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多背壹公斤的發展歷史

多背壹公斤的發展歷史

在風光秀美的雲南元陽多依樹村,100多戶人家的孩子,能上初中的女孩只有2人。孩子除了課本,沒有其他兒童讀物,不少學生甚至連最簡單的橡皮、卷筆刀都沒有。大多數遊客見到這樣的情景也許會感慨壹番,壹些有愛心的旅遊者也許會留下壹些財物送給當地的小朋友,但壹名去那裏旅遊的叫安豬的網友卻想到了更多:“能不能利用數量龐大的旅遊者的力量去幫助這些貧困落後地區的小朋友?”

於是,在2004年的4月,安豬在網上提出了壹個叫做“多背壹公斤”的計劃。最初的思路很簡單,鼓勵每位旅遊者在出遊時背上壹點書籍或者文具,帶給沿途的貧困學校和孩子。為了讓這壹切更有效,安豬建立了“多背壹公斤”的網站,在網站上收集和提供學校的信息和需求,作為旅遊者出行前的參考。

“壹公斤很輕,但如果有成千上萬這樣的壹公斤,它的價值就不可估量。”就是這個樸素的理念,立即得到了旅遊愛好者的廣泛認同,僅僅依靠口口相傳,在最初不到壹年的時間裏,廣州、上海、北京的旅行者已經自行組織了20多次活動,參與人數超過200人,活動遍及湖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捐助文具超過10000份,書籍超過3000本。 面對取得的成績,安豬的心是雀躍的,但他的行為也同時被人質疑:“對旅遊者來說,每次山長水遠地背壹點點東西過去,意義到底有多大?”“對山區來說,每次這壹點點的物資,又有什麽用?要缺物資的話還不如直接從郵局郵寄呢,量又大,又省時間。”

這些質疑的聲音讓安豬迷惑了。於是,他於2004年8月再次到貴州和廣西進行調研和實踐。通過和當地老師和誌願者的交流,安豬肯定了自己這個“人人多背壹公斤”的行動。但在壹次喝酒時,貴州白碧小學文老師無意中說:“物質的匱乏還是可以克服的,但真正的問題是觀念和信息的落後。”壹語驚醒夢中人,安豬為自己的無知和短視感到慚愧。他意識到,“多背壹公斤”的意義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旅行者更應該“背”去信息和觀念,在和孩子們面對面的交流中,更多地開拓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外面的世界。

之後,安豬對“多背壹公斤”行動指南做了部分修改。他建議,旅行者最好自備信紙、寫有回信地址和貼上郵票的信封,見面時交給孩子,讓彼此保持長期通信聯系;下載並打印若幹夢想卡片,鼓勵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夢想;把旅途見聞、照片、夢想卡片等發到網站,以便捐助者之間交流經驗……

“我們不強調可憐和同情,如果說最初的‘多背壹公斤’只是提倡扶貧,那麽現在的‘多背壹公斤’更註重的是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安豬反復強調這壹點。

這種平等交流的快樂也成為了“多背壹公斤”成員的***識。“其實這個旅遊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滿了人情味。我送了壹些小禮物,而孩子們回饋給我們更多,有燦爛的笑容,不斷的進步……與其說是我們幫助了這些孩子,不如說是這些孩子給了我們啟示、觸動和快樂,這多背的‘壹公斤’其實是送給了自己。”廣州的網友Ansel從雲南回來後,這樣總結自己的感受。

目前,在安豬的領導下,“多背壹公斤”活動和網站全部由誌願者在業余時間開展和維護,對比他們獲得的影響力,這不能不說是壹個奇跡。但安豬對此仍不滿意,他壹直在嘗試與商業力量合作,他認為:“在今天,企業應該能做更多的事,而不僅僅是開壹張支票。我相信,只有當社會的各種力量都在為壹個***同的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鬥時,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有希望。”“壹公斤很輕,但如果有成千上萬這樣的壹公斤,它的價值就不可估量。” 10月12日晚8時,安豬抵達成都,他多次來到這個充滿溫情的城市,“溫情”是安豬的用詞,他說,成都怡人的環境總是能給他焦慮慌張的心壹絲安慰。照列,在壹架燒烤攤面前安個座位,然後坐下來,看著大姐搖著扇子,白煙緩緩在夜空中升起來,安豬忽然莫名地感動起來:“多麽熟悉的成都生活!”

“下午還是北京郊外陽光下斑駁的樹影下,晚上就已經坐在成都的街頭。”從5月到9月,五個月緊張感現在終於可以有所懈怠。面對震後救援繁雜的工作,他們還必須承受生活的煎熬,整整三個月沒有發壹分工資。所有的全職人員,只能頓頓吃方便面。這些年輕人,帶著壹腔熱血投入到公益當中,艱難的處境將他們的勇氣點點剝落。作為管理者,安豬焦慮卻又無可奈何,那段時間,由於申請的基金遲遲未能到帳,他們失去了唯壹的支柱。

這是所有中國民間公益組織的常態,作為最底層的執行者,他們往往缺乏持續的資金支持,向基金組織申請是唯壹的正途。徘徊在政策夾縫的民間公益組織,依然默默地做事,等待著政策的眷顧。 安豬和他的“多背壹公斤”組織壹等就是四年,四年中,有無數的民間公益組織倒下,壹些生存下來民間組織不得不尋求突變。安豬將“多背壹公斤”帶向公司化,註冊壹個合法的公司,經營盈利項目,然後再來操作公益性質的“多背壹公斤”。這樣的轉變既解決了合法化問題,又解決了可持續的資金問題。目前狀況下,不改變只有死路壹條,“如果妳無法活過今天,那麽未來是什麽樣子對妳壹點意義都沒有。”安豬說。

轉變的收獲就是讓安豬走得更順當了壹些,卻依然困難重重,安豬說,雖然困難,但至少看到了壹些微弱的希望。此行成都,他要去看看災區人民的生活情況以及他們所建的板房圖書室。另外他還需要面試幾個全職的圖書室管理員,這既是他公司化的轉變,也是“多背壹公斤”對災區援助可持續的壹步重要的步伐。

2004年,“多背壹公斤”首先以公益旅遊作為切入點,向大眾倡導壹種快樂、簡單易行的公益行動,它鼓勵每個人在出行時背上學校需要的少量物資,在旅途中拜訪學校,同時與鄉村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傳播知識,分享快樂。“多背壹公斤”主張壹種平等交流、快樂行動的價值觀,它相信每壹個鄉村孩子都是快樂和有天賦的,公益行動是壹種相互的分享和交流而非單方面的同情和給予,這顛覆了“同情、可憐、給予、救助”等等傳統的慈善觀念。因其人性化的理念,“多背壹公斤”受到了參與者的歡迎,並得到了廣泛傳播。壹位參與者這樣說道:“其實這種旅遊方式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充滿了人情味。我送了壹些小禮物,而孩子們回饋給我們很多,有燦爛的笑容和不斷的進步,常常在不知不覺中給我很多的啟示和觸動。所以我覺得與其說是我們幫助了這些孩子,不如說是這些孩子給了我們快樂,這多背的‘壹公斤’其實是送給了自己。”

隨著對鄉村教育需求了解的深入,“多背壹公斤”也開始嘗試更多的社會創新,為鄉村教育設計大規模的解決方案。2007年,“多背壹公斤”提出了雙子書項目,以圖書為媒介,讓鄉村兒童在獲得全新的優質圖書的同時建立與城市兒童的聯系,增進了解,***同成長。截至2008年4月,該項目已經為鄉村學生送出了接近兩千本全新的圖書。經過四年的發展,“多背壹公斤”已經成為壹個用戶協作參與的公益平臺。網站上的所有信息均來自用戶,由用戶收集、上傳並維護;所有公益活動也由用戶自發組織和參與。“多背壹公斤”網站則致力於為用戶的公益行動提供全方位的平臺支持。我們期望,通過這種大眾協作的公益參與方式,“多背壹公斤”在2012年底前可為中國5000所以上的鄉村學校提供圖書、電腦、互聯網、教育及師資等方面的系統服務。

在運作上,“多背壹公斤”以極低的成本實現了公益活動的良性循環。“多背壹公斤”的參與者在網站自發組織活動,探訪學校,並在旅途結束後繼續關註和服務學校;他們還在沿途收集新的學校信息,擴大“多背壹公斤”的學校服務範圍。單是2007年,“多背壹公斤”的參與者就進行了超過130次公益旅遊活動,並發掘了98所新的服務學校。目前,多背壹公斤的服務學校超過300所,遍及中國西南及其他各省份的著名鄉村旅遊點。

為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多背壹公斤”建立了全職團隊,並根據中國目前的政策和法律現實將組織以公司的形式完成了合法註冊。“多背壹公斤”將自身定位成社會企業,即:不以贏利為目的,通過商業化的運作手段實現大規模的社會改善。“多背壹公斤”的榜樣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壹個以商業銀行形式運作的組織,幫助千百萬孟加拉婦女脫離了貧困,並把自己的模式復制到了全世界。 “多背壹公斤”在各界愛心人士的不斷收集,收錄了全國有近千所貧困學校的訊息。在完善每所貧困學校的訊息時,同時也在傳播貧困學校信息,希望得到更多的人來關註和幫助這些貧困學校。

公益不僅是國家、企業的專利,也是我們普通人的權利與責任。隨著媒體的鏡頭聚焦在致力於公益活動的愛心人物,大家也越來越關註身邊默默做著公益愛心行動的普通人。2012年,由新浪微博平臺上的公益助學微群(微公益*愛心助學)發起的“尋找助學微民星”活動,獲得了新浪微群平臺的認可及主動推廣擴散,在網友們的熱心舉薦與關註之下,7月15日三位草根“助學微民星”被推舉出來。他們分別是90後傳承大愛的王春暉、博愛幹媽王誌航以及堅持助學的田成誌。

90後的王春暉,是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壹名普通大學生。才上大壹的他,已然成為支教社團的領隊。他曾受到過加多寶的資助,如今想通過支教這種公益方式,將大愛傳承下去。而且目前王春暉對於公益的傳承,也不是壹個人的戰鬥,已是中國地質大學支教社團領隊的他在傳承公益大愛的同時,也成功地把個人的公益堅持,變成群體的堅守。博愛幹媽王誌航,北漂助學人田成誌他們雖然並不富有,但是他們都將自己熱衷於公益的心化為實際行動幫助山區的孩子們。

他們的行為告訴我們,公益只要我們想,我們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