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如何協調統壹?有什麽對策?謝謝大家。

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如何協調統壹?有什麽對策?謝謝大家。

開發中的保護必須強調科學方法,保持其文化底蘊,把握好修復、重建、保持文物原貌的“度”。從旅遊學科的角度,審視旅遊開發和古跡保護中的壹些“破”與“立”

1.尊重開發與保護的科學性和協調性。

1.嚴防破壞性開發

中國的古建築基本都是土木結構,梁架承重。雖然有很好的抗震性能,但不如西方的石頭建築堅固耐用,所以必須時不時的維修。如果損壞嚴重,必然需要重建。在壹些歷史悠久的城市,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正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變成瓦礫,大量用現代材料和技術堆砌的“假古董”和仿古建築正在城市中遊街;大量古鎮、老街、民居、村落被“翻新”,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魅力。既要防範破壞性發展,又要在經濟導向和文化導向之間尋求平衡。

2.註意與城市總體布局的協調。

我們講保護,不僅要保護文物本身,還要保護周邊的環境,這對於中國的古建築來說尤為重要。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建築美學最突出的特點之壹就是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強調“天人合壹”。但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很多地方打著恢復古跡、開發旅遊景觀資源的旗號,以所謂的政績工程為目的,在不應該擴建和恢復的地方建設了大量不適宜的建築。壹些歷史遺跡已經被城市化和商業化,壹些現代商業建築已經包圍了它們。在壹些地區與市民的面對面交流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有壹個人因為“固執”而對當初的修復非常不滿。

不可否認,這種現象的存在有壹定的客觀因素。雖然經濟在高速發展,但中國的城市規劃往往滯後於發展現實,很多規劃屈從於實際需要。在很多城市規劃中,只註重功能性,而忽略了人文精神和歷史內涵。

因此,要打好運河沿線旅遊環境建設這張牌,從規劃之初就要註意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壹,不要盲目“復古”,造成尷尬局面。

3.將歷史古跡與運河旅遊有機結合。

(1)景觀帶建設和水上旅遊線路開發

杭州,這座運河南端的城市,將於今年6月5438+10月底,完成以“壹館兩帶兩田三園六港十五橋”為重點的運河景觀系列。在杭州、蘇州等地,水上巴士的開通成為運河旅遊的另壹種方式。隨著壹些城市亮化工程的建設,運河夜遊也在悄然興起,遊船也在緩緩前行。兩岸的景觀、遺址、古跡都被收了進去,壹些有條件的旅遊企業開辟了水上旅遊線路,走在了前面。

(2)融入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在運河的千年歷史積澱中,除了物質文化遺產之外,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因運河而誕生和繁榮,它們是根植於人民的真正寶貴財富。然而,隨著大運河航運功能的衰退和時代的變遷,這些珍貴的遺產正面臨著湮滅的危險,如北京通州的“面人”、“風車”、“毛猴”等民間手工藝,運河龍燈、運河喇叭等各種形式的民間藝術,余杭卷燈、魏家板皮影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力度加大,並作為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合理融入運河民俗旅遊項目。

第二,有效利用未開發的旅遊資源,打造品牌

1.有政策支持的整體規劃

以淮安為例,在經歷過這壹次的城市中,江蘇淮安是最豐富、最原始、保存最完好的。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大運河保護中協調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然旅遊景觀關系的幾點對策:壹是加強運河文化長廊建設。二是完善古運河文化走廊起點九龍口景區建設。三是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搶救活動。在杭州,政府對運河實施綜合保護工程,將其提升到與西湖、西溪同等的高度,明確提出打造世界級旅遊產品,“還河於民”、“還河於遊客”。

2.因地制宜培育精品

在政策支持的基礎上,運河旅遊的發展必須從不同城市和地段的特點出發,進行科學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分區,揚長避短,形成地方特色。開發的出發點是挖掘當地運河段最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以特色塑造形象,以個性強化吸引力。無論規劃設計、開發建設還是管理,都要樹立精品意識。特別是保存完好的淮安河督署、水運督署等旅遊資源和部分地區的水上旅遊線路,要按照旅遊精品的要求精心打造。相反,如果各地的旅遊項目大同小異,不僅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還會使遊客失去興趣,失去旅遊產品本身的生命力。

在文物密集分布的楚州區,實踐隊成員沿著運河行走,能明顯感受到迎面而來的古樸氣息。被稱為“十步壹景”的何俠古鎮保存完好。岔口巷、貼鐵巷等帶有運河色彩的小巷名稱,讓人隱約感受到運河的脈動。而穿過荷花的小船,似乎還在訴說著船來船往時,水上交通繁忙的景象。像何俠古鎮這樣典型的運河景觀,如果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開發,對其積澱的古典文化進行科學而深入的挖掘,打造出“晴虹橋映,秋雁嘯”的運河古鎮旅遊景觀,無疑是對古跡最好的保護,也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3.加強合作,向外國學習。

在旅遊開發和古跡保護過程中,由於重視與城建、水利、交通、環保等部門的協調溝通與合作,可以搭建壹個城市相互學習的平臺,可以著眼於大局,實現人才、技術等資源的共享。在國際上,運河旅遊的開發和利用由來已久。蘇伊士運河、萊茵河、日本小樽運河、加拿大麗都運河都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在古運河的旅遊規劃和開發過程中,也要大膽運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考察其歷史、文化和生態價值,挖掘其地方特色,有選擇地學習先進經驗,力爭走在時代前列。

3.市場化運作,拓寬融資渠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淮安楚州區,導遊曾用這句話來形容文物保護資金匱乏的大問題。政府每年下撥的資金加上專項資金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這種現象在車隊壹路經過的區域普遍存在。“沒有錢,許多精心構思的計劃和措施都無法實施,有些甚至被無限期推遲。”

淮安嚴清公園的17處石刻,大部分還在露天,受日曬雨淋的侵蝕,沒有采取任何保護措施。後院還堆放著壹些清朝總督府舊址附近出土的文物。再比如山東臨清,有“北段運河名城”之稱。許多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古建築,由於缺乏統壹管理或臨時使用,已經成為小商販的零售店、居民的臺球俱樂部等等。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大量的歷史文物得不到有效的保護,這是壹種可悲的無奈。

比如杭州的綜保總投入幾百億,單純依靠政府投入肯定是不可持續的。但通過“市場化融資、多元化投資”的思路,充分調動了運河集團和四城區的積極性,基本實現了自求平衡。此外,在文物保護資金籌集問題上,實踐小組成員在走訪專家學者的過程中也聽到了壹些新的想法,比如探索在國家所有條件下發展文物保護管理租賃制度,民營企業投資建設藏品,鼓勵社會人員捐資等等。

4.呼籲公眾對運河旅遊文化尋根的認同感。

僅僅從人文價值來看,大運河不亞於長城,其偉大程度甚至超過了長城。但為什麽長期以來,大運河的知名度和關註度遠低於現實中的長城呢?通過調查,我們認識到這涉及到人們對運河這壹符號的認同感,陽剛的東西更容易引起人們的註意。自古以來就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說法,人們更喜歡在旅遊中尋找征服感。到了長城,妳會有壹種無法控制的征服感和成就感。更何況我們壹直比較註重長城是中華民族象征的宣傳。而大運河,更像是壹位柔美、溫順、善良的母親,千百年來壹直在默默無聞地付出著母愛。這種情感溫和含蓄,往往容易被人理解。

1.公眾對運河的關註度有待提高。

實踐小組成員選擇了運河沿線四個典型城市進行實地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547份進行統計。只有壹個問題“妳知道京杭大運河要申報世界遺產嗎?”調查結果並不理想(如圖)。

根據統計結果,大運河南北兩端的城市居民對此了解很多。71.5%的杭州受訪者和60%的北京通州區受訪者表示知道或聽說過。同樣的數據在臨清只有33.4%,很多市民甚至不知道什麽是“申遺”。當被問及對運河申遺的態度時,四個地區的大多數人表示有必要。運河申遺將有助於喚起公眾對運河多重價值的社會意識,並帶動社會各界參與運河保護。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沒有必要。他們認為保護在於實際行動。與其花更多的錢,不如把時間和金錢投入到解決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上。

2.正視運河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壹切開發和保護的前提。

應加強宣傳和引導,使公眾了解大運河實際上為中國統壹局面的形成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出了巨大貢獻。而歷史也證明,對大運河的重視、保護、建設和利用,在和平繁榮時期相對最好;每當國力衰落,政治腐敗發生時,大運河的情況往往是最糟糕的。因此,大運河在歷史上不僅僅是壹個交通問題,更是壹個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經濟問題,壹個關系到國家安全和政治穩定的政治問題。正如很多專家學者所說:“大運河無疑應該是中華民族的又壹張身份證”。

因此,要想在旅遊開發中打出大運河的名片,提高人們對大運河的印象,在精神意識領域呼籲人們的認同感,應該是當務之急。正視運河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僅是“政府要主導”,更需要“社會參與,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