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中國古代的九大道觀是什麽?

中國古代的九大道觀是什麽?

武當山、中嶽廟、華山、三清山、白雲寺、青城山、廬山、廬山、鐘南山、綿山、峨眉山、崆峒山、樓觀臺、重陽宮、天桂山、武夷山都有道觀。

1.白雲寺

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軸線上,其次是牌坊、山門、靈宮。玉皇殿、舊法殿(七真殿)、秋祖殿、四禦殿。有大大小小50多個大廳,占地約20000平方米。它是通過吸收南北寺廟和園林的特點而建成的。大殿金碧輝煌,雍容華貴,殿內裝飾有道教圖案。其中,於斯殿為兩層建築,上層名為三清閣,收藏有明代正統年間出版的道經。丘祖殿是正殿,裏面有壹尊丘處機的泥塑,雕像下面埋著丘處機的遺骨。

清代重建白雲觀時,細節裝飾彩畫中仍采用道教圖案,如靈芝、仙鶴、八卦、八仙等。觀內有大量碑碣,如重修碑、捐產碑、穆產碑、香火碑等。,它描述了視圖站點的體系結構變化。這裏現在是中國道教協會的舊址。

2.世界青城山道觀

四川青城山,素有“人間天堂”、“人間仙境”、“青城山靜於世”之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部。古稱張任,方圓境內主峰海拔100米,是邛崍山的壹個分支,北有岷山,北有連峰,青林,0800多米。城外群峰環繞,山中樹木蔥郁,山路兩旁古樹參天,遮天蔽日,群峰環繞,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為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千山風景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後山自然風光神秘而美麗,原始之美如世外桃源。

壹踏進青城山的大門,妳就明白為什麽會有“青城山靜於世”這樣的說法了。靜靜的山,靜靜的水,靜靜的林,靜靜的亭,靜靜的橋,靜靜的路...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青蓉略》中驚嘆於青城的“奇綠”,那是壹種“似欲滴而不動”的綠,引人入勝。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壹,也是道教名山。公元143年,“石天”張玲來到青城山,選擇了青城山的幽深之美,進行傳教。青城山成為道教的發源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至今,數十座道觀保存完好,大量歷史文物和近現代名家手跡被珍藏。可以說,青城山是壹座跨越千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館”。

沿著青石板鋪成的山路,山澗自上而下流淌,山風颯颯穿過樹林。風、雨、流水混雜在壹起,似乎是天籟之音。因為道教崇尚淳樸自然,青城山的道觀樓閣深藏在郁郁蔥蔥的枝葉中,感覺特別幽深。大多數建築都是由自然材料制成的,如竹子、藤條、樹皮、樹根等。,沒有任何人工的裝飾,而且它們與周圍的山林和泉水很和諧。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導致這裏的飲食更養生,更偏愛藥膳,對廣東人很有吸引力。道家習慣用瓜果類的花做食物,如銀杏、板栗、獼猴桃等,據說有強身健體的功效。所以青城山的銀杏奶酒燉雞(即獼猴桃酒)壹定要嘗嘗。特別推薦青城山的泡菜采用當地天然蔬菜,酸中帶甜,清脆爽口,常吃可以解悶清腸。

中國的名山總是和名人聯系在壹起。壹座美麗的山,如果沒有名人軼事的搭配,就沒那麽有趣了。所以青城山很多道教建築都和名人有關。建於唐代的祠堂,環境清幽,是求仙修寺的絕佳之地。唐朝的公主、宋朝的名士都曾隱居於此,拋離塵囂的雜念,伴著真武八仙的痕跡,在殿中,追逐著仿佛觸手可及的夢想。

除了環境幽靜,青城山的武術和氣功歷史悠久。在中國四大武術流派中,它是最早的,歷經2000多年的錘煉,集武、易、醫、丹、氣於壹體。所以世人有“南武當,北少林,峨眉為佛學大師,尋根於青城”之說。雖然沒有機會見識青城派武功的絕技,但餐廳裏普通服務員的泡茶技術還是讓大家大吃壹驚:只見她扭腰、翻手、彎腰...就像她在練習武術壹樣,在此期間,從長長的壺嘴流出的每壹滴茶則都流進了杯子。

3.龍虎山上清宮

著名的道觀。位於江西省鷹潭市南貴溪縣龍虎山上清鎮東部。最初,它是張天師道陵的草堂。第四代生在此設傳壇,每隔三元升傳壹次。唐朝會昌年間(841-846),這裏確立了真神仙的概念;宋代祥符年間(1012),更名為上清觀;在仁宗天盛時期(1023-1032),第二十五代張天師錢耀曾觀。哲宗元佑元年(1086),石天二十八世張敦福重修,但均未能考中。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重建於上清鎮東;鄭和三年(1113),升級為“上清正壹宮”。南宋時,高宗在燕年間修建,寧宗在慶元、嘉定年間修建。端平二年(1235),李宗送給內努壹份大禮,派太乙宮的高士義如剛再次進行大規模擴建。當時,他建造了兩亭、三亭、六廳和數百個亭子,不久他又建造了壹個門樓,並增加了魏紫亭。到了元朝,建了三座,毀了兩座,吳宗石就把鄭晴宮改為萬壽宮。明朝有六次重建、修復和擴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賢者曾花錢修繕;雍正九年(1731),特捐銀十萬兩,派翰林學士守保,命原蒲等督,命府充當真人,張藏匿,協調監修。當年開始重建施工,雍正十年八月完工,除了修復了原有的寺廟。歷經年久失修,屢遭災害,現僅存門樓、午門、鐘樓、下馬亭、東音院等建築,為解放初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文化大革命”期間,上清宮現存建築全部被毀。現在,只有壹個元代鑄造的時鐘和壹些銘文藏在石天宮。作為龍虎山歷史上著名的道觀之壹,是道教的宗祠。

4.中國最大的道教宮觀——承德魁星樓。

承德魁星樓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築之壹。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始建於公元1828年。當時的承德知府海中(地方官的名字)為了祈求所轄地方文化的繁榮,修建了這座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觀。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魁星神可以保佑學者們在科舉考試中取得成功。20世紀以前,中國很多地方都有這種建築。承德魁星樓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魁星樓道觀,也是該地區唯壹的道教活動場所。這裏定期舉行大型道場和廟會,許多人前來朝拜。

目前承德奎星大廈占地66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依山勢而建,自上而下為樓、廊、堂、閣、園,呈現出獨特的道教建築風格。主體建築建在山頂,氣勢雄偉,裏面供奉著魁星神;山腰有壹座碑廊,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碑刻、木雕場景等藝術品;然後是榮室和樂真兩個大殿,供奉這壹系列的道教神仙;在門廳的底部,有壹系列壁畫,如張天師,壹個大型道教保護神。

推薦答案

我知道的是四個。

壹個。白雲觀

北京白雲寺,道教全真第壹叢林,位於西便門外二裏許,是道教全真三大宗祠之壹。自元代以來,長期為“第壹叢林”。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會、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高校和研究機構相繼在此設立。在大多數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著崇高的

狀態。同時,它以最豐富的道教文物收藏和最完整的保存吸引了大量海內外信眾和遊客。

據《北平寺廟通鑒》記載,白雲寺前身為唐代天昌寺舊墟。始建於唐代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據唐代劉《再訪天觀》記載,唐玄宗為《老子》題獻,建此觀。現在白雲寺的老先生雕像就是當時做的石雕。晉五年(1160),北京的契丹人南侵,天昌寺被士兵徹底燒毀。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歷時七年,大定十四年(1174)三月竣工。為了慶祝寺廟的落成,寺廟裏舉行了三天三夜的大道。金世宗率百官大臣觀禮,取名“十方大天觀”,命當時著名道士葛主持觀禮。著名道士孫曾在此編著《金玄都大寶》。金章宗明昌元年二月(1190),皇太後病危,奉命在此觀立“普天大”七晝夜。壹個月後,慈禧太後病愈,於是她在關西修建了丁廟,供奉慈禧太後壹生的核心神祗。太和二年(1202),正月看太陽。不幸的是,天長關失火,只剩下老君的石像。它在第二年被重建。建成後改名為“太極宮”。金宣宗二年(1215),國家壹蹶不振,遷都邊,於是太極宮逐漸廢棄。

元初,邱長春確有其人,於元太祖十九年(1224)從雪山回到燕京,賜居太極宮。當時寺內壹片荒涼,到處是瓦礫,於是長春真人就命盤山雲子之子王之錦領銜修建,歷時三年,大殿煥然壹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邱長春出生於此,同年成吉思汗敕令改名“長春宮”。次年,尹誌平等人在長春宮東側的下殿修建了壹個廳堂,用以隱藏邱祖賢的棚子。

元末,經過連年戰亂,長春宮原有的寺廟日漸衰敗。後來改建工程改為以楚順堂為中心,明初改名白雲寺。清初,在王常月方丈的主持下,白雲寺再次大規模重建,基本確定了今天白雲寺的規模。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實行宗教政策,保護文物古跡。1956、1981年,人民政府資助道教界修繕白雲寺,恢復寺廟建築和古建築風貌。修繕後,所有寺廟金碧輝煌,富麗堂皇,年久失修的全真祠堂再現了初叢林的氣息。過去,白雲寺是北京的名勝之壹,許多學者和詩人都來參觀。今天的重光加輪,應該是對信徒的致敬,緩解遊客的心情。國家將白雲寺列為全國重點道觀,北京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南陽神秘觀

南陽玄妙寺建於元世祖和元年(1264 ~1294)之間,玄妙壹詞取自老子《道德經》,“玄妙即玄門”

明洪武十五年(1382),南陽玄妙觀建立道教管理機構,多次改建擴建。到了清末,神秘寺已成定局。寺內有365,438+00個殿堂和亭臺,供奉著75尊各種廟神的塑像。寺廟占地150畝。寺內殿宇相鄰,紅墻綠瓦,莊嚴肅穆,覆以翠竹,構成了清代園林式的道觀。當時玄妙寺有很多下院,武當山的住持都是南洋任命的。

到解放時,這座神秘的寺廟逐漸消亡,裏面的壹些建築已被摧毀。豆撈亭是觀中最宏偉的建築,比城墻還高幾米。在1930被國民黨守軍燒毀。抗戰期間,神秘的寺歷被日軍飛機轟炸,其前的木牌樓、鐘鼓樓、無梁殿全部被毀。20世紀50年代,受大躍進影響,道觀中軸線西側的城隍廟、奇真殿、張武殿、畫廊等建築全部被拆除,玄妙寺建築格局遭到嚴重破壞。

玄妙觀原來有個山門。上世紀80年代,原南陽縣政府為了改善辦公條件,在山門後修建了辦公樓。本來說好建兩層的,結果壹下子建了四層。原南陽地委文物部門發現後,立即上報省文物部門。沒想到,在省文物部門的批評停止後,四樓又加了壹層。五樓正好把三清殿等主要建築藏在後面。

大樓建成後,有人發現山門擋住了辦公樓的大門,決定拆除。文物部門來制止,縣政府用紅頭文件開道。在拆除縣文物保護單位玄廟關山門的報告中,稱“該建築年久失修,若保存,不僅有礙建築使用,還影響市容……”就這樣,文物在與現代辦公條件的對抗中敗下陣來,山門消失得無影無蹤。

神秘觀的保護價值不僅在於對中國道教發展史的研究,還在於其獨特的建築設計思想和建築技法。玄妙寺整體設計采用前殿後園布局,采用中國傳統的軸對稱設計方法,將附屬建築和主體建築在垂直線上依次排列,形成由低到高、循序漸進、主從有序的整體形象。

在建築技術方面,采取了提高建築規格、豐富外觀形象、節約建築材料的方法。三清殿等主要建築為硬山建築,但在前檐中,將前廊向兩壁外延伸壹步,使檐挑出翼角向兩山。更神奇的是,玄妙寺的建築類別極其豐富,有無梁大殿、牌樓、硬山建築,有懸山建築、鬥老亭、藏經樓等高層建築,也有呂祖殿等卷棚建築。

雄偉的道觀裏,宛城區多個部門正在辦公。

南陽的神秘景色,在周圍現代建築的映襯下,顯得古色古香,層次感強,錯落有致。

區委宣傳部的辦公室是玄妙寺的玉皇殿,是玄妙寺的主要建築之壹。這是壹座典型的硬山建築。房間比普通房子寬壹倍多,五間房子朝南後長20米。寺廟前的臺階設計高度超過1米。想進正殿的人必須走青石做的臺階。

正殿前檐高且寬,進深1.8米。當妳回頭看的時候,妳會覺得很有尊嚴。在寬闊的屋檐下,建築者使用了十二個鬥拱,並用水龍頭形狀的尖梁頭裝飾。華麗的曲線堪比現代裝飾。正殿頂部全是灰瓦,看起來有些破舊,但獨特的建築風格讓它顯得雄偉。原本青磚鋪就的玉皇殿地面鋪上了瓷磚,五個房間被多道界墻隔成小房間,十幾名工作人員擠在裏面辦公。大廳內部懸空,看不清楚橫梁結構。據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玄妙觀內的建築大多由立木和圈梁支撐,有“墻倒屋不塌”之說。

和玉皇殿壹樣,玄妙寺內的其他現存建築也已被挪作他用。據宛城文化館統計,三清殿現為宛城區委小禮堂,漢祖殿為宛城區委職工使用,三宮為宛城區農牧局使用,太官殿南面三室為區政府小餐廳,北面壹室為政府印刷作坊,武侯祠為宛城區政府食堂, 藏經閣是宛城區民政局檔案室,大寨堂是區政府機關食堂 ...而在那些有著神秘景色的大廳中,在庭院之外,有著繁忙的建設路和人民路。

玄妙寺曾經是南陽最高的建築,而現在,在眾多現代化建築的映襯下,“玄妙寺看不見了”。後人只知道附近壹條街叫玄妙觀街,壹個居委會叫玄妙觀居委會。

神秘的景色因為其特殊的身份而得以保存。

宛城文化館退休工人吳湛從事文物保護工作50余年,被譽為研究玄觀的活字典。他在南洋大廈忙著制作拓片。神秘的寺廟裏丟失了幾塊石碑。他會幫忙整理資料,為神秘寺申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做準備。吳湛回憶說,解放前,神秘寺有300多間房屋,數百公頃土地,400多名道士。解放後,最後壹任方丈聶少俠作為地主被關進了監獄,道士們的世俗化和失傳很快成了壹種空觀。之前壹直處於移動辦公狀態的南陽縣委、政府,自然搬進了神秘的寺廟。

起初,神秘的寺廟完全可以滿足政府辦公的需要,但後來隨著辦公條件的擴大和變化,大院內豎立了四座辦公樓,占地3600平方米,中軸線上的山門、四聖祠、唐世芳、靈官殿、功德殿等建築被拆除。

上世紀90年代,南陽縣政府逐漸意識到玄妙寺的文化價值,立即停止了壹切拆除重建活動,並開始劃撥專項資金進行保護性維修,使玄妙寺的主體建築得以保存。1994後,南陽縣更名為宛城區,成為宛城區委區政府辦公室。

“文革”期間,南陽許多寺廟被毀,但神秘的寺廟得以保存,這得益於它是縣委、政府所在地。

1982年,玄妙寺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後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從2007年6月11開始,宛城文化館壹直在積極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南陽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我們的祖先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奇怪的是,很多地方都沒有山水,南陽卻沒有很好的利用。

比如河南內鄉縣雅,原來是縣公安局、文化局、教育局等部門的辦公場所,1982全部遷出。於是,內鄉縣衙壹對外開放就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年接待遊客68萬人次。目前,神秘寺是壹顆埋藏在塵埃中的明珠,是南陽市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潛力股。

在南陽市北郊的獨山腳下,還有壹座名為玄妙寺的道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只有20多間房屋。目前,有20名道士住在那裏。孟應賢不僅是那裏的道士,還是南陽道教協會會長。孟應賢說,當初因為沒有活動場所,他曾找過縣政府,要求歸還神秘寺。縣政府提出了壹個折中的辦法,讓他們在獨山腳下新建壹座道觀,也叫玄妙寺,意思是“玄妙寺搬走了。”

神秘的素食觀:關中道士按宗教規矩吃素。在關中名花盛開的重大節日或日子,會邀請當地名人來園賞花,舉辦素宴。關中的素菜制作精良,選材嚴謹廣泛。主輔材料壹定要正宗,既要精選世界各地的珍品,又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特產。蔬菜這些素菜食材經過扒、滑、炒、煎、燉、蒸等方法精心烹制,做出的菜肴賞心悅目,味道鮮美,色香味形俱佳,品質非常逼真。如“素火腿”、“烤素雞”、“素魚翅”,都是美味迷人的素菜。

玄妙觀素菜經歷了廚師、道士、食客的探討和創新,烹飪技藝不斷提高,名菜佳肴逐漸增多。曾擔任玄妙觀主廚的南洋大酒店壹級廚師尹德明,經過深思熟慮,總結出55道“玄妙觀素食”。

三、山東長清觀(西)

在網上找了半天,找不到相關資料,發現山東和山西壹字之差,說不清楚,但是山東和山西都沒有長慶觀的詳細資料,非常遺憾。

第四,陜西八仙寺

八仙廟,又稱“八仙宮”,位於Xi東門外的長樂廣場。它最初是用來紀念顯示他們神奇力量的八仙。它建於唐代興慶宮舊址上,宋代才成為道觀,至今未變。它現在是Xi古城最大的道觀。前面有兩座大石牌坊,兩旁樹木蔥郁。對面的照壁上,有“萬古長青”四個大字。山門三座,左右有鐘鼓。據說光緒年間,慈禧太後在西行途中曾在此避難。她賞賜了65,438+0,000兩白銀,命八仙廟道士李宗揚修建牌坊,並賜廟“八仙宮”,掛在廟的前門上方,故名八仙宮。八仙寺寺院位於唐代興慶宮長樂廣場,山門外石碑上刻有“長安酒樓,呂純陽先生遇韓仲禮先生出家為道”,故八仙寺被視為道教神仙勝地。

八仙廟現在占地110畝,八仙廟在長樂坊街有壹個大照壁,南面有壹個磚牌樓,北面有壹個第二牌樓、壹個山門、壹個靈宮、壹個嫘祖殿和壹個鬥姆殿。從山門到後殿,分為三個入口。山門外有兩座建於清光緒二十年的大磚牌樓,門外的影壁上鐫刻著“四季常青”四個大字。山門兩端,鐘鼓樓相隔。第壹個入口有五個大廳,前兩個大廳,後兩個大廳,第三個入口的門楣上掛著清朝慈禧太後題寫的四字匾。正殿兩側,有東、西院。東院包括呂祖廳、王耀廳、廚房廳和道中宿舍。西院是秋祖殿和監察院。八仙廟是陜西道教活動集中的景點。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八仙廟都會舉行盛大的道場,壹些善男信女會在初八晚上來到這裏。農歷九月初九的清晨,鼓聲拉開了宗教活動的序幕,但大殿裏燈火通明,文士們手持法器,穿著繡得很漂亮的法衣。在高拱的帶領下,他們誦讀經典,祈求國家和人民的平安。信徒們燒香磕頭,祈求四季平安。壹些信徒還為八仙穿上全套新衣,以示他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