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寧古塔旅遊

寧古塔旅遊

寧古塔其實是壹個城名,是清朝時罪犯被流放關外的地方。寧古塔將軍建立後,它就是吉林將軍的前身。寧古塔是偏遠地區。以前這裏環境惡劣,氣候反常,寸草不生,五谷不長。它非常適合罪犯改造。

把罪犯流放到寧古塔有兩層含義:壹是懲惡揚善,讓犯過罪的人背井離鄉,吃苦受罪,到關外投案自首,自思自悔,被風沙沖刷;二是為清朝皇室的故鄉“添磚加瓦”。清朝的時候,中國有很多偏遠落後的地區。為什麽清朝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偏愛寧古塔?意圖很明顯,就是寧古塔是滿族的發祥地,是清朝皇室的故鄉。罪犯來到這裏,不僅僅是為了開墾土地,造橋築路,改變清朝皇室故鄉的面貌,更是為了挨餓,成為當地官員和滿族的奴隸,以示祖先的榮耀。

自清順治十年(1653)寧古塔昂邦張靜建立至今,已有360多年。由於明清易代,大量受到朝廷懲處的官員、將領被派往寧古塔,尤其是順治至乾隆期間,有數千人被流放到東北,使寧古塔成為當年著名的流放地之壹,其中不少人在去之前就自殺了。

歷史上的罪犯流放起源於五代天府時期和晉末,到清代有了很大發展,逐漸完善了罪犯分配制度,設置了許多罪犯流放點。順治初年制定《大清律》,對罪犯的流放作了詳細的規定,主要包括流放的原因和種類、流放者的刑期、流放者的生活等等。乾隆初年頒布的《大清律》規定:“盜墓者免死,數劫者止於第壹次,結夥盜墓者舍首賊而得立即,盜墓者二次...會被送到寧古塔等地。”送寧古塔的罪犯,壹般是送10年,然後考察他們的實際表現。如果他們能夠悔過自新,他們將願意回到他們原來的地方,並被允許回家。但如果判無期徒刑,除非皇帝批準,否則永遠不準入關。

據《中國通史》、《大清稿》等史書記載,送往寧古塔的罪犯不僅有平民和旗人,還有朝廷大臣。順治十二年(1655),吏部副吏彭長庚、壹等子爵徐二安稱贊太子多爾袞寬宏大量,要求為多爾袞平反,恢復騎士身份。皇帝把這件事交給大臣們秘密討論,結果他們被判了死刑。但皇帝讀到他們兩人向朝廷立功,於是召見他免死,流放到寧古塔。

清初流放地主要在東北,包括今天的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東北是清朝的“盛世之地”,更重要的是壹直處於清朝政權的控制之下。把不放心的政治人物的後勤放在安全的地方,可能是中國所有統治者都遵循的規則。而且其他地區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南方也沒有完全控制,更不要說西北了,所以主要流放到東北。而且鑒於當時的中俄關系,為了防止俄國的入侵,讓俘虜守邊也是出於國防需要。

清代東北有許多流放地。起初,囚犯被送到沈陽和上陽堡,然後到吉林的烏拉和寧古塔,最後到黑龍江的愛輝和齊齊哈爾。其中最著名的流放地是寧古塔,也就是今天黑龍江省的海林和寧安市。僅在清初順治年間,就有數千人因為常可案、浙東通海案和文字獄被流放到東北的寧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