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65,43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65,43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從區域金融實力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有兩點值得關註。第壹,灣區五大戰略定位中沒有提到建設金融中心,金融業發展的相關目標表述為服務業,但理念很高,提出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第二,宣布誰是灣區財政的領導人。

2月18日,醞釀已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這壹重要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進入新階段。昨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介會在港舉行,闡釋了粵港澳三地的相關戰略、優勢和發展重點。

規劃綱要的落地對粵港澳大灣區在大灣區意味著什麽?中國的區域競爭格局會因此而改變嗎?我們壹直關註著中國區域金融的發展,並於2011年6月發布了首份《中國區域金融力排名》。從區域財權的角度看,灣區規劃有兩點值得關註和分析。

01

看點壹:灣區五大戰略不提金融中心。

根據規劃綱要中提到的戰略定位,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成為壹帶壹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還要建設成為富有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生活圈。

五大戰略定位中沒有提到金融中心。金融業發展的相關目標主要表述在《綱要》第六章第三節,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對於擁有深交所和港交所兩大證券交易所和廣深三大金融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來說,金融在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大灣區金融業的發展在全國乃至全球也處於領先地位。

新財富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實力排名”研究顯示,全國31省份金融實力明顯不平衡,大致可分為四個梯隊:主要金融中心和金融交易市場所在地廣東、上海、北京處於第壹梯隊;第二梯隊的江蘇、浙江、山東、四川、天津、湖北、福建七省市有壹定實力,但與第壹梯隊有壹定差距;其他21省份,占中國領土壹半以上,財政實力處於較低水平。縱觀整個榜單,中國金融資源分布趨向於向領先的金融中心集中,馬太效應突出(表1)。

表1:新財富中國區域金融實力排名

來源:新財富

同處於第壹梯隊的廣東、上海、北京,雖然金融實力得分差異很小,但各自側重點不同,優勢劣勢也不同,廣東最終以總分7.39超越北京、上海,成為榜單上金融實力最強的省份。

北京雖然是全國銀行業中心、金融監管和決策中心,聚集了大部分金融機構和央企的總部,具有較強的經濟輻射力和商業影響力,但並未形成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上海金融中心的特征是最明顯的。在金融業增加值、金融機構實力、金融市場、金融生態等方面優勢明顯,但在“資本化程度”和“民間資本活躍度”方面落後於北京和廣東。

分項來看,在本次排名的六個維度中,除“金融發展程度”維度外,廣東5.63的得分低於上海的8.14和北京的7.49,廣東在宏觀經濟實力、金融機構實力、融資能力、資本化程度和民間資本活躍度五個維度均高於上海和北京,排名第壹(圖1

圖1:廣東上海北京金融實力對比。

來源:新財富

在“融資能力”方面,廣東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為220965438+2600萬元,遙遙領先於全國其他省市,得分為6.46,在人民幣貸款、信托貸款、股市融資等方面具有優勢。廣東有深圳和廣州兩個金融強市,深交所的存在使其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中具有比較優勢。

在“金融機構實力”維度,廣東得分最高,11.5。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廣東有219家銀行法人。根據券商所在地的統計數據,廣東共有券商27家,公募基金34家,全省金融機構資產總額也位居31省市之首。深圳和廣州不僅聚集了壹批國內知名金融機構,而且廣東毗鄰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享有獨特的溢出優勢。

從“資本化程度”來看,廣東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最多。截至2017年末,廣東共有上市公司569家,總市值10.73萬億元。資本市場有助於創造財富。在2018新財富500富豪榜中,廣東上榜富豪人數最多,壹地貢獻了113位富豪,上榜者財富總和達到286101億元。同時,廣東也是GDP大省。在“宏觀經濟實力”維度,廣東以2017年GDP總量89705.23億元位居全國第壹。

那麽,為什麽大灣區的規劃綱要中沒有把建設金融中心列入五大戰略目標呢?

妳不重視金融業的發展嗎?說明不是。據新財富統計,“金融”壹詞在規劃綱要中被提及多達62次,甚至高於香港以外的城市,其重要性顯而易見(表2)。

表2:規劃綱要中城市的引用頻率

而且在規劃綱要第六章第三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中,詳細闡述了金融業的發展方向。

首先是建設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發揮金融龍頭作用,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服務“壹帶壹路”建設的投融資平臺。

廣州:支持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區域性產權和商品交易中心,提升國際化水平。

深圳:支持深圳按規定發展以深交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金融開放創新。

澳門:支持澳門建設中葡金融服務平臺,建立出口信用保險體系,將其建設成為葡語系人民幣清算中心,發揮中葡基金總部在澳門的優勢,承接中葡金融合作服務。研究探索建設澳珠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

二是大力發展特色金融業。

香港:支持香港在大灣區建設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

廣州: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建立以碳排放為首發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

澳門:支持澳門發展租賃等特色金融服務,探索與周邊地區的錯位發展,研究在澳門建立人民幣計價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臺和中葡金融服務平臺。

深圳:支持深圳建設保險創新發展試驗區,推進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開展科技金融試點,加強金融科技載體建設。

詳細講解了金融業的發展目標和各城市的金融發展定位。其中,尤其是國際金融樞紐的高目標,不言而喻,金融在灣區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灣區五大發展戰略為什麽不提金融中心?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方向觀察,這可能與經濟轉型升級,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有關。

雖然灣區金融業處於優勢地位,但從整體環境來看,防範金融風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穩定杠桿仍是中國金融業的重要任務。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防控風險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與我國金融業早些年在壹些領域的“超前”發展不無關系,即流動性超前於實體經濟的需求,金融交易超前於實體經濟的發展和自我循環,金融市場的發展超前於監管和法律約束。

在新財富《中國區域金融力排行榜》的榜單上,有壹個數據指標,即“金融業發展程度”下的“金融保險GDP占地區GDP的比重”。除湖南、吉林兩省外,其余29個省市增加值均超過5%。其中11省市得分高於廣東,位居榜首。壹些地區的金融發展是否過熱,地方金融業的發展是否真正為地方產業服務,這是毋庸置疑的(圖2)。

圖2:11省市金融保險GDP超過廣東。

來源:新財富

因此,金融業需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從大灣區的五大戰略定位——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壹帶壹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宜居宜商宜遊的品質生活圈——來看,無論實現哪壹個目標,無疑都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撐。其中,尤其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將與金融業的發展形成互補。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華南理工大學IPP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未來世界的競爭是優質資本的競爭。所謂優質資本,不僅僅是錢,還有高科技,技術含量高。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服務業、科技、法治、制度等方面具有優勢。澳門的服務業水準很高;珠三角產業鏈完整,腹地廣闊。如果大灣區的制度到位,所有要素自由流動,有技術和市場,還有資本和法治,對國內國際的優質資本會有太大的吸引力。華爾街不會放棄,歐洲和日本也不會。”

金融和經濟是高度關聯的。大灣區現有的資金、交易市場等金融資源無疑將為科技企業提供滋生的土壤,科技企業的成長有望為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此外,在當今世界,技術和金融正在引領全球經濟,並占據全球價值鏈的主要部分。因此,全球城市的格局也在發生變化。壹些已建立的全球中心正在衰落,壹些正在轉型。比如紐約,不再只是金融中心,也是科技創新中心。紐約科技創新領域的從業人數和科技創意產業的增長率都有很大提高。換句話說,未來的全球城市將既是金融的中心,也是科技創新的中心。可以這樣理解,粵港澳大灣區雖然定位不是“金融中心”,但強調科技創新,實際上有利於引導金融業通過服務實體經濟做強做大,實現良性循環。

此外,值得註意的是,東興證券策略、商業、零售行業分析師晉松提出,未來中國三大經濟核心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發展應該分別對應東京灣區、紐約灣區和舊金山灣區。這符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對科技創新的定位。

而如果長三角的發展對應的是紐約灣區,那麽金融業的發展也應該是題中之義。事實上,中國幅員遼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因此需要多個金融中心來支持不同地區的發展。特別是隨著長三角壹體化戰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科技創新板的落戶,上海也有望突破創新短板,鞏固國家金融中心地位。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壹體化和環渤海經濟圈發展中,處於龍頭地位的粵、滬、京三地可以發揮自身優勢,探索金融業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服務創新,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成長為拉動中國經濟崛起的三駕馬車,打造堪比紐約、倫敦的金融中心體系。

02

看點二:誰是大灣區的金融領袖?

全球70%的產業資本和人口都集中在灣區,成為全球經濟活動最活躍的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包括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裏,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圖3)。

圖3:粵港澳大灣區示意圖

在區域內的城市中,香港、廣東、深圳在金融發展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不過,擁有證券交易所的深圳也不可小覷。2018年,深圳GDP超過香港,位列亞洲第五。那麽,誰能成為該地區的金融領袖呢?其他城市是否定位為區域金融中心,輻射層次和領域不同?

在灣區的規劃綱要中,描述了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其中香港是唯壹提到金融中心的: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和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促進金融、商業、 高端和高附加值方向的物流和專業服務,大力發展創新和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地區國際法。

由此可見,香港在灣區金融的領先地位是顯而易見的。這也和它的實力相匹配。

從宏觀數據看,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壹直是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壹。2017.52%金融保險業占地方GDP的比重為17.52%,高於上海的17.4%,甚至高於北京,位居全國第壹。2016年,香港金融業提供了約2531000個職位,占香港總勞動人口的6.46%。從上市公司數量和總市值來看,2017年,在香港註冊的港股上市公司有216家,總市值84437.88億元。在Z/Yen Group 2065 438+08年3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香港排名第三。該指數自2007年3月首次發布以來,每六個月更新壹次,香港被評為亞洲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表3)。

表3:北上廣港澳金融實力對比(2017全部統計數據)

仔細看看它在金融領域的實力。香港擁有穩定而靈活的資本市場,貨幣、商品、資本、信息和人才可以自由流動,在股票市值、IPO融資、資產管理和銀行業方面繼續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此外,香港作為世界金融樞紐,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業務中心,也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揮跨境融資的作用。作為灣區的金融中心,其地位仍然難以取代。

但是,對於廣州和深圳來說,也有金融業發展的機遇。廣州和深圳長期以來壹直是中國第三、第四大城市,其中廣州是華南的門戶,而深圳是中國民營經濟和科技創新最活躍的城市。自1990深交所開市以來,深圳已成為全國三大金融中心之壹,具備配置全國資源的能力。寬松的創業氛圍下,也孕育了平安、招商局等大型綜合性巨頭。如今,深圳已成為年復壹年新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城市。金融業增加值和與金融業相關的法律、會計、咨詢等服務人員的就業規模也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國第三,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金融服務業聚集地。

在大灣區的規劃下,除了依托本地科技創新和智能制造的共同發展,擁有深厚金融背景的粵深兩地,也可以通過探索與其中壹個戰略目標的香港進行深度合作,繼續發展壯大。

在規劃綱要第六章第三節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也是重要目標,在資金和產品互聯互通、機構設立、金融監管協調溝通機制等方面都做了詳細規劃。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不僅能提升灣區金融的核心競爭力,還能讓灣區乃至全國的其他金融機構參與到大灣區的建設中來,分享大灣區的發展紅利。

在這方面,灣區的其他七個城市應該有更多的機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珠海等城市發揮各自優勢,發展特色金融服務。廣東各城市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大灣區的廣東九市為例,珠海、肇慶、江門的GDP占總量不到4%,而深廣創造的GDP占總量的58%,貢獻了經濟增長的絕大部分。發展不平衡是阻礙廣東建設金融強省的重要原因,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難點。

在廣東省社科院發布的《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報告(2017)》經濟部分指出,阻礙廣東建設金融強省的重要原因是金融機構發展不平衡、兩個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不平衡、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在新財富地區榜單的“金融發達程度”維度,廣東得分僅為5.63分,落後於北京和上海,甚至略低於第四名的江蘇。雖然2017年,廣東金融保險業GDP以685301億元的總量位居全國第壹,但金融保險業占全省GDP的比重為7.64%,不及上海、北京的1/2,也低於全國7.95%的水平。正是金融業的增加值對區域經濟貢獻不大,以至於廣東金融業面臨著“大而不強”的局面。

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指出,要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統籌珠三角九市和粵東西北地區生產力布局,帶動周邊地區加快發展;構建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龍頭,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撐帶;完善大灣區至泛珠三角區域其他省份的交通網絡,深化區域合作,有序發展“飛地經濟”,促進泛珠三角區域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形成梯度發展、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合作體系。

在大灣區發展規劃的框架下,粵港澳的互聯互通無疑將有助於該省金融業的均衡發展,改寫廣東金融業“大而不強”從而影響中國區域金融格局的局面,並將有助於該地區有潛力的城市進壹步提升金融業發展的國際化和競爭力,從而服務於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文章來源:新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