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中國古代的十二個圖書館館都是。

中國古代的十二個圖書館館都是。

1,北京文遠館

文遠館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華門文華殿後面,是紫禁城內最大的皇家圖書館。它是我國古代漢宮建築的精華,坐北朝南,其櫃體體系仿自浙江寧波樊氏天壹閣。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皇帝下詔藏書,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九年,下詔建庫。乾隆四十壹年(1776),修建了文華殿後面的宮室圖書館,乾隆皇帝賜名文遠閣,用來存放第壹部《四庫全書》精本。

在中國古代,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文遠館的琉璃瓦用黑色作為防火的象征。灰色的外墻,綠色的柱廊,雕花的窗欄,莊重典雅,屋頂彩畫繪有河馬負書和書法卷軸,呈現出悠遠淡泊的意境。

文遠亭在乾隆四十壹年(1776)建成後,皇帝每年都在這裏舉行宴會。四十七年(1782),《四庫全書》完成時,乾隆皇帝在文遠館設宴犒賞編纂《四庫全書》的各級官員和參與者,盛況空前。

《四庫全書》編纂完成後,最初用了六年時間抄寫了四本原版。除壹個文遠館外,其余三部分分別存放在文遠館、金文館和文水館,四館又被稱為“北寺館”。後有三冊藏於文宗閣、文慧閣、溫嵐閣,稱為“南三閣”。七本書已經丟失或被圖書館收藏。文遠館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2.遼寧省沈陽故宮文髓閣

文水閣位於沈陽故宮,其建築結構與文遠閣壹樣脫胎於天壹閣,建於1781。

溫穗閣有“溯流求根”之意。甘龍在《文隋歌集》中說:“四亭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深,若源,若津,若溯,皆起於水。”

袁世凱在北京稱帝後,文隋閣的《四Ku全書》到了北京,成了國賊袁世凱的禮物,文化典籍蒙上了濃重的陰影。1922年,在故宮無人問津多日的《四Ku全書》被清朝盯上,想賣給日本人。在這個關鍵時刻,北京大學教授沈建世挺身而出,以壹個知識分子的民族文化良知和愛國情懷,大聲疾呼,挽救了國寶的命運。1931年,在張學良等人的號召下,《四庫全書》回到了它的“家”文隋閣。“九壹八事變”,東北淪陷,文歲閣落入日本人之手。新中國成立後,文的《四庫全書》才真正回到人民手中。1966 10,中蘇關系緊張,出於戰備需要,這本書從沈陽故宮文水閣運抵甘肅。現存於甘肅省圖書館。

3.北京圓明園文遠亭

1861年165438+10月25日,壹位須發皆白的老人憤怒地寫道:“有壹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入圓明園。壹個強盜搶劫財產,另壹個強盜放火。好像贏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偷了。他們大規模掠奪圓明園,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平分。”

這個老人就是雨果,他的矛頭直指1860年英法聯軍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火燒圓明園。那場染紅夜空的大火,不僅是民族之痛,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壹場浩劫。在這場大災難中,壹座圖書館也在火焰中變成了碎磚碎瓦。

圓明園的這個圖書館叫文遠館,建於1774年秋,次年春完工。乾隆皇帝把第三本《四庫全書》藏在這裏。

據史書記載,文遠閣《四Ku全書》頂部印有文遠閣寶和古代皇帝的印章。頁末印著“圓明園寶”和“新天法師”。甘龍喜歡浮華和奢華,自從文遠亭修復後,他多次來到圓明園享受生活和閱讀。

鹹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面對月宮般的萬園之園。像壹群猙獰殘忍的野獸,在花園裏四處掠奪焚燒,黑煙籠罩了北京的夜空。文遠館及其珍藏的《四庫全書》也未能幸免,最終化為灰燼。這是人類文化史上的壹場浩劫。

現在,陰郁的大火早已消散,只留下文遠館的壹塊地基,在蔥郁的草叢中向每壹個路過它的人講述著昨天的故事。

4.河北承德金文亭

文錦閣位於熱河宮(今河北省承德市)平原區西部,建於乾隆39年。

於(1774)仿浙江寧波天壹閣而建。它不僅是清代重要的圖書館,也是壹座特色鮮明的小花園。曾經有《四庫全書》的收藏,還有經、史、書、集的分類,藏書3503種,79337卷,363萬冊,是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產。李鴻(乾隆皇帝)在《金文亭記》中寫道:“欲從枝中尋溪溯源,必先關心知其津。”這句話的意思是“金文”。

文錦閣是兩層的亭子,其實是三層的亭子,中間是暗樓。暗地板是楠木做的,可以防止蟲蛀,是收藏書籍的地方。這個亭子的設計是根據《易經》“天生水”“六成土”的說法,將壹樓的六楸分成六個單間,將頂樓的六楸連成壹個大間,用“土六”“天壹”滅火。文錦閣四周有圍墻,坐北朝南,三面臨水,自南向北有門廳、假山、水池、文錦閣、碑亭。在亭子的東北方向,有壹個水門與別墅的水系相連。亭子前的池子裏的水很清澈。人們在亭前的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見壹彎新月隨波浪搖曳,天空卻陽光明媚。原來這是園丁在池南假山上開出的類似上弦月的半圓形缺口,利用光線在水中形成了下弦月的倒影,構成了“日月同輝”的奇特景觀。

在文錦閣,原本收藏了壹萬卷《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套《禦詩》,1785也在這裏收藏了《四庫全書》。1915年,葛《四庫全書》由國民政府內務部運回北京,存放於古物保存所,後轉到新成立的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的前身)保存。所以今天,它成了國家圖書館的珍寶。收藏的古今圖書,早年都被軍閥賣過。

5.江蘇鎮江文宗閣

文宗閣位於江蘇鎮江金山寺,建於1779年。閣樓模仿“天壹閣”,與兩側的回廊和亭前的門樓組成壹個四合院。圖書館面朝長江,雪浪滾滾,遼闊無邊,樓後懸崖奇偉雄偉。乾隆皇帝來到文宗閣,滿是詩情畫意,寫道:“這裏海納百川,此地真不愧此文。”

然而,沈醉於康乾盛世景象的乾隆不會想到,他之後的清朝正在逐漸走向衰落。1842年,英軍炮轟鎮江,文宗閣藏品受損。3月31,1853,太平天國羅大綱將軍強攻鎮江,文宗閣、四庫全書手稿被戰爭的硝煙燒成灰燼。

時隔160多年,文宗閣於2011重建,昔日的風采重現鼎盛時期。

6.江蘇揚州文慧館

文慧亭建於1780,在古城揚州宮禦花園內,上面刻有“文慧亭”和“東墻流徽”字樣,並收藏古今圖書和《四庫全書》。

文慧館和其他圖書館館壹樣,外表看起來是兩層,但實際上是利用兩層之間的上下兩層偷偷設計了壹個夾層,這樣內部就分成了三層。人們不禁贊嘆清代高超的建築設計藝術。壹樓左右擺放經學部,中間是歷史部,左邊是分館,右邊是收藏部,在頂樓,井然有序,利於讀書人閱讀。

1790年,乾隆上諭說:“儲櫃之書,壹經集齊,即命本省願讀中書之士,準於櫃中抄錄,不得私自帶回,以致稍有損失。”在文慧館存在的70多年裏,有壹位學者進出文慧館,汲取精華,傳承文化。從進步的意義上說,文慧閣的各種書籍就像種子壹樣,在江南的文化土地上開花結果。

1854年,文慧館及其藏書毀於太平軍的熊熊大火。

7.浙江杭州溫嵐館

溫嵐館位於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它是清代為收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收藏館之壹,也是江南三館中唯壹幸存的館。七座皇家圖書館中最晚的是溫嵐館,建於1782,位於杭州西湖鼓山聖音寺,次年完工。它是壹座重檐歇山頂的建築,布局顯然是別出心裁、深思熟慮的。亭前假山疊翠,小橋流水,壹座神女峰假山立於澄清池中。池旁有亭子,碑正面鐫刻乾隆題寫的詩詞,碑背面鐫刻《四庫全書》聖旨。

鹹豐十壹年(1861),太平軍攻克杭,溫嵐館與軍營無異。這些士兵並不關心保護這座建築和他們收集的書籍,大量書籍散落壹地。面對國寶的危急形勢,藏書家丁申和丁丙挺身而出,不惜重金,在大街小巷尋找國寶。下大力氣補壹些破損的書。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增補了34796種圖書。浙江圖書館館長姚謙繼張宗祥之後又任了七年,史稱“茅毅布抄”、“桂海布抄”。完整的四庫全書,經過兩次復制,濃縮了國家圖書館的精華,是世界上最好的壹部。目前,世界上僅存溫嵐亭和《四庫全書》這三座江南亭子,成為“東南瑰寶”。

8.範在浙江寧波的“天壹閣”

“天壹閣”之名,取其意於鄭玄《易經》中“水生於天”的說法,因為火是圖書館最大的災難,“水生於天”可以用水代替,所以取名“天壹閣”。天壹閣是中國最早的私人圖書館,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世界三大最古老的家庭圖書館之壹。占地26000平方米,建於明中葉,由退休的兵部右侍郎範欽主持。

僅天壹閣壹家,就以其30萬冊古籍,壹掃中國現存圖書館的所有輝煌。天壹閣的歷史至少有兩件事。壹個是清代的《四庫全書》編纂。天壹閣贈送古籍600余部,其中96部被收入《四庫全書》,300余部被收入目錄。二、天壹閣的藏書和建築結構受到乾隆的高度贊揚,乾隆命人勘察天壹閣的房屋和書櫃的風格。以此為基礎,在京、沈、承、揚、鎮、杭等地修建了文遠館、文遠館、金文館、文水館、溫嵐館、文宗館等七座皇家圖書館,收藏《四Ku全書》。天壹閣名揚天下。

山東聊城楊以增的海源閣、江蘇常熟瞿的銅劍樓、浙江八千卷樓、浙江盧氏樓,合稱清代中國四大私家藏書樓。

9.海源閣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聊城古城的中心。由清代江南河總督楊以增於道光二十年(1840)創建,總藏書4000余種,22萬余卷。碑刻書畫不計其數,收藏之豐富“天下第壹”。20世紀20-40年代,海源閣屢遭兵匪搶劫,珍寶散落,建築損毀。只有壹小部分被轉移到北京圖書館和山東圖書館。1992 10,聊城集資200萬元按原結構風格重建原址,開始正式向遊客開放。

10,江蘇常熟瞿《青銅劍樓》

秦鐵銅劍樓是清代四大私家藏書樓之壹,建於清乾隆年間,建築面積285平方米。它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創始人瞿原名“田玉齋”,瞿家五代館主淡泊名利。他們享受了200多年的藏書和讀書,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讀書、藏書、刻書、護書、贈書”,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除部分圖書被劫外,大部分是建國初屈後人捐贈給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常熟圖書館的。

11,浙江省杭州市石鼎卷樓8,000號

清代,浙江丁國典對其宋遠祖丁鶚的八千卷藏書十分推崇,將其所建圖書館命名為“八千卷樓”。清鹹豐十壹年(1861)被兵滅。丁國典之孫丁丙,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

八千體量建築包括唐家輝的八千體量建築,其後的八千體量建築,再後的八千體量建築。唐家輝的八千卷樓收藏了《四庫全書》收藏和收錄的書籍,後者的八千卷樓收藏了《四庫全書》沒有收藏的書籍,規模較小的八千卷樓收藏了宋元版、明版、舊鈔、校本、手稿等珍本書籍。八千卷樓裏的宋元期刊不多,但特色豐富:①收藏四庫藏書樓的修訂書。這些手稿上往往蓋有翰林院的印章,有的還經過校對修改,以便後人看到當時的圖書修訂規定。②收集浙江地方文獻。(3)收藏名人手稿、名人校本、紙幣。八千卷的樓裏不僅有大量的書,還有各種版本。除了藏書,丁丙壹生刻書200余種,編書20余種,著述10余種。館藏主要有《武林外傳》、《武林遺風(前後)》、《西陵遺風》、《當歸草堂醫學叢書》、《當歸草堂叢書》等。他的著作主要有《珍書室藏書》、《禮記經典集》、《九思經中住論》(佚文)、《說文傳韻譜註》(佚文)、《唐三漁歌》等。鹹豐、光緒年間,丁丙與其弟丁申* * *在戰爭中收集了文瀾閣中遺失的《四全書》,並輔以註釋,使文瀾閣中的《四全書》得以恢復原貌。

光緒三十四年(1908),兩江總督段芳應清政府之邀,在南京創建江南圖書館(今南京圖書館)。這是陸心源收藏的宋麗房子賣到日本後的第二年。為了防止古籍再次外流,端方把這八千冊藏書買進了江南圖書館。八千卷建築目錄主要包括丁丙的《善本集》和丁仁的《八千卷建築書目》。

浙江吳興盧氏松樓12

清末魯新垣在中國的圖書館之壹。以宋代為樓名,意味著宋代的刻本多達200種。但實際上比這個數字要少。魯藏書多為滬上俞宋年間易所收,多為書店所藏,為甘家蘇州黃陂烈士李巨、瓚水月亭、兀顏姓樓、顧之逵小閱堆等四大名人舊藏,彌足珍貴。光緒三十三年(1907)六月,樓、守賢閣藏書15萬卷,均由陸心源之子陸以10萬元賣給日本巖崎靖家堂圖書館。

13,江蘇蘇州顧的《過雲樓》

國雲樓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圖書館,素有“藏書江南天下,國雲樓藏書江南第壹”之稱。國雲樓以收藏珍貴書畫聞名,享有“江南第壹”的美譽。值得壹提的是,雲樓內部還有壹個密室,家裏的書都放在密室裏。顧的善本保存得極其完好,幹凈如新,宋的紙張潔白,字大悅目,是藝術珍品。其中,《錦繡花谷》出版於南宋惜春十五年,是國內外最大的宋代書籍。這部《宋代百科全書》把現存百科全書的年代推到了歷史的極限。

1951、1959年,顧後人經過雲樓,兩次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300余件精品書畫。150多年後,藏品中的字畫珍品有了最終歸宿。但在隨後的幾十年裏,雲樓世代秘藏的珍稀古籍約有四分之三被轉移到南京圖書館收藏,民間留存的圖書達170余種,由嘉德公司收藏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