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榆次文廟裏的那些東西

榆次文廟裏的那些東西

文廟是為了紀念和祭祀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寺廟建築。在朝代更替中又稱為文廟、夫子廟、智聖廟、先聖廟、文軒王廟,尤其是“文廟”的名稱,是儒家活動的場所。

孔子提倡“以德治國”,以德治國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他的儒學被歷代封建王朝奉為圭臬,所以作為國家大事來對待。到了明清時期,每個州、府、縣都有孔廟或文廟。其數量之多,規制之高,建築技術和藝術之輝煌和精湛,在中國古代建築類型中名列前茅,堪稱建築傑作,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中國有1,600余座孔廟(日本和越南有400余座),保存完好的只有300余座,21座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南京孔廟、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吉林孔廟並稱為中國四大孔廟。

榆次文廟,位於市內龍王廟街(現屬榆次老城風景區管轄)。始建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是榆次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也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宋代以後,金、元、明、清、民初相繼擴建修繕,逐漸擴大到南北90米、東西64米的範圍。主要建築有淩杏門、狀元橋、儒倉、明倫堂、靜宜堂等。主體建築是大成殿。

到1990年底,文廟內殘存建築有:大城門(薊門)、興興門、池畔、狀元橋、明倫殿、東、西廂房(各五間)、古塔壹座、石碑兩塊。

榆次二中的老校址壹直占據著文廟的壹部分遺址。2003年,榆次二中遷至城北的文遠街。時任榆次區委書記的耿彥波先生,修復榆次老城區,拆除二中所有舊校,重建或修復馮明書院、榆次文廟。

榆次歷史上有皇帝和皇後:劉知遠(895-948),後漢高祖,榆次左夫村人,沙陀人。五代十國時期,後漢開國皇帝劉維稱帝後改名劉維。李三娘(約913 -954):李,榆次人。漢高祖之後的劉知遠皇後。劉知遠與李的愛情故事被劉改編成《劉知遠大白兔》等歌劇。

榆次歷史上有壹位狀元:後漢甘祐年間的狀元王璞。

榆次歷史上出了很多名臣,比如清末武陟的官員張彪(1860 ~ 1927)。字虎臣,榆次西佐甫村人。曾任湖北巡撫、陸軍副司令員。1911年武昌起義時,他率領禁衛軍和起義軍進行了反擊。南北協和會後,他離職,在孫迪溥儀曾經居住過的天津日租界建起了“張遠”。

榆次歷史上有不少教育家,如車巒村人常林樹(1869—1927),光緒二十九年(1903)進士,但未赴任,回鄉辦學,從事教育事業。榆次馮明書院更名為“馮明”。

曾經的榆次文廟,東邊是焦裕齋和明倫堂,西邊是巡檢齋和文昌殿。在大成殿前,有壹個供祭品的平臺。大成殿左右兩側有遊廊,供奉孔子七十二賢人。古樹參天,綠樹掩映,典雅古樸,莊嚴肅穆。榆次二中成立之初,包括20世紀50年代初,文廟的建築被用作教室和辦公室。直到1956+2月平房教室建成後,二中教室才徹底搬出了文廟東西兩側的廂房。直到2003年,榆次二中占用了文廟的部分工地作為倉庫和學生自行車棚。

“前程似錦”壹詞出自《孟子》、“學派、徐、周曰堯;學是三代* * *,所以清楚人情關系也清楚,人在上面清楚,王在下面接近。”

至少自宋代以來,文廟、書院、國子監和龔雪都以明倫堂命名講堂。在寺廟與學問融為壹體的中國古代,各地的孔廟不僅是祭祀孔子這位大聖的場所,也是地方官學。大部分本地學生都會在裏面學習。明倫堂作為《任明論》的講堂,是當時參加科舉考試的社會精英獲取知識和智慧的莊嚴而神聖的講堂。十年寒窗,讀書人都希望自己能通過科舉到達朝廷,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社會理想。

2007年9月8日上午,榆次二中首任校長金開復和五、四年級300多名校友在文廟(二中舊址)立碑勸學,並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時任榆次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張增祥,時任教育局局長吉傑,時任校長郝武偉等出席了揭牌儀式。之後5、4年級的校友在新學校舉行了聯誼會。)

“題詞勸學”題詞如下:

金秋的定海,節日遇上白露,五四年級的師生回到母校相聚。

看到新搬遷的校址,現代學風純正,充滿活力。

回想那壹年,我這壹代人年輕,進了學校。

以古寺古宅為家,壹切都會因為醜陋而簡單。

其間,教學與建校同步進行,讀書伴隨勞動。

好在名師傳道解惑,學生求知若渴。

所以,離開學校,加入WTO後,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我壹直在為我的國家擔憂。

經歷人生,還能廉潔奉公,是母校熏陶的結果。

新世紀伊始,民族復興,任重道遠,科教興國,和諧進步,已成為中國人的共識。

二中是壹所新學校,積累了很大的成績,獲得了很大的聲譽。資金充足的示範中學是人生的壹步。

這是儲存知識,整裝待發的開始。

學弟學妹青春寶貴,但考名校還是很難,要不辜負國家的恩情和希望。

暖室寒窗,博學勤學,日日三省,求真快。

要知道根實才能種樹,玉不琢不成器。

馮夫人很難不感嘆古稀之友。(馮富,男,戰國晉國人,好虎。這裏的“馮太太不好過”是指她回不去學生時代了。)

只希望同學們以後都好好努力,蒸蒸日上。

今天借寒山片石祝賀母校感動,人才濟濟。

(榆次二中第壹位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