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青年大學生創業事跡材料

青年大學生創業事跡材料

青年大學生創業事跡材料

無論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事跡材料是為了褒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如實記錄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文字材料。準事跡材料要註意哪些問題?以下是我收集的青年大學生創業事跡,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年大學生創業事跡材料1炫果大利潤:90後大學生如何成為校園水果電商?

在做炫果之前自己開了壹家零食店,第壹次創業。那壹次沒有賺錢,反而虧了3萬。究其原因,首先,我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壹個不熟悉的行業;第二,和業主談房屋租賃的事,我損失了3萬元的轉讓費。

本想在這家店買壹批煙,結果是壹批假煙。結果那盒煙賣不出去,我又去找批發商,也找不到。後來又買了壹批酸菜魚,回來發現快過期了,賣不出去了。而且我買的價格比別人高,這個訂單也丟了。我對面還有壹家小吃店。我自己的生意沒有競爭力,我的生意也從來沒有比別人好。

第壹次創業之後,我想,第二次創業的時候,我想我壹定要先想後做。所以我在做水果展的時候,先了解了水果行業,然後調查了我目標區域的潛在競爭對手,做了商業計劃書。

我吸取了第壹次小打小鬧的失敗教訓。這壹次,我不是盲目創業。想打造有競爭力的產品,找符合自己能力的創業項目。

在我定位完水果之後,我開始完善和實施我的計劃。我把我的商業計劃分成三部分。

即:線上下單-清洗切割-線下配送。

首先客戶在微信下單,需要什麽水果等個性需求,客服負責售前服務。當客戶確認訂單後,我們開始為他準備水果,交給後場清洗加工,然後發貨。

我的核心競爭力

1.消費渠道:相比傳統水果零售店,我們更有優勢。現在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更傾向於互聯網,我們迎合了他們的消費習慣。

其次,我們的原果價格比水果店低。我們不是靠賣水果賺錢的。我現在的產品維度比水果店高。我賣什錦菜和果汁,因為附加值高。

3.成本優勢:水果店有門面租賃費,不到幾萬,地段要好幾十萬。我這裏不用開店,直接發貨省了不少錢。我會把賺的錢用來擴大再生產,而不是像水果店壹樣先付房租成本。

從虧損到盈利的業務

這次第壹單就賺錢了:壹是前期和親戚壹起進貨。她在南京做水果10年了,有人脈,有經驗。第二,我控制進貨量,能砍多少就砍多少,砍得少也無所謂。第三,我會特別推廣我吃的水果,讓它不滯銷。尤其是第壹點,沒有有經驗的人,批發商會殺了妳。我個人有這種感覺。

現在我專註於南壹校區的市場。我可以蓋四棟宿舍樓,每棟大概1500人。

在校園中運用強大的關系營銷

同學和社會的關系是不壹樣的。這種關系有助於我的業務擴張,而不是阻礙它。玩微信的同學很多,同學的微信好友基本都是自己的同學和老師(身邊的人)。他們往往對這個事情很好奇,會支持這個生意。同學關系比較強,都住壹棟樓。經常碰到壹個宿舍壹起買,這樣單個價格就能上去。

現在壹個單子能達到壹兩百。除了發傳單,我什麽都沒做。現在主要用微信做自媒體推廣。

國外鮮果切割市場觀察

在國外超市,沒有原味水果,都是切成鮮果。這叫做鮮切水果。我覺得水果的產品形態在未來會有所改變,會向鮮果切的方向發展,因為這樣更方便,可以作為旅遊小吃食品和甜品。在國外,比如美國市場,鮮切行業有8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鮮切水果有125億美元。我覺得在人口眾多的中國,這個數字有必要翻幾倍。

事實上,在學術界,如何處理采後水果是壹個研究課題,鮮切水果是解決的壹個途徑。我觀察了壹下,這個產品這幾年在國內壹線城市並不稀奇,能不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還要看它未來的發展。

行業領導者的管理模式

說到新鮮的切肉,我不得不說是賈冉和果酷。在業內,國酷。com比較大,也比較成功。據我所知,在初創階段,當時賈冉和他的合夥人只有65438萬元人民幣的流動資金。為了降低風險,他還是留在了待遇優厚的單位,兼職做果酷網。他們的想法很樂觀:“北京到處都有人吃水果”,推廣方式基本就是發傳單。

壹開始,Guoku.com每天能夠支付大約50~100的賬單,但平均收入只有大約1000元,甚至無法覆蓋成本。半年內,65438+萬元在沒有大的推廣費用的情況下,很快就用完了。後來換了B2B,情況很快好轉。

其實B2C的模式在這個行業是行不通的。雖然C端潛力無限,但在鮮切水果領域,小成本根本玩不起來。鮮切水果是高頻低價產品,每天壹盒兩盒的處理C端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非常困難。如果有大客戶,壹下子訂幾十萬份會容易很多。

目前,Guoku.com擁有200多家企業客戶,每天的交付量達到數萬件。

很多人覺得這個行業就是把果子割了送人。其實遠不止這些。我覺得我現在應該學國酷了。

1,國庫比我們的供應鏈體系更成熟,更便宜。它們是流水線生產,勞動效率高。

2.果酷目前是b2b,效率高。後臺數據系統可以很好的控制水果的損耗,增加利潤空間。

青年大學生創業事跡材料2個90後大學生賣手工蛋糕年收入250萬。

7月24日,雨花圃做了壹個金臺灣省手抓餅。

大學生余華普,大三就成了搶蛋糕的老板。這兩年,加盟連鎖店開遍了大學城。

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過臺灣省的手抓餅嗎?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的老板,其實是壹個剛畢業的90後大學生。余華普大三的時候成了壹個搶蛋糕的小老板。兩年時間,他發展了4家直營店,1加工廠,8家加盟店,年收入250萬元。

每天下午4點,北城天街小吃街門口就已經有五六個白領在排隊了。放入面團,煎雞蛋,混合配料...三分鐘後,兩個手抓餅新鮮出爐,遞到了前面的顧客手中。與傳統煎餅不同,這種煎餅有千層千面。外層淺金黃色,內層軟嫩。

壹天能賣400塊蛋糕。

店周圍這麽多人,為什麽還有顧客加入?“這五六個客人是活的跡象。客戶可能不知道我們,但看著這種人氣會吸引他們早早嘗試。”余華普說,小吃店的秘訣是保持人氣,排隊的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們追求速度,人多了就壹次上六個餅。”余華普說,這種快捷的方式在他20xx年開第壹家店時,並沒有贏得顧客的青睞。他特意去成都小吃街考察,發現類似的小吃店老板始終保持著慢工出細活的狀態。即使店外排起了長隊,也不要慌張。而且來的顧客絡繹不絕,等著他們的菜。

余華普回到重慶,開始要求師傅壹次只做兩個餅,有時甚至壹個餅。這種營銷方式反響不錯,蛋糕保持了最好的口感,但排隊的客人多了,平均每天能賣出400個蛋糕。

加盟店4個月盈利。

雨花鋪的北城店是兩個月前開的。雖然當時的租金是654.38+0.3萬元,但已經成了店裏的活招牌。北城店現在每個月能賣出1.5萬個蛋糕。有了這樣的人氣,俞老板月初又迎來了三個新的加盟商。

余華普說,從去年5家加盟商的情況來看,4個月就能盈利。加盟費65,438+00,000元,店面3-65,438+00平米。租金價格壹般在3000元左右。扣除原材料、房租、水、電、煤、人工成本,平均每月凈利潤8000元,按每家店最差賣300個蛋糕計算。

起初,余華普想做連鎖店的模式,但當他們有了第三家直營店後,他們開始打磨品牌。想要和大品牌競爭打開這個細分市場,就必須吸引加盟商。

“我們每賣壹個面團給加盟商,他們賺8毛錢,我們只賺5毛錢。薄利多銷。”余華普說,按照10個月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購買2500塊面團,壹年僅面團銷售營業額就能達到100萬元。

連鎖店堅持手工生產。

20xx 10,還在電子學院學習信息管理的大三學生余華普,在大學城西街遇到了正在做蛋糕的許。兩人壹拍即合,決定經營連鎖。許專註於技術改進,而他則負責開店營銷。

隨著20xx年大學城西街兩家分店走上正軌,雨花鋪開始擴張。去年,他增加了壹家直營店和五家加盟店,進入了大學城。“大學城八所高校差不多1.5萬人,70%的人都吃過我們的手抓餅。”如果40%靠營銷,那麽口味占60%。酥脆的面團是手抓餅口感的關鍵。裕華普壹直堅持在自建加工廠手工制作,拒絕機械加工。

余華普計劃在最近2-3年內打開西南地區的手抓餅市場。現在他的困惑是,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管理、資金、人員的問題似乎不足。

青年大學生創業事跡材料3大學生創業APP微信賣包子:營業額過億

當蒸籠被提起時,蒸汽“噗”的壹聲冒了出來,瞬間將劉伯敏淹死。

那是14年2月,竹山路上的和善園包子店新店開業在即。總經理劉伯敏在廚房和廚師們壹起過情人節。

竹山路上的包子店和鶴山園其他100多家店不壹樣。這家店靠近地鐵站和市民廣場,有飯堂。劉伯敏很重視這家店。只要有客人來,劉伯敏都會開車把他們送到這裏。

它代表了劉伯敏的最新計劃:進社區,“讓晨練完的市民第壹時間吃到包子。”

此前,26歲的包子哥劉伯敏以“新”策略著稱。在南京市,他大力推廣包子的互聯網營銷,強調“快節奏”服務上班族,快速占領市場。經過壹年的擴張,他開始考慮“放慢節奏”。

這是劉伯敏做包子的第二年,但他已經開始思考未來:做最好的中式快餐。

大三成為總經理。

早上八點半,劉伯敏走進南京軟件大道三樓的辦公室。在會議室裏,他拿出壹份任務清單。

“妳昨天做完這個了嗎”“做完了”“好了”,劉伯敏低頭在紙上畫了個勾,但對於沒做完的項目,他會畫個叉。

這些掛鉤和叉子會成為員工考核的標準。在上個月貼在墻上的員工考核表中,劉伯敏得分最低。“下屬的表現直接決定了我的分數。分數低說明有些下屬做得不夠好。”

劉伯敏有自己的辦公室,但他幾乎不呆在裏面。例會結束的時候,他坐在大廳裏空蕩蕩的工位上,桌上放著壹整套《微營銷教學》光盤。

劉伯敏皮膚有點黑,頭發吹得壹絲不茍。社交熟練度,幾乎看不出壹個26歲的男生。

20xx年,劉伯敏來到和善園出任總經理。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新領導的真實身份是南京工程學院的壹名大三學生。

上任之初,劉伯敏不敢和同事提起自己的身份,“怕他們不接受我。”

剛接手,他就把公司的管理架構改成了“直線管理”,只交給四個董事,減少了溝通成本。

他有自己的想法,“少談人品,多談人性”。

瘋狂創業的大學生

在新店考察期間,劉伯敏得了重感冒。面試當天,他趕到醫院,然後回到公司處理事情。壹位熟悉劉伯敏的朋友說,劉伯敏讀書時和三郎太壹樣絕望。

“我小時候好餓。”他解釋道。

劉伯敏是甘肅隴西人。父親是代課老師,母親賣水果補貼家用。“壹毛錢的冰棍都買不起。”

20xx年,20歲的劉伯敏經過兩次復讀,考上了南京工程學院,成為村裏第壹個大學生。他的學費是由他自己打工的錢和他的父母、村民組成的。

從大壹開始,劉伯敏就嘗試過各種兼職:洗碗、發傳單、開茶葉店...吃穿之後,劉伯敏開始不滿意了。“大學生不能靠擺攤創業,否則對不起大學生。”

機會出現在大二。劉伯敏帶領團隊參加了壹次全國創業大賽,獲得了全國二等獎,拿到了20萬元獎金。

他召集了團隊的八名成員。“我們將把這20萬元全部拿出來開公司。”。

學生們認為這個想法有點瘋狂。經過協商,劉伯敏最終拿出10萬元給會員,又拿出10萬元,兩人創辦了壹家公司,卓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這是壹家新媒體公司,負責幫助企業用戶開發APP和微信營銷。劉伯敏已經在大二下學期成為了公司的老板。

包子的網絡化生產和銷售

2月15日下午,還在感冒的劉伯敏參加了壹個企業家沙龍。這是年底前當地企業家的最後壹次聚會。

劉伯敏習慣在早上安排公司事務。下午會開車去南京參加沙龍、講座、聚會。

經常邀請劉伯敏給大學生做創業講座。劉伯敏給自己總結了幾個關鍵詞:臉皮厚,資源。

剛進大學的時候,劉伯敏老古板,衣著寒酸,在各種同學組織的面試中壹敗塗地。他把初中的“清秀”照片交給學生會,才被錄取。但當他們見到劉伯敏本人時,“才發現自己上當了”。

劉伯敏很努力,很快就當上了學生會副主席。學生會的人脈成為劉伯敏創業的初始資源。

卓遠公司成立後,劉伯敏業務匱乏。“困難的時候,我三個月發不出工資。我會在學校打兩個菜,省下五份飯。”

劉伯敏尋找各種創業者的聚會,為公司尋找新的項目和投資人。在壹次聚會上,他認識了親善花園的創始人沈春龍。

“和善園”是南京的壹家老字號連鎖包子店,以口味為主的營銷方式在競爭中已經落後。

沈春龍看中了劉伯敏的新媒體經驗,認為他能帶來新鮮血液。

對於劉伯敏來說,也許童年的饑餓太深刻了。他壹直想開壹家餐館。

兩人壹拍即合。劉伯敏把卓遠托付給同事照顧,自己去了和善園當公司總經理。

經過市場調研,劉伯敏決定瞄準城市年輕人。他改革了包子店的互聯網化。

考慮到年輕人早餐時間少,劉伯敏開發了APP和微信預訂包子。年輕人下午可以在網上訂包子,付款。第二天,他們可以直接去附近的包子鋪取預訂的包子。此外,它還支持在線預約交付。

參照西式快餐店,劉伯敏投資7000萬元新建中央廚房,對面料和餡料進行標準化控制,保證所有門店口味統壹。

門店選址方面,劉伯敏在微信上開通了平臺,客戶可以報出可以開的地點。劉伯敏親自帶領人員考察,壹旦決定開店,記者可以獲得上千元的獎勵。

壹年時間,善園在南京迅速擴張。劉伯敏接手的時候,和善園有70家店,現在已經擴張到170家店。

江寧合夥人

2月16日下午,聽說照片要上新京報了。他特地開車到附近的理發店,讓店員幫他整理發型。“這要在報紙上發表了,請幫我做好。”

劉伯敏關註時事新聞。他的偶像是,“他有很多經濟改革,鼓勵我們創業。不然我想都不會想跟我壹樣去創業草根。”

如今,劉伯敏依然在南京郊區租房,開著壹輛廉價的國產車。

想起學生時代創業的艱辛,劉伯敏在江寧區團委的幫助下創辦了“江寧合夥人”聯盟,並擔任會長。這個項目將分散的創業團隊聯合起來承擔大項目,成為小創業團隊的橋梁。

作為總經理,劉伯敏仍然認為自己是壹個“大學生創業者”。雖然他帶領的善園截至去年銷售額11.2億。按照包子行業至少10%的利潤率計算,劉伯敏和他的團隊去年凈賺1000萬。

危機並非不存在。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管理不善,新的模式仍然需要測試。另外,南京的市場已經飽和,親善花園要想發展,必須進入蘇南甚至上海。但上海餐飲業競爭激烈,劉伯敏還在苦苦尋找出路。但劉伯敏還是擺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勢。“我不僅要把包子賣到上海,還要賣到北京和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