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為什麽國內大部分大學不實行單身宿舍?

為什麽國內大部分大學不實行單身宿舍?

國內大學不實行單身宿舍,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首先,資金有限。沒錯。大學資金似乎總是有限的。目前只有經濟條件好的985高校有錢給宿舍裝空調,更別說提供壹室宿舍並推廣了。如果國內高校給所有學生提供單間,住宿費應該是現在的4倍多,還需要大量補貼。大多數學生負擔不起更高的宿舍費用。即使國外大學也是兩人為主,單間看個人需求和支付能力。像紐約、加州這些房價貴的地方,住單間的學生明顯比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少。其次,國內返校率極高,學校沒有動力去修宿舍,提供單間。在國內轉學基本不可能,返校率極高。如果學校之間競爭激烈,學生覺得宿舍太差,下學期就不會再來學校了,學校當然有動力去修宿舍。另外,國內的好大學都是公立大學,基本上是壹種“愛來就來,不來就沒地方滾”的狀態。哪怕只提供普通商鋪,也有人願意住。怎麽才能談改善宿舍條件的動力呢?還是那句話,有壹些意識形態的原因。我國本科培養的目的是為國家建設輸送人才,所以規定大學生統壹住宿,方便管理,宿舍樓管理委員會也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好像很多宿舍管理沒有這個規定,有的學校有輔導員查床),學生應該服從。至於學生的不同需求和體面,他們不得不落後。學校、政府和評論區很多人都認為宿舍條件已經足夠好了,沒必要再改善。如果說人太多是客觀原因,那麽主觀原因就是“國內學生沒被當人看”,否則為什麽我們去留學生公寓,錢和地都不再是問題?留學生公寓條件優越,但即使有空房,通常也不允許國內學生申請入住。(不是錢的問題,我當然願意出和留學生壹樣的錢)集體思維,平均主義。市場化雖然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卻是在高校的大門之外。很多人都說過,大學宿舍如果按照不同的標準提供和收費,那貧富分化就太赤裸裸太明顯了。關於貧富兩極分化,學生不在壹起生活就是眼不見心不煩。同居後,壹切都赤裸裸的呈現在他們面前:同學們可能只是覺得用的手機和電腦不壹樣,但同居後發現,洗頭和洗頭可能差距很大。這種刺激最終會日積月累。同住壹室真的能掩蓋所有的差異嗎?因為大學同學不像以前那麽需要對方了,同住壹室放大了很多矛盾,讓很多原本可以成為朋友的同學漸行漸遠。舉壹個很常見的例子,宿舍有些同學夏天想開空調,但是舍友舍不得放下電費。多出來的電費會傷學生的面子,不開空調會讓壹些學生流鼻血。女生的大學生活就這樣沈浸在汪洋的瑣碎海洋裏;男生宿舍常見的是個人衛生習慣差的室友。有朋友說求舍友洗澡。“我爸媽要來看我,請洗澡。”我的室友們沒有被感動。但是誰錯了呢?我覺得室友有在宿舍打遊戲的權利,有早睡的權利,有看書的權利,甚至有不洗澡打呼嚕的權利。對學生私人空間的漠視。早年的同學大多有和兄弟姐妹同住的經歷,但90後的大學生確實缺乏這種同住壹屋的經歷。學校的管理人員大概是與時代脫節了,認為住單間的學生會孤獨抑郁。幾年前看過壹則新聞:因為某校搬遷,部分本科生需要暫時住在博士生的單間裏。學校怕學生有心理問題,派心理咨詢老師去袖手旁觀。但如果壹個成年人住在單間裏,他就會抑郁。他以後怎麽活?有壹種普遍的說法是,宿舍可以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事實上,由於隱私保護意識的發展,整個社會已經從熟人社會過渡到匿名社會。個人認為,普通人只需要有能力和未來的結婚對象壹起生活就可以了。至於朋友同學之間的人際交往,還是保持壹定的距離比較好。(以上例子與我個人無關。我大學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室友。即使我們不住在壹起,我們也壹定會成為朋友。)對“憶苦思甜”極度狂熱。現在如果壹個學校敢給學生壹點優待,必然會被媒體和壹群人罵。每年開學季,妳都會在新聞裏看到類似的新聞:大學生開學買電腦桌太奢侈,某大學空調生太嬌氣。好像有苦臉盯著所有恨自己恨別人的同學。如果壹個學校風靡全球,給學生提供單間,新聞頭條估計是“XX大學豪華宿舍引網友爭議,家長學生眾說紛紜”。這種負面新聞學校必然避免不了,學生單間要等好幾年。另外,我想對國內大學生租房的情況做壹點補充:國外的校園宿舍比較貴,所以很多學生在校外租房,學校周邊有很多公寓和小樓供學生租住。在學校和壹些網站的幫助下,學生很容易找到室友。而大陸租房市場並沒有那麽規範和便捷。大陸高校周邊學生的房子很少。除了豪華的,房子的安全和質量都很難保證。不是說國外比國內優越,而是國內方面目前還沒有發展起來。我註意到壹線城市對於白領租房是有市場細分的,對於學生其實也是有市場的。宿舍也有它的好處。比如嚴格管理下,沒有人會在宿舍抽大麻,開派對。成年人應該有自己的私人空間。當空間資源有限時,即使是動物也會經常爭奪地盤。人類住在壹個房間裏真的危害更大。再加上提著籃子排隊洗澡,沒有像樣的生活方式。如果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又怎麽能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呢?這個宿舍,說白了就是屌絲文化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