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装修咨询 - 義烏歷史文化遺產知多少

義烏歷史文化遺產知多少

您好,義烏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村鎮和傳統鄉土建築等歷史文化遺存是人類文明的物化成果,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在我市,祖先留給我們的相關歷史文化遺存有多少呢?

據統計,義烏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51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義烏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4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村鎮2處。這些歷史文化遺存大都聞名遐邇,老少皆知。另外還有義烏市級文物保護點291處,如天女散花般散落在全市各地,具體在各鎮街分布如下:

赤岸鎮:古建築33處,古墓葬2處,石刻1處,古窯址2處。

義亭鎮:古建築20處。

佛堂鎮:古建築50處,石雕1處,古遺址1處。

蘇溪鎮:古建築13處,古墓葬2處,革命紀念墓2處。

上溪鎮:古建築20處,名人墓1處,石刻1處。

大陳鎮:古建築16處,革命紀念墓2處。

北苑街道:古建築19處。

江東街道:古建築10處,古墓葬6處,石刻1處。

後宅街道:古建築19處,古遺址1處,革命紀念墓1處。

廿三裏街道:古建築24處,古窯址1處,石刻1處。

稠城街道:古建築13處,古墓葬1處。

城西街道:古建築15處,碑刻1處。

稠江街道:古建築11處。

我們眼前無法回避壹個嚴峻現實:因為歷史風雨和各種人為因素,祖先留給我們的壹些古建築正背對著我們漸行漸遠。

  不錯,每壹個地方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都會面臨發展與保護的問題。而視有重要價值的歷史遺址為財富,還是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的負擔,反映出是否尊重歷史和文化遺產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發生偏差,則經濟發展越快,歷史文化遺產損壞程度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在當前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古建築民居等文化遺產的搶救保護工作更加凸現出來。有些人思想認識上存在著誤區,對文化遺產保護與新農村建設、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關系認識不到位,認為保存古老建築將直接影響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因此,保護古建築民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許多古建築民居內柴草、雜物隨意堆放,電線隨意拉接,且多為老年人居住,有的出租給外來打工人員,隨意搭竈用火,極易發生火災,安全隱患很多。至於日常管理維護等,就更無從談起。尤其是村莊整治、舊村改造規劃的實施,對古建築民居保護構成最大威脅。隨著全市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不少農村開始實施舊村拆遷改造與整治規劃,因此許多古建築民居正面臨被拆除、毀壞的命運。

面對嚴峻的現實,壹些有識之士大聲疾呼:我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鋼筋水泥,更需要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切實做好新農村建設中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工作,已經刻不容緩。

令人欣慰的是,市委書記樓國華同誌對此壹再強調,市委副書記、市長吳蔚榮同誌多次批示,市政府日前又出臺了《關於加強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的若幹意見》。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將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並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城鄉規劃。我市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的春天已經悄然來臨了。

這裏,還需要全社會進壹步形成***識。古建築是歷史和文化的結晶,是過去和未來的橋梁。每壹座古建築都承載了先人奮鬥的結晶,見證著塵世的滄桑,記錄著歷史的興衰。由於歷史文化和民俗傳說的浸潤,現存的古建築愈加散發出神奇迷離的魅力。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充分發掘古建築的歷史文化內涵,推陳出新,繼往開來,從而豐富我們的歷史文化底蘊,提升我們的現代文化品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意義實在是重大而深遠。

  全國罕見的佛堂鎮古街 

被專家們稱為“浙江周莊”的佛堂古鎮,以其神秘的街巷布局,成片的集建築、繪畫、雕刻三大特點於壹體的古建築民居群而贏得中外考古建築專家的極大興趣。

佛堂古鎮街巷規模不大,布局規劃卻十分高明科學。直街與橫街,寬窄結合、分工明確。據建築規劃設計的專家、行家們考證,佛堂古鎮的街巷布局跟北京的街道布局安排十分相似。江邊的十幾個碼頭遺跡,目前保留得十分完好。現代稱之為農貿市場的新、老市基,是明清時期就形成的柴市、米市,安排十分得體,科學合理。古鎮上的主街副街、橫街和市基邊的店面屋,均是二層的樓木結構房,是當今不多見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

街道兩旁,木雕畫廊、鱗次櫛比。條條巷弄窄而彎曲地連接著直街、東街與西街,如此布局便於人貨分流、搬運、疏散和來往方便。四條橫街的西頭是四五百米長石砌堤岸,壹列的江邊碼頭,最繁盛時足有16處。各處碼頭串過西街,抵達直街,把上岸貨物運送到西街直街各家店鋪。這裏又是茶館、酒肆的集中地。這些茶館酒肆盡是二層木結構的店面屋,二樓倚街的壹排小陽臺,寬五十厘米,整齊而又古色古香。都裝有高約五十厘米的木雕花板,或用圓車木拼裝成的“美人靠”。構成了壹條格外幽雅別致的佛堂古街所獨有的街巷風景線。走到此處,見物思景,仿佛耳旁聽到當年從美人靠內傳出悠揚的琴聲,婉轉動聽令人心醉。

佛堂鎮古街巷的布局、構造,古樸典雅,而且保留如此完整為全國罕見。早在1989年11月,全國傳統民居建築研究會在義烏召開時,時任國家建設部副部長的戴念慈、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院長汪功等專家,參觀了佛堂鎮民居和街巷後,拍案驚奇,欣然命筆:“要好好保護佛堂壹條街”。現在,義烏市政府和佛堂鎮鎮政府都為保護佛堂古鎮建築做了大量的工作,並組織人馬研究開發,不久的將來,佛堂古鎮將以“浙江周莊”展示在人們面前。

祠堂又成農村文化中心

新春佳節,最熱鬧的莫過於舞龍燈了。而村裏有祠堂的,龍頭大都供奉在祠堂裏。這時的祠堂,顯然在村民心目中成了最神聖的地方。

近年來,壹度曾走向衰落的古老祠堂又煥發出青春。我市相當多數的祠堂都得到修繕保護。上溪鎮祥貝村投資40多萬元,將村裏閑置多年的12間祠堂進行重新裝修,建起棋牌室、閱覽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等文化健身中心和老年協會。在舉世聞名的崇山村,村裏花巨資修繕祠堂後,把祠堂建成侵華日軍細菌戰義烏展覽館,不僅成了當地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心,還接待了來自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的許多國際友人,成了揭露法西斯戰爭罪行的壹個國際窗口。

在義烏市鄉土傳統建築中,有不少祠堂、廳堂是壹個村落的政治中心,蘊藏著古老而質樸的傳統文化內涵,是村民日常聚集、交流的重要場所。充分發掘祠堂、廳堂深厚的鄉風文明,利用祠堂、廳堂開展農村積極向上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活動,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義烏市修繕後的許多祠堂、廳堂,現在已經成為村級組織辦公場所、老年活動室、黨員活動室或乒乓球室、棋牌室、圖書室等政治、體育、文化活動場所。有的作為科技課堂,設立了科研培訓室、遠程教育室、廣播室、科普閱覽室等,及時向農民發布致富信息,傳授種養植技術,讓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獲得技術知識和市場信息。有些農村還利用古民居、古村鎮,組織開展農村休閑旅遊,進壹步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漸行漸遠的背影

漫漫歷史長河中,壹個古建築的消失只在彈指壹揮間。

古建築固然是不可再生的歷史瑰寶,畢竟也難逃生生滅滅的歷史輪回。縱然“銅門鐵壁”,也不敵歲月風雨。素有“銅門鐵壁分水嶺”說法的銅門坐落在義烏西南重鎮赤岸鎮的赤岸二村,它始建於明朝中期,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了。銅門最主要的便是正面的墻和門。門是由當時赤岸最發達的十八家銅鋪和十八家鐵鋪利用純銅制成的,這座房子因此而得名“銅門廳”。而墻是由水磨磚砌成,壹點縫隙也看不出來,好像是整塊的,所以稱為“鐵壁”。

據說,這銅門廳的祖先是朝廷的壹位重臣,後來告老還鄉建了這個銅門廳。由於廳的布局大,房子的間數多,有犯上之嫌,官場上有小人向皇上搞了壹狀,皇帝聽信讒言,派人前來抄家。銅門廳的主人知道後,忙用煙將大梁、柱子等熏黑,說是很久以前祖上留下來的,才躲過壹劫。可是,躲過人為的破壞躲不過自然的侵蝕。如今,銅制的大門也不知去向,後來人們制作了壹個木門,在門面上釘滿大的銅釘,姑且充當銅門。南廂房也已經坍塌,中間的大廳在幾年前也被火燒毀了,當年銅門的雄姿正在人們眼前消失。

在義烏市的城市化進程中,這樣的故事不斷地重復著。不必提文物價值極高的八角墳(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太孫、義陽王劉輝的陵園,其當年封地在義烏)的毀掉,也不必說浙中罕見的義中文廟大成殿的拆除,不必談原義師內兩座堪與東陽盧宅相媲美的陳大宗祠的拆毀,單論拆除朝陽門古城樓之舉,今天看來就極有反思的必要。如果當年把朝陽門新街往南移幾十米,打通毛家巷,把篁園路向西延伸,這樣,既不會出現如今的兩條斷頭路(篁園路和縣前街),又保護了朝陽門古跡,兩全其美,如今卻成了憾事壹樁。

  這樣的故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同樣在延續。2005年6月11日,江東街道東新屋村風雨百年的古建築繼序堂遭遇拍賣。繼序堂拍賣的沈重槌聲的余音還在商城文史界震撼,前不久我市又壹古建築以24萬元價格賣掉,而人家壹轉手就以80萬元成交。

  問君心中幾多愁?故園不堪回首明月中。我們祖先留下來的許多古建築正和我們漸行漸遠啊!

 “風燭暮年”的生存環境

目擊壹:

坐落於北苑街道柳青壹村的攸芋堂、鋤經堂、存厚堂,由楊氏祖孫三代所建。主體建築攸芋堂和鋤經堂,前後五幢分三個四合院,中間壹弄相隔,布局規整。建築用材碩大、考究,柱、梁和雕刻構件均用香樟木,而且雕刻精美,梁、檁、枋、牛腿、雀替、鬥栱和門窗遍布雕刻,工藝極精,為研究浙中地區清乾隆早、中期建築構造和東陽木雕工藝的發展脈絡提供了實物依據。

該建築原打算在舊村改造中拆除,村兩委聽取並采納了文物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後,引起重視,予以保存下來。但是,攸芋堂出租辦廠,到處堆放貨物,通風不暢,保護管理措施不力,不利於文物保護,而且容易引發火災。

目擊二:

倍磊古街義性堂(後草堂),建於清乾隆五十壹年(1786),分三進三開間兩廂兩廊,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門面用五間式磚雕牌坊門樓,顯得雄偉氣派。內容以民間傳統福、祿、壽、喜為題材,雕龍鳳、仙鶴、鵝、牡丹等圖案,雕工精美,技法精湛。門廳、大廳的梁、檁、枋、牛腿、雀替、鬥栱以及門窗等布滿了雕刻,集東陽木雕之精華,廂房前檐立面用青石檻墻,也不失為壹大特色。

該建築產權歸屬十多家住戶所有,但僅有少數居住在裏面,使用過程中保護、管理不當,臟、亂、差現象嚴重,梁架糟朽、檐口局部脫落,文物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急需修繕。

目擊三:

佛堂塘下洋村敦厚堂,建於1925年,坐北朝南,正屋三間,左右廂房各三間,平面呈“凹”字型,占地面積304平方米,為前廊式天井院結構。該建築木雕工藝精細為壹大特色,廳堂梁、檁、枋、雀替、鬥栱、牛腿及前檐廊的天花,遍布雕刻,有文武天官、暗八仙、吉祥八寶圖案,有鳳穿牡丹、鶴鹿延年、蝙蝠如意、官居壹品、馬上封侯、壹路連科等傳統吉祥寓意圖案,也有“空城計”等三國人物故事和征戰打鬥的場面。廂房格扇門木雕用淺浮雕工藝,詩、書、畫融合,內容有“耕種圖”(呼童早起勤耕種)及“早讀圖”(教子通眠早讀書),“才子佳人圖”(花間酌酒勞紅袖),很有品位。還有梅、蘭、竹、菊圖、祥雲牡丹圖、三多圖、花鳥圖等。

該建築為兩家住戶所有,西邊住房為退休教師,很註意對房屋的保護。東邊住戶用於辦線塔廠,防火問題存在隱患。另外正屋廳堂為兩家***用,用於堆放雜物,甚為可嘆。

  財政加大修繕補助力度

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問題,關鍵是修繕經費問題。市政府在今年初出臺的《關於加強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的若幹意見》中,對古建築等歷史文化遺存修繕維護財政補助的力度之大令人欣慰。

《中華人民***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的產權人是修繕和保護的第壹責任人。產權屬於國家所有或沒有產權人的,由市政府予以修繕。產權屬於企業、事業單位或集體所有的,由企業、事業單位或集體予以修繕和維護。產權屬於個人所有的,由個人予以修繕和維護。

根據市政府《關於加強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的若幹意見》,我市從2007年開始用五年左右時間,根據輕重緩急,對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進行壹次搶救性修繕,解決漏雨、結構性加固和電線老化等三類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並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所需經費屬於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由市財政補助80%,屬於市級以上文物保護點的由市財政補助60%。

產權屬於集體或個人所有的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集體或個人願意自願捐贈的,可將該歷史文化遺存產權整體無償捐贈給國家,捐贈後由市財政撥款予以修繕。市政府對捐贈者發給榮譽證書,予以表彰。也可以在不補償用地的前提下,按評估價將該歷史文化遺存產權整體轉讓給國家,由市財政撥款予以修繕。簽署捐贈協議或轉讓協議後,該歷史文化遺存的土地所有權和房屋所有權歸國家所有。

產權屬於集體或個人所有並按規劃在原地保護的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集體或個人籌集資金進行整體修繕的,可在全體產權人與文物主管部門簽訂協議,產權人承諾按修繕方案修繕、按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公開招投標,修繕費用經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財政局審核後,由市財政補助修繕總額的40%。

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需要修繕的,由文物主管部門委托設計單位編制修繕方案。編制修繕方案所需費用由市財政負擔。

涉及城鎮建設、舊村改造、村莊整理或其他道路、水利等建設工程時予以保留或經批準遷建的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點等歷史文化遺存,其所有權人在申請住宅用地時,應與村集體簽訂該建築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置換協議,置換後該建築物的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歸國家所有或村集體所有。市財政每年安排修繕、保護專項經費,並列入預算。

 會診古建築開良方

眼下,由於全市範圍內的大規模新農村建設,壹大批古建築將面臨隨時被毀的險境。為此,市博物館、市建設局檔案館等相關部門紛紛邀請各方專家,會診古建築開出保護良方:

——建議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建設規劃部門劃定古建築保護範圍,並根據實際需要劃定相應的風貌協調保護區,對古建築比較集中的區域,文物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古建築整體保護規劃,對規劃區範圍內,要在古建築周圍預留空地;在古建築風貌協調保護區或者古建築比較集中的區域內進行建設的,不得破壞古建築的環境風貌,其建設方案必須征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報建設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從嚴控制古建築點周圍的建設。確需建設的,要報經古建築行政部門批準,並充分考慮到古建築本身的建築風格,達到協調統壹。

——繼續做好國家級、省級重點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加大列入義烏市級文物管理對象工作的力度。對古建築申報等級,就是對古建築最好的保護和開發,對促進地方的旅遊經濟,更是壹舉多得的好事。如我市城區幸存的明清古建築壹條街——西門街,景點眾多,尤其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義烏募兵處、訓練水兵的戚塘、為國捐軀的抗倭將領童子明忠義祠等,結合附近的諸多古建築,地理上連點成線,歷史上貫穿古今,是否可以修建壹個義烏精神紀念館?各古建築保護單位要充分認識申報工作對我市的古建築保護及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重要意義,同時可結合發展旅遊業,充分挖掘、整合古建築資源,增加我市旅遊業的文化內涵,為經濟建設服務。

——在繼續做好古建築調研的基礎上,對不同的現狀類別,對癥下藥,提出切實可行的保護和修繕措施。對古建築進行房屋鑒定,屬危房的,建議拆除,拆除的碎片、構件統壹堆放,統壹管理,通過古建築附屬物的原始積累,建議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建設壹座“建築博物館”或“古建築專館”,保護和搶救這些彌足珍貴的古建築資源,讓後人更多地了解義烏燦爛的歷史文化,並且喚起人們保護古建築的意識。

對目前保存完好且有價值的古建築,應花大力氣進行保護,舍得投入。同時對古建築進行全面的測量、繪圖、建檔,經常性的開展實地勘察,出現問題能夠得到解決,要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落到實處,盡量使之延年益壽。

對部分已遭破壞但有價值的古建築,應采取有效措施,或保全殘留部分,或異地保護,要盡最大可能保存有價值的殘留部分。有修復可能的,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應在有條件的時候考慮修復,或者異地保護。例如:2000年舊城改造期間,為保護古民居建築,“怡園”壹進三間二廂房建築同金山嶺頂陶大宗祠壹進三間搬遷至孝子祠公園內。原坐落於湖清門的18間老房,也在舊城改造時搬遷至城北百姓農莊內,使古民居建築特色更為突出,繼續散發著特有的魅力。

 八方之“石” 可以攻玉

為更有效地保護城市中的古建築,法國制定了《城市保護法案》,英國制定了《城市文明法令》,日本也在《文化財產保存法》中加進了保護傳統建築群的內容。正因為有了法令的嚴明保護,人們今天遊覽歐洲和日本時,才得以駐足於哥特式風格的建築、文藝復興時期的博物館、京都的古老街道之前。

福建省泉州市政府在古建築保護上,每年安排給泉州市建設局專項經費200萬元,用於購買古建築構件、碎片及附屬物,並落實規劃復建用地,建成了“建築博物館”,處理好拆除與復建的關系。

江蘇省辦公機構遷出原國民政府的“總統府”,引出的不僅是辦公地點移址的問題,更是古建築保護的觀念、思路問題。有關部門將“總統府”改建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符合“保護為主,搶救第壹”和“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和原則,博物館建成後,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去參觀遊覽,成為了江蘇省重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重要的旅遊景點之壹,實現文化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局面,是古建築保護成功的很好的事例。

寧波東錢湖韓嶺村舊村改造,被稱為“古村落中的‘新村運動’”。根據該村的規劃,村裏那幾幢特別“耀眼”的新房將要被拆除,而全村91.9%具有地方風格的老式建築將被保留,並進行統壹修繕。這種對新舊樓房的非常規取舍,徹底顛覆了村民原來對舊村改造的字面理解。而這種做法,更向我們傳遞出這樣壹種信息:新農村建設,不是單純地除舊立新,在壹些古村落的改造中,保護甚至要比新建來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