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美國、日本、中國的產業如何應對經濟危機?

美國、日本、中國的產業如何應對經濟危機?

“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第壹個大動作就是降息。2008年10月下旬,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下降65438±0.08%,是近十年來罕見的猛烈貨幣政策動作。政策當局對未來宏觀經濟下行的擔憂充分體現,但降息效果尚未立竿見影。就像降溫的政策需要積累壹樣,反降溫、反升溫的政策需要點燃企業和居民的情緒,也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政策能量的持續升溫。因此,在市場與政策博弈的過程中,降息預期將持續到經濟運行中不再出現因信用短缺而導致的貨幣信用損失。當居民和企業對未來預期仍不確定,當大家對貨幣的需求停留在保證充足的現金流時,彼此信用的消失就會表現為流動性下降和貨幣乘數下降的雙重吸錢功能,降息的效果相對於經濟正常運行會打折扣。2008年冬季實施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第壹個大動作是降息,不僅是為了彌補國內企業和居民角色消失的危機,也是為了彌補國際資本撤離或預期撤離對市場流動性萎縮的反作用。在現有的外匯管理體制下,如果說2008年上半年的貨幣政策是應對美元泛濫帶來的通脹威脅的緊縮措施,那麽2008年冬季開始的貨幣政策則應該有反美元回流帶來的6.5:1的通縮威脅,央行應該積極向市場“註入”以美元計價的外資量。所以在降息的同時,放開信貸限制是很自然的舉動。“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第二大動作是放開信貸額度。緊縮政策背景下的信貸額度控制加上窗口指導,導致了2007年秋季之前我國企業流動性緊張。積極財政政策下的信貸額度放開,既是固定資產投資配套資金的需要,也是向企業註入流動資金的需要,從而防止企業因流動資金不足而“枯萎”。出口需求和居民消費的急劇消失,無法在短時間內彌補出口需求不足留下的缺口,必然形成上遊需求的萎縮鏈條,導致PPI和PMI的大幅下降。官方PMI在11大幅下跌,這是實體經濟信貸萎縮後,管理者對未來預期的悲觀表現。因此,為了應對來自國際金融危機的威脅,以積極的財政政策抵消外需的萎縮,從第壹類為生產而生產開始,4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將在基礎設施、有色、鋼鐵、水泥、能源、交通等行業形成生產需求,而這種需求必須有配套資金支持。我們預計,2008年冬季以來以高鐵為中心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僅需要財政資金的支持,還需要持續流動性的支持。這種持續的資金需求必然會隨著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而擴大,從而形成對貨幣信貸額度的沖動性需求。沖動性需求是由國家、地方政府和企業推動的。鑒於經濟危機對經濟下滑可能造成的威脅,經濟下滑將導致失業率上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的大規模下滑,迫使在結構調整不徹底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當有政府信用作為擔保時,商業銀行會願意積極配合為政策性項目貸款。不斷擴大的信貸規模將直接、持續地為上遊投資提供充足的資本保障。中國經濟可能在財政貨幣政策和政策力量的強大推動下,迅速擺脫“危機”的壓力,但最終需求會因為外貿和內需的不足,迫使經濟再次回落,從而形成產能和生產資料的相對過剩。如果這種過剩的產能沒有效益做保障,最終會迫使銀行以商業利益為目標收縮信貸。這種預期的潛在代名詞是,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可能走出壹個W底,即在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將非常迅速地走出危機,但在內外需求萎縮的反向力量的拖累下,可能再次回歸經濟規律的基本面。換句話說,當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全球經濟周期時,我們的積極政策作用將受到國際力量的負面影響。所以,為了抵消這種負面影響,“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第三個大招應該是人民幣主動或變相貶值。如果說1998年中國為了亞洲經濟穩定,不惜犧牲自身利益阻止人民幣貶值,那麽現在,當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購買了大量美國國債,成為美國的第壹債主,阻止美元貶值,捍衛國家利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人民對美元貶值。目前國家政策對人民幣貶值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出口退稅率,從而為相關企業出口提供政策保護。這種政策保護措施在壹定程度上實現了財政貨幣貶值,但出口補貼越多,中國政府實際給予世界其他國家居民的補貼就越多。這種補貼政策並沒有鼓勵企業使用技術,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如果直接采取貶值措施,即向市場註入大量貨幣,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範圍,主動貶值,形成對內貶值和對外貶值的統壹,中國不僅可以抵消美元戰略性貶值對外匯的腐蝕作用,還可能將國內通脹壓力向外轉移。鑒於我國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的巨大壓力,以及農業、農村、農民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國外貶值的壓力是現實的。壹旦這種壓力與國家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主動貶值的通脹盈余將有利於國家貨幣政策的改革:即人民幣將逐步走向完全可兌換。同時是中國房地產行業金融創新的升級階段。因此,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自然與房地產聯系在壹起。“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第四個大動作是產業貨幣政策。這是因為房地產聯運上遊系列的興衰,壹方面關系到居民的消費需求和財富效應,而中國又涉足金融業。從1998開始的中國房地產革命,是在以房貸為代表的金融創新和集團消費推動的住房商品化的雙重力量下實現的。2002年後,隨著美元的傾銷和中國加入WTO,房地產價格持續繁榮了5年,由市場主導。在緊縮的貨幣政策、經濟衰退、收入預期下降和價格下跌的共同作用下,中國房地產行業開始進入新壹輪的調整周期。目前市場有所警惕,擔心如果既享受“社會主義”優惠政策,又享受便利市場交易的“經濟適用房”湧入市場,將形成房地產行業的“規模”,即價格形成的市場機制將被徹底打破,從而對現有房主形成巨大的財富縮水打擊。如果中產階級的財富受到房地產行業“經濟適用性”的沖擊,可能會直接導致銀行業的危機。美國的次貸危機是房地產行業的過度金融創新,中國的房地產危機可能因為過度的政策創新而對國內消費需求的增長產生負面作用。相反,如果通過政策引導,把“社會主義”的福利分房計劃和“市場經濟”的商品住房供求結合起來。人均15平米左右的“社會主義”福利廉租房計劃,針對的是城市低收入人群,分流需求,讓火熱的需求逐漸降溫。對於“市場經濟”下的商品住房供應,城市要有土地供應計劃,讓老百姓對未來的供求有壹個基本的了解,防止盲目追求價格導致房價的非理性漲跌。因此,貨幣政策對廉租房的信貸支持應該是積極的。中國要想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提高國際地位,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獲得更多話語權,首先要在生產領域穩住自己,然後在消費領域穩住居民對財富的信心。同時必須聯合歐元等其他國際貨幣區,限制美元霸權。因此,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第壹步是與日本、韓國等亞洲主要國家共同組成亞洲貨幣結算單位,第二步是在亞洲貨幣結算單位的基礎上形成亞元區,第三步是與歐元、美元形成新型的特別提款權。通過上述過程,人民幣將逐步實現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但會與其他貨幣結盟,不會與美元發生直接沖突。以上四項政策前景如何?這是壹個數量與質量平衡與不平衡的過程,是中華民族能否在危難中抓住機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