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2022年公募行業有多少精彩的「十大新聞」出爐?也不乏遺憾。

2022年公募行業有多少精彩的「十大新聞」出爐?也不乏遺憾。

2022年,金融市場跌宕起伏,但對於公募基金來說,壹個新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今年,公募基金正式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基金行業不僅推出了史上最大的薪酬改革,還推出了公募REITs、同業存單基金等創新產品。今年,即使在市場動蕩的情況下,公募行業整體規模仍創下新高。個人養老金制度已經成為萬億美元的藍海。作為第三支柱的重要建設者,公募基金也面臨著巨大的機遇。

年末將至,證券時報以“十大新聞”總結回顧2022年基金行業,希望公募行業抓住新時代機遇,再創佳績!

2022年是中國公募基金業發展的第24個年頭。今年公募行業依然精彩,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與往年相比,有了新的發展主線——高質量發展。以該政策為起點,2022年公募基金行業再次起航,邁出了從高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第壹步。俗話說:“周雖舊邦,命改。”

今年,基金業推出了史上最大的薪酬改革。這壹年,市場迎來了個人養老制度,公募基金成為養老第三支柱的有力建設者。這壹年,基金公募數量超過1萬只,全市場管理規模壹度達到創紀錄的27.29萬億元。此外,在銀行系、券商系、個人系和外資的幫助下,公募行業也在2022年迎來了大擴張。基礎資產持續多元化的公募REITs和同業存單基金成為今年最具創新性的基金產品。持牌機構數量超過60家後,2022年基金投資的業態將進壹步多元化,“三分投七分投”將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學問。

2022年,大起大落的行情貫穿了全年的股權、債券、匯率等領域。押註熱門曲目的明星基金經理紛紛跌下神壇,“固定收益+”喪失殆盡,債基大幅下跌。然而,越是低谷,勇敢的人越是逆行。2022年公募行業啟動三波抄底自購,公司高管和基金經理拿出史上最大金額真金白銀。

1.定下“高質量發展”的基調

今年4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積極培育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全面加強專業能力建設、努力營造行業良好發展生態、持續提升監管轉型效率等16條意見,為加快構建基金行業發展新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開出了“良方”。

《意見》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堅持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切實提高公募基金產業服務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服務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能力,正確處理規模與質量、發展與穩定、效率與公平、高增長與可持續的關系,切實促進行業發展和投資者利益。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公募基金作為資產管理行業的“排頭兵”,已經成為公眾理財的重要選擇,也是資本市場的“壓艙石”和“穩定器”。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公募基金業的高質量發展。站在新的發展階段,基金業要立足“大國”,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能力。公募基金將從“服務居民財富管理”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兩條路徑發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轉型。

在“高質量發展”的基調之後,公募行業發生了壹系列變化。

2.薪酬制度改革已經落地

2022年,基金行業啟動了史上最大的薪酬改革。6月10日,中國資產管理協會發布《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以下簡稱《指引》),鼓勵基金管理公司采取股權、期權、限制性股權、分紅權等多元化的激勵約束措施,與公司的長遠發展和持有人的長遠利益相綁定。績效薪酬延期支付期限和金額應與基金份額持有人的長遠利益和經營風險相壹致,延期支付期限不少於3年。

總體來看,本輪薪酬制度改革有五大亮點:壹是明確了基金行業薪酬的基本原則:優先考慮持有人利益和基金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二是強調既要有效激勵行業人才,又要有助於防範風險和提高合規性,不規定行業最高薪酬;三是督促減少短期考核,要求基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業務部門負責人、基金經理、子公司負責人、核心人員:績效工資延遲40%以上;四是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第五,高管和各大業務部門負責人應將業績的20%以上投入自有基金,基金經理應將業績基金的30%以上投入自有基金。

《指引》的出臺,針對“薪酬過高、增長過快”等薪酬分化現狀,有利於建立可持續的薪酬制度,在制度上進壹步綁定基金管理人和投資人的長期利益,提升基金投資人的長期投資收益。在新規下,基金公司將在基金持有人、公司、員工和股東的利益之間找到新的平衡。

3.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

30多年後,個人養老金制度終於落地。

165438+10月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同日,證監會還發布了《個人養老金投資和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規定》。165438+10月18日,證監會公布最新個人養老基金名單,40家基金公司* * * 129只養老目標基金產品納入配置,規模890.59億元,以適應“養老”屬性,助力個人養老。

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理念的重要實踐者,也是養老第三支柱的有力建設者。從制度層面,補齊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短板,構建功能更加完備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促進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個人認為,增加壹份養老積累,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需求,讓更多人的養老生活更有保障和質量。

根據中國保險學會2021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未來5年至10年,中國將出現8萬億元至10億元的養老金缺口。龐大的養老金規模有望為股市帶來更加穩定的增量資金,從而推動資本市場和公募基金行業的優質健康發展。

4.四派大大擴充了公募。

65438+2月中旬,財新證券提交了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此前,在7月份,開源證券也提交了公募基金的設立申請,並在6月5438+065438+10月份收到了證監會的反饋意見。截至目前,券商板塊共有60余家公募機構,是基金公司中數量最多的。既有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鵬華基金、銀華基金等頭部公募,也有金創何新基金、華商基金、長城基金、安信基金等中小型公募。

據晨星《中國公募基金管理人發展分析報告(1998-2022)》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券商公募總管理規模達到14.24萬億元,占基金公募規模的55%,比2017高出14個百分點。

今年6月165438+10月,持有蘇州銀行56%股權的蘇新金獲準設立,時隔6年該行加入公募基金行列。截至目前,包括蘇信基金在內,銀行板塊公募數量已達15只,是公募行業的中堅力量。早在2002年至2006年前後,國有銀行就設立了公募基金公司,如招商銀行旗下的招商基金、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旗下的中銀基金、工商銀行旗下的工銀瑞士瑞信銀行基金等。之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等股份制銀行入市,分別成立浦銀安盛基金和民生加銀。2013以來,南京銀行、上海銀行、寧波銀行等商業銀行也開始發力,分別成立了鑫元基金、上海銀行基金、應永基金。

11同月,路博邁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獲準公開發行;TEDA宏利基金股權轉讓及5%以上股東、實際控制人變更申請獲批,成為宏利財務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TEDA宏利基金也成為繼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之後第四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

此外,2022年公募誕生了兩位個人,分別是權國基金和匯百川基金。

5.基金產品數量已過萬。

盡管今年a股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公募基金的規模和數量仍屢創新高。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市場基金公募總數量為1,006,5438+00,突破萬只“大關”。到今年8月底,154只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規模達到創紀錄的27.29萬億元,產品數量達到10262只。

從1998到基金數量過萬,24年邁出了壹大步,這壹切都顯示了“資產管理排頭兵”的蓬勃發展態勢。縱觀這些年的發展歷程,中國基金產品從198年底的5只發展到2003年的100只,用了近9年的時間,中國基金產品從100只發展到2065年6月底的1002只,從1000只發展到今年的6000只。

但從產品結構來看,基金產品同質化依然嚴重,股票型基金占比依然較小。數萬只基金中約1,000只為規模在5000萬元以下的迷妳基金,市場結構仍需不斷優化。隨著公募基金行業關註投資者利益的營銷理念的不斷強化,行業內“重首輪,輕操作”的現象有所改變。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基金的發行速度遠高於清盤速度,這意味著未來市場基金的數量還會繼續增加。在這種趨勢下,投資者仍然願意購買能夠創造長期業績的基金,這在整個市場中是少數。短期業績好,長期業績差的基金,幾乎經不起市場考驗。這意味著優化基金產品結構需要回答以下問題:基金市場需要多少基金產品?過萬的股票型基金,有多少是真正能滿足需求的有效產品?有多少是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未來公募基金市場如何出清?

6.REITs與銀行同業存單基金共舞。

2022年新基金有所降溫,但仍有不少創新爆款產品。

在2021首批試點的基礎上,2022年加快公募REITs擴容,年內成立13只產品。截至2022年底,全市場公募REITs數量已達24只,基礎資產從最初的高速公路、工業園區等擴展到能源、保障性租賃房等領域。

2022年公募REITs吸引了券商、保險公司、信托、私募等投資者,配售比例持續下降,其中不乏規模超百億的產品。華夏基金華潤優超REIT網下發售共吸引721.55億元,認購總數為298.53億份,是首次網下發售份額1.40億份的21.24倍,創下當時公募REITs網下詢價新紀錄。

此外,在穩健收益投資的需求下,同業存單基金成為2022年最具創新性的產品。截至12年2月20日,全市場共有43只同業存單基金,其中2022年成立的有37只。37只基金平均發行份額為58.26億份,中位數為55.08億份,12只基金發行份額超過80億份。華夏、廣發、工銀瑞士瑞信銀行、嘉實、匯添富、招商的產品發行規模均達到10億。

7.明星基金經理走下神壇

2019開始的結構化市場,讓公募基金實現了新壹輪的蓬勃發展,湧現出壹批跟蹤風格鮮明的明星基金經理。他們管理著數百億規模的大基金,受到普羅大眾的熱烈追捧。然而,2022年,大消費、新技術、新能源的賽道被評優,他們“難以轉身”,走下神壇。

數據顯示,截至65438年2月20日,以初始基金為統計口徑,2022年前成立的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的股票型基金約有90只。管理這些基金的基金經理大多是人們熟悉的“頂級流”明星,他們擁有醫藥、白酒、半導體和新能源等跟蹤標簽。今年以來,90只基金平均收益率為-20.56%,10只基金虧損幅度超過30%,最大虧損幅度接近40%。

股市裏沒有“常勝將軍”。時勢造英雄,英雄也應時。基金經理的壹時表現並不能完全代表經理的真實能力。因此,基金公司應避免利用過去的輝煌業績,打造基金經理能力超群的“人事設計”,以免被均值回報的力量所咬,從而損害公司和個人的長期聲譽;基金投資者應該避免盲目投資,因為他們被壹個基金經理的亮麗業績所吸引。

8.“固定收益+”的債基直線下降。

2022年,股債市場出現罕見的雙向波動,主打“穩健收益”的“固定收益+”基金(主要是偏債混合型基金和二級債基)遭遇滑鐵盧。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1600,“固定收益”近1100年內錄得負收益,虧損比例接近70%。其中最高虧損幅度超過45%,虧損超過10%的基金數量超過70只。

從“固定收益+”到“固定收益-”的變化,主要是由於投資組合中權益類資產的比例較高(個別基金的權益類比例已經達到50%),因此很難對股市的全面回調免疫。但也有“固定收益+”通過較低的權益倉位和靈活的操作實現正收益。今年9月,監管層對“固定收益+”產品進行了窗口指導,明確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超過30%的基金不得以“固定收益+”基金名義申報宣傳新產品,持有期和部分債項在10%-30%範圍內符合二級債基的新基金。

此外,由於美聯儲大幅加息等因素,債券市場在過去11個月的持續回調引發了債基罕見的下跌。以165438+10月14為例。3000多只純債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中,近2400只單日收益為負,占比近八成,多只純債基金單日凈值跌幅近1%。從業內分析,債市下跌雖然與資金情緒、銀行資產負債表、銀行理財等經營因素有關,但主要原因還是利率的變化。

9.基金自購規模再創新高。

雖然2022年市場壹波三折,但公募基金還是拿出了史上最真金白銀。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65438,2022年基金行業公募凈自購申購規模達到67.07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再創歷史新高。

公募基金在今年6月、3月、6月65438+10月發起了三波自購。6月5438+10月開春之際,市場紛紛下跌,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匯添富基金、工銀瑞士瑞信銀行基金、瑞源基金等壹批公募積極自購,金額在5000萬元至2億元不等。3月中旬至4月,易方達基金、南方基金、寶盈基金等公募紛紛自購。2022年,南方基金購買旗下股票型基金超過2.5億元,易方達投資旗下股票型基金和FOF產品2億元。6月中旬5438+10月,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等公司買入自己的股票型基金,多家公司投資超過65438+億元。

2022年基金經理也參與了公募和自購。2021 3月“雙料冠軍”崔出資1.5萬元購買管理的3只基金產品;邱東榮認購中耕價值優質基金不低於65,438+05萬元;寶盈基金的基金經理張中偉出資654.38+0萬元認購旗下兩只基金;6月,基金管理人林樂峰出資654.38+0萬元申購南方嘉寶混合型基金;隨後,基金經理鄧彬彬出資200萬元購買鵬揚工業智能壹年,鵬揚基金總經理楊愛斌出資1萬元跟進投資。

10.基金投資三年迎轉型。

自2019第壹批基金投資業務試點落地,2022年基金投資迎來發展三周年。包括年內推出基金投資業務的銀華基金、富國基金、國泰基金、光大證券、平安證券、興業證券等機構在內,到2022年,基金投資持牌機構數量已超過60家,形成基金公司、券商、銀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四方競爭”,業態趨於豐富和多元化。

“三分投入七分呵護”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學問。具體來說,市場對基金投資的關註已經從最初的規模、用戶數量,擴展到用戶的持有時間、再投資、留存等指標。與此同時,投資機構也開始吸引更多大V的加入,廣泛吸納民間力量,更加註重線上線下模式的融合和金融科技的應用。

實踐上,2022年,中歐財富升級投資策略和投資服務,推送投資決策、背後邏輯等配套內容,為客戶提供與當前市場相匹配的買入方案。華夏財富樹立了“懂投資,更懂妳”的買方投資理念,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為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陪伴服務,其中針對特定偏好的投資者舉辦了“懂閱讀”、“懂健康”、“懂生活”、“懂藝術”等多元化系列活動。

短短三年,基金投資業務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在規模、機構管理人、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穩步推進,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財富管理加速轉型和公募基金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基金投資業務將成為財富管理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