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扶貧和民主生活會的分析比較材料

扶貧和民主生活會的分析比較材料

扶貧和民主生活會的分析比較材料

反貧困民主生活會分析對比材料1 2017是精準扶貧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突破的關鍵之年。為此,我們在開展全州貧困退出自查自糾和省級驗收的同時,對2017年全州面臨的困難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發現了壹些值得關註和重視的困難和問題。

第壹,非貧困村和貧困村的工作不平衡。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再加上財力有限,各縣在短時間內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向貧困村集中,形成了集聚效應,壹些社會資本項目也在貧困村落地,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很大的實惠。但這客觀上減少了其他非貧困村獲取資源的空間。非貧困村成為各種投資的死角,政府資金和行業部門的資源走得比較少,有的甚至社會資金很少,而這些村本身又沒有資金投入,導致壹些非貧困村的扶貧工作發展不平衡。

二是扶人到戶政策仍有死角。第壹,壹些貧困人口的子女條件較好,但沒有實際履行贍養義務。這些老人有的沒有被評為貧困戶,有的沒有享受到低保政策,形成了事實上的貧困。第二,現有的醫保政策很難覆蓋所有疾病。壹些患有慢性病的人,既不是政策規定的慢性病,也沒有住院治療,不能享受相關醫保政策,實際醫療負擔仍然較重。第三,窮人普遍缺乏技能,大部分沒有技能,外出做苦力,收入低,參加培訓擔心失去賺錢的機會。

三是貧困地區持續增收的產業短期內難以發揮作用。壹是由於扶貧產業基礎薄弱,受市場、資金、技術、人才等多重影響,產業還難以做大做強,驅動力不夠。第二,有些產業是扶貧以來才發展起來的,短時間內很難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會對貧困人口的收入產生影響,但真正能讓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的產業還很少。第三,部分行業利益聯結存在風險。因為有些項目並沒有產生實際的經濟效益,即使實現了所謂的短期分紅,也是建立在大量的政府補貼基礎上的。壹旦遇到市場風險,其金融風險、社會風險、法律和道德風險都難以預料。

第四,少數貧困人口對“等、靠、要”的依賴程度不同。當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脫貧攻堅,社會和媒體持續關註。窮人在享受陽光雨露的同時,少數窮人產生了“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個別貧困家庭期望所有問題都能在這壹輪脫貧攻堅中得到解決,尤其是壹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如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能力素質提升等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更好的解決。

五是扶貧成效難以凸顯。壹是行業部門各司其職,相互之間缺乏溝通協調,缺乏主動性和責任心,各自為戰,各唱各的調,行業扶貧的整合效應難以顯現,扶貧效果無法最大化。二是駐村幫扶、結對幫扶不均衡。壹些團隊缺乏“釘釘子”的精神,制定的幫扶措施長期難以落實在紙面上。他們沒能立足村情和貧困戶實際,開展基層組織建設、項目扶持、技術幫扶、人員培訓等開發式扶貧活動。三是社會扶貧參與度低。壹些私營企業和個體企業主社會責任感不強,對扶持貧困戶發展經濟和產業不感興趣。有的把參加公益事業當成扶貧行動,缺乏對貧困戶發展經濟的針對性支持。

扶貧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重大舉措,是實現第壹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點任務。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整合意識,勇於擔當、主動作為,針對當前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全面整合政策、社會、人力資源等各方資源,進壹步凝聚認識,理清思路,鎖定目標,強化責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1)註重政策研究。深入調查研究脫貧攻堅的傾向性和前瞻性戰略問題,緊盯薄弱環節,堅持問題導向,進壹步加強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臺的壹系列扶貧政策的研究,不斷完善和細化政策措施,密切關註省委、省政府對貧困縣的相關後期扶持政策,退出貧困村和貧困戶繼續享受教育、醫療、培訓等待遇;對預貧困戶中貧困殘疾人、貧困老年人、貧困單親家庭等貧困群體的扶持幫扶政策,對重疾、慢性病、地方病的定向扶持政策,財政扶貧貸款貼息等政策調整趨勢,積極謀劃對接,提出政策建議,積極爭取扶貧創新試點支持,制定完善正向激勵政策, 並將壹些扶持政策與貧困人口的參與度和扶貧成效掛鉤,激發內生動力,減少“待扶”,更好地攻堅扶貧。 同時,積極加強內部政策研究,研究項目申請和審批的新方式以及直接援助到戶的新機制。在加強項目資金投入和跟蹤監管的基礎上,解決項目手續繁雜、實施緩慢等問題,提出更多更有針對性的措施,為快速脫貧創造條件。

(2)分類精準施策。圍繞脫貧致富瓶頸,制定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解決重點問題,從各鄉(鎮)村、戶的實際出發,遵循“壹村壹策、壹戶壹法”的原則,根據貧困村戶的不同情況,確定扶貧項目,精準施策,量力而行。壹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牧區發展條件。對能夠通過努力改善發展條件的貧困村,大力實施產業發展項目,充分整合利用扶貧資金和各類涉農項目,著力民生工程建設,著力解決道路、水利、電力、工業等發展問題,完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幫助貧困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二是加強產業支撐,增加農民收入。把產業扶持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措施,采取政府主導、政策引導、社會參與、群眾自治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挖掘和盤活貧困地區各類資源,積極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結合貧困村農戶自然條件,將貧困地區資源稟賦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堅持短期與長期相結合、因地制宜實施產業幫扶,大力發展市場前景廣闊、比較優勢明顯、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農民增收能力強的特色產業,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受益度和組織化程度。三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培訓工程,結合貧困農牧民需求,開展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引導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努力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加強社會保障,運用靈活政策。實施民政扶貧,所有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要納入低保範圍,實現扶貧開發與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無縫銜接。也要逐步提高殘疾人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保護救濟水平,切實保障這些人穩定脫貧。

(3)做好基礎工作。壹是在對象認定管理上,要繼續紮紮實實開展“回頭看”,全面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準確核實貧困對象信息,將本應進入但未返貧的納入,將本應退出但未返貧的退出,實現規範有序的準入退出,切實提高認定質量和準確率。同時,繼續加快精準扶貧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行業部門信息互聯、精準對接。二是在駐村幫扶方面,要進壹步落實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第壹書記和駐村幹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既有工作又有希望,既有責任又有榮譽,充分發揮駐村第壹書記和團隊作為精準扶貧生力軍和催化劑的作用。三是在補齊產業短板方面,按照扶貧標準逐村逐戶進行核查,摸清家底,建立臺賬,管理清單,充分抓住扶貧政策機遇,切實改善貧困地區民生條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四是鞏固扶貧成效。深入挖掘脫貧攻堅實踐中湧現出的好做法、好經驗,總結提煉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案例,堅持在總結提升的同時,將典型經驗轉化為脫貧攻堅長效機制,加強推廣應用,鞏固擴大脫貧成效。

近年來,達川區嚴格按照中央、省、市關於脫貧攻堅的相關要求,下大力氣、加大力度補齊扶貧短板,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取得了壹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存在的問題

雖然達川區在脫貧攻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實現了脫貧攻堅的良好開局,但由於自然、地理、歷史、自身財力等諸多因素,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1)“脫貧難”“返貧易”矛盾突出。

該地區9.6萬貧困人口大多位於西部山區,地區偏遠,交通不便,自然災害頻發。就地減貧或者脫貧難度很大。在已初步脫貧的人群中,農民收入基本靠外出打工,抗風險能力脆弱,上學、看病的支出占比較大,脫貧後容易返貧。

(2)自主發展的“難”與家裏勞動力的“缺”矛盾突出。

貧困人口多為文盲或小學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低,自身素質低,接受新知識新信息能力弱,勞動技能單壹,只會傳統生產方式,創新創業能力差。此外,農村常住人口多為留守婦女、兒童和老人,自我發展能力不大,扶貧措施缺乏勞動力的有效支撐。

(3)貧困村與非貧困村同步發展的矛盾突出。

根據扶貧資金使用的政策和制度,項目和資金主要用於改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由於近70%的貧困戶不全在貧困村,扶貧等特殊政策難以覆蓋全村,結對幫扶力量不足,導致這些貧困戶享受的扶持政策相對較少,難以如期脫貧,影響了政策的公平公正。

(4)計劃的實施與群眾意願不符。

受自然、區位、基礎條件等因素影響,我區部分村莊貧困問題突出,導致這些貧困人口生活環境惡劣。按照統壹規劃,這些貧困村要搬遷扶貧,但部分村民不願意離開故土,不按照搬遷安置,導致規劃難以實施。

建議和對策

(壹)進壹步提高認識,加強宣傳。

有關職能部門要進壹步加強對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的宣傳學習,認真落實省市區《決定》,增強各級幹部和群眾對扶貧開發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2)狠抓“六個壹批”扶貧計劃。

按照“六個壹批”對全區貧困戶進行分類幫扶,制定幫扶方案,著力解決“看病難、生活難、教育難”問題,全面實施十大民生幫扶體系,加快實施“九大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實事”,將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扶持和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扶貧。對因病致貧或返貧的貧困人口,完善新農合制度,降低或減少貧困戶繳費額度,探索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重大疾病救助制度,進壹步提高報銷比例和保障水平,逐步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突出問題。同時,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對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大學教育的資助政策,確保不因貧困而輟學,防止貧困代際傳遞。

(三)紮實開展幾項重大扶貧專項行動。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壹是圍繞“區、鎮、村壹小時經濟圈”建設,打牢扶貧攻堅戰,以交通建設為重點,加快通鄉油路、通村硬化路、過街橋建設,全面實現社會道路硬化,新村聚居點全部通硬化路。二是以貧困村為單位,采取修建集中供水工程、打井、引水山泉等方式,每年解決整村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提高貧困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證率和水質合格率,到2020年徹底解決142個貧困村4萬余人的飲水安全問題。三是加快推進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重點解決貧困村供電設施落後、供電能力不足等問題,盡快實現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覆蓋率達到100%。四是深入推進電視入戶、廣播村村通、“寬帶村”等工程,推進貧困村廣播電視網絡和互聯網全覆蓋。

2.加快工業發展。壹是大力實施農業“5+5”工程,著力推進三大區域產業發展。西部地區建立優質水果苗圃300余畝,輻射帶動西部23個鄉鎮56個貧困村發展優質水果,形成“萬畝十裏”柑橘產業帶;28個貧困村,發展青椒1.5萬畝,茶葉5000畝。南部地區65438個鄉鎮117個貧困村發展蔬菜產業2萬畝;發展吳梅21萬畝;東部地區建立400畝安仁柚苗木基地,帶動東部20個貧困村1.6萬畝安仁柚發展。二是以土地經營權為突破口,加快貧困村“壹村壹品、多村壹品”產業培育,確保每個貧困村形成壹個支柱特色產業。三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培育貧困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電子商務企業發展農村網點,利用電子商務扶貧。

3.加快新農村建設。按照“建設壹個新村、脫貧壹村、帶動全村致富”的要求,用好危房改造、受損農房恢復重建等資金,優先建設新村聚居點,切實解決無房戶、危房戶、困難戶的住房問題。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地質災害避遷、生態移民等政策開展避災易地扶貧搬遷,幫助貧困人口“搬窮窩”,解決“壹方扶不上另壹方”的問題。

4.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信用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農村青年信用示範戶”創建活動,促進信用體系建設與扶貧小額信貸有效結合,充分發揮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在提高貧困地區農戶信用等級、降低金融機構支農成本和風險、增加農村經濟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廣泛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信用戶”創建活動,積極推進小額信貸扶貧。開展縣域金融生態環境評價和綜合排名發布,打造信用高地,開放資金池,不斷增強良好信用環境對金融資源的吸引力。

(四)進壹步做好駐村幹部幫扶工作。加強督促檢查,充分發揮駐村工作組和第壹書記的作用,對不履行職責、工作不到位的堅決及時撤換,嚴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確保駐村幫扶工作取得實效。

(5)加大籌資力度。

1,加強財政資金整合。以扶貧項目規劃為依托,重點整合專項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因災倒房、飲水安全等項目資金,實現“多渠道取水、壹池蓄水、壹龍頭放水”的效果。

2、充分發揮扶貧專項資金的作用。利用每個鄉鎮撥付20萬元財政資金的杠桿效應,引導和帶動更多財力持續穩定投入精準扶貧。

3.分類實施金融貸款申請。加強對接匯報,積極做好東部和南部地區扶貧資金貸款申請工作。對於道路、運河等基礎設施項目,爭取CDB、農發行等政策性銀行解決;對於學校、醫院等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社會公益項目,可以考慮通過融資租賃、保險直投等方式獲得資金支持;鼓勵創業型或工業型企業扶貧,引導其利用扶貧小額貸款、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等金融工具獲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