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 - “二胎是女兒,我壹定要生!”女生比男生好養嗎?請三思而後行。

“二胎是女兒,我壹定要生!”女生比男生好養嗎?請三思而後行。

當男孩和女孩聚在壹起談論他們的寶寶和聊天時,妳壹定會聽到男孩和媽媽們發自內心的感受:

“多好的女兒啊!多聽話啊!多省心啊!”

如果再加壹句,那壹定是:

“如果二胎有女兒,我壹定再生壹個!”

我從眼睛裏佩服,從心裏嘆息,好像我的女兒生來就是個迷人的天使,而我的兒子壹直是個麻煩的哪咤!

但是女兒真的好養嗎?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養窮兒子養富女兒”的觀念幾乎成了養孩子的分水嶺。

很多父母的感情總會被自己柔弱美麗的女兒激起,不會看到女兒受壹點委屈,受壹點苦。尤其是在物質上,似乎只有盡力滿足才是至高無上的保護。

我有壹個老同事。每次說起女兒,他眼裏都是寵溺。他拍著胸脯告訴我:從小到大,只要女兒開口,他什麽都滿意。別人上大學,坐公交出行,他卻給女兒買了輛車,不走路。

在這個父親的意識裏,似乎只有年輕的時候,不允許女兒受到物質上的損失,長大後,女兒才不會被物質誘惑所欺騙!

所以,有條件給;沒條件,還要硬著頭皮。

但是,壹個從小被物質包裝的女孩,長大後會對物質免疫嗎?

心理學上有壹種效應叫“棘輪效應”,說的是壹個人的消費習慣壹旦形成,往上走很容易,往下走很難。如果現實不滿足,就會做出極端的行為。

電影《喜寶》中的女主角蔣喜寶,家境貧寒。她爸吃喝嫖賭從來不管老婆女兒。父母離婚後,西寶跟著母親謀生,但在母親可以“養活”女兒的想法下,即使母女兩人每個月只有2000元生活費,西寶也活得像個小公主:穿紗裙,打耳洞,戴金牌...喜寶每天都被媽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當然,喜寶也知道自己的家庭背景,所以在13的年紀,她有能力讓男生心甘情願的為她付出。所以,西寶的人生毀在了自己手裏。

後來,西寶身無分文來到英國讀書,為了解決學費問題,她愛上了壹個餐館老板的兒子。

西寶回國後,也在飛機上通過對方的衣服和富家女交朋友,並由此發展成為女友父親的情婦。

就這樣,壹個風華正茂的女孩,在對金錢的爭奪中,漸漸失去了生命,毀了壹生。

其實,把壹個女孩養得富裕,並不是要求父母用錢讓她過上奢華的生活,而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她創造壹個相對富裕的成長環境;但是如果條件不允許的話,從小教女生愛惜自己,抵制誘惑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不輕易滿足女生的物質需求,才能避免女生對物質的過度追求;給女生更多的精神財富,讓她們認識真實的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會她們不斷提升自己,才是她們立身之本。

壹個自信、樂觀、大氣的女生,將來壹定能主宰自己的生活、學習、事業,用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女孩子乖巧聽話,把女兒培養成好家庭是很多父母的育兒目標。

然而,李玫瑾教授在壹個節目中建議,女孩必須保持“野性”。

李教授說:

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隔壁的壹個小姐姐。她在每個人眼裏都是個好女孩,因為她既聽話又順從。

然而有壹年,不知什麽原因,小姐姐突然生病了。她變得不願意出門,拒絕見人。最後她不想去上學,呆在家裏。

直到很久以後,我才在大人們的竊竊私語中得知事情的始末。

原來有壹次,小姐姐被邀請參加同學聚會,聚會來了很多陌生人。整個過程中,有人羨慕我小姐姐長相甜美,壹直在摸她。也許她害怕,害羞,或者不知道如何拒絕。被侵犯的小姐在現場沒有向同學求助,也沒有站出來阻止自己。即使回家後,她也精神備受折磨,不和父母說話。

直到很久以後,小姐姐被父母帶去看心理醫生,大家才漸漸知道原因。聚會的細節不得而知,但聚會結束後,我的小妹妹生病了,但這已成為事實。

“文靜懂事”是女孩子的代名詞,但是養女兒不能只是讓她成為壹個無助的小乖乖。

女生也需要適當放養,讓她們“野”起來。這種“野性”在關鍵時刻可能會成為女生的防身武器。

這個社會,危機太多了。父母必須讓女兒明白:

妳可以溫柔,但不可以軟弱;妳可以善良,但妳不能沒有盔甲。

曾經在朋友圈看到壹句話,很感慨:養女人,知天下之危。

是的,家裏有個女兒。女孩的成長過程中伴隨著父母的喜悅和深深的擔憂,因為女孩在生活中需要承擔比男孩高得多的風險。

如何讓女兒安心,讓她遠行?

父母願意狠心。

不管孩子的路有多難,都讓她自己走。

還記得那個在人群中不停流動的盲女嗎?為了鍛煉孩子從學校走回家的能力,母親狠心讓她“壹個人”回家。對於壹條368米的路,女生每天敲啊敲,需要整整15分鐘,有時甚至會因為在路口迷路而越走越遠。

雖然,不管孩子有多難,即使媽媽在背後,她也從來不直接幫助孩子,而是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能力解決所有的問題。

因為媽媽知道,生活絕不會因為孩子的軟弱而優待他們。孩子要走自己的路,也要走自己的路;應該自己克服的困難,也要自己去克服。

父母願意狠心,才能培養孩子前進的力量。

孩子知道如何殘忍

奧斯卡有壹部勵誌電影叫《隱藏的人》,主角是壹個叫凱瑟琳的黑人女性,來自壹部由真人改編的紀錄片。

凱瑟琳從小就很聰明,在數學方面也很有天賦。但由於種族歧視,她的求學之路受到了各種阻礙。

為了讓女兒繼續學業,在凱瑟琳八年級的時候,父親隨家人搬到了鎮上,從此開始租房子住,從此陷入了備受爭議的生活漩渦。

年幼的凱瑟琳起初無法理解父母的苦心,直到有壹天,她的父親嚴肅地對她說:

“妳不比別人強,但妳也不比任何人差。”

這句話將從此銘記在凱瑟琳身上,讓她堅定地用學習改變命運。

後來凱瑟琳因為計算能力很快,被調到國家航天局當了壹名計算器。作為唯壹的黑人女性,她在壹群白人男性的研究團隊中格格不入。她被徹底排擠,卻用殘酷的牙齒堅持下來,最終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奮證明了自己的優秀。

《愛與獨立》說:“我們能給我們的孩子的持久遺產只有兩個:壹個是根,另壹個是翅膀。”

既然父母不可能壹輩子做孩子的“保護傘”,那麽教會孩子在壓力下生活,自己肩負重擔,就是孩子最好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