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日记 - 慈化鎮的風俗民情

慈化鎮的風俗民情

相傳很多年前袁州慈化有個窮書生,在外求學回家過年,途中風雪交加感染風寒,到家後老母親問他:“想吃什麽?”他說:“沒胃口。”老母親聽後想了壹陣,把過年殺好的雞與泡辣椒、大蒜、生姜燒成壹鍋。當雞燒好時散發出壹股開胃的香味,窮書生問老母親:“娘,您燒的是什麽菜?好香啊!”老母親趕快盛了壹碗酸椒雞湯送上,書生喝完時胃口大增說:“再來壹碗”!當兩碗雞湯下肚後,窮書生已是滿頭大汗。第二天,書生的風寒好了,才想起昨天喝的酸椒雞湯還能治風寒。三年後,窮書生做了官再次回到老家,母親卻已離開了人世,當回味當年母親炒的酸辣雞時,瞬間心酸淚流。為了紀念母親、懷念家鄉,故將此酸辣雞取名為“慈化雞”。

慈化雞歷史悠遠,原汁原味流傳至今。每逢秋收時節,當地農民把秋辣椒洗凈、涼幹、拌鹽,裝入瓷器罐填實壓緊,用稻草把罐口封嚴,再倒放在盛有水的器皿中(器中之水起密封作用,因會揮發需經常加水,不得幹涸。否則,罐中辣椒會腐敗變質),約過壹月左右就成泡辣椒(因其是倒放而制慈化方言叫“pu辣椒”,也稱酸辣椒);有的將涼幹拌鹽的秋辣椒切碎,用自制的老米醋拌勻裝罐密封後做成醋辣椒。然後,用自制的泡辣椒或醋辣椒與當地土雞壹起烹調,制作壹道酸鮮可口、味美獨特的風味農家菜,專門用來招待家裏的貴客。現宜春大小酒店飯莊都廣為烹飪制作,是壹道不可多得的傳統菜肴,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

主 料:老母雞或鉗雞(閹割後的公雞)

配 料:山茶油(或食用調合油)、食用鹽、蒜段、姜片、泡辣椒(或醋辣椒)

制作方法:先把雞煮八成熟,冷卻後砍成塊備用。將鍋燒燙後倒入適量山茶油(或食用調合油),待油燒開冒點煙(食用調合油九成油溫)後,放入雞塊爆炒壹分鐘,下泡辣椒(或醋辣椒)、少許鹽後再爆香壹分鐘,倒入原汁雞湯或開水蓋鍋煮熟,起鍋前放入姜片、蒜段翻炒均勻,出鍋即可。

菜肴特點:色澤紅亮、口味鹹鮮酸辣、回味無窮,是典型的下飯菜。(轉載:江西電視臺都市頻道 宜春旅遊政務網)

中國漢族的婚嫁迎娶禮儀,無不以“喜”字以示吉慶。而慈化寺周邊地區,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卻是“肅”字迎親的習俗,即在花轎諸迎娶吉祥物上張貼壹“肅”字。這個習俗的形成來之於慈化禪寺普庵祖師。

民間傳說中,普庵禪師印肅是個亦道亦神仙的聖人,尤以驅妖魔、救婦女的故事居多,特別是拯救新娘的故事,流傳甚廣。據說,湖南瀏陽文家市有壹戶人家娶親,擡回來的是壹頂空轎。請來印肅,印肅畫靈符,念咒語,雷劈了壹棵大樟樹,從樹中救出了被妖精擄去的新娘。

“肅”字迎親,起源於“印肅跟花轎”的傳說。相傳,從前慈化有個漂亮妹子嫁到模湯,壹路吹吹打打路過慈化寺,普庵禪師印肅睜開慧眼,見轎中有兩個新娘,知有妖精作祟。於是悄悄跟隨花轎,壹直跟到模湯,轎到新郎家,掀開轎簾,見有兩個壹模壹樣的新娘,不知所措。眾人發現普庵禪師也隨轎而來,壹齊求救。普庵說:“把左邊的新娘牽去拜堂。”接著手舉佛帚,口念咒語:“壹豎乾坤大,橫擔日月長,南蛇轉北鬥,右滅鬼神王,普庵來到此,萬煞盡歸藏。”假新娘就地壹滾,嚎嚎怪叫,現出了九尾狐的原形。後來人們迎親為了護轎鎮妖,就把普庵禪師印肅的名字貼在轎上。以防不測。這就是“肅”字迎親的由來。

袁州慈化壹帶的舊俗,男方迎親時,只在轎門上寫半個“肅”字,以免妖精識破。轎到女方,新娘上了轎,關上轎門,再由女方家請道士將半個“肅”字補齊,妖精就不敢進入轎中禍害新娘。

過去,“肅”字迎親的風習不僅盛行於袁州慈化壹帶,而且西至萍鄉桐木壹帶,東至萬載、上高壹帶,均很流行。後來,此俗在袁州、萍鄉、萬載壹帶漸次淡化,反而在上高壹帶壹直傳承至今,形成了壹種具有上高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上高“肅”字迎親的壹般規式是:男方迎親花轎未發之前,請當地“斯文”掌筆,在大紅紙上寫壹鬥大的“肅”字。寫時,壹邊運筆壹邊念咒,咒詞為:“壹豎山河動,橫擔日月明,左撇星鬥見,右拖鬼神驚,普庵來到此,諸煞盡消藏。”咒詞念完,字也寫完。但“肅”字的中間壹豎,不得出頭,留待女方填補。不出頭的“肅”字寫好後,掛在轎頂,然後花轎才能出發。轎到女方,女方又請當地“斯文”在“肅”字頭上添上壹筆,才能送新娘上轎。其規式與袁州舊俗只是略有不同而已。

如今,婚娶迎親坐花轎的少了,但上高民間“肅”字迎親的習俗沒有改變。如果妳在上高的縣城街道或鄉間公路上,看見汽車車頭上貼著壹個堂堂正正的“肅”字,那壹定是迎親的隊伍。(轉載:宜春傳媒網) 傳說農歷九月十九日是觀音娘娘的生日,在每年這天前後近半月的時間裏,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都要舉辦盛大的集會——慈化廟會,以此來紀念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菩薩。

據考證,慈化廟會已有826年的歷史,舊時的廟會僅僅是四方的香客集聚慈化寺朝神拜佛,跪在幾尊黃泥澆稈繩的菩薩面前許願、祈福、禱太平。

而今的慈化廟會,來自湖南、浙江、江蘇等省及周邊地區的客源、貨源蜂擁而至,不僅慕名而來燒香拜佛的香客熙熙攘攘,而且禮佛觀光的遊客和物資交易的商客絡繹不絕,人流量壹天少則上萬、多則幾萬上十萬,人山人海、比肩接踵、水泄不通。各種貨攤擺滿街頭巷尾,商品琳瑯滿目,目不暇接。叫賣聲、吆喝聲、歌舞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男女老少像過節似的精神抖擻、意氣煥發,從她們開懷的笑聲裏聽得出豐收的喜悅,從他們肩挑手提的包包裏看得出生活的富裕。

在慈化寺、觀音閣裏,香煙繚繞、鐘聲悠揚、人頭攢動,普庵菩薩、觀音娘娘正雙手合壹饒有興趣地俯看著五顏六色的人群,流露出欣慰羨慕的神情。此時此刻,禮佛的人們少了迷信寄托,多了虔誠敬畏,已不再是單純的保佑平安、期盼多子多福,壹定程度上是為了享受禪宗文化的熏陶,祝福美好幸福的未來。

慈化廟會,好壹派喜慶祥和、太平盛世的現代版《清明上河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