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探訪北京胡適故居

探訪北京胡適故居

在北京探訪胡適的故居

胡清宇

北京去過多次,故宮、長城、頤和園等“大景點”都已遊覽,今春再到北京便想著深入到胡同裏探訪壹些名人故居。行前在網上查詢了壹下,列了壹個單子:魯迅、胡適、老舍等文化名人故居,還有巴金先生倡導建立的中國現代文學館等等,盤算著抽空壹壹前去拜謁,借以了卻藏於心中很久的願望。先到中國現代文學館轉了壹圈,在大門口照了壹張像,那巨石影壁上鐫刻著巴金先生的名言:“我們有壹個多麽豐富的文學寶庫,它們支持我們,鼓勵我們,使自己變得更善良、更純潔,對別人更有用”。因行程匆匆,只找到魯迅、胡適的各壹處故居。

胡適先生1917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即在北京,壹直到1948年離開大陸,三十壹年的時間裏,除遊歷、養病、抗戰南遷之外,胡適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但名震天下的他始終沒有自己的房產,在北京壹直是租房居住。初到北京他住在北京大學教員宿舍,此外還有緞庫胡同、鐘鼓胡同、陟山門街、米糧庫胡同和東廠胡同***五處故居。我只找到了位於地安門內西大街米糧庫胡同4號的胡適故居。

北京太大,路又不熟,找這個地兒可費了壹番周折。向行人問路,幾次人都說不知道有個米糧庫胡同,有壹老兄開玩笑說:“您是要買糧嗎?”想想也是的,北京乃國際大都市,外來人口何其多,對壹些老胡同、老地名不甚知曉,也很正常。同時,也隱隱地感覺到,傳統文化、文化名人漸漸被人淡忘,城市的文化記憶正在慢慢地消失。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都在為生存和功名事業而辛勤奔波,誰如我這般還癡迷於歷史的遺跡?

晚上九時多,我終於找到了米糧庫胡同。巷口立著壹塊牌子,上寫:軍事管理區。我不敢貿然進入,便向路人打聽,散步的老人說:這裏是壹個部隊宿舍大院,但進無妨。環顧左右,我有些失落,沒有任何標誌可以看出這裏曾有壹位叫胡適的名人居住過。我查閱資料得知,1930年胡適任北大文學院長,全家從上海回到北京住在米糧庫4號,這是他在北京居住時間最長的寓所。當年的米糧庫是壹個文化人的區域,1號住著陳垣、傅斯年,3號住著梁思誠、林微音,4號住著胡適。壹位作家曾經寫到:“千金買屋,萬金買鄰,有了陳垣、傅斯年等這樣的文化名流做鄰居,胡適又好熱鬧,愛交朋友,再加上這幾個人全都有類似的留學背景和壹些***同興趣,可以想見他們之間的交往和溝通將會是多麽的頻繁、融洽和富有成效。短短的壹條胡同,“京派文化人”群體逐漸形成。就在這座宅院裏,胡適還接待過許多好友,諸如徐悲鴻、徐誌摩、丁文江等都在這裏住過,名副其實的“談笑有鴻儒”。“待人要在有疑處不疑”,因此心態胡適贏得眾多朋友:“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有此態度,胡適成為中國近代最卓越的學者之壹。”時光過去了七十多年,米糧庫胡同巳非當年格局,如今的4號是以前的21號,現在的米糧庫1號就是原來的4號院,即胡適的故居。

我小心步入胡同,恰見壹少婦攜小孩從4號院門走出,便問:這裏是胡適先生住過的院子嗎?回答說:不清楚,可能是吧。通過狹窄的門道走進去,房窗裏透著燈光,盡頭有壹小院,有幾棵樹比房子還高些,靜悄悄的,我拍了幾張像片,佇立良久……

我與胡適先生同鄉,還曾在先生故裏——上莊鎮工作多年,與先生算是有緣,這也是我要北京尋訪胡適故居的緣由之壹。在胡適老家上莊,完好地保存著壹座“胡適故居”,是胡適父親胡傳於1887年(清光緒年間)親手營建,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徽派風格的建築按照胡傳“略施雕刻,以存真樸素”的審美旨趣,裝飾得素雅大方,端莊祥和。進門是堂前,全木質結構,迎面照壁上掛著壹幅山水中堂,聯雲:“攬月春雲常得句,山光水色自成圖”。上方懸掛著黑底匾額,“胡適故居”(著名書法家沙夢孟海所書)四個燙金大字耀眼奪目。室內可見多塊蘭花雕板,出自清末民初徽墨墨模雕刻大師胡國賓之手。其雕工精細,畫面大方,真可謂入木三分。只見那花葉飄逸多姿,變花多端,花蕊俏麗秀雅,栩栩如生。“蘭為王者,香不與眾草伍”的清境和房主的立世風格油然復現。自幼在雕滿蘭花的屋裏長大,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裏,先生始終魂牽夢繞故鄉蘭,於是他便吟唱出了“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的美妙詩句。故居的格局實與胡適先生睿智、內斂、平和的為人本色渾然相似。由此可看出家學、家風和故鄉的文化傳統、風土人情,對胡適這位“身行萬裏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的“洋博士”有著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