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收集壹些關於這座橋的信息

收集壹些關於這座橋的信息

關於浮橋的信息

浮橋在古代叫舟橋。它用船代替碼頭。這是壹座臨時的橋。因其架設簡單,完成迅速,在軍事上經常使用,故又被稱為“戰橋”。

中國有建造浮橋的悠久歷史。《詩經》中記載,周文王為妻子在渭河上修建了壹座浮橋,距今約3000年,比古希臘歷史學家記載的波斯國王大流士入侵希臘時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修建的浮橋早500年。根據後世的考證,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使用後會立即去除。到了戰國時期,“禮崩樂壞”就廢除了這個規定。

到了漢唐時期,我國浮橋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建造了幾千年的浮橋已經很難統計了。在很多地區,在修建永久性橋梁之前,總是需要對橋梁進行早期浮運,以便探索和了解水情,進而尋求合適的永久性橋型。據粗略統計,僅長江、黃河上就豎起了近20座大型浮橋,其中大部分是軍用的。在541年前,秦景公的母親和哥哥害怕被龔景殺死,因為他們儲存了太多的財產。他們在山西臨晉附近的黃河上架起浮橋,帶著“負重”的財富逃往晉國。這是第壹座黃河大橋。第壹座長江大橋建於公元35年,當時光武帝與四川的割據勢力公孫述作戰。公孫述利用險要的地形,在湖北宜都荊門和宜昌虎牙之間修建了壹座浮橋,切斷了劉秀的水路交通,後來被東漢的水師燒毀。隋朝元年在洛水河上修建的天津橋,是第壹座用鐵鏈連接船只的浮橋。

10年,晉武帝開始南征,杜預率軍在河南金夢附近架起了壹座河上浮橋。在建橋之前,壹些官員認為過去的“聖賢”從來沒有做過,不會成功。杜預以王文在渭水的浮橋為例,經過論證,采取了壹系列措施,最終建成了浮橋。北宋初年,在統壹南唐的戰爭中,宋軍首次成功地在石牌口鎮建造了壹座巨型竹浮橋。攻克安徽當塗後,毛下令將浮橋移至采石嵇。宋軍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在采石場修建了壹座浮橋,長度和尺寸都壹樣。數萬大軍渡過長江,壹舉拿下南京。元朝時,為了征服西南,元軍在四川的白馬河、合江、沛江、清江上修建了20多座浮橋,立下了汗馬功勞。太平天國兩棲部隊在沿江行軍紮營時,也在中間修建浮橋連接兩岸,形成以夾江為營的戰鬥。這樣既可以切斷清軍的上下遊聯系,又可以連接兩岸的太平軍,水陸相互支援,聲勢浩大,自由自在。清軍驚恐萬狀,鹹豐驚呼:“攻占漢陽,占領河道,修建浮橋,撲向省城,真是猖狂。”當時以唐為首的太平軍水營,在10多年的時間裏,設置了許多軍用浮橋。據記載,他們在長江上架設了六座以上的浮橋,有的用於進攻或防禦,有的用於城鄉貿易,為太平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浮橋的建造和架設中,壹般用幾十條或幾百條船[或木筏、竹筏、皮筏]代替橋墩,在河道中水平布置,以船體為橋墩,上部梁板為橋面。橋通過跳板和棧橋與河岸相連,以適應河水的漲落。船艇或拴在棕、麻、竹、鐵制成的纜繩上,或在河底和兩岸固定鐵錨、銅錨、石錨,或纜繩錨並用。浮橋要適應河流水位的升降,可以隨時調整。中小河流壹般用跳板,大河流用棧橋。對於年水位差較大的季節性河流,采用拆卸或增加航運節點的方式。宋代唐在浙江臨海修建浮橋時,海邊離東海很近,潮水經常使水面壹天波動幾米。在建橋之前,他做了壹個1: 100的模型在水池裏測試,然後開始建造。施工時,壹端固定在河堤上,另壹端用能隨水位升降橋面的多孔棧橋連接浮橋和河堤。其原理和形式與現代浮橋相似。

速度第壹架設軍用浮橋,需要周密的規劃和相應的施工方法。北宋長江浮橋修建前,壹個能人用壹條掛有絲繩的船來回丈量江面寬度數十次。毛還下令提前建造數千艘黃黑龍船,運到石牌口,試用船上有巨竹的浮橋。正是因為精心的規劃,三天之內就能建成壹座1000多米長的平橋。1852年太平天國攻克漢陽後,為攻占武昌,當晚在鸚鵡洲與白沙洲之間、南安口與大堤口之間架設了兩座總長近3000米的浮橋,速度空前。方法是:先將二、三、四艘船在漢陽江岸邊連成壹段浮橋單元,然後將尾部匍匐在江中間,形成壹座橋。這樣可以讓更多的人同時操作,大量的操作會在河堤上進行。材料是鸚鵡螺島的木條和漢陽城的木板,就地取材。起初,浮橋只固定在河的兩邊。後來由於風力大,加了三四十公斤重的鐵錨固定在河中,而不是用難以獲得的巨型纜繩來加快速度。他們還在河中的急流中用木筏代替小船,減少水面,減輕橋上的水壓。木筏由幾層大木筏組成,四面墻壁由牛皮和木板構成。墻上可以開洞和洞,供外部拍攝。木筏上有“遼樓”,以便觀察敵情。有壹個簡單的房屋,供士兵住宿和儲存糧食,草和武器,並配備了幾十只槳在河裏遊泳。這種木筏被太平軍稱為“龜舟”,用它來形成浮橋是壹個創舉。1854 11在廣濟田家鎮的江面上,太平軍利用南岸的半個山頭紮營,同時架設浮橋過河。浮橋中間也用三個大木筏,橋兩邊用木制民船做橋腳。木筏和船只由橫江的四條鐵鏈和七條纜繩連接。木排和橋面上安裝火炮,船上安裝火炮,在武漢順江下攔截項艦隊。為了防止炮彈燒橋,橋面鋪上了沙子,船裏儲存了水。就這樣,山和橋互相掩護,讓清軍幾天都無法攻克。

古代浮橋多為木船,所以毀橋壹方多采用火攻,抵禦火攻的方式有多種,如橋面鋪沙、船內蓄水、在浮橋上遊或上風處設置鐵繩等障礙物、戰鬥攔截敵火攻船等。南北朝時,西魏與東魏交戰,西魏的縱火船從上遊下來,燒東魏的浮橋。東魏時用100只配有長鏈和鉤子的船攔截,將縱火的船釘死拖上岸,使浮橋安然無恙。唐朝史思明造反,李光弼在河陽與他作戰。史思明在唐軍戰區用火燒浮橋,唐軍用大樹、長桿、鐵叉提前攔截工事。當史思明的縱火船接近浮橋時,所有的縱火船都被叉開,使其無法前進,他們迅速自焚,保衛浮橋。破壞浮橋對潛水船也有用。比如南宋初期,金兵南下犯事,在淮河上搭浮橋,運兵渡河;宋兵挑選了壹批善於潛水的士兵,遊到浮橋底,把船沈了,破壞了浮橋和原來的作戰計劃。此外,動用軍隊強攻和摧毀當地浮橋也是常有的事。

位於交通樞紐的浮橋也有很多軍事功能。比如明洪武初年在蘭州臯蘭縣西北修建的鎮遠黃河浮橋,壹直是西北重點。明朝的馬文升曾經說過:“通往陜西的路可以通到西涼,但是蘭州只有壹座浮橋。若敵用此橋,河西將被隔絕,難償之。”即壹旦鎮遠浮橋失守,甘肅河西走廊等大片地區將失守。因此,除了對員工的維護和管理,歷代王朝還派兵把守重要的浮橋。比如清朝時,東北的遼河、渾河、太子河、大淩河等河流,都有數十名水兵被派去守衛浮橋,這些河流都歸海軍管轄。對於黃河、長江上的浮橋,州政府的官員經常及時向朝廷報告情況。宋朝皇帝也主張獎勵維護浮橋有功的人,懲罰因保護不善被水沖走的人。宋朝大觀三年,惠宗皇帝曾規定,毀壞浮橋的將官判兩年徒刑,發配千裏,不修浮橋者賞壹百扳手;宣和三年,又對黃河上天成、龔升兩座浮橋保護不力的官員降職,給失職者100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