壹年(1712),更名為西鼎畢夏袁俊寺,俗稱西鼎。它是首都周圍五大屋頂之壹,是北京西部著名的古剎。“西鼎”主要是獻給道教女神畢夏·袁俊的。目前寺廟正在修繕中,將於2014年5月開業。

(4)畢夏袁俊寺,門頭溝區的金頂廟峰(苗豐山)。“妙峰山廟會”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北(1)河北省邢臺市沙河市孔莊村聖母院:聖母院又稱畢夏袁俊,始建於隋黃凱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由於抗戰時期的焚燒和解放後的破壞,聖母院基本上被徹底摧毀。它已經被重建。

(2)仲晶畢夏袁俊寺,位於中國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仲晶山頂,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歷經多次修繕。現為清代宮殿建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吳橋畢夏寺,位於河北吳橋縣王臺畢夏寺,始建於明代,確切日期不詳。到了民國末期,寺廟荒廢,諸神湮滅。文革中,寺廟被毀,只剩下基地遺址。2005年重建。

(4)廊坊畢夏宮,位於河北大城縣西劉哲莊村,建於明朝永樂年間,2009年重修。

(5)綏陽南關畢夏宮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由固安府和新安縣合並而來)。河南永城市邙山寺(1),又名泰山奶奶寺,原名畢夏袁俊寺,始建於唐代,位於永城市邙山保安山南峰之巔。大殿內有三尊神像,左邊是畢夏·袁俊,右邊是佩霞·袁俊和夏紫·袁俊,俗稱“三仙奶奶”。自唐代以來,每年農歷3月20日至30日舉行泰山奶奶香火廟會(茫蕩山古廟會)。

②畢夏宮在河南省鶴壁市浚縣,即畢夏袁俊宮,又稱聖母院,俗稱老奶奶廟。位於河南省丘福的南端。該宮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壹年(1542),21年完工。明清時期多次改建擴建,是河南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長治市東南兩公裏的南石槽村東側的奶奶廟,供奉著畢夏袁俊和畢夏宮,依山而建,東西向,進院落,占地1.300平方米。畢夏宮建立的日期不得而知。據現存碑刻記載,唐太宗十三年(639年)重修擴建,宋、明、清三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繕。目前,聖母院大廳已經修復。安徽(1)相傳道教創始人老子、莊子就住在這壹帶。“皇後宮”興盛於漢唐,現存遺址建於明代嘉靖十九年。明清以來,皇後宮壹直是皖西北道教活動的中心,皇後宮的正殿是“畢夏殿”。

(2)安徽滁州瑯琊山的畢夏宮,每年都很熱鬧。黑龍江(1)黑龍江牡丹江天仙宮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壹年(公元1692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北疆著名的道觀。牡丹江市天仙宮原址位於牡丹江市興隆鎮下皮河地區。它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摧毀,並於2009年在牡丹江市南岸大灣郊區的旅遊勝地重建。天仙宮位於南北兩側,由畢夏袁俊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賢殿和花園組成,占地3萬多平方米。整個道觀的主殿是畢夏袁俊殿。寺內供奉著九位尼姑,而被人們俗稱為“泰山奶奶”的畢夏·袁俊是中心的主要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