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收入差距縮小過快,會影響經濟增長嗎?為什麽?

收入差距縮小過快,會影響經濟增長嗎?為什麽?

文/朱幼平

中國已經達到了庫茲涅茨轉折點,收入差距需要縮小。縮小收入差距,創造更多依靠消費經濟快速增長的新模式,才是正確的選擇。

首先,中國目前的收入差距過大,而且有擴大的趨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均GDP從0978年的65438+381元增長到201年的351元,按33年可比價格計算增長了15倍。然而,在我國居民收入增長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

根據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的測算,中國的基尼系數在逐年上升,1978為0.310,1990為0.341,2000年為0.402,2008年上升到0.457,近幾年甚至達到0.5。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報告,中國的基尼系數高於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0.408,英國0.36,法國0.327,德國0.283,加拿大0.326,意大利0.36;也高於壹些發展中國家,如印度0.368,巴基斯坦0.312,印尼0.394。

我們知道,基尼系數是判斷收入分配均勻性的壹個重要指標。基尼系數的正常標準壹般在0.2到0.3之間。太低說明居民收入太平均,經濟低效。過高意味著收入差距過大,可能導致嚴重的社會動蕩。中國的基尼系數目前已經達到0.4以上,說明收入差距問題相當嚴重。

世界銀行的報告也從另壹個角度印證了中國收入差距過大的事實。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收入最高的20%人口和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中國是10.7倍,美國是8.4倍,俄羅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日本只有3.4倍。我國最高收入群體10%與最低收入群體10%的收入差距從1988年的7.3倍擴大到目前的23倍。

進壹步分析,中國的收入差距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收入和企業收入比重過大,且逐年快速上升;居民收入占比太低,逐年快速下降。

根據統計數據我們發現,2011年,政府收入+土地收入為13.5萬億元,占6.9億城鎮居民和6.6億農民可支配收入總和的75.8%,遠高於美國的25%左右。此外,過去十年,中國的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政收入和利潤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從1996年的65438+10%(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財政收入比重開始逐年提高)和2.1%分別提高到201年的22%和65438+。從2002年到2011的10年間,我國財政收入增長20.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9.2%,居民收入僅增長13.7%。美國同期平均財政增長1.86%,居民增長3.95%。

還有,十年前中國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超過50%,現在只有30%出頭,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比重都在60%左右。全國居民工資收入占GDP比重歐美最高,約55%;在南美,平均為38%;在東南亞,包括菲律賓和泰國,是28%;在中東的伊朗、土耳其這樣的國家,是25%左右;在非洲,低於20%;在我們國家是8%,是世界上最低的。

2.農民收入水平太低,城鄉收入水平剪刀差還在拉大。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2011,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109.44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純收入為5919.05438+0元,城鄉收入差距達到3.2:1。此外,收入最高的城市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家庭人均年純收入之比從2002年的7.67擴大到8.69。

農村家庭人均年純收入與收入最低的城鎮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相當,變化基本壹致,說明這兩個階層的收入處於同壹水平。

而且我國城鎮中等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壹直不到1,從2002年的0.71下降到201的0.56。不算人口多的農戶,連城鎮中等收入戶居民還沒有超過中位數。這說明中國是圖釘社會,不同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橄欖型社會結構,中國沒有中產階級。少數人有巨額的高收入,而大多數人收入很低,是“平均化”的,而且這種趨勢還在惡化。

3.體制內外,壟斷行業和壹般競爭性行業之間,東中西部之間,管理層和壹線員工之間,收入差距也很明顯。

例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工研究所最近的壹份報告稱,企業高管和壹線員工的收入差距驚人!有些企業管理層的年收入超過1000萬。2007年,平安保險總經理年薪為661.6萬元,是當年全國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的2751倍,相當於農民工平均工資的4553倍。

中華全國總工會2010年的壹項調查顯示,208家國有企業高管與壹線職工的收入差距近18倍,而這壹差距在1979年僅為1.18倍,20%的職工五年來從未漲過工資。

再比如,金融、電力、石化、航空、證券等領域的國有壟斷企業員工收入比其他壹般競爭性行業高出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政府官員的養老金水平是企業的2.1倍,事業單位平均月養老金是企業的1.8倍。同工不同酬,高收入不完全是因為工作業績,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進入了壟斷部門、權力部門或者等級差別大的地方。

此外,由於腐敗、各種特權、物價上漲、資產價格波動,以及各種隱性利益、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等。,富人的日子更好過,而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問題對低收入者的影響更大。這些都是進壹步惡化收入差距的因素。

其次,中國已經達到了庫茲涅茨轉折點,收入差距需要縮小。

中國的改革開放始於打破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平均主義大鍋飯。鄧小平同誌提倡“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激發了整個國家的活力。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30多年裏,伴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是收入的增加和差距的擴大。在改革開放初期,適當擴大收入差距,對於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對於經濟競爭,對於提高經濟體制的活力和經濟運行的效率,無疑是必要的。

但是,我們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通過擴大收入差距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模式不能再繼續下去了。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庫茲涅茨曲線的拐點。換句話說,中國已經到了“先富起來再富起來,實現同富起來”的階段,需要縮小而不是擴大收入差距來促進經濟增長。

早在1955年,美國發展經濟學家庫茲涅茨在比較了18個國家的收入差距和經濟發展水平後,提出了“倒U型曲線假說”,稱為庫茲涅茨曲線。即農業社會,收入分配相當平等;工業化開始後,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經濟快速增長。由於勞動力向高收入生產部門快速流動,人均財富分配失衡明顯加劇,曲線上升。壹段時間,工業社會持續發展,曲線比較平坦;工業化完成後,收入分配失衡縮小,曲線下降。庫茲涅茨的理論得到了另壹位美國發展經濟學家劉易斯的研究證實。

當然,這條曲線只是經驗曲線。在成功的經濟轉型過程中,日本、亞洲四小龍等。,不存在收入差距擴大,而是壹個逐漸由大變小的過程,不符合這個規律。但是,日韓的經驗並沒有被證偽,也就是說,日韓的經驗表明,收入差距的縮小並不影響經濟轉型的順利進行。

我國的情況很復雜。第壹,與發展中國家相比。經濟發展初期,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人均GDP約為100美元。隨著經濟的增長,收入差距壹直在擴大,但在人均GDP增加到65438美元+0.500美元左右後,收入差距基本達到了“倒U型曲線”的頂峰,然後有縮小的趨勢。1980年中國人均GDP約為250美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然而,當中國人均GDP達到65438美元+0.500美元左右時,並沒有出現居民收入差距由擴大轉為縮小的跡象。中國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的時候,收入差距還在拉大。現在已經到了5000多美元,收入差距還在拉大。第二,從持續時間來看,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收入差距已經持續擴大了10 ~ 15年,很少有國家持續擴大超過20年。然而,30多年來,中國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壹直在擴大。

這種情況和我們的思維慣性有關。思維慣性決定政策慣性。但無論如何,中國處於庫茲涅茨的頂部或拐點,這是毋庸置疑的。這壹判斷與中國已經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和“劉易斯拐點”,需要成功的經濟轉型的結論是壹致的。應該說,迫切需要下大力氣采取切實措施,遏制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逐步縮小目前過大的收入差距。

第三,縮小收入差距,創造更多依靠消費經濟快速增長的新模式。

1.未來的經濟增長應該更多地發揮消費的作用。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率為55%,比7.7%的增速高出4.2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對GDP的貢獻率為50.5%,拉動GDP增長3.9個百分點;商品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5.5%,減少GDP負增長0.4個百分點。這是過去十年的消費貢獻率,除了2007年的投資。這確實是中國經濟結構進壹步改善的信號,未來應該繼續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目前中國經濟增速疲軟,原因很多。短期因素包括:壹是世界經濟疲軟導致中國出口低迷;第二,中國目前正在消化前幾年遺留下來的過剩產能和過多流動性,正在積極去庫存、去杠桿;三是收入差距過大,導致消費和內需不足;等壹下。長期因素主要是中國人口紅利消失(據有關測算,農村可轉移剩余勞動力只有4000-6000萬),資源、環境、勞動力、技術、資本、制度等經濟增長要素約束硬化,經濟體制進入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

窮人沒錢沒消費,富人沒錢沒消費。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差距。目前,中國的收入差距已經嚴重偏離了“多勞多得”的公平原則,不僅不能促進經濟效率,還會造成經濟失衡和增長質量下降,加劇社會矛盾,導致沖突。觀察壹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的經歷,不難發現,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和財富積累並不慢,但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的擴大加劇了社會矛盾,嚴重損害了國家發展的良性動力,最終導致可持續發展機會的喪失。如果能成功解決收入差距問題,轉換到主要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就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像日本、韓國那樣的經濟起飛階段。

2.“限高、降高、擴中”,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要平衡。

65438+10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第四季度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其實早在2001,國家就提出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現在11年過去了;2004年,國家發改委啟動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的起草工作,到現在已經8年了。我們希望十八大後推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能夠解決中國長期存在的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和經濟成功轉型。

收入分配改革的方針是“限高、降高、擴中”,要突破既得利益的藩籬,特別是要讓中低收入群體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快速形成中產階級。我們認為,為了堅持“藏富於民,劫富濟貧”的原則,需要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1)減稅。解決經濟增速下行,減稅降費減輕企業壓力,增加居民收入,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特別是進壹步提高所得稅起征點,逐步降低稅率。

(2)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按職業制定最低和最高工資制度,並將範圍擴大到農民工和非全日制勞動者。

(3)加大對農村農民、城鎮低收入群體、失業人員和邊遠地區的轉移支付。

(4)增加財政補貼,實施全民醫保;安居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要按計劃完成;我們必須切實推進教育體制改革。通過這些民生工程,營造居民敢消費、無後顧之憂的環境,提高消費水平,擴大內需。

(5)采取與GDP增速掛鉤的貨幣供應量,保證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市場的穩定,以及物價的穩定,保證居民收入不會縮水。

(6)打擊腐敗和非法收入,逐步消除灰色收入,取締不合理的特權和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