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合肥的歷史有多長?

合肥的歷史有多長?

合肥自秦朝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提供以下信息供參考

胖,古稱瀘州,城市布局以老城為中心,環城公園環繞,向東、北、西南延伸,城鄉壹體,園城交融。工業門類齊全,商貿繁榮,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發達。如今,合肥已建成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壹類開放城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壹、全國45個公路交通樞紐城市之壹、在建鐵路交通樞紐、全省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

合肥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夏商時期,居住在境內的“懷壹人”就是人類早期文明的部落群體。春秋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優於淮左”。西漢時,合肥為郡。東漢光武帝改合肥郡為合肥侯國,由此,“合肥之地,靠外城。”東漢建安年間(約200年),合肥歸揚州統治。此後1700多年,合肥壹直是州府。

三國時期,合肥曾是魏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武威數次在此征戰,使這片土地成為著名的古戰場。曹操統帥焦奴臺,張遼威震逍遙津,吳渚躍馬飛上橋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古老的焦奴臺、張遼的文冠中、三國合肥新城等古跡,成為今天合肥的風景名勝。

合肥,作為壹代清官包拯的故鄉,濟世救民,屢平冤屈,自古人才薈萃,如徐南洋,壹代書法家,沈,壹代圍棋棋手張智仁,壹代武術大師唐殿卿。清末,中國歷史上壹個現代化的軍事集團——淮軍在合肥誕生。65438+20世紀60-70年代,淮軍在中國完成了從冷兵器到熱兵器的轉變,開啟了中國軍隊的現代化進程。在軍政界,淮軍壹大批將領和幕僚組成了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壹派——淮系。李鴻章從淮軍起家,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執掌朝政20余年。他是晚清洋務運動的著名代表人物。

合肥在歷史上曾經是壹座商業城市。合肥建縣後,民間貿易進壹步發展。合肥擁有獨特的賀飛黃金水道,南可達巢湖,北可達長江,北經瓦埠湖可達淮河。此外,還有壹塊可以輻射到鄰近地區的土地,交通便利,是南北方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再加上民間能工巧匠的聚集和手工業的發達,合肥逐漸形成了繁榮的商業城市,成為全國16商場之壹。

建國以來,合肥經濟建設進入良性快速發展階段。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業部門全面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9月,肥西縣山南柿樹崗公社黃花大隊率先實行包產到戶,山南鎮小井莊積極推廣黃花大隊的做法,生產發展成效顯著,得到了鄧小平的充分肯定。繼肥西縣黃花大隊、小井莊之後,城郊城東鄉龍崗村通過改革發展,已建成中國名村、全國文明村鎮創建示範點、安徽省第壹村。該村和肥西小井莊均被央視拍攝成大型紀錄片《大地之光》。

“九五”期間,合肥實施了企業組織結構、所有制結構和工業產品結構相結合的全面結構調整,優化了資本結構,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大力扶持和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實行了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多種經營的發展戰略。將合肥美菱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肥百大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國豐塑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成為上市公司,將美菱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榮事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打造為安徽輕工大省龍頭企業。壹、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優化。同時,加強外部引進和內部聯系,發展高新技術和名優產品,按照“大面積、小規模”的原則,加大引進外資和出口力度,開創生產快速發展、經濟快速增長的新局面。

按照“搶抓機遇、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再造新合肥、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總體思路,合肥落實“收縮布局、控制征地、合理填富、分段改造”的近期建設方針和“大、快、美、強”的要求,先後建成金寨路、長江路、梅嶺大道。建成了壽春路、蒙城路等壹批高標準的新幹道,建成了國家壹級的四層立交五裏墩立交橋。壹環路已經開通,二環路已經建成。市區多條丁字路改造成井字形主幹道,總長1,010公裏,擴大了建成區1倍。在改擴建城市道路的同時,從合肥輻射出去的7條幹線、46條支線合肥段也進行了改擴建,縮短了合肥與周邊城市的出行距離,增強了合肥的對外輻射力和吸引力。隨著合九鐵路的建成通車,合肥新站、合肥西站的建成通車,以及合肥鐵路樞紐建設工程的推進,合肥鐵路的運輸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升。經過改擴建,合肥駱崗機場已開通至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的運營航班,每周開通香港定期航班,年旅客吞吐量654.38+0.5萬人次。合肥南淝河航道改造的完成,進壹步發展了合肥的水運事業。合肥交通海陸空全方位建設發展齊頭並進,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如今,合肥交通已發展成為全國45個主要公路交通樞紐城市之壹、全國在建鐵路交通樞紐和全省交通中心。

合肥不斷加大住宅開發建設力度,相繼建成了西苑新村、琥珀山莊、南苑新村等環境優雅、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的住宅小區,居民住房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琥珀山莊、南苑、西苑新村住宅小區分別榮獲建設部綜合金獎、工程質量魯班獎、意大利“利古裏亞”國際特別榮譽獎。2001年,全市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5.3平方米。

合肥堅持科教興市戰略。繼上世紀70年代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遷至合肥後,中科院合肥分院在西郊東濮島上成立。上世紀80年代,電子工業部16、38、43所科研機構陸續搬遷至合肥。全市有16所高校,在校生84200余人。省市縣專業圖書館發展到6個,藏書271.5萬冊。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58個(其中專科和綜合醫院232個),床位12521張。科教文衛體全面發展,使合肥成為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