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日本租房結婚

日本租房結婚

不買房,不結婚,房地產泡沫後迷失了20年,日本年輕人選擇了無欲無求。

2019年,日本出生人口為86.4萬人,為1899年統計以來的最低值。

這是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同時,日本老年人口為3535萬,居世界首位。

老齡化和少子化壹步步走到了島國。2015大前研壹的《低欲望社會》壹書引起轟動,在日本引起巨大反響。時至今日,不僅“低欲望社會”逐漸成為常用詞,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也選擇了比“低欲望”更獨特的“無欲望”。

2017年,日本結婚夫婦超過60萬,也是二戰後最低。2015年,50歲未婚男性比例為23.4%,女性為14.1%,這意味著四分之壹的日本男性和七分之壹的日本女性選擇終身不婚。

不到5%的日本年輕人買房結婚,85%選擇租房結婚,10%住在父母家和員工宿舍。從1983到2015的32年間,40歲以下人群的住房擁有率也從42%下降到了10%。

越來越多的人不買房的第壹個原因是日本房產既不增值也不保值的概率很大。

比如壹棟鋼筋混凝土建築價值5000萬日元,折舊率為每年0.022,那麽當年的折舊率就是110000日元,相當於710000元人民幣。

剔除折舊率,取得、保有、轉讓三種房產稅占房價的5%到7%。

還有3600萬日元的遺產稅,約合23萬人民幣。

所以肯定有三大因素:折舊率,房產稅,遺產稅。

每個人都想安居樂業。內閣府2015民意調查顯示,想買房的人接近75%,但由於種種原因,只能選擇不買。

需要註意的是,和我們不壹樣,我們買不起房子。妳要在壹線城市買壹套80平,均價3萬左右,至少要有1萬左右的平均工資,至少要奮鬥20年。

這還不包括衣食住行等費用。

2020年4月日本人均月薪約為18000人民幣,京都平均樓價為23萬日元。他們可以在短短七年內在京都購買65,438+000套公寓。

讓日本的房地產前景更加悲觀的不僅僅是以上三個因素,還有日本年輕人不買房的原因,以及房地產泡沫留下的傷痛和警惕,這些都沒有完全消除,甚至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

他們的父母基本都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中期日本“小坨子時代”的小人口高峰期,200多萬人。現在他們已經成為日本年輕父母的中堅力量,但他們在90年代的泡沫經濟中遭受了痛苦的經歷和教訓。

20世紀50年代的生育高峰是日本的“集聚時代”,年均經濟增長率為10%,騰飛迅速。

先是普及了洗衣機、冰箱、黑白電視,然後是六七十年代普及了彩電、空調、汽車。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取代英國成為海外最大債權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1989,日本三菱收購美國國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日本索尼收購美國娛樂巨頭哥倫比亞電影。

洛杉磯市中心近壹半的產權屬於日本人,夏威夷96%的投資也是日本人的。

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奢侈品的重要消費者也是日本人。此時的日本充斥著三個字:買買買。

這既是高欲望先於低欲望的高峰,也是消費主義的陷阱。

美國廣場協議之後,結果是房地產泡沫。他們父母的很多房子都倒了,他們還在負債。日本大城市的房價幾乎全部減半,小城市的房價跌到了20%到30%。

日本年輕人年輕時看著父親這樣過來,看著父親做出巨大犧牲,從而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和創傷。

債務是他們壓力的第三個原因。由於生育率達到1.4,跌破1.5的警戒線,日本陷入消費主義陷阱後的低生育率陷阱。

日本債務占GDP的比例為250%,高於希臘,居世界第壹。

在日本人看來,這些債都是要他們還的,會轉嫁到他們身上。在這第三種壓力下,他們不僅拒絕買房,還選擇不居住。

第四是就業問題,工作不穩定。“失去的20年”裏還有泡沫經濟留下的“次生災害”。

所謂“平成廢宅”,是指1989年至2019年日本平成時期的壹些年輕人。

平成時代泡沫經濟破滅後,環境惡化,就業困難,失業激增。

日本主要有兩種制度,即年功序列制和勞務派遣制。

廣義而言,可以分為終身就業和非正規就業。

泡沫是終身雇傭制崩潰的直接原因。2018年,日本非正式員工人數達到2156萬人。

根據日清基礎研究所的數據,正式雇傭員工的30歲至34歲男性的平均年薪為404.6萬日元,而同期非正式雇傭員工的男性則縮水至256.5438萬+0.4萬日元,壹點也不差。

在論資排輩、論資排輩的背景下,他們無法與父輩抗衡。現在,在正式和非正式之間,日本年輕人分為兩個階層,正式員工的中上階層,非正式員工的中下階層和窮人。

公益法人、綜合生活發展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9%的非正式員工應該減少用餐次數,以應對不良生活。

連工作都不穩定。談論買房子和與他們結婚就像金暉迪對饑荒和戰爭中的人們說:妳為什麽不吃肉?

所以這些日本年輕人因為種種原因,給自己貼上了“食草族”、“無欲之輩”的標簽。

“草食男”獲得了日本女性的支持,因為像草壹樣穩、不敢奢望長成參天大樹的男性對他們沒有傷害,同時他們的就業和經濟獨立性提高了,在生育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這也是日本低欲望甚至無欲望、低生育的壹個原因。

在他們65,438+08到34的未婚群體中,近七成是男性,六成是女性,沒有交往。

前幾年收視率很高的幾部日劇正好反映了他們的想法:《東京白日夢少女》《我不是不能結婚》《我只是不想》《沒有野心的玉子》。

日本的“宅男”也出現在90年代。他們只對遊戲、漫畫、小說、上網等感興趣。,而且隨著群體數量的增加,他們已經形成了壹個巨大的圈子。

在遙遠的2002年,估計日本有85萬啃老族,隱士超過65438+萬人。不學習,不工作,不與人交往,是他們的常態。實際行動證明,“逃避是可恥的,但卻是有用的”。10多年後的2013年,有56萬大學畢業生,其中超過四分之壹的人選擇了老非正式員工。

現在這個數據的概率會更高,甚至數倍。在2018的日本意識調查中,超過60%的人不想要孩子。2019年日本12.1%的年齡以下人口,比上年減少18萬。

分手、極簡文化、草食制度、欲望低下、無欲無求、窮困潦倒(窮但飽)與其說是日本年輕人自己選擇的標簽,不如說是他們不斷被泡沫經濟、論資排輩、勞務派遣等等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挫敗,從被動走向主動的自我保護

大前研壹預言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將面臨低欲望社會,並在《低欲望社會》中寫道:

“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充滿無限希望的高增長時代,也沒有經歷過泡沫經濟時代。他們只經歷過通貨緊縮和蕭條的黑暗時代。他們從懂事開始就對未來充滿了焦慮,工資被凍結,被減少。所以,不出門,不花錢,不結婚不生孩子,把生活中的風險降到最低,成了壹種基本的性格。”

按照低出生陷阱,跌破警戒線後幾乎不可能恢復。

雖然我們也有很多看似相似的詞匯和標簽,比如網上打壓、農民工、佛教、喪文化、說謊平等等等。,他們的網上生活很短暫,但日本的低欲望和無欲望壹直存在,被反復提及。

日本平成時代結束於2019,低欲無欲的未來是好是壞,結果未知。

但對經濟來說絕對不是良性循環。然而,每個人都應該有充分的選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