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吳簡介及詳細資料

個人經歷1954 6月出生於浙江省泰順縣羅陽鎮。

1982 7月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

1986年7月,復旦大學畢業,留校任教。

1990-1992師從譚啟祥院士在職博士生,獲博士學位。

1995年5月至今副教授

1999年9月至今,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年2月,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

<

吳簡介及詳細資料

個人經歷1954 6月出生於浙江省泰順縣羅陽鎮。

1982 7月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

1986年7月,復旦大學畢業,留校任教。

1990-1992師從譚啟祥院士在職博士生,獲博士學位。

1995年5月至今副教授

1999年9月至今,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年2月,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

<

吳簡介及詳細資料

個人經歷1954 6月出生於浙江省泰順縣羅陽鎮。

1982 7月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

1986年7月,復旦大學畢業,留校任教。

1990-1992師從譚啟祥院士在職博士生,獲博士學位。

1995年5月至今副教授

1999年9月至今,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7年2月,復旦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副院長。

2010 6月5438+00 2月2015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2015 12復旦大學第七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2065438+2006年2月至今復旦大學海關史與海關文獻國際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宋史研究會學術兼職理事(-2014.8)。

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2011.5-)

中國地理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委員(2012.6-)

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2013.11-)

《歷史地理》主編

《溫州通史》主編

《中國人文領域》編輯委員會

溫州市廊橋文化學會會長

中國城市史研究會副會長

1995年6月,被評為復旦大學跨世紀人才和百名優秀青年教師。

2.1996因作品《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獲譚啟祥龔宇基金優秀青年作品獎二等獎(壹等獎缺失)。

3.2002年以個人作品《中國人口史》卷三(遼宋金元)獲中國宋史研究會鄧光明學術獎勵基金二等獎。

4.2006年8月,被復旦大學研究生院授予2006年度優秀研究生導師。

5.《中國現代經濟地理》主編獲15上海圖書獎壹等獎。

6.《中國現代經濟地理學》主編獲14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壹等獎。

其他獎項:1,1991作為上海歷史圈青年代表,參加了在Xi安召開的首屆全國青年史學家學術會議。

2.獨屬於《中國古都》的《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任主編)獲得第六屆中國圖書獎壹等獎、第二屆希望杯優秀圖書獎、第三屆暢銷書獎1992。

3.合著《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1995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壹等獎。

4.合著《中國移民簡史》(1996)獲上海市社會科學作品三等獎。

5.6卷本《中國移民史》(作為第3卷、第4卷作者)1998獲上海市社會科學優秀作品獎壹等獎,1999獲中宣部五個壹工程獎;

6.合著《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獲2002年上海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7.6卷本《中國人口史》(作為第3卷作者)獲教育部2003年社會科學優秀作品壹等獎,2006年人文社會科學優秀作品壹等獎。

研究項目獨立承擔1年,宋代華南人口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基金1991年。

2.近700年來東南沿海主要港口經濟腹地的變化,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八五”研究規劃項目,1993。

3.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員會資助項目《歐陽修全集》補正,1996。

4.近代北方主要港口城市與腹地的經濟互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5。

5.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研究項目《港口-腹地空間過程與現代現代化研究》。

6.長三角經濟地理進程與區域差異,復旦大學“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研究項目,2008年。

7.港口-腹地與中國近代經濟地理格局變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項目,2011年。

8.港口-腹地與中國現代經濟地理格局的形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1年。

9.中國舊俗內部刊物及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與研究,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題研究項目,2011年。

10,《中國舊海關內部出版物整理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1年。

主要參與人1,中國社科院重大項目《國家歷史地圖集》參與審稿,承擔了《交通圖組》部分圖紙的編制任務,目前已完成。

2.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地理環境與中國歷史文化》已完成。

3.國家教委資助的博士點項目《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研究》已完成。

4.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移民史》已完成。

5.上海社科基金項目《中國人口史》已完成。

學術交流曾在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中央研究院、大阪大學、大阪市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省彰化師範大學、日本學習院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或客座教授。

先後參加歐洲17漢學會議(瑞典隆德)、美國地理學家年會(美國西雅圖)、東海地名國際研討會(日本海)、宋與歷史國際研討會(中國臺北)、東亞國際交流與中國沿海交通貿易國際研討會(日本大阪)、紀念晚清中國海關稅務總局羅伯特·赫德研討會(英國倫敦)。

1994至1998(合作者:大阪大學德島濱島教授)、2000年至2004年(合作者: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系彼得·k·波爾教授)、2006年(合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建築系彼得·k·波爾教授)。

學術著作已出版學術專著6部,有多部合著和主編著作,內容涉及中國移民與人口史、中國經濟史和經濟地理學、東南沿海地區史、文獻整理與研究、部分通俗讀物等。

主要代表作品包括:

《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變遷》,臺灣省金文出版社1993。

《中國人口史》第三卷(遼宋金元),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中國百年經濟之謎》,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港口:腹地與北方的經濟變遷(1840-1949),第壹作者,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中國現代經濟地理》九卷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2015主編(第壹卷《全國概況與概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3月主編、主筆)。

哈佛大學圖書館收集並未出版的中國舊海關史料,整理並撰寫《書目提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79卷,其中199卷出版於2014年9月,80卷出版於2015年9月。

《兩唐地理誌解讀》,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國歷史人文地理》,合著,鄒壹林主編,科學出版社,2001。

學術論文前後,在《歷史研究》、《中國歷史研究》、《地理科學》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40多篇。代表性論文包括:

1.浙江溫州沿海平原的成陸過程,地理科學第8卷第2期1988。

2.重視歷史地理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與作者合作,《求是》第7期,1993,轉載於《中國地理》第4期,人大復印。

3.南宋時期客家的起源,復旦學報,第5期+0995,中國古代史,第65438期+0995,第65438期+02,華東師範大學客家研究,第4期(1997),廣東梅州嘉應學院客家研究所

4.唐末五代江南地區的北方移民,《中國歷史地理理論叢書》第3期,1996,轉載於《NPC》復印本第2期,第1997號。

5.宋代戶籍的匯總與發布制度,《歷史研究》第4期,1999。

6.南宋人口的發展過程,《中國歷史研究》第4期,2001,2002年第2期再版,杭州社會科學院南宋歷史研究中心編輯,2007年杭州出版,再版415-438頁。

7.《港口-腹地的空間過程與中國現代化》,載《河北學刊》2004年第3期,《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04年第4期,《地理》,NPC復印本,2004年第5期。

8.壹座未被充分利用的近代史寶庫——評《中國舊海關》系列出版物第壹作者《歷史月刊》2005年第3期、《中國近代史》人大復印2005年第7期。

9.《天津開埠對其腹地經濟變化的影響》,《中國歷史前沿》,《中國大學文選》,第1卷,第2期。2006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與樊如森的合作。

10.南宋移民與臨安文化,《歷史研究》2006年第5期,人大重印2007年第1號。

11.《近代中國城市的崛起與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經濟史》2007年第2期,NPC再版,《中國近代史》2007年第2期。

12.《中國の過去と現在的歷史地理》,Akino You譯,發表於《日本城市文化研究》第10期,2008年3月。

13.《中國現代經濟地理格局的形成機制與績效》,載《歷史月刊》2009年第8期,《地理·NPC復印本》,轉載於2009年第1期。

14.從人口為主要驅動力看南宋經濟發展的極限兼論中西生產力的主要差距《人文》雜誌第6期2010人大重印第二期20110。

15.中國歷史人文地理學研究進展,與侯永健合作,地理科學進展,第30卷第6期,第30卷第11。

16.1843-1949期間中國與東亞開放港口城市的經濟聯系,韓國仁荷大學韓國研究中心,韓國研究雜誌,第26期,2012,第19-142頁。吳,人。

17.《中國近代口岸開放與貿易的時空考察》,士林,第3期,2013,吳、,轉載於《中國近代史》,第10期,《經濟史》,第6期,2013。

18.近代中國海關貿易數據摘錄的可靠性分析——以各海關年進出口額和直接對外貿易額為例吳、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4期,2013,《經濟史》,人大復印,第2期,2014。

《20世紀之交的中國城市革命及其性質》(19),《南國學術》第3期(2014),人大復印的《中國近代史》第3期(2015)。

20.舊海關刊物與近代中國研究,社會學家,第12期,2015,人大重印,中國近代史,第4期,2015。

21.中國近代進出口貿易和主要通商口岸的變化,《歷史大集》第3期,2015,中國近代史轉載,NPC抄,2015。

吳:我努力的人生

我出生在浙江最高的山城泰順縣羅陽鎮。羅陽雖然是縣城,但在改革開放前,其實只是壹個人民公社。大多數居民是農民,他們的生活相對貧困。我出生的時候,父母已經老了,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當幫忙照顧生病母親的鄰居深夜把我叫醒,告訴我母親已經離開我的時候,我還在母親的腳邊睡覺。那時候我才8歲。我不知道怎麽哭,只是發呆。從此我成了農村五保戶,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是住校生。當時生產隊很窮,還每年給我提供360斤大米,差不多10年。除此之外,每月2元的房租已經成為我多年來生活費用的另壹個主要來源。我又小又瘦,因為小時候經常吃不飽。

孤兒在書裏長大。

8歲是父母最需要愛的時候。每當周末同學放學,面對空蕩蕩的宿舍,我都沈浸在深深的孤獨和淒涼中。還好小學附近有縣圖書館。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圖書館很小,書也不多,但報紙架上攤開的報紙雜誌深深吸引著我。每個周末下課,我都去縣圖書館看報看書。我是縣圖書館為數不多的常客,直到1974參軍離開泰順。

每到寒暑假,我總是去找我唯壹的親人,比我大很多的姐姐,她住在溫州。位於五馬街的新華書店成了我假期學習的好地方。後來姐夫調到瑞安縣新華書店工作,我就在假期從書店門市部到書店倉庫看書。

“文革”開始後,學校被關閉。在人妖天翻地覆的那壹天,閱讀成了我下班後的全部樂趣。白天不管多累,晚飯後總是習慣在縣圖書館看書看報。去供銷社廢品收購站找書。每次發現壹本,我都視若珍寶,買回來看。冬天,鄰居家的男孩壹個人看中了我家,那是打牌賭博的最佳場所。我反復叫門,我就充耳不聞,不肯繼續看自己的書。

我壹直對地理有濃厚的興趣。那時,中國開始與更多的第三世界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每當與壹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時,報紙都要刊登有關這個國家的信息。我把從這些報紙上抄來的資料和在廢品收購站找到的地理書上的資料結合起來,編了各國的地理,把所有的自然、經濟、政治情況都作了簡要的說明。此外,還把中國各省的市、縣、鎮的名稱,以及報刊上出現的大廠名稱,都抄下來,編成文字。逐句背誦《宋三百首》,模仿格律,試著寫詞。除此之外,介紹各國歷史的書籍,政治、經濟、哲學的教科書,中醫的書籍,只要找到都會瀏覽、閱讀。雖然我興趣廣泛,但那時候沒有書看,找到什麽就看什麽。

1974我應征入伍,來到大興安嶺當鐵道兵。在建築公司的第壹年,忙碌辛苦的工作和培訓,加上書籍的匱乏,我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裏看報紙。第二年,我有幸被調到了老師辦公室,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時間學習。在朋友的幫助下,我讀了《第三帝國的興亡》、《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等文學名著,以及壹些關於文學創作的書籍。

書籍和報紙向我展示了壹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壹個個積極向上的人都成了我的朋友。我體會到了書中蘊含的人生哲學和道德觀,以及人生的方向,書成了我的良師益友。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在年級裏名列前茅,壹直擔任年級學習委員。再加上學校老師、村幹部、好鄰居的關心,雖然生活那麽艱難,道路那麽坎坷,但我總是自信地成長。我沒有因為自己是孤兒而自卑或自暴自棄,沒有因為曲折而迷失方向,沒有形成孤僻的性格。

命運在書中改變。

讀書陪伴我成長,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我之所以能從基層公司調到分部,除了工作努力,主要靠的是我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給領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1978,全師集中六七百名軍人考生進行培訓,參加全國統考。只有兩個考上了本科,我是其中之壹。我只有初二學歷,如果沒有多年的閱讀積累,肯定不在這兩者之列。

我本科就讀的東北師範大學是全國著名的師範大學,歷史系有壹批全國知名的教授和學術界的新秀。他們學識淵博,教學孜孜不倦。當時東北師範大學有很多和我們壹樣的人因為“文革”輟學。大家都承受了疏於學習的痛苦,努力學習。

1982,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報考了杭州大學歷史地理專業,準備成為陳喬壹老師的研究生。然而,由於外語入學考試不及格,他被總政治部分配到Xi安第二炮兵技術學院政治教研室任教。在陳巧儀先生多次來信的鼓勵下,第二年我再次報考了歷史地理專業。當時只有復旦大學的鄒壹林老師報名這個專業,20多人報名。我有幸被錄取,開始進入這所過去想都不敢想的江南名校。

入學不久,我就考慮了研究方向。我覺得,生活中,要先吃飯穿衣,經濟是第壹位的,所以學習經濟。由於中國的經濟中心向南方轉移,我對南方經濟特別感興趣,所以我決定從宋朝開始。全國太大,所以要選壹個地區,江南研究者太多,東南沿海丘陵很少,所以選擇宋代東南沿海丘陵的經濟發展作為研究課題。沒想到,這個選擇居然是多年研究宋史的開始。我在東北師範大學學習很努力,成績也不錯,但是直到讀研究生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學的東西還是很簡單的,所以我上了復旦之後更加努力。當時歷史地理研究所只有五六個研究生,借書也沒有限制。我經常帶著旅行包去借書,看了很多書。我也喜歡在學校的文科報閱覽室看雜誌,從第壹個書架的第壹本書開始,到最後壹個書架的最後壹本書結束。不管怎樣,我拿起又放下。當我看到有趣的東西時,我會坐下來仔細閱讀。這種漫無目的、非專業的閱讀,其實是有利於開闊視野和學科綜合的。譚啟祥先生在答辯碩士論文《宋代東南沿海丘陵地區的經濟發展》時,向我提問的是明代而不是宋代。我從容回答,得到了老先生的青睞,並評價論文為當時非常罕見的“優秀”。此後,我研究唐朝進入宋朝。從古到今,我的視野和思維依然寬廣,或許得益於這種閱讀習慣。

到目前為止,閱讀仍然是我的第壹興趣和快樂。壹天不學習,不寫幾個字,就難受。積累至今,存了滿滿壹本書的學習。我也從壹個學者變成了壹個寫書人,我寫了十本關於余本歷史和歷史地理的書。也許是受我的影響,我的雙胞胎孩子從小也喜歡讀書。我給他們的最多的禮物是書。每當我去書店,我也帶著它們。他們尋找他們喜歡的書,我尋找我需要的書。久而久之,他們的書越來越多,學習興趣與日俱增。正因如此,他們從小學習意識都很好,學習成績也很好,最後都考上了好大學。我兒子特別好學,文科理科,天地歷史地理。幾乎沒有不讀的書,他的成績名列前茅。高中畢業前,他被美國常春藤名校和達特茅斯學院錄取,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通過親身經歷,我深深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壹個人可以壹無所有,但不能沒有知識;什麽都可以喜歡,讀書應該是妳首先喜歡的。財富更需要知識。知識改變命運,知識自然會給人帶來財富。在古代農業社會,聰明人靠“耕讀”為生,即邊種田邊讀書,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缺壹不可。當今社會是壹個知識經濟和知識爆炸的時代,追求知識是人生的第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