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四事不忘文言文

四事不忘文言文

1. 從四事不忘中舉兩個古代的例子

1、年少輕狂 蘇東坡少年時讀了壹些書,因為聰慧,常得到師長贊揚.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壹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其母程氏回來後,批評了蘇軾,於是蘇軾把對聯改為“發憤識遍天下字,立誌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 2、蘇軾“欺”師 蘇軾考進士,作了篇春秋文,叫《刑賞忠厚之至論》,其中有段落如下: 當堯之時,臯陶為士,將殺人,臯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臯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四嶽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臯陶之殺人,而從四嶽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當時的判官梅聖俞,對蘇軾的文章十分贊賞,但是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臯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堯有關系嗎?梅聖俞不明白這點,反復讀過後,便去問蘇軾,蘇軾說答案在《三國誌·孔融傳》中,可是梅聖俞將反反復復讀了很多遍後,依舊沒有發現出處,便又去問蘇軾.蘇軾只好老老實實答是自己的杜撰,梅聖俞更不解,蘇軾便說《三國誌·孔融傳》中言道孔融跟曹操說商紂王將妲己賞了周公,曹操問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應該有.蘇軾便據此杜撰了這麽壹個故事,這使梅聖俞更加贊賞蘇軾. 3、東坡肉 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有著名的《豬肉頌》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裏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就是著名的東坡肉烹調法了.蘇東坡後來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愛戴.而這“東坡肉”也跟著沾光,名噪杭州,成了當地的壹道名菜了. 4、蘇軾退房 蘇軾居於常州,他花掉了最後壹點積蓄,買了壹所房子,正準備擇日遷入住,壹個偶然的機會,聽到壹老婦哭得十分傷心.他問老婦哭什麽,老婦說,她有壹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孝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細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傳老屋.於是蘇軾對她說:“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蘇軾當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5、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後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壹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壹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壹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地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雲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地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地端起了最後的壹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並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6、出人頭地 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壹,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後評了第二.壹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知道真實情況後歐陽修後悔不已,但是蘇軾卻壹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贊嘆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該讓他出榜於人頭地,並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7、家庭聚會 蘇軾高中榜眼後,蘇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難秦少遊而聞名的蘇小妹壹家齊聚在花園裏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時的情景.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裏過來香”.少遊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小妹也去摘花,少遊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雲:“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說完攤開手掌,壹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衣帶壹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話音未落,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此雖為傳說,可信度不可考,但也能從中窺出蘇軾之才. 8、打餅祭佛 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壹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過了壹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壹番.不料佛印預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後,起身壹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與妳們合夥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9、吟詩賞月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壹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

2. 過目不忘古文 譯文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壹書

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壹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聖,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灑然不倦。豈以壹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為最,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段耳。若壹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櫃,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譯文

讀書以看壹遍就能背為才能,其實這個最不頂用。就在眼中看了壹下,心中匆匆而過,根本用不了多少心神,這樣看來看去根本來不及,就像看場中的美女,看壹眼就過去了,跟我有什麽關系呢?從古到今,過目就能背誦的人,他們又有誰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讀周易讀到編聯竹簡的皮繩斷了好幾次,不知道他讀過多少遍,書裏隱藏的細微含義,越讀越明了,越鉆研越深入,越讀越沒有窮盡。雖然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聖人,也都勤學苦練,下足功夫。蘇東坡讀本書都不用讀兩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讀《阿房宮賦》讀到四更天,翰林院的老吏覺得他讀書讀得很辛苦,東坡卻灑脫而絲毫不覺得苦。難道就因為看了壹遍就可以記住而把書丟下不管了嗎?只有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不再讀書,之後就再沒有好文章了。而且過目壹遍能背,又有什麽都背的壞處。如史記壹百三十篇中,以項羽本紀最出色,而項羽本紀中,又以鉅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之會最出色。反復的看、背,妳可能壹會欣喜,壹會悲泣,就在這幾段中。但如果壹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難道不是壹個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各種傳奇惡曲以及打油詩詞,也都過目不忘,就像破爛廚櫃,臭油壞醬都儲藏在其中,這種骯臟無法忍受.

3. 《不忘根本》文言文翻譯

原文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余肴,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雲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損其本!爾曹其存之。”(德行第壹/40)

譯文殷仲堪做荊州刺史,上任時正趕上水澇歉收,每餐吃五碗菜,再沒有別的佳肴,飯粒掉在餐桌上,總要撿起來吃掉。這樣做雖然是有心為人表率,卻也是由於生性樸素。他常常對子弟們說:“不要因為我出任壹州長官,就認為我會把平素的意願操守丟棄。如今,我處在這個位置上很不容易。清貧是讀書人的本分,怎麽能夠登上高枝就拋棄它的根本呢!妳們要記住這個道理。”

4. 文言文翻譯

“(牛)弘榮寵當世,而車服卑儉。事上盡禮,待下以仁,訥於言而敏於行。上嘗令其宣敕,弘至階下,不能言,退還拜謝,雲:“並忘之。”上曰:“傳語小辯,故非宰臣任也。”愈稱其質直。大業之世,委遇稱隆。性寬厚,篤誌於學,雖職務繁雜,書不釋手。隋室舊臣,始終信任,悔吝不及,唯弘壹人而已。有弟曰弼,好酒而酗,嘗因醉,射殺弘架車牛。弘來還宅,其妻迎謂之曰:“叔射殺牛矣。”弘聞之,無所怪問,直答雲:“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殺牛,大是異事!”弘曰:“已知之矣。”顏色自若,讀書不輟。其寬和如此”

(節選自《隋書》卷四九)

妳問的這句話的意思是:

皇帝曾經命令他宣布君主的詔諭,弘到了以後,說不上來,退下告罪,(故意)說:“都忘記了!”

前幾位把宣敕翻譯為講學,是錯誤的,應該是“宣布君主的詔諭”的意思。

5. 文言文韓延徽不忘故鄉翻譯

韓延徽傳

全文翻譯:

韓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父親韓夢殷,相繼擔任薊、儒、順三州的刺史。韓延徽從小就很出眾,燕京統帥劉仁恭認為他不同凡響,召他為幽都府文學、平州錄事參軍,與馮道同在祗候院,被任命為幽州觀察度支使。

後來劉守光擔任統帥,韓延徽奉使契丹,遼太祖惱怒他不屈服,扣留了他。述律後勸阻道:“他奉使我國,不屈不撓,是個賢明的人才,為什麽要難為和羞辱他呢?”太祖召他談話,他的話很符合太祖的心意,立即任命他為參軍事。攻打黨項、室韋,降服各部落,韓延徽的謀劃居多。繼而請求建立城郭,劃分市井鄉裏,以安置歸降的漢人。又為他們選定配偶,教他們農耕技術,讓他們生息繁衍。因此逃亡的人很少。

韓延徽在遼朝居住了很長時間,感慨地懷念起自己的家鄉,賦詩以表達這種心情,於是逃回後唐。不久,他與另壹個將領王緘有矛盾,怕招來禍患,於是到幽州看望親友,藏在老友王德明家裏。王德明問他要到哪裏去,韓延徽說:“我將重回契丹。”王德明不以為然。韓延徽笑道:“他們失去了我,就好像失去了左右手,所以見了我壹定很高興。”回到契丹後,太祖問他為什麽跑了。韓延徽說:“忘掉親人是不孝,拋棄君王是不忠。我雖然引身逃回去,但心中想著陛下。所以我又回來了。”太祖非常高興,賜名叫匣列。“匣列”,契丹語是“又來”的意思。立即任命他為守政事令、崇文館大學士,朝廷內外的事情都讓他參與決斷。

天贊四年,跟隨遼太祖征討渤海,渤海王大湮撰請求投降。不久又再次背叛,韓延徽與其它將領壹起攻破他的城池,因戰功被拜為左仆射。又與康默記壹起攻打長嶺府,占領了這座城池。隊伍返回,太祖逝世,韓延徽哀慟欲絕,把左右部屬都感動了。

太宗時,韓延徽被封為魯國公,仍擔任政事令。出使後晉歸來,改任南京三司使。

世宗時,改任南府宰相,設置政事省,從設立到管理完善,可以說是用盡了心力。天祿五年六月,河東劉崇派使節請求為他舉行冊封典禮,世宗下詔令韓延徽擬定禮儀,韓延徽上奏請求全部遵照太宗冊封後晉皇帝的禮儀,世宗同意了他的請求。

遼穆宗應歷年間,韓延徽退休。他的兒子韓德樞鎮守東平,皇帝下詔準許他每年東歸探望父親。應歷九年,韓延徽去年,終年七十八歲。穆宗聽說後震驚哀悼,贈官為尚書令,安葬在幽州的魯郭,永世為“崇文令公”。

6. 古文 忘字 翻譯

同本義 [fet]

忘,不識也。——《說文》

德音不忘。——《詩·鄭風·有女同車》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釋文:“不記事也。”

忘路之遠近。——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寵辱偕忘。——宋· 範仲淹《嶽陽樓記》

忘身於外。——諸葛亮《出師表》

3. 又如:忘魂(忘懷);忘昏(忘懷);忘反(流連忘歸);忘年(忘記年歲);忘味(忘記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飯);忘卻(不記得);忘生舍死(忘卻性命,不怕犧牲);忘先(忘記祖先)

4. 玩忽,怠忽 [negllect;trifle with;idle]

夙夜不敢忘怠。——唐· 韓愈《潮州祭神文》

5. 通“亡”。逃亡;遺失;滅亡 [flee;lost;perish]

樂頹心其如忘。——《文選·陸機·嘆逝賦》

敷前人受命,茲不忘大功。——《書·大誥》

佩玉將將,壽考不忘。——《詩·秦風·終南》

不愆不忘,率由舊章。——《詩·大雅·假樂》

今日不為,明日忘貸。——《管子·乘馬》

臣聞子胥盡忠而忘其號。——《漢書·武五子傳》

6. 舍棄 [give up]。如:忘私(不關心自己的得失,無私心);忘身(奮不顧身;置生死於度外);忘命(不怕死;竭盡全力);忘倦(專註於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卻疲倦);忘勞(不感覺勞累;不知疲倦);忘想(不關心,不去想)

7. 無,沒有 [not have]。如:忘翼(謂不飛去);忘機甕(比喻沒有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