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青神租房信息

青神租房信息

李清照的人生經歷

李清照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出生於壹個官宦家庭。他的父親李,是壹位學者和作家,在朝鮮做官。他地位不低,也是蘇東坡的學生。母親也是名門望族,擅長文學。這樣的背景在當時對壹個女人來說是很有價值的。受官宦家庭和政治活動的影響,她視野開闊,氣質高貴。受到文學藝術的熏陶,她能更深刻、更潛移默化地感知生活,體驗美。因為不可能有代代相傳的照片,所以我們現在也不知道她的長相。但根據這個背景,並參照她後期詩作中透露出的神韻,她應該是天生的美人胚子。幾乎從李清照懂事起,她就開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訓練。幾乎與此同時,她壹邊創作,壹邊評判他人,研究文學理論。她不僅會享受美,還會駕馭美,壹下子躍上壹個很高的起點,而她還是壹個等待言語的少女。

請看這三個字:

【浣溪沙】繡芙蓉笑,斜鮑飛鴨襯香腮。哦,不知道。壹方面魅力十足,壹方面又是嫵媚可恨,送妳壹份深情。(寶雅,發型。)

【浣溪沙】春寒料峭,玉爐沈水煙,夢回山枕藏花。海燕未來會打草,蔣梅已過柳絮棉,傍晚雨會濕。(神水,向明;鬥草,壹款遊戲。)

【小絳唇】別晃了,起來調整壹下纖纖玉手。在她身旁,薄薄的德掛著晶瑩的露珠,她胸前的汗漬滲透著薄薄的綢袍。突然,來了壹位客人,她絕望極了,她沒有穿鞋,只穿著襪子走開了,連頭上的金別針也掉了下來。她害羞地跑開了,靠在門上,聞著青梅花的香味。(嗯,襪子,沒鞋。)

壹個天真無邪的女孩,有著甜美的秀發,如花似玉的容顏,有著愛的種子,有著含苞待放的春天,難以遏制。她躺在閨房裏,或看著沈香蜷縮著,或起身寫情書,然後去後院和伴侶打壹會兒。

達令千金,官宦之家,生活安逸,能得到壹定的文化教育,這在千年封建社會並不奇怪。出人意料的是,李清照並沒有像往常壹樣認識人物,精通針繡,然後等著結婚。她欣賞過父親所有的書,文化的汁液讓她不僅外在美,而且內在美。她已經像鬥草、蕩秋千壹樣自如地掌握了詩歌的節奏。而評判歷史人物,胸中有塊,大氣如虹。

唐開元至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的壹件大事,後人對此多有評論。唐代詩人袁捷寫下了著名的《盛唐頌》,並請大書法家顏真卿刻在墻上,被稱為雙絕。與李清照同時代的,“蘇門四學士”之壹的張文倩,是著名的詞人。他曾為這座紀念碑寫過壹首詩,感嘆道:“天送二子於未來,山高十尺。誰拿著這個平板電腦進了我的房間,讓我第壹眼就暈了。”這首詩轉到閨房,進了繡工家,傳到李清照耳朵裏。她馬上贊同了壹句詩:“五十年成就如電掃,華清花柳在鹹陽草。五方鬥雞,酒肉堆裏不知幾歲。胡兵突然從天而降,但他也是壹個奸詐的人。走在勤政樓前,珠玉踏盡香塵。什麽戰鬥無敵,都說荔枝必死。姚公順德如天,用義言。寫碑文真醜,神鬼磨崖。“妳不會認為這首詩是女人在閨房裏寫的吧。描寫情景,評價功過,哀嘆人世,不要讓風流豪放派的李白、辛棄疾。當李付各·費第壹次看到這首詩時,他感到很驚訝。這首詩向外界傳播,在文人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李嘉佑女兒剛長大,筆走蛇打雷。少女李清照靜靜的享受著嬌生慣養,才華編織的美好光環。

愛情是人生最精彩的篇章。它是壹個渡口,壹個人將從這裏出發,從少年到青年,從父母溫暖的翅膀到李杜的生活,包括新生。所以充滿了期待的焦慮,碰撞的火花,失敗的溫暖和悲傷。它能演奏出最復雜、最震撼的交響樂。許多偉人的壹生都在這壹刻熠熠生輝。

當李清照滿載著壹個閨閣少女所能得到的壹切幸福而墜入愛河的時候,她的美麗人生就是靠著上了壹層樓,給我們留下了壹部愛情經典。她的愛情不像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也不像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不是那種歷盡千辛萬苦,死了才享受得到的甜蜜,而是起點很高。從壹開始,她掉進蜜罐,站在山頂,住在水晶宮。丈夫趙明誠是個風度翩翩的少年,兩人是文學知己,意氣相投。趙明誠的父親也是官員,兩家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除了普通文人的詩詞琴棋書畫之雅,他們還有壹個更投緣的職業結合點——金石學研究。在不允許自由戀愛的封建時代,他們只能依靠媒妁之言和父母的意願。他們能有這樣百裏挑壹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機。就像陸遊的《釵頭鳳》給我們留下了愛情的憂傷,李清照給我們留下了愛情的另壹端——愛情的甜蜜。這個愛情故事,被李清照的妙筆所感動,成為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精神享受。

請看這首《減去白玉蘭》:

當妳賣花時,妳可以買壹朵春天的花。淚輕染勻,彩霞露痕。怕郎猜到奴才面不如花面。雲庵斜,弟子教郎比。

這是婚姻的甜蜜,也是丈夫的撒嬌。也透露出她對自己美貌的自信。

看看這首送別之作《壹截梅子》:

紅蓮藕香,玉在秋日纏綿。誰送雲錦書,詞雁歸來,月滿西樓。花從水漂到水,壹種相思,兩處閑情。沒有什麽辦法可以消除這種情況,只能皺眉,只能介意。

離別悲傷是分不開的。愛得越深,想得越多,另壹個是甜蜜的秘密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絕不是壹個只會感嘆幾句的普通小女人。她在空房間裏練習文學,完善了這門藝術,於是這種最普通的表達愛意的方式變成了夫妻間的命題創作比賽,成為他們攀登藝術高峰的記錄。

請看這首《醉花陰重陽》:

霧濃雲淡永遠悲,腦賣金獸。節亦重陽,玉枕紗廚夜半涼。東籬飲酒至黃昏後,淡淡的黃菊香溢滿雙袖。別說清秋不是人,西風卷旗珠簾,簾中人比那黃菊還瘦。

這是趙明誠的宰相李清照在不在家的時候寫的壹首詩。刺骨的愛,愚蠢的想法,被秋風黃花表達的淋漓盡致。石仔趙明誠收到這首詩後,先是感受到了這種感覺,然後更被詩的藝術力量所激動,發誓要寫出超越妻子的詩。他關上門,向客人致謝。他在三天內得到了50首詩,並將李的詩混在其中,請朋友們評論。沒想到他的朋友說只有三句話最好聽:“不忘道,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比嘆著氣。這個故事很受歡迎。可以想象這對夫妻是如何在相互的愛中享受鋼琴和豎琴和諧的甜蜜。這也讓所有有才華卻得不到相應愛情品質的男女,感到些許悲哀。李清照在《石頭記·序》中回憶那段生活,說:“我要記得,每頓飯後,我都要坐在堂上,查閱書史的積累,說某件事在某卷的第壹頁第壹行,輸贏是喝茶的順序。舉起壹杯,笑到茶翻臂,卻喝不下去。”什麽幸福,什麽喜悅,多麽壹個“甜”字。這種蜂蜜般的生活滋養了她優雅的魅力和蓬勃的藝術創作。

但老天早就發現了李清照更廣闊的藝術才華。如果只允許她以這種方式寫壹點點永遠在我心中的閑愁,中國的歷史和文學就會白白地與她擦肩而過。於是宇宙爆炸了,時空攪動了,新的人格考驗和新的命題創造壹起推給了李清照。

167宋代“清明上河圖”的太平盛世之後,北方出現了壹支遊牧民族。金人搗毀了汴京(開封)都城瓊樓的玉園,還帶走了徽、秦皇帝。公元1127年趙宋倉皇南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國恥的壹頁。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分崩離析,壹家人開始了漂泊的生活。杜南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我不想在這個時候出現國恥國恥。壹天晚上,城裏發生了叛亂。作為地方長官,趙明誠沒有帶頭指揮鎮壓亂局,而是偷偷用壹根繩子逃出了城。事情解決後,他被法院解雇了。弱女子李清照在這件事上表現得很正直,對丈夫的出走感到羞恥。趙被革職後,夫妻倆繼續沿長江向江西方向流亡。壹路難免有些尷尬,失去了過去魚水之和。到了烏江鎮,李清照得知這裏是項羽戰敗自殺的地方。她感到心潮澎湃,面對浩瀚的河流,她唱起了這首永恒的絕唱:

活著,做男人中的男人;死去,成為靈魂中的靈魂。今天,人們仍然懷念項羽,因為他拒絕生活,回到了東方。

丈夫聽著身後石頭的聲音,臉上羞愧,心中深深自責。第二年(1129),趙明誠被召回北京復職,卻突發急病去世。

人不能沒有愛,花壹樣的女人不能沒有愛,感情豐富的女詩人也不能沒有愛。正當她的藝術之樹在愛情的汁液下茁壯成長的時候,上帝無情地切斷了她的愛情。李清照壹懂得愛,就受到家人的喜愛。現在她被困在幹涸的河床裏。她怎麽能不擔心呢?

失去家園後,李清照開始了晚年的三次磨難。

第壹大磨難是再婚離婚,感情生活的痛苦。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居無定所,身心憔悴。我很快嫁給了壹個叫張汝洲的男人。對於李清照為何再婚,歷史眾說紛紜,但獨居的艱辛恐怕是主要原因。這個張汝舟,第壹次接觸也是彬彬有禮的紳士。張婚後對她呵護備至,但很快就原形畢露了。原來他想占有李清照身邊留下的文物。李視這些事為生命,《金石錄》至今未編成書。當然不能丟。在張看來,既然妳和我結婚了,妳的身體和妳所擁有的壹切都屬於我,由我支配。還能追求什麽?起初,他們在文物控制權上產生了沖突,逐漸發現他們的誌向和興趣大相徑庭。真是奇怪的同床異夢。張汝舟先是為自己有這麽漂亮的女人而驕傲,然後因為無法俘獲她的心,控制她的行為而憤怒。最後,他徹底撕掉文人的面紗,揮拳相向。帳篷前,紅燭下,李清照看著這張小白臉,真的生氣了。曾經滄海難為水,我高貴不低頭。李清照視人格重於生命,所以決定和他分手。但是在封建社會,女人很難離婚。無奈之下,李清照走上了絕路,魚死網破,舉報張汝州欺君之罪。

原來,張汝舟嫁給李清照後驕傲到吹噓科舉作弊。這當然是壹個大錯誤。李清照知道,只有起訴張汝舟犯罪,她才能走出這個陷阱。但是按照宋朝的法律,女人如果起訴丈夫,無論輸贏,都要坐牢兩年。李清照是壹個感情生活不能將就的人。她寧願遭受肉體上的痛苦,也不願遭受精神上的奴役。壹旦看透了對方的靈魂,她就表現出無情的鄙視和深深的後悔。在給朋友的信中,她說:“桑榆的夜景很配那種劣質的材料。”她是壹個多麽意誌堅強的人,寧願坐牢也不願和“固執”的人為伍。這場官司的結果是,張汝州被發配柳州,李清照也被下獄。我們現在想象李清照在爭取婚姻自由的大堂裏昂首挺胸,那種剛毅安詳的態度,真的不亞於項羽引頸拔劍的時候。也許李清照的名聲太大了。當時很多人關註此事,在朝中朋友的幫助下,李僅坐了9天牢就被釋放。但這在她心裏留下了沈重的傷疤。

在今天,男女分合合法合理,但在宋代,壹個女人,尤其是壹個秀才,再婚離婚,會引起輿論的極大歧視。當時及以後的許多史籍對李清照的才華都是肯定的,同時也都記載為“不終夕節”“不驗操”“徘徊夕節不歸”什麽是節?意思是無論好壞,女人都得跟著這個男人走,就是不允許妳追求個性。可見我們的女詩人當時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壓力。但是她並不害怕。她堅持李杜的個性和高質量的愛情。她在兩個月內快刀斬亂麻,擺脫了張汝舟的“尷尬”包袱,全身心投入到《金石錄》的編纂中。現在我們讀到這段史料,我不敢相信這發生在近千年前的宋朝,卻像是五四新反封建的婦女。

人生對壹個人來說只有壹次,那麽愛對壹個人來說有多少次呢?大概最美最揪心的事只有壹次吧。愛情是生命之舟中壹項極其危險的實驗,壹項把青春、才華、時間、事業都賭進去的實驗。只有少數人第壹次就成功了。像中了彩票的幸運兒壹樣,暗自慶幸自己的運氣,並稱之為“緣分”。同時,他以同情和憐憫的眼光看待其余眾生的失敗或半失敗。李清照本來就屬於這種類型,但是老天要想出名,先要抓住他的感情,苦了他的心。所以我把她趕出了這個幸福的家庭。先是讓趙明誠離開她,然後又派了壹個張如舟來試探她的心思。她駕著孤獨的生命之舟去迎接世俗的惡浪,用破釜沈舟的勇氣做了壹場善戰。原來愛情失敗過壹次,然後又成功了壹次。還有很多人更漂亮,比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李清照也準備再次攀登艾豐,但不幸的是,她沒有攀登這座山脊。這是壹場悲劇。女人心中愛的火花永遠熄滅了。這怎麽能不讓她郁悶,讓她不要擔心呢?

李清照的第二次重大磨難是身心流離,四處逃亡。

1129年8月,她的丈夫趙明成剛剛去世。九月,金兵南犯。李清照帶著沈重的書籍和文物開始逃亡。她基本上是跟著皇帝的逃亡路線走的,君主是國家的代表。但是這個可憐而可恨的皇帝趙構並沒有意識到這壹點。他代表的不是國家,而是他自己的生活。他從建康出逃,途經越州、明州、奉化、寧海、臺州,壹路逃亡,漂泊海上,渡海到溫州。李清照,壹個守寡的女人,急切地追尋著君主離去的方向,雇船求援,走親訪友,攜帶著她和趙明誠壹生收藏的書籍和文物,就這樣艱難地堅持著。趙明誠生前托付,這些文物不放下性命是不能丟的。而且《石頭記》還沒有出版,這是她壹生的精神寄托。她也有壹個想法,戰爭中保存這些文物對她來說真的很難,希望能追到,交給朝廷,但是她壹直沒有追到皇帝。她於當年6月165438+10月流浪到衢州,次年3月又去了越州。這期間,她被存放在洪州的兩千冊書,還有兩千冊石刻拓片被南侵的金兵燒光。去越州的時候,隨身攜帶的五箱文物被小偷偷走了。1130 165438+十月,皇帝見身後跟隨的人太多不利於逃跑,幹脆下令革職。看著龍旗龍船消失在茫茫大海中,李清照更加失望。按照封建社會的觀念,國家就是土地,君主和人民。時至今日,民占半壁江山,君主令民倉皇出逃,百姓流離失所。國家不再是國家,國王也不再是國王。她壹個無處立足的人,怎麽可能不鬧出大亂子?李清照的身心在歷史的油鍋裏煎熬。

大約是她在溫州避難的時候,寫了這首《添詞采桑籽》:

誰在窗前種香蕉樹?中庭陰雲密布。陰填心房,葉兒輕松深情。傷心枕上夜雨,點點小雨。壹點點雨,擔心北方人聽不慣的失落。

「北方人」是怎樣的人?他們是流浪者,是已經滅亡的人,李清照就是其中之壹。在中國歷史上,外國入侵大多是從北方到南方,所以“北方人”逃亡不僅是壹種文學現象,也是壹種歷史現象。“擔心傷害北方人不習慣聽。”我們聽到了什麽?聽到了祖逖在中流擊水的吶喊,聽到了陸遊“遺民落淚再南望王師壹年”的感嘆,聽到了辛棄疾“回首往事,河貍寺下,有烏鴉社鼓”的無奈,又仿佛聽到了“我家在松花江上”的悲歌。

公元1134年,金人再次南侵,棄都而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金華。國運艱難,我憂心忡忡。有人約她去附近的雙溪景區玩,她嘆了口氣,不想去旅遊:

風已止住塵埃,香花已開盡,夜裏梳頭已倦。物是人非萬物,淚先流。據說雙溪泉還是不錯的,也打算做獨木舟。我怕船動不了,我很擔心。

武陵春

李清照流亡無定所,國家四分五裂,各地情況不同。這個擔心是壹條船走不動了。這讓我們想起杜甫在逃亡中的詩句“花瓣如淚流過,孤鳥悲鳴過”。李清照此時的悲哀,不再是“壹種相思兩處閑”的親情悲哀和情感悲哀。現在國破家亡,真是老愁了,想找也很難找到。此時的她,是《詩經》“留粟”之憂,是辛棄疾“今知愁滋味”之憂,是國家民族之大憂。她在為天空擔憂。

李清照恪守“詩言誌,宋總言”的古訓。她在詩中唱出的主要是壹種情感,但她在詩中直接表達的是自己的心意、誌向、好惡。因為她的名字,大多數人只看到她悲傷的壹面。如果我們讀她的詩,就能更好地理解她文字背後的苦悶、掙紮和追求,知道她在擔心什麽。

公元1133年,高宗突然想起要派人到全國各地去拜訪惠帝和秦始皇,詢問和平的可能性。但壹聽說要進入虎狼之境,壹時無人敢違。韓曉燕部長自告奮勇,願意冒壹次險。李清照日夜關心國家大事。她聽了非常激動,悲傷壹下子變成了希望和驕傲,於是做了壹首長詩作為禮物。她在序中說:“有安宜安室者,其父祖上皆出自漢宮世家,如今家世沒落,子姓卑微,不敢看不起公家的車塵。貧病交加,但神仙不弱。看到這個大單,不能胡說八道,可以寫壹章往事,寫壹首法詩來寄語。“那時候她是個貧病交加,身心憔悴,單身寡居的女人,卻還這麽關心國家大事。不用說,她在朝鮮沒有地位,也輪不到她在當地社會討論這些事情。但她還是站了出來,大聲稱贊韓小玉此舉的凜然正氣:“我本來就是奉獻天地的,我願意為殿效力。“拿著紫泥詔書,直奔黃龍城。”“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寒。”作為壹個民間寡婦,她想送幾句臨別贈言:“閆妍之妻亦如是,傾其熱血著書立傳”,“不求隋朱何弼,只求鄉俗新資”,“兒孫幾年南渡,與人漂泊。欲寄血淚於山河,灑東山壹丘土。”

李清照在金華避難期間,還寫了壹首《馬達賦》。"打馬"在當時本來是壹種賭博遊戲,但李利用這個話題玩了起來。在文章中,他引用了大量歷史上著名大臣、將領的典故,描寫了征戰沙場的氣勢,譴責了宋朝的無能。在文章的最後,我表達了我烈士晚年的誌向:

“木蘭是個好姑娘,年紀大了,沒有野心了。但願相渡淮河!”

從這些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真的是“卑微到不敢忘憂國”,她是那麽的憂國憂民。“但願我渡過淮河”,讓我們想起了祖逖的聞雞起舞,想起了北宋著名的抗金大臣宗澤還在坐著大喊:過河!這是壹個女詩人,壹個“已婚女人”的吶喊!這與她早期無憂無慮的悲傷大相徑庭。多少政治上的憂慮和民族上的痛苦加在這種憂慮上。

後人對李清照的評價往往止於她的惆悵,卻不知在她的內心深處,始終冒著反抗的火花,為理想吶喊。她很擔心,因為她看不到出路!她不服從有權有勢的人,也不做違心的事。她是當朝權臣秦檜的親戚,秦檜的妻子是她二叔的女兒和表妹。而李清照卻和他們毫無關系,甚至在她婚姻最困難的時候,她也寧願去請遠房親戚,也不願去秦家串門。當福琴竣工時,她拒絕參加親朋好友的盛大宴會。她不滿足於自己“學詩中的驚句”,而是“要把血淚送山河”。她希望收復失地,“帶著紫泥直奔黃龍城”。但是她看到了什麽?是駢安都城的虛假繁華,是朝廷鎮壓仁人誌士迫害忠臣的怪事,是領軍戰士和民族義士的血淚吶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歲的時候,嶽飛被秦檜囚禁並殺害。這壹案件震驚京城,震動全國,烏雲籠罩城市,哀鴻遍野。李清照心緒不寧,我們的女詞人陷入了更深的悲傷。

李清照遭遇的第三次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對國家、民族的憂慮把她推入了苦難的深海,她像壹只孤舟無助地在風浪中搖擺。但如果只有這兩點,那還不是最痛苦的,孤獨和寒冷。本來對於生活中離異的人來說是必然的;忠臣皆棄,亦代代相傳。更何況她是個弱女子,生在亂世?問題是,她除了遭受國難和情感上的煩惱,要實現壹個普通人的價值是如此之難。暮年的李清照,無兒無女,守著壹個孤零零的小院,身邊沒有親人。國事難問,家事不敢再提。只有秋風掃門前黃葉,偶爾有壹兩個老友來訪。她有壹個朋友叫孫,她的小女兒十歲了,非常聰明。有壹天,孩子來玩,李清照對她說,妳要學點東西。我年紀大了,願意教我壹輩子所學的東西。不想孩子脫口而出“有沒有才華不是女人的事。”李清照不禁倒吸壹口涼氣。她感到頭暈,扶著門框以免摔倒。孩子的話肆無忌憚。原來這個社會的才女真的是多余的。但她關心國家大事,著書立說,傳道授業,向來奢靡。她收藏的文物多得令人應接不暇,在北京她學識淵博,能言善辯。最終她沒有辦法報效國家,沒有對感情的信任,也沒有學習的專長。其他人認為她很奇怪。李清照覺得自己仿佛掉進了壹個四面八方都不相幹的深淵,壹種可怕的孤獨感向她襲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讀懂她的心。她和祥林嫂壹樣,在杭州深秋的落葉黃花間茫然地走著,唱出了這首《慢聲》,凝聚了她壹生的心血,奠定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找來找去,又孤獨又難過。乍暖還寒的時候,最難停止呼吸。三杯兩盞酒,怎麽能和它比?太晚了,不能著急。郭艷很難過,但這是壹個老熟人。黃花堆得滿地都是,枯槁殘損,現在沒人能摘了。看著窗外,怎麽能壹個人黑?梧桐更是細雨蒙蒙,黃昏時分,淅淅瀝瀝。這壹次,多麽悲傷的壹句話!

是啊,她對國家,對家庭,對感情,對學業的擔憂,真是壹句話!

李清照在找什麽?從她的人生經歷和詩歌文章中,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尋找三樣東西。首先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她不願看到山河破碎,不願“與人漸行漸遠”,“欲寄血淚於山河”。在這壹點上,她與嶽飛、陸遊以及後來的辛棄疾有相通之處。但作為壹個女人,她既不能像嶽飛那樣馳騁沙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打官司,更不能像魯、辛那樣有政治上、文學上的朋友,可以痛得拍欄桿。她連和他們交往的機會都沒有,只有壹個人。二是找到壹份幸福的愛情。她有壹個幸福的家庭,壹段幸福的愛情,卻在壹瞬間破碎了。她也有過重新尋找幸福的夢想,但更糟糕的是,她甚至被戴上了鐐銬,鋃鐺入獄。還被史書記載為“永不落幕的夜祭”,在他去世前後受到了這種奇怪的羞辱。她能說什麽?只有壹個人難過。第三是找到自己的價值。她以非凡的才華和勤奮,借助愛情的力量,在學術上完成了代表作《金石錄》,在詞學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那個社會並不驚訝,也沒有因此居功。連10歲的小女孩都說“人才不是女人的事”,甚至後來陸遊為這個姓孫的女人寫墓誌銘時,都認為這話說得好。有陸遊這種血統的愛國詩人,也認為“人才不是女人的事”。李燦清照還說了什麽?她不得不獨自咀嚼自己的蒼涼,只有壹種悲哀。

李清照研究金石學和文化史。她當然知道,從到宋代,廖若塵是壹個有作品的才女,也是唯壹壹個詞技高超的。都說物以稀為貴,她卻被視為異類,叛逆,多余。她環顧兩千年,夜如磐石,風雨灰暗。她認識誰?魯迅有詩贈歌者:“鄧華照酒席開富貴,嬌女嚴妝玉像侍候。”突然想起自己的感受,吻了壹下大地,假裝看到羅襪子遮住了我的眼淚。“李清照是壹個被封建社會奴役的歌手。她在用嚴格的妝容和美貌服務這個社會,卻突然覺得自己所有的追求都沒了,自己的歌壹首都沒實現。她覺得難過,只好“假裝說黃花秋風”。

李清照的悲劇在於她是壹個封建時代出生的有文化的女人。作為女性,她處於封建社會的底層,作為知識分子,她處於社會思想的制高點。她看到了很多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追求了很多人不追求的境界,這必然導致孤獨和悲哀。原來,在三千年的封建社會裏,多少人來來往往都是心安理得的生活,隨波逐流。妳看,北宋南闖之後,又遇上了風雨,而且是152年!雖然與李清照同時代的陸遊怒喊“官官有黨安排宗澤,卻沒人用嶽飛。”可是朝鮮的成年人不還是當官的,還在開派對嗎?妳看,盡管亂世,有多少文人不折扇,不歌頌歲月,壹生書畫?妳看,有多少女人,就像那個姓孫的女人壹樣,不學任何文字,不追求任何愛情,不照樣生活?但是,李清照沒有。作為壹個平民,她思考的是公眾的責任和國家的事務。作為女人,求平行人格,尊重愛情。無論她如何對待政治、學業、愛情、婚姻,都不會隨波逐流,隨波逐流,必然會產生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回避的悲哀。她背負著沈重的十字架,是民族困難、家庭困難、婚姻困難、學業困難的綜合體。封建專制在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上造成的壹切沖突和磨難,都在她瘦弱的身體裏像黃花壹樣反映出來。

“松樹林裏有月光,小溪裏有水晶石”,從本質上說,李清照追求的不僅僅是民族氣節和政治堅定,更是超凡脫俗的人格追求。她始終清醒地抱著壹種生活的準則,固執地守護著自己的節操。在她沒有大麻煩,生活相對穩定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她高標準的人格追求。趙明誠在萊州做官的時候,她去探親。她見房中書不多,大為不悅,寫了壹首詩:“寒窗幾個簿記員,路卻是這樣。”在未來世界動蕩不安的時候,她會更加出類拔萃,幹凈利落。她站在世紀的高架子上,穿越時空,俯瞰眾生,所以她有壹種特別的孤獨感:“面對高架子,群山葉萍,人煙稀少。煙稀,烏鴉歸來,黃昏聞角。香斷酒斷,邪清,西風催梧桐落。梧桐落,依舊是秋,依舊是寂寞。”(秦怡·E)有壹本書叫《百年孤獨》。李清照孤獨了幾千年。環顧女界,互不相識,於是回到千百年來的英雄霸主那裏交流。“至今懷念項羽,不肯過江東。”還有,她不可能知道,壹千年後,在封建社會的運氣快要用完的時候,還有壹個和她很熟的女人——秋瑾和秋瑾。回首三千年的漫漫長夜,她也感嘆:“秋風秋雨真可怕!”

如果李清照是魯迅筆下那個叫孫或者祥林嫂的姑娘那樣麻木的人,那就算了;如果李清照用死打杜十娘,那就算了。偏偏她用心反對世界,用筆呼喚天堂。她以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種憂郁的情緒細致地編織出來,化悲痛為美麗,創造出讓人可以永遠欣賞的寶藏。李詞的特殊魅力在於其執著而頑強的陽剛之氣,正如作者的人格壹樣。雖然是為了抒發哀思,但其實是壹幅誌存高遠的畫像,所以能忍人讀上百年。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說:“她是原創的,是獨立於壹批詩人之外的。她不受其他詩人的影響,其他詩人似乎也不受她影響。她太高了,平庸的作家永遠追不上她。無數的詩人和詞人寫下了無數的詩篇,訴說著永遠在我心中留下他們的情懷;其中壹大半是代表女主角說話的,這些詩在曝光之前都壹文不值。”從而將她壹生的故事和心中的悲涼轉化為悲壯之美,她和她的詞將永遠高懸於歷史的星空。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的很多痛徹心扉的東西和情懷都得到了解答,但我們偶爾回望千年前的那場風雨,總能看到站在秋風黃花中的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