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騏驥教育談農村教育該如何改善

騏驥教育談農村教育該如何改善

農村教育的優與劣關系到每壹個農村孩子的未來,“暢通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子縱向流動的渠道,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命運”這是在做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時,國務院總理曬出來的夢想。但是在這壹夢想背後卻是農村教育現實的“痛”,農村學校生源減少,優秀教師流失嚴重,學校銷聲匿跡,校舍閑置等等,這些都嚴重制約著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農村教育該走向何方,已經是壹個不能回避的熱點、難點問題。

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

農村生源的流失嚴重絕不是危言聳聽,舉壹例,邢臺市橋西區市郊壹村在冊適齡學生有220人左右,在該村小學上學的只有80人左右,外出上學的學生中,只有極少數是因父母在市區有穩定工作,購置商品房而遷居城市。由此引發壹系列問題:

1、教育資源閑置甚至浪費現象嚴重。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對教育硬件的投入也隨之增多,新建的校舍比比皆是,各項配套的體育設施等也逐漸完善,但這些並不足以阻擋農村學生“出走”的腳步。而且與農村學校生源持續減少相反的是,用於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的財政資金投入卻沒有隨之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大規模投入改善學校的各類硬件設施被閑置,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2、影響農村學校正常教學。原本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秩序崩塌,冷清的課堂不僅難以讓教師進入狀態,也無法在學生之間形成相互啟發、相互競爭的氛圍。相關課程如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更是難以開展。

3、城區或流入地教育資源緊張。農村學生大量向城區集中,導致出現“城滿、鄉弱、村空”的局面,其直接後果是在城區出現超大班額和巨型學校,在許多地方,小學的班容量都達到70多人乃至80多人。壹名縣級教育局負責人表示,由於近年來縣城學生人數增多,政府新建擴容了壹些學校,但還是不夠用。“為躲避壹些領導和家長遞條子、找關系,壹到暑假不少中小學校長的手機都處於關機狀態。”

4、農村家長教育負擔加重。由於生活條件改善,農村家長對教育比以前任何時期都重視,壹些家長不信任農村小學的條件和教育水平,將孩子送到了城區條件好些的學校學習,甚至許多家長選擇到城區租房陪讀,家長之間的跟風效應,使得壹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也會選擇把孩子送入城區小學。由此增加了農村普通家庭的教育成本,如交通費、午托班的費用,遠距離接送孩子的時間成本等。

5、優秀教師流失。壹提到農村中小學教師或經濟條件不好地區的中小學教師招考,大家普遍興致不高,證明這並不是壹個讓人趨之若鶩的職業選擇。究其原因,農村教師的待遇不高是主要原因。這是從新進教師的方面談農村教育的教師缺失,對於現有的農村教師而言,農村生源的流失,是優秀教師流失的主要原因,其壹,教育崗位的減少,其二,學生的流失,使職業成就感減少。最終,造成“越沒學生越沒老師,越沒老師越沒學生,陷入惡性循環”。

改善農村教育的建議

農村教育問題的本質是城鄉教育之間巨大的數字鴻溝,城鄉中小學硬件水平的差異,城鄉中小學教師之間待遇差別及職業再培訓提升平臺的差別,都最終決定著壹個學校、壹個地區的教育吸引力乃至壹個地區的教育水平的穩定發展和提高。由此,對於改善農村教育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1、在改善農村中小學的硬件水平上,調整方向,精準發力

近些年,國家在對農村教育的硬件投入上逐年增加,但這些資金最後大多以新建的校舍、漂亮的操場等成果體現,而且很多新建教學樓面積很大,與現有學生規模嚴重不符。學校有了亮麗的外殼,但代表著高水平教育資源的“數字資源”,如投影儀、多媒體等教學媒介,卻投入不足。2012年起教育部就啟動實施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工程”,但調研中發現,在廣大農村地區,有條件使用投影儀、多媒體等教學媒介的學校極少。

針對這個問題,解決之道應是,“好鋼用在刀刃上”,不要盲目的把教育撥款用於重建校舍等花費巨大的地方,校舍在排除安全隱患的情況下進行維修,裝修,減少推倒重建的花費,轉而向“數字資源”教學的相關投入,購置投影儀、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並選擇匹配的、可支持的校園高速網絡服務。最終,以信息化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享。

2、實施農村教學點振興工程,區分情況,對癥下藥

相關教育部門對本轄區內的農村中小學進行精確摸底,在壹段時期內觀察定論。對於需要關閉的教學點,應在學生分流、校車服務、校產處置等方面實施配套政策。通過資源重新配置,使學生有學可上,有好學可上,使閑置的教育資源發揮余熱。對於處於過渡期的教學點,應在校舍穩固、兒童安全、師資供給等方面充分保障兒童合法權益;對於永久保留的教學點,應在經費投入、師資配置、基建設施和學校管理方面實施傾斜性政策。

3、建立鄉村教師長效補充機制

建立監督指導,市、縣(市、區)組織招聘的鄉村教師公開招聘補充機制。嚴格規範招聘標準條件、筆試面試內容、招聘程序和聘後教師管理,確保為鄉村學校持續輸送大批優秀高等學校畢業生。各級政府根據實際需求,積極探索實施地方“特崗教師計劃”,執行國家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準。建立健全高等學校畢業生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制度,對到貧困地區鄉村學校任教的全日制高等學校畢業生,予以學費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

創新教師培養體系。以“按需設崗、按崗培養、雙向選擇、定崗服務”為原則,改革師範院校教師培養模式,構建專業化的教師培養機構,推動高等學校教師教育學院的建設與發展。

實施優秀退休教師鄉村支教講學計劃。每年選聘壹定數量的退休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可要求中央財政和省級財政比照“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給予經費補助。

4、推動農村教學點特色化發展

對於仍需存續的人數較少的農村,發展小班化教學,研究不同於以往大班教學的那種“填鴨式教育”的教育新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學習積極性,在與教師的課堂互動上下功夫;鄉土特色課程開發,不盲目攀比於城鎮學校所安排的課程,比如設置壹些有關鄉村文化傳播的課程,在課外活動上,給學生壹個新的視角去接觸習以為常的土地、鄉村等;在學校文化建設、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給予專項經費支持,推動農村教學點特色化發展。

5、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

農村教學點只有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完善職業培養機制,才可以吸引廣大優秀的教育人才回歸農村。第壹,在直接的資金補助上,提高津貼待遇,尤其是交通費補助,假期補助等。很多師範生畢業後因為免費師範生的政策而不得已到農村教學點工作,從城市到農村,心理落差、生活和婚姻上的實際困難,使這壹部分人難以紮根農村教學點,因此,在薪金上,對於農村教師應有所傾斜,增強這壹崗位的吸引力。第二,強化對農村教學點教師的在職培訓。對於薪金的需求只是壹個人職業生涯選擇的壹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該職業上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升,有壹定的職業前景,因此,對農村教學點教師的再培訓就是壹極為重要的問題。單列壹定指標用於農村教學點教師培訓;在培訓課程設計上,為他們“量身定做”,根據農村教學點的鄉土性和班級規模小的特點,增強教師培訓的實用性。強化校際聯系,鼓勵校際合作,推廣並完善“聯校走教”、“強弱捆綁”等模式,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農村教學點發展,打通義務教育薄弱環節的“最後壹公裏”。

最後,教育問題關系著壹個人的未來,壹個家庭的希望,壹個國家的振興對此社會的呼籲從未間斷,國家的努力也始終未曾停止,問題的關鍵在於對,癥下藥,在於紮實踐行。農村教育決不能搞過重點地區建設、重點學校建設,應是補齊短板、精準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