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書評

書評

現實有多麽黑暗,本書的故事就有多麽黑暗。在黑暗中呆久了,人總是期許著光明的。周立平,這麽壹個殺人犯卻為社會帶來了些許的希望與光明。

——題記

讀本格派推理對我而言是燒腦,是有懸念的故事,但往往兇手的作案動機很薄弱,甚至很不切實際。(例如被諸多人捧上神壇的新本格的經典大作《占星術殺人魔法》,雖然謎面和詭計很精彩,但我覺得作者布那麽大的局,牽連那麽多人,結果殺人動機卻那麽薄弱,看的我很無語,當然沒有貶低本書和本格推理的意思,只是個人偏好問題。)

但讀社會派的推理,卻讓令我感傷,因為裏面的故事總是讓我不自覺對照現實生活,推理小說雖說是通俗文學,但我覺得社會派的推理有時並沒有那麽通俗,甚至有壹絲嚴肅文學的感覺在裏面,社會派的推理基於現實,又超越現實,出發點是兇殺案,但落腳點卻是人性。每每讀社會派推理總是給我帶來萬千思緒,對於人性和社會的思考,是社會派的亮點(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至今為止為社會派推理小說下筆寫書評的只有兩本,壹本是《長夜難明》另壹本就是本書《掃鼠嶺》 (當然推理小說我看的不多,也就十多本)

下面來聊聊本書吧!本書評 涉及大量劇透,和人物分析。不想被劇透 又感興趣的人可以先去看看書!

十年前。西郊發生導致四人死亡的連環兇殺案,當未滿十八歲的周立平被捕之後,所有人都認定他就是真兇,只有在專案組協助調查的警官大學學生林香茗堅持認為,周立平只對最後壹起案件負責。周立平最終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十年後。深夜的掃鼠嶺上,廢棄地鐵站的隧道風亭裏燃起熊熊烈火, 消防隊員在風亭底部發現了多具屍體,監控視頻、現場物證都顯示,制造了這起慘案的正是被釋放不久的周立平,這壹回,又有誰來替他洗清不白之冤呢……

讀完全書,我覺得全書的很多人物塑造並不單薄,都是有血有肉的,他們有他們的故事,有他們的悲喜與無奈,也有他們的迷惘,如同現實中的妳我壹樣。

諸多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是林香茗和周立平。介於沒看過作者呼延雲的真相推理師系列,所以對於林香茗沒有過多的了解。僅聊聊本書裏的他。

林香茗,中國警官大學的大三學生,主修犯罪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書中這樣介紹的。我對林香茗的印象是真實,執著。

他自己堅持的,哪怕人人反對,他也執著到底。為周立平洗冤正是出於他的執著,通過他的調查與推理,他堅信周立平不是前三起命案的真兇,並且也找到了他不在場證明的視頻證據,但他尊重周立平的決定,他沒有戳破謊言。

他對於證據和真相很執著,畢竟推理再精彩,沒有證據也是白搭,再多的疑似都要打上問號林香茗說:“古往今來的所有冤假錯案,都是因為把‘疑似’當成了‘事實’。”

沒有證據,何能定罪呢?所謂疑罪從無,不正是如此嗎?小說中周立平被冤枉了十年,而現實中的張玉環被冤枉了27年不也是同樣如此嗎?沒有證據就沒有真相。

林香茗,雖然出場不多,但依然很迷人,可以說沒有林香茗,就沒有周立平,他挽救了周立平的生命,也帶給周立平希望,因為這世上唯壹相信周立平的只有他。

再來說說周立平,對周立平的印象是雖然外貌有點像壞人,但某種意義上他是個好人,而且具有正義感和擔當。對他的兇案行為定義還有壹個感覺,就是法律曾坑了他,他對法律沒好印象,不相信法律。

所以讀完全書時,我總覺得書中的對於法律層面的描寫有些違和感,感覺作者總是藉著人物的口來強調 法律可以改善問題,可以解決問題,要拒絕法外施暴和私刑,(無論是呼延雲對周立平的勸說要相信法律,還是許局長對杜建平的勸說不要報私仇,要相信組織,相信法律)這些觀點是正確的,但現實中往往沒有那麽理想。

現實中有太多冤假錯案了,有太多的法律 被玩弄於上位者鼓掌之中的事件了。法律或許是公正的,但執法人不是,若僅靠執法人的良知,是很難實現法律的公正。我想作者如此的美化法律,或許是為了作品過審的壹種妥協,或許這也是作者真實迫切的希望。無論何者,我都覺得作者實在是用心良苦啊!

呼延雲說:壹個社會的正義和公正,絕不能靠著私刑來實現。這話沒錯,但正義與公正總是缺失的,世間太多的冤假錯案了,周立平本身不就是壹件冤案和錯案嘛!所以當呼延雲提議,若當初妳將他們被侵害的案情上報,法律也會還受害者壹個公道。

而周立平對此的回應卻是 無聲的凝視,為什麽無聲?因為十年前他自己就沒有得到公道,若沒有林香茗的辯白,可能他十年前就枉死在牢獄裏了,法律帶給他的並不是正義公正,而是極大的傷害。

所以我想周立平之所以劍走偏鋒,選擇法外私刑來懲治殺死施暴者和背後的壞人,而沒有以法律來維護權益,正是因為他自己當年的這壹份經歷。想想西郊連環殺人案,本於他無關,甚至他本身也是受害者,只是他比較幸運沒死掉而已。但人往往被所見所聽的蒙蔽。人們看見的表象是周立平殺了人,卻並不知道他殺的是誰?他為何殺人,以及他的動機。

周立平殺的是西郊連環殺人案的真兇,而殺他也是出於無奈,他只是正當防衛。可為什麽,這樣的他依然變成兇手了呢?答案是因為他同學房玫的哀求,而他不忍房玫被二次傷害,他不得不做出頂罪的決定。

什麽二次傷害?就是房玫長年被父親房誌峰強暴,若這起殺人案被徹查,那麽這真相就會被傳出去,她的人生可能因此就毀了,即或她本身是個受害者,但社會的輿論與人們的有色眼鏡足以壓死她了,這個秘密她必須隱藏。

所以她哀求周立平不要說出真相,索性周立平是個好人,願意幫他保守秘密,但保守的代價實在太高昂了,八年的牢獄只能算是附屬代價,真正的代價是周立平本身的聲譽和他的人格。背上殺人犯這三個字或許他的人生因此就徹底毀了,但他仍然壹言不發,默默替房玫背負罪責。

以壹個人的聲譽交換另壹個人聲譽,代價實在太高昂了。若說《嫌疑人X的獻身》裏的石神是因為靖子拯救了他絕望的人生,最後為愛獻身。那周立平是為了什麽?或許也是因為愛吧!只是另壹種不同的愛而已。當他寄人籬下,毫無被愛,當他在學校被同學孤立,只有與她同病相憐的房玫,願意和他相伴玩鬧,周立平對房玫 若說沒有壹點點的喜歡那是假的。再加上事後知道房玫悲慘的生活,周立平並不是絕情之人,他可憐她,也喜歡她。

若幹年後,周立平對著他另壹個喜歡的女孩,吐露實情時,說當年他做出頂罪的舉動,不僅基於喜歡和可憐,其實也有出於自己的無奈,大學沒考上,難找工作,姨媽定會趕他出門,前途壹片灰暗,人生毫無希望,對世界失望,想要逃避現實。所以當自暴自棄的他遇上此事,善良正義的他沒有瞻前顧後,而是決意為此頂罪。

周立平就這樣背負莫須有的罪名,在監獄裏度過了八年…

十年後,當掃鼠嶺發生了慘絕人寰的惡意殺人案時。僅有絲毫嫌疑的周立平,被刑警們盯上了,並死死咬住不放。

從某種程度而言,人的主觀與偏見是很可怕的。因為十年前西郊連環殺人案,他表象的殺人,和某些算不上證據的證據,周立平被打上了連環殺人犯的標簽,自此之後,他的人生算毀了,當他被釋放後,他的工作,住房,生活都成了問題,因為人人都怕他,都不相信他。沒人願意用他,沒人願意租房給他,還整天被人像囚犯壹樣的監視著,甚至當案件發生時,他成了最大嫌疑人。

雖然最後真兇確實是他,但警察們只是因為偏見和壹條間接的證據,鎖定他,懷疑他。要不是劉思緲的調查和呼延雲的推理,警察們或許依然不知道,周立平的為人,以及他為何犯案的原因。

我對周立平的看法是矛盾的,因為他的兩度殺人與獻身,是讓人敬佩,也是讓人無奈的。

十年前,他是因正當防衛而殺死房誌峰,之後他為了房玫的聲譽,而主動獻身頂罪,在牢獄中度過了八年。

十年後,他則是因為邢啟聖和張春陽他們徹頭徹尾的惡行選擇殺死他們,而殺他們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懲治他們背後真正的壞人(基金會的四個主要人物)他只身壹人壹把槍參加了葬禮,槍殺了他們,最後自己也死在其中。其實周立平這也是抱著獻身的想法,去做了這件事的。只不過他算是為了正義而獻身。這看似是快意恩仇的,但至終會引發不良的後果。

故事裏,周立平壹***殺了七個人,壹個正當防衛,六個故意殺人。雖然他目的是好的,可能是為了懲惡揚善,但他故意殺人是錯的,錯在他不該用這種法外私刑的方式,錯在他不是審判者,卻僭越了審判者的位置,他沒有資格和權力去如此審判別人的罪行。

雖然對正義與公正會失望,對法律會絕望,但同時還是要抱有希望,因為惡必定有惡報,躲過了壹時的審判,卻不會躲過終極的審判…...

聊完了林香茗和周立平,再來聊幾個小配角。

童佑護育院院長邢啟聖。故事裏的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壞人,仗著身後有人有權,他肆意放縱自己 如禽獸般的惡趣味,戀童癖的他不知道殘害了多少無辜的孩子,大到十幾歲,小到僅有五歲,而且那個五歲的孩子李穎還是個腦癱,這些殘障兒童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自己的痛苦,只能在這暗無天日的保育院裏壹味的忍受。

日復壹日,任誰也無法承受這生命中如此重的痛苦,其中有三個孩子最後走向了絕望的死亡,大的勒死了兩個小的,自己也上吊死了。或許死亡對他們而言是真正的解脫。正所謂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有的人真的如同惡魔壹般,毫無道德底線。

想想看若沒有這樣的院長,又怎能有被傷害的孩子呢?又怎能有不忍受辱而自殺的孩子呢?

其實看這段時,我腦子裏第壹時間飄過的是電影《熔爐》的片段,同樣是壹群聾啞殘障兒童,同樣是變態的校長和老師性侵這群弱勢兒童。雖然最後在正義律師的幫助下,訴諸了法律,但結局很絕望,法律並沒有真正的制裁施暴者,反而讓他逍遙法外了……

同時也說回來,施暴者院長固然是可惡可恨的,但那些冷漠自私的幫兇更可惡。育兒院內不是只有院長,還有其他的工作人員,保育員,門衛,司機,保潔,院長秘書,辦公室主任,副院長,還有與之合作的飯店包師傅,林林總總 數十人,可這些人呢?難道不知道內幕嗎?沒有壹點點消息嗎?

這些人就是平庸之惡的典範,對於院長的惡行,他們既沒有制止也沒有舉報,甚至參與隱瞞。沒有做惡,但卻昧著良心去順從作惡者,甚至成為幫兇輔助他完成罪行,隱瞞罪行。

或許這些人他們有他們的無奈,他們或許有壹家老小要養活,或許為了那些許微薄的收入,或許是怕事情牽連自己,或許怕引火上身,危及生命。

但這些能成為他們不作為的借口嗎?

唉!不好說,良知與道德告訴我們,他們是錯的,但若 妳我在他們的環境中又會做出怎樣的抉擇呢?

苛責容易,抉擇難啊!

這個時代勇敢的,有強烈正義感的人太少了,大多都是平凡的普通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對此只得嘆壹句,人人為己的自私自愛,這靈魂的頑疾何時得以根除呢?

想想看,來自護育院保潔張阿姨的愛意與惡意。作為護育院的保潔,她清潔衛生,她是最早發現孩子們自盡在房間裏的人,他報告了院長。但院長要壓下去,她也幫著保密。

她為什麽要幫著保密?因為這是來自於她的愛意,她是壹個母親,她的孩子也在護育院中,她是陪孩子治病並保護他,才來做的保潔。所以她保密的原因是,護育院要是垮了,她的孩子就沒處去了。

作為母親,自己的孩子自然是她考慮的第壹要素,這是愛意,也是偉大的母愛。但這愛意中也夾雜著巨大的惡意,所以當孫康大聲說:“妳的孩子是孩子,別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嗎?”

那壹刻,張阿姨淚崩了…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電影《誤殺》裏的場景,如出壹轍。當女孩的母親阿玉表情憤怒 咬牙切齒的說: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是禽獸時,督察長拉韞 則無動於衷,依然還是要通過暴力來尋找他兒子失蹤死亡之謎。

拉韞她是自私的,她不管她兒子做錯了什麽,那是她的兒子。那怕她的兒子迷奸了人家女兒,她的兒子如何如何禽獸,給別人帶來何等巨大的傷害,那依然還是她的兒子,她要維護,她要報復,人家的女兒遭受怎樣的傷害與她無關。(正如海報上所言:壹個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什麽事情都做的出來!)

這就是愛意與惡意,也是人性的善與惡最好的顯露。

母愛的無私是針對自己的孩子,

母愛的自私是針對別人的孩子。

這樣的愛真是無奈又諷刺!

再想想看,來自飯店包師傅的惡意,他雖不是保育院的員工,但和保育院合作包攬院內夥食,他做飯送餐焉能不知內情呢?當然孩子被性侵的內情他也許不知道,但保育院的員工自己吃香的喝辣的,卻苦待那些殘障兒童,包師傅他不知道嗎?

可他依然為了利益選擇和保育院合作,並且聽從保育院這樣喪心病狂的安排,給孩子們吃泔水般的殘羹(就是飯店裏的剩菜剩湯倒在壹起攪和下,裏面甚至還夾雜著煙蒂)甚至給孩子們吃飯的“餐具”都只是臟的不能再臟發黴的方便面盒和面叉子。

就算包師傅沒勇氣做不到舉報幫助這些孩子,但他至少可以選擇不接這項合作,消極的不作為有時候也是壹種作為。或許包師傅只是壹個廚師,他背後有飯店老板,他沒資格過多過問此事,但他依然有權利拒絕參與這樣的惡事,即或他會因此付上壹些代價。可是 不管怎樣,故事的結果是他昧著良心參與了,所以當他被派出所所長老馬打骨折時,也只能說這是他咎由自取的。

唉!給孩子吃這些垃圾般的泔水,我不禁想起了中國食品安全的問題,因為有太多的黑心商家生產的黑心問題食品了,這些黑心食品也曾經給社會,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可以說這些黑心商家不是壹個人,而是壹群人,從原料,到采購加工,到售賣......這壹整個行業鏈裏有很多人都參與了其中,所以雪崩的時候,沒有壹片雪花是無辜的。

大家都是人,都有自己想要拼命愛護守護的人,怎麽就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去將心比心的思考壹下呢?如果當自己的家人和孩子都吃到這樣黑心問題的食品,那麽那些人還敢參與這樣的生產,售賣嗎?人性裏的自私,真是展現的淋漓盡致。

書中有正義的林香茗和不算壞人的周立平,也有徹頭徹尾的壞人邢啟聖和他背後的支持者與包庇者,也有平庸之惡的保潔張阿姨和飯店包師傅等。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有魅力且據正義感的角色,我只選取了這幾個。

書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有好有壞,雖是壹本小說,但我覺得更是現實生活的縮影。現實中有諸多的黑暗,小說中也有。

我相信作者寫這些不光只是為了揭露黑暗,也是希望可以解決黑暗,尋找光明。

現實有多黑暗,對光明的期許就有多厚重。

畢竟,誰不想生活在光明美好的世界呢?

其實光明壹直都在,當太陽被烏雲遮蔽時,不是太陽不見了,只是暫時被遮蔽而已。所以要相信黑暗會退散,光明終將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