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被破壞的名勝古跡

被破壞的名勝古跡

圓明園

圓明園於鹹豐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聯軍的野蠻洗劫的焚毀,成為我國近代史上的壹頁屈辱史。

由於閉關鎖國,至清代中葉,整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已大大落後於西方,階級矛盾日益尖銳,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義者挑起侵華戰爭——第壹次鴉片戰爭;隨後國內又爆發了反抗清王朝統治的“太平天國”運動。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們先在廣州兩度挑起戰端,但未達到予期願望。為了對清政府直接施加壓力,就決計陳兵京城。侵略軍於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別與英、法、俄、美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1860年(鹹豐十年)7月,英法侵者軍艦隊再次闖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進京換約為幌子,壹面武力進逼,壹面誘以“講和”。而又屢屢節外生枝,目的在於陳兵京師,逼清廷就範。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卻委曲乞和,遲遲不定戰守之策。侵略軍長驅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裏橋決戰清軍失利,次日晨,鹹豐皇帝倉皇自圓明園逃奔承德避暑山莊而去。名為“北巡”,實則置祖宗社稷於不顧自逃性命。從而造成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卒誌懈,民心大恐的危機局面。

·搶劫圓明園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壹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澱,傍晚即闖至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余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占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註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倫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夥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湧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壹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繡花長飽,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鐘。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裏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裏放滿了紅蘭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壹處廂房裏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壹座有500尊神像的廟裏掠得壹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壹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壹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壹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壹座高7英尺,壹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該人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壹地,人走進屋裏,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家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壹些人打碎大鏡子,另壹些人兇狠地向大燭臺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火燒圓明園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員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國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中外罕見的藝術寶藏,被壹齊付之壹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幸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壹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裏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壹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壹個搶了東西,壹個放了火。仿佛戰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壹個叫法蘭西,壹個叫英吉利”。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圓明園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就全部承諾了侵略者的壹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交換了《天津條約》文本,簽訂了《北京條約》。這樣,帝國主義 列強霸占了中國的九龍半島 和北部的大片領土,勒索去1600萬兩白銀的巨額軍費賠款。

·“火燒圓明園”的歷史原由

壹方面,人們認為是:帝國主義對外擴張血與火的本性決定了他們所到之處的野蠻行徑。

另壹方面,就是“磕頭外交”引起的。當時英法要求和滿清談判,“北京駐使,內地旅行,長江通商,”也就是說,人家要來和妳建立外交關系,互設使領館。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旅遊,以及和中國通商。

當時,英法要求就以上三點和中國談判,按照現在的認識,中英雙方出現的種種爭端,在國與國之間關系中是十分正常的,應該通過雙邊協商談判來加以解決。

但是,中國皇帝認為中國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為天下***主,所有國家都是中國的藩屬,所有人見到皇帝都必須磕頭表示臣服。滿清的傳統外交主題就是讓夷狄們前來磕頭,並由此建立了壹套被費正清稱為“朝貢體系”的完整外交模式。所以,麻煩在於,夷狄拒絕磕頭,而且他們還要長駐北京。公使駐京必然導致覲見皇上,而對皇上不行跪拜之禮將有悖於己於“天下壹統”的觀念,英法聯軍當時要求和滿清談判,要談判就要見皇帝;見皇帝,按照傳統外國使節就要在見皇帝時下跪,也就是為了磕頭或不磕頭。

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英國額爾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額爾金下令燒毀圓明園,是為了報復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1860年9月,英國公使巴夏禮(Harry Parkes)和額爾金的私人秘書洛奇(Henry Loch) 打著停戰的白旗前往通縣和清政府談判,被載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擊活捉的壹隊英法聯軍士兵壹起押到北京,監禁了壹個多月。滿清皇帝和政府壹直把巴夏禮看著英法聯軍的最高統帥,根據“擒賊先擒王”的傳統計謀,他們在通州談判之前就計劃誘擒巴夏禮,期望巴夏禮就擒之後,英法聯軍群龍無首,必定自亂,然後乘機大舉進剿,穩操勝券。監禁期間,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淩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監禁中死去,其中包括《倫敦泰晤士報》記者包爾比(Thomas Bowlby)。

額爾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後,決意報復。額爾金準備燒毀紫禁城,後來他經過幾天深思熟慮,選擇了圓明園為報復行動的目標。額爾金決定燒毀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額爾金認為紫禁城是中國政府所在地(當時英法正與清政府方談判《北京條約》);而圓明園是皇家園林,為中國皇帝私有。額爾金想通過燒毀圓明園傳遞這樣壹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拘禁、虐殺英法外交官的行徑,不僅在額爾金勛爵看來違反西方的國際法,也同樣違反中國自古以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行為準則。火燒圓明園造成的傷害,不僅是英法聯軍的罪行,還有滿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和無能所造成的歷史原因。

·劫難過後

圓明園被毀後,仍為皇家禁園。同治年間在慈禧太後的授意下,曾試圖擇要重修。當時擬修範圍為20余處***3,000多間殿宇,主要集中在圓明園前朝區、後湖區和西部、北部壹帶,以及萬春園宮門區、敷春堂口清夏堂等處。但開工不到10個月因財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後,慈禧太後雖然修了頤和園,但並未完全放棄修復圓明園,直至光緒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還曾修葺過圓明園雙鶴齋、課農軒等景群。1900(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後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亂,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園內殘存及陸續基本修復的***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壹空,使圓明園的建築和古樹名木遭到徹底毀滅。

其後,圓明園的遺物,又長期遭到官僚、軍閥、奸商的巧取豪奪,乃至政府當局的有組織地損毀。北洋政府的權貴們包括某些對圓明園遺址負有保護責任者,都倚仗權勢,紛紛從園內運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園宅。諸如京畿衛戍總司令王懷慶、巡閱使(後賄選為民國總統)曹錕、步軍統領聶憲藩、京師憲兵司令車慶雲、公府秘書長王蘭亨等都有此般劣跡,僅京兆伊(相當於後來的北平市市長)劉夢庚壹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內,就強行運走長春園太湖石623大車、綺春園雲片石104大車。當時先後駐防西苑壹帶的陸軍十三師、十六師、國民軍十壹師、東北軍五十三軍、宋哲元二十九軍等。都曾強行拆除圓明園圍墻,私行出售磚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場。頤和園、中山公園、燕京大學、北平圖書館等處,也相繼運走大批石件。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橋經海澱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時,經北平市特別政府批準,將圓明園南邊(4800米)和東邊的虎皮石圍墻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鋪路。於此前,還多次公開變價批賣園內的大城磚、虎皮石和雲片石,乃至西洋樓殘存的大理石石柱等,這樣終至圓明園淪為壹片廢墟。

壹代名園圓明園的毀滅,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蠻摧殘人類文化的見證,又是文明古國落後了也會挨打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