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周恩來事跡述評

周恩來事跡述評

論周恩來的“人”

高長武

《史記·周公世家》中有壹句話:“夫政不簡不易,民不親。人民,人民會回到那裏。”這句話的本意是說,政令不簡易,民不親;如果法令是和平的,容易執行的,人民當然會遵守。再者,這句話其實揭示了治國理政的道理:制定的政策如果親民,維護了人民的利益,就會贏得人民的支持。這個道理體現在執政者的作風上,就是“民”字。作為新中國的第壹任總理,周恩來是“人民”的典範。

“人民”必然與人民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雖然周恩來身居高位,但他始終把自己視為勞動人民中的普通壹員,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1958年夏,黃河中下遊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7月18日上午,正在上海視察的周恩來接到報告後,立即趕往受災最嚴重的鄭州市視察災情。當晚,他來到邙山腳下的黃河岸邊,查看水情和救災情況,勉勵大家冒雨抗洪。秘書看到周恩來的衣服都濕了,於是她打起了壹把傘。周恩來馬上停下來說:“妳不覺得雨中的每個人都壹樣嗎?”對於壹個首相來說,面對雨中的災民,雖然開不打傘只是小事,但兩者所體現的政治風格卻大相徑庭。

“人”必然平等待人,不擺架子。周恩來壹有空,就深入群眾,親切詢問他們有多溫暖,傾聽他們的聲音。5月6日,1956,周恩來參觀了太鋼。當他來到高爐現場時,值班工人石正在忙碌著。周恩來熱情地向他伸出了手。石看著自己油膩的手,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左右為難的時候,周恩來和藹地笑了笑,說:“小夥子,沒關系,來!”他緊緊地握著石的手,親切地詢問情況。正是這種握手,把周恩來、黨和國家與人民緊緊聯系在壹起。

“民”必然是勤政為民,不做官。周恩來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桑蠶吐絲的精神勤奮無私地工作。正如鄧小平後來所說:“周總理壹生都是壹個勤奮努力的人。他每天總是工作12小時以上,有時超過16小時,壹輩子都是。”1966年3月8日淩晨5點29分,河北邢臺發生強烈地震。得知地震消息後,周恩來乘直升機趕赴震區,冒著余震危險查看災情,看望受災群眾,指導救災工作。他壹直忙到晚上,在邢臺部隊的營房裏和戰士們壹起吃了些煎餅和煮白菜。周恩來始終視自己為“人民的公仆”,夜以繼日地勤奮工作,即使在他晚年身患重病之後也是如此。1975年3月,周恩來在醫院準備手術的20天時間裏,先後會見了贊比亞、圭亞那、新加坡、摩洛哥、斯裏蘭卡等國政要或政府代表團,並主持了3月15日在中國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PSC),此外還處理了許多日常事務。手術前身患重病的周恩來保證了政府的正常運轉。

這些只是幾個例子。事實上,“為人民”的風格早已融入周恩來生活中的許多瑣事,這是他熱愛人民的自然表現,成為他人格魅力的壹部分。正因為如此,人民才會親切地稱他為“人民的好總理”。正因為如此,任何接觸過周恩來的人,包括許多外國人,都會被他的精神所感染。1964年10月下旬的壹天上午,邀請日本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宋到中南海的住處做客。吃飯的時候,周恩來讓松崎坐在自己的右邊,用自己不方便的右手不停地往松崎的菜裏夾菜,勸她多吃點。得知松崎的父親曾從事釀酒行業後,周恩來拿出兩瓶她珍藏的茅臺酒,讓松崎拿回去讓父親嘗嘗。周恩來平易近人的行為讓松崎非常感動。當她在1978年再次訪問中國時,松崎用日語寫下了“周恩來總理,妳活在我心中”這十壹個字,以表達她對周恩來的欽佩和懷念。

在行政風格上,官僚主義是“人民”的對立面。周恩來堅決反對官僚主義。1956 5月17日,他在昆曲《十五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嚴肅批評了新中國成立後壹些領導幹部在工作中的官僚主義作風:“現在有壹種大趨勢,不叫領導首長,人們就會奇怪”,“老百姓當‘官’多難啊!”作為“官員”,我們應該思考我們是否真的在為人民服務。1963年5月29日,他在中共中央和直屬機關國務院領導幹部會議上,列舉了12官僚主義的種種表現,列舉了其種種危害。他認為“官僚主義的態度和作風給我們的工作造成了許多損失,如果聽其發展而不堅決克服,必將造成更大的危害”。同時,他告誡黨的各級領導幹部,“決不能讓官僚主義繼續發展。”他對親戚和身邊的工作人員更是嚴格要求。不管誰犯了官僚主義錯誤,他都會嚴厲批評,責令改正。

古人雲:“對於身在四川的人,壹定要引導他們;為民者,發個言”,“怨念不大,但人可畏,載舟而覆之,宜慎之。“得民心者得天下。正是因為有了周恩來這樣壹批* * *生產者的嚴格自律和不懈努力,新中國才能快速發展,才能保持人民的團結和國家的穩定。

[作者高長武,中央文獻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北京100017]

更多文章:/周宗禮/博客/類別/% a 1% ba % c8 % CB % C3 % f 1% C9 % F9 % D2 % F4 % a 1% bb % 2d % c 1% aa % c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