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港珠澳大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

港珠澳大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

1,限高120米

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的丁玲海洋,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由於丁玲西航道和銅鼓航道的通航要求較高,長遠來看應能保證30萬噸級郵輪的通航能力。但為了滿足30萬噸級郵輪的通航能力,需要修建壹座橋面高度超過80米、橋塔高度達到200米的超級大橋。

然而,大嶼山機場航道的高度限制為120米。因此,不可能使用橋梁方案來跨越這兩條水道。如果找不到解決方案,那麽港珠澳大橋將陷入無盡的困境。

在這方面,我們的對策是興建海底隧道。由於高度限制,加上海底隧道,不僅可以解決水上穿越問題,還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解決大面積水域的航運問題。特別是隨著海底隧道建設中壹些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海底隧道逐漸成為工程界普遍認可的穿越繁忙航運通道的首選。

所以,港珠澳大橋之所以選擇修建壹條很長的海底隧道,成為海底隧道中最長的跨海大橋,是受客觀因素制約的。另壹方面也是因為海底隧道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2、10%耐水率

要建海底隧道,首先要找到壹個能把橋和海底隧道連接起來的島。由於附近海域沒有現成的島嶼,所以需要修建人工島將海底隧道和大橋連接起來。

伶仃洋是典型的弱洋流海域,每年有大量泥沙從珠江口流入伶仃洋。如果人工島的長度和寬度過大,會阻止泥沙流入大海。壹旦阻水率超過65,438+00%,泥沙就可能堵塞沈積,在歲月的流逝中把伶仃洋變成沖積平原。

為了避免這種災難性的後果,需要縮小人工島的面積,將人工島的長度控制在1 km以內。但如果采用盾構法,由於盾構法對穩定性要求較高,隧道埋深較大,最終會導致人工島長度超標,觸及10%防水紅線。

綜合考慮阻水率、隧道規模和海域水文地質條件,最終采用沈管法代替盾構法。沈管隧道是指在海底淺挖海溝,將預制好的管道沈入海溝,然後進行水下對接。采用沈管隧道技術後,400米島長縮減,島長控制在625米,解決了10%水阻問題。

三千八百萬立方米的淤泥

之前提到要建壹個625m長的人工島連接大橋和海底隧道,但是在建人工島的地方有壹層15m到20m長的淤泥。由於淤泥的物理性質,如果在其上建造拋石斜坡或傳統的重力式沈箱,拋石或重力式沈箱會因淤泥而滑動,地基會不穩定。最常規的辦法是把淤泥全部清理幹凈,或者通過排水固結的方式使其變幹,然後扔石頭或者用沈箱穩坐。

然而,通過排出海底的水來幹燥淤泥是不現實的。如果要全部清理淤泥,需要800萬立方米的淤泥,不僅費時費力,還會對海洋環境造成極大的汙染。

對此,工程師的解決方案是用120圓形鋼筒,重550噸,高55米,直徑22.5米,形成壹個圓圈來穩固地基。鋼筒將插入粉質粘土和粉質粘土砂層中,逐漸形成穩定的結構。到時候只要在鋼桶圍起來的人工島裏填沙子,鋼桶就會把沙子留在人工島裏,不用擔心後面有拋石和沈箱。

4,3厘米誤差

人工島建設成功的前提條件是制造120重550噸、高55米的巨型鋼桶。但由於鋼桶體積巨大,沒有任何彎板機和模具可以完成這種鋼桶的制造工作,所以鋼桶不得不分組組裝成72個模塊。

但是,這種做法也會帶來壹個問題。因為鋼桶的誤差要求限制在3 cm以內,而且每次拼接都會有壹些誤差,而拼接的模塊數量達到72個,鋼桶高達55米的龐大體積對加工制造非常不利,重復拼接後可能無法將誤差控制在3 cm以內。

最後,工程師利用內膽解決了鋼桶制造的精度問題——制造出壹個可以控制圓柱形鋼桶形狀的鋼結構支架,並在輔助下拼接鋼結構支架,最終將誤差控制在3厘米以內。

5.沈管的漂浮和下沈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根鋼筋混凝土結構沈管對接而成。每根標準沈管長180米,寬38米,高11.4米,排水量約8萬噸。隧道沈管在岸上預制完成後,兩端用鋼制密封門密封,沈管浮在海面上,由多艘大功率拖船拖至約7海裏外的施工海域,然後沈入海底進行對接安裝。

由於沈管體積龐大、重量大,受水文條件、航道寬度的限制,以及沈管時精度要求高,沈管浮放是施工過程中的壹項重要技術。沈管漂浮應考慮拖曳力、流速和流向、潮汐、海水密度和強風的影響。

由於水的阻力系數等因素的影響,經驗公式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結果會有壹定的差異。如果拖曳力計算不準確,電纜可能斷裂,沈管可能傾覆。另外,潮汐也會引起水位的變化,海水的密度也會引起浮力的變化。水流的大小和方向是決定管接頭大小和浮運沈方式的重要因素,這些都是需要仔細考慮的因素。

沈管下沈也有許多技術挑戰。由於當地施工區域屬於極軟多樣的土,容易造成過度沈降。在這種情況下,安裝會嚴重影響安裝精度,誤差無法按要求控制在7 cm以內,可能會給隧道的工程質量帶來不可估量的後果。此外,沈管過程中對沈管的穩定性要求很高,海底基槽的淤泥回流也會給沈管帶來很大的障礙...

面對以上挑戰,工程師們會壹壹解決問題。為了確定拖曳力,工程師進行管段拖曳阻力模型試驗,以確定管段和管段組件的拖曳阻力,並根據試驗數據計算拖曳力以及拖船的數量和所需功率。

為避免沈降過大,保證安裝精度,每根沈管安裝前,在伶仃洋40多米深的海底開挖壹條海底隧道基槽。溝槽挖好後,壓砂樁,然後在基槽上鋪2-3米的石塊,夯平,創造出壹種新的復合地基,大大降低沈管沈降值,誤差控制在5厘米左右。

面對海底基槽淤泥回流,壹方面設置5個固定觀測點,保持對施工海域的泥沙檢測,提供有效的泥沙淤積預警分析,為後續沈管安裝施工提供可靠保障。另壹方面,設置水下橫向攔淤壩,攔截沿基槽方向回流的淤泥,同時調集界龍、軍海6號挖泥船清理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