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大理崇聖寺三塔的海拔。

大理崇聖寺三塔的海拔。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崇聖寺三塔地理坐標:北緯25° 42′32.38″,東經100° 08′53.05438+0″。海拔:2033.59米。

大理崇聖寺,公元713年至741年,經歷了壹代又壹代的擴建,在宋代大理國時期達到頂峰。擁有“七座、890間房屋、11400尊佛、4550尊用銅迎賓、三亭七樓九堂百宅”,享有“佛都”的規模。

“蒼山雪映洱海月,下關風吹花”是美麗大理的真實寫照。我不記得去過大理多少次了。去年聽說大理恢復重建,我喜出望外,卻抑制不住向往的心情。只是苦於瑣事,來不了。直到今年春天的三月,我們有幸踏上花海,再次來到大理,趕往崇聖寺,完成心願。

崇聖寺是東南亞唯壹壹座金光閃閃的佛教寺廟,被譽為“佛都”。由來自世界各地的108名開悟僧人所開。

布局/大理崇聖寺?

在和風細雨中,我們敲開了有“南國大寺”之稱的大理崇聖寺的門,為的是細細品味昔日皇家寺院的風采。

走進崇聖寺,我們不禁被其宏偉、莊嚴、美麗的布局所折服。觀看崇聖寺,必須品味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崇聖寺是南詔、大理古國的皇家寺院,是政教中心。歷史上曾有9位大理國王在此出家。金庸武俠裏,段皇族出家的“天龍寺”,就是今天的崇聖寺。

歷史/大理崇聖寺?編輯

崇聖寺曾以三塔、南詔大鐘、宇通觀音像、三生金像和“佛都”牌匾五大重武器聞名於世。如今五重兵器只剩下三座塔,而壹代名寺崇聖寺和其他四重兵器都毀於歷代戰亂和天災。2005年,大理旅遊集團斥資6543.8+82億元人民幣恢復重建崇聖寺。重建後的崇聖寺占地600畝,西臨倉山樂盈峰,東臨洱海萬頃波,海拔265.438+099米,東西長65.438+065.438+036米,南北寬352米,建築面積20088。

我們沿著中國最大的漢傳佛教寺院中軸線依次參觀了大鵬金翅鳥廣場、山門、達摩殿、彌勒佛殿、十壹觀音殿、大雄寶殿、阿依耶觀音閣、山海、大觀十牌坊以及寺內的木雕藝術。

崇聖寺的第三座寶塔建於南詔全鳳祐年間(公元824-859年)。大寶塔“千尋寶塔”是最早建造的,高度為69.13米。是壹座方磚塔,檐密,樓***16。後來又建了南塔和北塔,都是42.19米高。是壹對八角形的磚塔,都是10級。三塔渾然壹體,氣勢磅礴,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三塔的修建,除了佛教宣揚可以成佛之外,還有壹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大理曾經是“洪水多發之國”。古籍《晉編》中記載:“天下傳說龍拜塔畏彭。大理以前是龍澤,所以是鎮。”相傳古代有三座塔,是鋪壹層土修壹層塔。城樓修好後,壹層壹層地把土挖出來,使城樓顯現出來,於是就有了“堆砌土木城樓”“現在把城樓挖出來”的說法。當這座塔建成時,這座橋像小山壹樣高,長達10裏。修塔時運能不足,用山羊運磚。現在大理的銀橋村,古稱“塔橋村”。據古書記載,三塔的修建,“動用工匠770萬人,花費4萬元,歷時8年建成”。

三塔建成後,又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崇聖寺。經過幾代的擴張,在宋代“大理國”時期達到頂峰。據《南詔野史》記載,崇聖寺“基七裏,周面積三百余畝,由房屋八百九十間,佛壹萬壹千四百尊,銅斛四萬五千五百五十尊組成”;具有“三亭七樓九廳百宅”的規模。

南詔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齊國(今緬甸)王永強、太子蜀南多在南詔王伊牟洵的陪同下,前往崇聖寺三塔朝拜、燒香,於是崇聖寺三塔成為東南亞、南亞所崇尚的“佛都”。大歷時期,大歷首任國王段思平酷愛佛教。南詔野史說,段思平“善佛,年年建廟,鑄佛數千”。公元1056年,羅興(今泰國)國王耶多兩次到崇聖寺迎佛牙,大理國王段思廉賜玉佛壹尊。由於大力倡導,大理佛教很受歡迎。大理二十二代國王中,有九位在崇聖寺出家。他們分別是:第二代王端贏駟、第八代王端蘇龍、第九代王端蘇真、第十壹代王端四聯、第十三代王端壽輝、第十四代王端鄭明、第十五代王端鄭春(也是《八龍》中段譽的父親)、第十六代王端何裕(也)。其中,第二代王段即位不到壹年就在崇聖寺出家。當然,這些國王也熱愛佛教,但主要是爭奪皇位失敗後的壹種出路,所以史書中有“退位為僧”和“避世為僧”的記載,明代抄寫的佛教經典《大癡心禮卷》記載了國王即位儀式的復雜場面。那麽多國王出家,這是世界佛教史上獨壹無二的奇特現象。因此吸引了大陸和東南亞、南亞的香客。

香客前往崇聖寺朝聖,崇聖寺已成為東南亞、南亞地區推崇的“皇家寺廟”。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雲南遊記》中寫道:“寺建在蒼山十峰之下,唐開元年間定名為崇聖寺。前三座塔直立著...塔身四周蒼松參天,西面由山門進入,鐘樓與三塔相對,極為雄偉。大樓裏有壹個鐘。它特別大,直徑十幾英尺,厚度壹英尺。是蒙帝(南詔)統治時期鑄造的,名聲可達八十裏。然後是大廳,後面是紀念碑...再有就是《雨與銅》裏的觀音,是銅做的雕像,三尺多高...從後壹層來說,就是凈土寺。”明代崇聖寺以五重兵器聞名於世:三塔、南詔大鐘罩、玉通觀音像、元代和尚圓手書“佛都”匾額、明代三生金像。香火更盛,在南亞東南亞都有耳聞。

大理的景點/崇聖寺?

早在1961年3月,崇聖寺三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78到1981,國家撥款對三座塔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維修加固。在這次維修加固中,有兩個重要發現:第壹,三塔的基腳不是石基礎,而是土基礎;二是清理出佛像、佛經等珍貴文物680余件,是南詔、大理時期迄今為止發現的最豐富、最重要的壹批文物。這些文物成為研究南詔、大理歷史的史料。南詔、大理時期,藏傳佛教、印度密宗和禪宗(中原)等宗教文化在大理交匯融合。因此,大理被社會學家稱為“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三塔倒影公園。它源自積水潭,壹座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80年代大躍進時期的水庫。園區占地27畝,水域面積10多畝。公園坐北朝南,背靠壹公裏外的崇聖寺三塔。因園內池水能清晰地反映出三塔的雄偉和美麗形象而得名。它將巍峨挺立的三座古塔嵌入其中,做成壹面晶瑩剔透的鏡子,可以照出它們美麗的影像,為這三座矗立在天空中的古塔的美麗景色增添了許多美麗和優雅。公園裏的建築有反映白族人民房屋的對聯和題詩。公園裏有許多奇花異草,如山茶花、陰香和桂鵑。是遊客吟詩對聯,或觀賞百草花,或與水中三塔美景合影留念的絕佳去處。不僅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在月色如水的夜晚,也是美妙的。三塔映月的絕佳之美,堪稱真正的“三塔映月”。三塔倒影,以其包容並融合了大理標誌性符號——三塔與藍天白雲、太陽、月亮、星星、蒼山雪景、四時花開——的美景,驚艷了世界,為大理增添了色彩,也讓它聲名遠揚。它吸引了無數中外賓客來此參觀、拍照,並印制了許多畫報、書籍封面、郵票和明信片,多年來為大理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它為大理,甚至雲南和中國贏得了許多聲譽...三藏塔與三塔倒影公園相得益彰,相得益彰,相得益彰,是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文化景觀和美麗標誌。

1.崇聖寺三塔

崇聖寺三塔,距下關14 km,位於大理北1.5 km蒼山樂盈峰腳下,氣勢磅礴,為蒼耳勝景之壹。

崇聖寺三塔基座呈方形,四周有石圍欄,柱四角雕有石獅,其東面中間有壹塊石頭,上面寫著“永鎮山川”四個字,每個字1.7米,蒼勁雄偉。在塔下擡頭望去,只見塔坐在雲端,雲朵移向塔,似乎在傾倒。三塔的主塔名為千尋塔,為方形16層密檐塔,底寬9.9米,高69.13米。塔頂有壹個銅制復合碗和壹個塔閘,這是壹個典型的唐代建築,就像Xi的大雁塔壹樣。

相傳崇聖寺三塔建於南詔保和年間,塔頂發現南詔、大理時期重要文物600余件。南、北塔位於主塔後方,相距97.5米,與主塔相距70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兩塔均為八角檐空心磚,***10等級,各高43米。

2.三塔倒影公園

崇聖寺雄偉的三塔也在80年代誕生了三塔倒影公園。

公園占地27畝,水域面積10畝。公園坐北朝南,背靠壹公裏外的崇聖寺三塔。因園內池水能清晰體現三塔雄姿而得名。公園裏的建築包括反映白族人民房屋的對聯,刻有詩歌的大理石亭,以及水中有影子的溢出亭。公園裏有許多奇花異草,如山茶花、桂花、杜鵑花等。遊客置身於三塔倒影園,或吟誦對聯,或觀賞百草花開,或凝視水中三塔,或拍照留念,難免洋洋自得,甚至流連忘返。三塔倒影,不僅晴天妙,晚上月色如水也妙。

水池西側有壹座高約5米的大理碑亭。穿過展館後,沿著彎曲的走廊走幾米就可以到達水中的伯陽館。亭子呈六角形,雕梁畫棟,柱色猩紅,倒映碧水藍天,令人心曠神怡。伯陽館南側有壹個小島,島上塑造了壹對栩栩如生的白鶴。水中的倒影和人的移動與伯陽館相協調。

公園西南面廣泛種植山茶、陰香、杜鵑花等多種奇花異草,成為園中之園。公園的小徑是大理石鋪成的,路邊的苔蘚綠如染料,花園裏綠樹成蔭,清涼宜人,鳥兒在歌唱。

倒影公園最具特色的是池水碧綠如玉,晶瑩剔透,水波平靜如鏡,三塔倒影清晰攝人心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倒影形式,是拍攝三塔的最佳位置。冬天,整個蒼山銀裝素裹,三塔倒影更是美麗迷人。正如楊炳坤《清代三塔實錄》所贊,“佛勝於中堂,三塔自照。蒼鷺湖倒影平,其中幻說王者空。”

崇聖寺三塔與三塔倒影園交相輝映,成為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