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我想了解壹些關於鎮江焦山的情況。

我想了解壹些關於鎮江焦山的情況。

鎮江焦山門票50元

焦山是“京口三山”之壹,以其自然風光和古樸典雅而聞名。它位於城市的東北部,聳立在長江的中心,與夾江、象山隔江相望。這座山高71米,周長2000多米。因東漢焦廣隱居山林而得名。碧波萬頃,樹木蔥郁,綠草如茵,青山環繞,碧玉漂浮在江面上,是萬裏長江中唯壹壹個四面環水的旅遊島。“萬川東註,壹島中立”,素有江南“水上樂園”之稱。身臨其境,真有中流砥柱的感覺,就像身在普陀仙島,贏得中外遊客的贊嘆。

焦山之所以享譽海內外,原因之壹是焦山巍然屹立於江心,至今仍是“中流砥柱”,是氣勢磅礴的“鎮江之石”;另外,寺廟幽幽,樹木蔥蘢,水域遼闊,環境優美,就像水中的人間仙島。其次,因為角山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和著名的歷史遺跡,摩崖石刻聞名天下,石碑之多不亞於墨寶,是江南最大的碑林,僅次於古都Xi安。其中,素有“碑中之王”之稱的碑碣《厝合銘》,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筆法之美是“書法家之冠”,蘊藏著豐富的珍貴史料和書法藝術價值,故稱“書法山”。第三是角山多禪寺的亭臺樓閣。有定慧寺、碧峰寺、自然寺、玉峰寺、祥林寺、海雲寺等十幾座寺廟。鄭板橋有詩說:“嶠山十五間靜室,家家有竹籬……”每座寺廟都以僧侶聞名,他們擅長詩歌、音樂、象棋、書法和繪畫。清代禪僧是幾谷,靜六僧是著名畫家。河州是拓片專家,壹時都享有盛名。鄭板橋、柳亞子、康有為等人都曾就讀於焦山。焦山還辦了壹所佛學院,很多徒弟都是來這裏受戒的。因此,焦山被稱為“文化山”。亭臺樓閣有華嚴閣、觀瀾閣、文昌閣、集江樓、東升樓、禦碑亭、懷英書店、黃葉樓、乾隆宮、扶余齋、枇杷園、蝴蝶廳等,點綴山川,為自然景觀增添絢麗色彩。故古人亦稱焦山十六景:華嚴月色,鼎輝潮聲,山門松影,寺中槐蔭,海韻墨寶,碑刻石屋,西海岸遠景,東麓新林,江亭禮佛,洞求仙,自然所問,隱居,危樓觀日,香枯樹,香林園,別風梨園。所以,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在這裏寫下了“無盡的躲藏”二字,耐人尋味。日本長老森本懷戀地說,“角山是我的第二故鄉”。

焦山的寺廟、亭臺樓閣等名勝古跡頗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林之中,所以有“山包寺”的諺語。焦山和金山不壹樣,焦山高大雄偉,金山小巧玲瓏;嶠山以青翠竹木取勝,金山以輝煌塔寺建築爭其長。自古以來,角山就有“山裹寺”和金山“寺裹山”的民間流行說法。

焦山還有珍貴的“四經”。古寺(定慧寺)為明代建築,主體建築為青瓦柱,十分古樸。古樹(六朝的柏樹、宋代的槐樹、明代的銀杏)大多形態奇特,散落在水邊山坡上的寺廟前後,給山寺增添了壹層靜謐蔥郁的色彩,非常適合遊客休憩。此外,還有古代碑刻、摩崖石刻,都是世界著名的。

嶠山屹立於大江之中,自古以來就是軍事重地。唐代潤州刺史與鎮江節度使歷史混為壹談。建造了30多艘艦艇和戰艦,5000多名海軍官兵在河上接受訓練。南宋德哲元年二月,元軍攻陷鎮江後,宋杭元將軍張士傑於同年七月率領大批戰船在焦山與元水師決戰,表現出“焦普險租船港,宋王朝興亡陷灘”的英勇鬥爭。南宋抗金英雄韓世忠率領數千名官兵駐守焦山,抗擊金兵,成為歷史佳話,在英國流傳了幾代人。明朝鄭德四年(1519),七月十六日,因江西王寧叛亂,直隸尤都時宇叢瀾親自率領江淮壹帶水兵在嶠山河上進行演習。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英皇發動長江入侵戰役。當英國軍艦入侵長江時,守衛焦山的數千名青州兵、旗兵在副總司令海陵的率領下,英勇抵抗,沈重打擊了英軍,在近代反帝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頁。

巍峨的山峰、深邃的天然護城河、嶙峋的巖石、美麗的鮮花和芬芳的色彩,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到秋月,艷紅的楓樹和盛開的菊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贏得了詩人“焦山滿秋,但其葉不同。”。霜楓開春花,古寺展新貌。1953焦山公園是園林局在山麓新建的。園內有假山、池塘、曲橋、渡亭、溫室、果園、苗圃、菊壇、松徑、竹林等美化基地,使焦山更加美麗、生機勃勃、郁郁蔥蔥。江上加帆船,龍舟競渡,塞壬爭鳴,翺翔天際,名魚躍入水中,帥鸛浮於空中,大雁浮於江面,美不勝收。

嶠山陡峭的懸崖,高聳在藍色的海水中,的確是英雄主義的“支柱”。它以其美麗的風景,宏偉的寺廟,亭臺樓閣,千年古樹,摩崖石刻和碑林墨寶,贏得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光和娛樂。定慧寺(焦山寺)始建於東漢興平年間,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原名福賽吉,宋代稱普濟寺,元代稱焦山寺。清康熙南巡焦山時改名為定慧寺,壹直沿用至今。“定智”壹詞取自佛教的“命由戒定”,因定智與默照相結合,故意為等智。“定”的意思是排除壹切私心雜念,思想高度集中;“智”就是通過“聞、思、行”三種途徑來增長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綱領,可見“定慧”二字頗有深意。定慧寺規模很大。明代是它的全盛時期,有98座寺廟,3000名僧人,數萬名僧人參與禪修。此外,定慧寺兩側還有18座寺廟,稱為“十八間”。因此在佛教禪宗寺廟中地位突出,是我國著名的古剎。曾被譽為“十叢林”、“歷代祖庭”。

焦山旅遊路線

布波閣━ ━定慧寺━ ━冷冬泉━ ━禦碑閣━ ━觀瀾閣━ ━寶墨軒━ ━角山古堡━ ━華嚴閣━ ━摩崖石刻━ ━三照洞━ ━

布波亭

它是“海步柏楊”亭的簡稱,是定慧寺的山門。

從長江邊上與焦山對峙的象山腳下的渡口,不到五分鐘就可以踏上綠島——焦山。面對焦山門,壹對石獅子用紅漆畫守護著大門。門周圍掛著壹副清代光緒年間霸州廖倫寫的對聯,看上去古樸典雅。進入山門,正對著墻壁的是對聯的四個大字,是明代書法家胡茂宗所寫,意思是焦山像鎮海的壹塊石頭壹樣立在河中央,驅逐水妖,所以海不招浪。在佛教中,“海波不散”的意思是清凈世界。

定慧寺

從“海步柏楊”的亭子往東,我看到壹座千年古剎,即定慧寺,坐落在壹棵800年的銀杏樹下。墻上嵌有“恒海大行”四個大字,掛有“定慧寺”條幅。

定慧寺,原名普濟寺,建於東漢興平年間,距今壹千七百多年。玄奘大師唐代弟子、法寶紀來山創立大雄寶殿,宋代改名普濟寺。元代改名焦山寺,後毀於火。明朝宣德年間,僧人開始重修。清代,康熙南巡焦山時,寺名改為定慧寺,至今仍保持明代建築風格。雕龍繪鳳的大殿屋頂,是用小塊沒有釘子的快木做成的。設計很漂亮,有飛檐,有拱門。這種藝術在中國是罕見的。再加上殿內三尊金碧輝煌的大佛,大殿更是金碧輝煌。康熙帝手書的“祥林嫂”二字在燭光薄霧中閃爍不定。中間的釋迦牟尼、葉佳、阿難等塑像栩栩如生,兩側排列著數十尊新塑羅漢像,精致的長明燈高高懸掛在空中,銅爐中香煙繚繞,整個大殿顯得莊嚴肅穆,古剎空靈。廟前的兩棵銀杏樹已經有400多年了。

冷冬之春

在大雄寶殿西側原海雲堂的院子裏,有壹口名為冷冬泉的井。相傳是交廣煉丹取水之地,又稱煉丹井。其實這個地方不是泉,是焦山壹個和尚挖的井,模仿金山的中靈泉。因為焦山在金山的東面,所以它被稱為“冷冬之春”。以前金山和角兒山的和尚經常互相競爭,互相模仿。金山寺有蘇東坡的玉帶,焦山寺有楊壹清的玉帶。焦山有吸河亭,金山也仿吞海亭。冷冬泉的發掘是他們爭奪勝利的結果。

玉貝亭

定慧寺天王殿前是壹座木結構的古方亭,上覆琉璃瓦。亭子裏立著壹塊石碑。上面的題詞是乾隆皇帝第壹次南巡時所寫的《幽角山之歌》,背面是乾隆皇帝第三次來角山時所寫的《幽角山之歌》。因為是皇帝手書刻碑建亭,所以叫“禦碑亭”。在詩中,乾隆比較了金山和焦山的景色,認為焦山就其自然景觀而言,比金山更勝壹籌。它的文字說:

金山如謝安,春風醉在漢家;

焦山像Xi,光著肚子躺在東床上;

這對我哥來說很難,但對我哥來說很難。

如果我們談論山川的本來面目,我的意思是這是不存在的;

……

觀瀾閣

走過壹排楓樹,眼前是壹個精致古樸的庭院。壹株400多年前的古楓楊,高大美麗。這是乾隆南巡時住過的宮殿。這座宮殿是壹座兩層樓的建築。五十多年前,亭前沙灘未成形,亭外波濤起伏,故名觀瀾亭。上、下、東、南、西四面都有大型透明窗戶,可以在樓上長廊欣賞江景。視野開闊,近看花木繁茂,遠看江潮湧動,白雲流轉,山色秀麗。這真是壹幅美妙的圖畫。

包與“義和明”碑

寶墨軒又名焦山碑林,從觀瀾閣過壹個小橋,過壹個假山,就是藏在銀杏樹下的寶墨軒。曾是自然寺、祥林寺、玉峰寺、海雲寺的舊址。碑林中有歷代碑刻400余處,是江南最大的碑林,僅次於Xi安的碑林。這些碑文嵌在回廊亭中。有書法、美術、史料、歷代墓誌銘、石刻藝術等。,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建於唐代宜豐二年(677年)的《魏主碑》被譽為“初唐奇葩”,碑文完整,字體工整,是我國罕見的唐碑。

歷史書法家的題字很多,最著名的是東晉王羲之的《破邪序》。唐嫣真卿《塔上五言詩》30首,附* * * 44首;宋代著名畫家米芾題寫了《都市山林》的條幅;黃庭堅的《藏浣熊論》;蘇東坡的《題朱模後記》和《朱模自題》;兩件小石刻在元趙子昂;成親王書《送別詞》共有七篇,均為名家所作,色彩斑斕,各具特色。

碑林中,素有“碑王”之稱的義和明,是我國保存價值較高的“兩大碑刻”之壹,即南有鎮江義和明,北有洛陽石門明。相傳,《和何銘》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所寫。他壹生都喜歡養鶴。他家門前有壹個“鵝池”。他經常用池塘的水來洗筆,用大雁的優美舞蹈來豐富他的書法,所以他的詞被稱為“漂浮如雲,敏捷如龍”。有壹天,他去焦山遊玩時,帶來了兩只鶴,但它們都死在了焦山。王羲之很難過。他把鶴用黃絹包好,埋在焦山後山,於是在巖石上寫下了著名的“義和明”,以示悼念。因其書法精彩,立即被刻在山西的山石上。後來因為巖石開裂掉入河中,長期受河水沖擊,受風雨侵蝕,不斷被鑿。直到清康熙五十壹年(1712),鎮江知府陳彭年才派人從河裏撈起原石,只留下86個字,其中有9個字殘缺不全,但字體依然自然蒼勁,獨具壹格,是書法。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認為沒有所謂“義和明”,被視為“漢字始祖”,而曹石棉則認為“焦山的“義和明”是書法之冠”。《義和銘》碑因是隸書向楷書演變過程中著名的石刻之壹而備受古代書法家推崇,也是我們今天研究書法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焦山碑林所收藏的碑刻,無論從史料價值還是書法藝術價值來看,都是很有價值的,在海外也很有名氣。焦山也被稱為“書法之山”。

角山古炮臺

焦山東側山腳下,有嶙峋的石頭和八座臼堡,呈扇形,面向長江口。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臺。整個炮臺是壹個隱蔽的炮臺,每個炮臺都附有壹個小型彈藥庫,另壹個大型彈藥庫在炮臺南門以西。全身用混凝土分層水,堅固異常。抗戰時期,炮臺被日軍摧毀,現有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座堡壘建於鴉片戰爭時期,1840。當時清政府為了加強長江防禦,決定修建角山炮臺,與*山、香山、江都鬥天寺等其他炮臺成為壹隅。1842年,英軍發起長江之戰,英國軍艦入侵長江,壹度遭到*山、焦山堡守軍的抵抗和沈重打擊。角山炮臺守軍,面對70多艘敵船,毫不示弱,突然炮擊,但最後因為寡不敵眾,炮臺失陷,守島軍民1500多人全部死亡。帥攻占鎮江時,軍民拼死壹戰,英勇悲壯,引起了遠在大西洋彼岸的恩格斯的註意。他在《英國新遠征中國》壹題中熱情贊揚:“如果這些侵略者在各處都遇到同樣的抵抗,他們就永遠到不了南京。”焦山抗英堡是中國近代反帝鬥爭的重要遺址,也是鎮江人民英勇抗擊外來侵略者的見證。

華嚴閣

華嚴閣位於定慧寺西南,是壹座臨江倚崖的二層建築。“華嚴”壹詞出自《華嚴經》,比喻這裏“包羅萬象”的景色。樓上大廳是壹副“不歸之河,來自山西”的對聯,對建築的景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現在改成了“壹片浮玉,非常江景”。樓下是“福玉齋”素食館,挺有特色的。

華嚴閣是賞月的好去處,“華嚴月光”是角山最有詩意的十六景之壹。每當明月當空,江面上銀波滿天,波光粼粼,天空藍如洗。如果妳置身於玻璃和水晶的世界,就像進入了壹個仙境。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在此寫下“無盡藏”,寓意雙關,發人深省。

華嚴閣東側有“安音巖”,是壹個小山洞。洞內石壁上嵌有蘇東坡石刻和嶠山十六景詩,顯示嶠山勝景。焦山十六景分別是:山門松影、定慧潮聲、枯木春、華巖月色、祥林苑、海韻墨寶、自然問、危樓觀日、別峰果園、洞內尋仙、石屋藏碑文、庵中淮陰。

刻在懸崖上的石頭/雕像

在焦山腳下的沿河壹帶。全部為陡崖,有浮玉、棧道、觀音、壹鶴鳴等巖石,其中有千百年來歷代著名詩人的題詞。時間上有六朝、唐、宋、元、明、清;字體上有各種書法,正字、草書、隸書、篆書,內容豐富,就像壹場古代書法的自然展,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壹到扶余巖,就看到宋代書法家趙孟逵寫的兩個蒼勁秀麗的大字“扶余”。它的左邊是陸遊和遊客踏雪尋找“伊何銘”留下的題石題字,最引人註目。全文為:“呂武官、何德啟、,與漢、龍興,閏月二十九日,踏雪觀《和合鳴》,上置酒,篝火不歇。看著風,戰艦在陰霾中,他們徹底醉了。薄晚,劃船從坎羅吉返回。明年二月午後,禪師所刻之石將為書。”字氣勢磅礴,書法蒼勁有力。另壹塊石頭上是北宋書法家米芾看《易何銘》留下的碑文:“鐘鉉、易發、米芾、元佑韋辛、夏夢關山追書。”(鐘鉉和易發分別是北宋時期的堪羅寺和尚和金山寺和尚。)

在中國西北的臨江有壹座現代石雕。以剛毅的筆法,鐫刻五言詩:“為了不平等,呼號全中國,我來此歇壹歇,周遊世界。”這是1920年中國律師協會為廢除帝國主義列強的不平等條約四處奔走時留下的碑文。

三肇東

三照洞,又名焦公洞,位於焦山西麓,人們通往山頂的路上。

焦公廟最初建於焦山,裏面有壹尊焦公像。清順治十年(1653),邢和尚將焦公像移至三肇洞,焦公廟改為嘎蘭寺,倒塌,未修復。三照洞是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中秋節,由焦光後裔焦二昌修繕的。洞內有壹石像,身著深衣,兩側站著兩個男孩(文革中被毀)。現在洞裏的燒光是1979年八月成型的。他穿著隱士的服裝,腳上穿著涼鞋,右手拿著卷軸,舉止大方。形象生動。

相傳東漢末年,學士急得不肯做官,躲避動蕩,隱居鎮江。他學識淵博,醫術精湛,經常到山裏采藥,給身邊的漁民治病。每天在山上砍柴,靠賣柴為生,自力更生,生活很貧困。漢獻帝劉勰聽說過他的高姓。他三次請焦光做官,都被他拒絕了。世人說他承受不起三個字母,因此取名三個字母洞。據說皇帝第壹次來上諭時,焦光熬湯煮藥,以妻子生病為由推脫。第二次,我通過邀請朋友出去遠行來避免;第三次,焦廣臥病在床,以年老多病為由拒絕聖旨。為了紀念他,後人把喬杉的名字改為焦山。

壯觀的亭子

穿過三照洞,走上石階,半山腰有壹座六角亭,是明代天順年間修建的壯觀亭閣。亭子的名字取自李白的《我登上頂峰》。我縱覽整個世界”的詩歌。遙望亭子,南有鐵甕,北有瓜州,西有金陵,東有海門,可以看到白水青山。山川景色匯聚於此,自然壯觀。亭柱上刻有三副對聯:“江天* * *壹目了然,心曠神怡”;“中流砥柱鎮,這裏這麽窮;海門吞夜月,得江秋月”;“金山* * *這條河,太後來找五色龍”;嬌山風光的氣勢,形容得淋漓盡致。

亭旁有壹株千年古柏,名曰六朝柏。它挺拔,像壹只昂首挺立的角龍。千余年來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自成壹景。宋軼詩人曾為此寫過壹首詩:

壹株六朝瑤郊松,多埋於壹坐,以石封之。

不要帶著眼光飛走,前世在天龍。

萬佛塔

萬佛塔位於焦山頂,高42米,海拔70.4米,建築面積583平方米。

萬佛塔是明清江南風格的古塔。有七層八面,上面是天宮,下面是地宮。塔內有兩套樓梯,分上下,外面有欄桿。每層有四條走廊,八面觀景,欄桿俯瞰,江天盡收眼底。夜晚,八束光線從天而降,將路人引入歧途。

萬佛塔庭院有前後門廳、左右碑廊、廂房,錯落有致,與塔相映成趣。前後門兩側墻壁上嵌有“不要興風作浪”“中流砥柱”等八個蒼勁有力的石刻大字,進壹步體現了盛瑞萬佛塔的莊嚴豪氣。

別峰庵(板橋閱覽室)

在角山,有壹個獨特的方形四合院,叫“別峰寺”,在別嶺山上,被竹子環繞。其他山峰是指這座山不同於焦山頂的主峰(東峰和西峰)。清代大畫家、大詩人鄭板橋曾在此求學,別峰寺因此得名。

別峰寺建於宋代。宋代僧人佛印大師有詩:“無處可尋,誰是向導?”。後會有期,學問,原在別峰寺”。明代張昭還有壹句詩:“竹密無路,雲忽開至門。"轉向庭院,我看到了壹座孤峰. "深山中的孤廟,孤峰寺,寺北側有三間小房子,天井中有花壇,兩棵桂花樹,竹子栽培,環境幽雅。這裏是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在雍正年間求學的地方。目前樓道門上掛著“鄭板橋閱覽室”的橫幅,還掛著當年鄭板橋手書的對聯。面對這種情況,想起書店的老朋友,不禁讓人大有物是人非的感覺。

鄭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年間進士。他擅長畫朱蘭,書法集隸書、楷書、行書於壹身。他的字、畫、詩被譽為天下“三絕”,是“揚州八怪”中最著名的。他熱愛在焦山修行,留下了許多朱墨的畫和詩。他的詩《畫竹天然寺》說:

焦山有十五間靜室,各有竹籬。畫出紙來,飛起,欲掃夕陽空。還有他書法的拓片“難分難解”“輸了是福”,人們爭相購買。此外,鄭板橋還為老自然寺題對聯:“山光吹臉因新雨,河水回頭晚潮。”同時,我還在過去的海神廟寫了對聯:“楚頭,壹座青山坐;淮南江北,半池秋水在沏茶。”這些精彩的故事,常常被後人稱道。

白壽館

位於焦山西北,別峰寺下。亭子是磚砌的方形亭子,四周有墻,墻與亭檐之間用瓦砌成壹排古壽字,東、西、北三面墻上有拱門,兩條山路貫穿其間。南墻內墻中間嵌有四塊豎石,刻有100個不同的篆字,巧妙巧妙。條幅上有“白壽亭”三個大字,北門上刻著“水雲深處”四個字。現在亭子裏有石凳供遊客休息。

相傳這個亭子的來歷是清朝末年,好學士範某看到焦山腳下的別峰寺山路十分崎嶇,很難攀登,於是捐資在華鋼鋪了壹條石頭山路,到達別峰寺。住持為了表示感謝,建造了這個白壽亭。

西江塔

西江樓矗立在膠東山頂,原名西江閣,又稱西江樓。因亭內四面皆有木雕佛像,故人們又稱四面佛亭。建築為八角形,整體結構為水泥仿木,有樓梯盤旋而上,回廊為四道,八面有景。該建築共兩層,上層橫幅上刻有“西江樓”字樣,下層橫幅上寫有“江山勝”。遊客登上大樓,遠眺長江南北美景。江北壹望無際的綠色田野,縱橫交錯的建築,壹望無際的綿延,江南青山綠水,青山綠水。這裏視野開闊,天氣多姿多彩,讓人心曠神怡。如果在夏天的早晨上樓看日出,別有壹番風味,壹直為遊客所稱道。清代著名學者齊顏懷寫過壹首詩贊美:

望著東方的大海,扶桑倒了壹粒藥丸。

我登過岱嶽山頂,不如這樓的景色。

水汽甚至是白色的,輝光照在墻上。

遠遠聽見晨鐘動,江面闊,鷹在盤。

清同治年間,長鎮領導水道沈秉誠將亭子改建為建築,寫下了西江塔的故事。他在筆記中說,我在鎮江訪問期間,常常想帶著酒去參觀焦山。由於業務繁忙,我沒能這樣做。今年春天稍有空閑,就邀了幾個同事來到焦山,披上荊棘,爬上巖石,盤旋而上,散步休息,終於到了山頂的四面佛閣。因為四周都是樹木,亭子雖然在山頂,卻無法俯瞰周圍的景色,同時亭子也已經傾斜到要掉下去了。所以會捐款把亭子翻過來改造成建築。爬上樓俯瞰大江,看到壹望無垠,眼睛壹下子睜大了。這座建築仍被命名為“吸河”,因為舊名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