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求四川汶川地震中關於解放軍的感人故事!!!

求四川汶川地震中關於解放軍的感人故事!!!

5月14日上午,汶川地震後的第三天,連續兩天的大雨終於停了。這時,空降兵某部接到總參命令:立即派傘兵進入震中茂縣,執行通信聯絡、災情調查、情況報告等任務,為上級決策提供依據!

很快,壹架運輸機從重災區茂縣上空飛過。當時艦上除了5名艦員,還有65438000+官兵。按照計劃,第壹批將有15名隊員跳傘,第二批將有85名隊員跳傘。這裏海拔4999米。如果算上茂縣4000多米的平均海拔,無疑是萬米海拔。運輸機測風雨的雷達掃描儀上顯示的回波越來越強,暴雨打在運輸機的玻璃艙上。透過窗戶向下望去,山勢巍峨,懸崖陡峭,樹木參天,地震災區地面上是壹片片鋼筋裸露的廢墟。飛機上的傘兵都不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什麽。

12年6月4日中午左右,運輸機壹步步逼近茂縣災區,開始在上空盤旋,尋找最合適的時機跳傘。大約五分鐘後,運輸機下方的雲層突然散開壹個降落傘窗口,透過這個窗口可以看到茂縣城關大橋。於是跳傘指揮員立即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果斷下達了跳傘命令。大校李振波首先跳出機艙,隨後是六名跳傘隊員。瞬間,雪白的傘花開了,飄到了谷城茂縣。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茂縣上空的雲層變化很快,原本打開的降落傘窗口瞬間關閉,運輸機只好繼續在上面盤旋。大約過了七八分鐘,降落傘窗口重新出現在雲層中,8名跳傘隊員沒有猶豫。他們抓住有利時機,迅速跳出船艙。但之後茂縣上空開始下雨,而且雨勢越來越大。降落傘窗口再次關閉。原本準備第二批跳傘的85名傘兵只好坐進運輸機,繼續在上空盤旋...

12: 25,震後第壹批跳傘的15勇士終於踏上了震中茂縣的土地。

少將痛苦的選擇

5月20日,空降兵某部司令員王維山向記者講述了空降的全部經過。

“這是壹個痛苦而艱難的選擇,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壹方面要堅持總部下達的命令,另壹方面要保證官兵的安全。下這個決心不容易!”王維山感慨道。

有過400多次跳傘經歷的少將·王維山深知任務的艱巨:茂縣的地形特別復雜,全是陡峭的懸崖,沒有著陸點;境內大部分山峰海拔約4000米。平時訓練只需要在幾百米高空跳傘的空降兵,今天要在4999米高空跳傘,4000多米高空跳傘需要氧氣面罩。傘兵要從雲層上面跳傘,對雲層下面的情況壹無所知,只能靠傘兵自己控制。

但是王維山沒有太多時間猶豫。他很快決定派壹支15人的隊伍空降茂縣。這15官兵都是空降兵骨幹,有100多次跳傘經驗,熟悉山區地形,特別是汶川地震災區。

李振波,空降兵研究所所長,大校軍銜,1978入伍。作為空降空投的總指揮,新壹代傘兵的主傘也是在他的領導下研制的;當研究成功時,李振波是第壹個嘗試跳躍的人。在得知四川地震需要支援後,李振波主動請纓參戰,並最終被任命為這支空降分隊的隊長。

任濤,壹名來自四川德陽的戰士。他的奶奶在地震中遇難,嶽母受重傷。他悄悄把悲痛藏在心裏,全身心地投入救災。因為熟悉當地地形,他被任命為第壹傘降分隊的班長,擔當起“尖刀”的角色。

……

讓我們記住這15勇士的名字:、、李誌寶、、郭、、、趙四方、雷誌勝、劉、、王樂妍、於亞斌、任濤、李玉山、向海波。

關於生與死的信息

15傘兵接到命令後,立即準備好空降所需的重要裝備:滑翔降落傘、GPS衛星定位系統、海事衛星電話、必要的幹糧和飲用水、必要的藥品。

出發前,按照空降兵的傳統,王維山親自在15官兵的左臂上系上壹條鮮紅的絲帶,祈禱平安。

然而,跳出機艙第壹人李振波壹出機艙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危險:跳出機艙後,主傘未能打開,身體在空中壹落千丈,生命垂危。但他很快平靜下來。當他下降到距離地面700米左右時,他冷靜地打開了備用傘,最終安全落地。

成功著陸3分鐘後,通信上士雷誌勝立即與指揮所建立通信聯系。他第壹時間報告了降落情況,提供了壹個關乎戰友生死的重要信息:地面地形復雜,不利於大群人實施高空跳傘降落;天氣又變壞了,剩下85人用的傘都是圓傘,不如他們用的翼傘靈活抗風,建議取消剩下人的空降行動。

此時,飛機已經第三次在茂縣上空盤旋。在機艙裏,其余的傘兵站成兩排...危急時刻,飛機艙門緩緩關閉,先鋒隊提供的信息讓指揮員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20分鐘後,65,438+04傘兵已經全部集結在李振波周圍。他們迅速與茂縣縣長取得聯系,向指揮部匯報了茂縣的災情。直到下午6:5438+05,李振波大校才抽出時間向妻子盛亞玲報告她平安無事。“我們15人安全到達。”他氣喘籲籲,就說了這麽多。

用降落傘禦寒。

接下來的7天7夜,無論余震還是暴風雨,無論食物還是水的匱乏,都沒有影響15勇士們完成任務的決心。

報告災情是這個傘降分隊的首要任務。登陸當天下午3點,他們用攜帶的通訊設備第壹時間發回了茂縣的災情。為了進壹步了解茂縣和汶川交界處的準確災情,他們壹邊艱難地向震中汶川縣挺進,壹邊每人背著20公斤的裝備,躲避余震落下的飛石,踩著山體滑坡的泥石。他們每天在海拔3000多米的泥石流山路上行進30公裏。他們所有人的腳上都有血泡,五名球員的胯部正在潰爛。

為了出發時攜帶更多裝備,15每人只穿了壹套迷彩服,帶了不到三天的幹糧和水。所以從17開始,他們就開始沒飯吃,沒水喝,也沒藥吃。因為大火,每個人的嘴巴都起泡了。夜幕降臨,他們不得不鉆進降落傘抵禦川西高原的夜寒,5名隊員感冒了。

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經過調研,他們先後在茂縣、汶川等地選擇了沿途6個著陸點,指揮引導了20余次飛機起降和空投,特別是在茂縣南鎮木托村選擇的空投和著陸點,解除了附近鄉鎮654.38+萬受災群眾和病人的困境。

5月20日,李振波大校翕動著幹裂的嘴唇說:“在茂縣災區的七天七夜裏,我和我的戰友們冒著多次余震,爬上了四座海拔3000多米的山峰,走了220公裏。我們先後偵察了7個鄉鎮55個村的災情,向上級報告了30多批重要災情,為指揮部指揮部隊開進和部署抗震救災提供了科學的信息依據。”

在前往汶川的途中,跳傘支隊還發現150余人被困山谷,其中包括在當地寫生的成都美院師生47人,中外遊客106人。他們迅速報告情況,請求支援。

與妻子的電話

7天7夜,這15勇士們從未向上級訴說過他們遇到的艱辛,但李振波大校和他的妻子卻很少通過電話匯報他們的艱辛:

5月5日下午6點438分左右,盛亞玲終於再次等到了丈夫李振波的電話。“我們從茂縣走到了汶川。”“吃了嗎?”“從開始到現在,我只吃泡面。”“那邊情況怎麽樣?”“我們周圍都是山洪和懸崖。”“註意安全。”

電話總是那麽短。盛雅玲又壹夜沒睡。

第二天,她試圖回撥衛星電話,但沒有用。晚上7點左右,丈夫用手機打來電話,她很驚訝。“我馬上要去都江堰了。”妳現在在做什麽?"指揮信息的收集和偵察,向上級報告,搶救重傷員."

17年5月20時,盛亞玲忍不住撥通了他的電話,雖然她知道丈夫此刻壹定很忙。“今天,我在去都江堰的路上遇到了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現在要撤到汶川,明天就要趕往成都。”“現在怕有疫情,妳要註意預防。”“放心吧,我會把14人安全帶回部隊的!”“妳現在過得怎麽樣?”“無論我們去哪裏,人們都對我們很好。這幾天沒洗臉也沒換衣服。晚上真的很困,就拿傘當睡袋睡壹會兒。”

謠言和真相

15空降兵成功登陸震中時,網上有“空降兵犧牲4人,10人無法聯系”的傳言。采訪中,當本報記者和空降兵官兵談到外界對他們的種種傳言時,他們都表示,“我們沒有時間去管外界怎麽說,但我們在盡自己的職責。”

其實外界對空降兵的性質和跳傘的真實情況並不太了解。據36歲的空降部隊營長梁肖介紹,空降部隊具有機動性強、突擊速度快的特點。救援災區有兩種常見的方法。壹種是用直升機直接把部隊運送到目的地,壹種是用運輸機把空降兵送到目的地,傘兵傘降降落。

“由於災區地形非常復雜,樹木多,斷墻多,地震後地面變化大,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在這種情況下,派15官兵跳傘勘察災情是非常正確的,大部隊實施精確救災措施是非常正確的。”

安全歸隊後,空降兵醫務人員為15官兵做了體檢。除了壹名少校跳傘時扭傷了腰,其他人身體都很好。受傷的少校感慨地說:“這七天七夜,每當我休息的時候,哪怕是片刻,戰友們都來給我搓背。是戰爭的友誼和戰友的愛給了我力量和勇氣。”

經過七天七夜的連續奮戰,這15勇士們顯得有些疲憊,但災區人民還在等著他們。他們沒有時間休息,很快就投入到下壹場戰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