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關於超市供應的問題

關於超市供應的問題

在決定是否進入超市之前,妳最好想清楚自己的實力和可能存在的風險。為什麽?壹些代理商不顧自身的管理實力、資金實力、商品實力等嚴重不足,盲目進入超市,結果興高采烈地進入,垂頭喪氣地離開。

這種事我見多了。壹個是商品競銷的自然淘汰,壹個是被超市徹底扼殺。因為妳的管理能力跟不上超市的要求;因為妳不熟悉超市裏的各種流程;因為妳的業務員,連妳的業務能力都不強;因為妳的資金周轉不靈,承受不了超市的巨大壓力;因為妳選貨不當,銷量排名在後排;因為妳的正常客戶關系維護不到位(我以後會說壹些超市的非正常客戶關系維護)等等,這些都是妳被超市自然淘汰的原因。

無論國外還是國內超市,代理商的死亡大多是自身原因導致倒閉,超市涉及的人為因素相對較少。但是他們中的壹些因為超市倒閉了。被超市扼殺的東西太多了。壹個是超市老板攜款潛逃。這幾年有很多例子,比如福建的壹家超市,像諾瑪等等。貨款收不回來的供應商有幾百萬,供應商有幾萬。我以前有個供應商。諾曼特倒閉的時候有壹筆20萬的貨款,現在收不回來了,成了死賬。他提供什麽?調味品系列中,單壹調味品價值較低,壹種調味品也就60元。200,000.什麽概念?例如,超過3300件貨物至少需要兩輛四輪拖車。所以就沒了~ ~ ~所以,進超市之前,壹定要從側面了解這家超市的經營和歷史結算。最好向其他已經退出超市的供應商了解壹下他們選擇退出的原因。如果是因為結算的原因,我勸妳不要入。賣多少都沒法結賬,就喝西北風吧!

當然,誰也無法預測老板攜款潛逃。超市最大的黑洞在於采購、運營、財務、倉儲、信息。和采購關系不好?就等著壹大疊罰款,壹大堆費用,無情淘汰;與運營的剛性關系?妳會知道不給妳下單,不給妳準備面,取消妳促銷員資格的後果,直接影響銷售;與財務協調性差?妳還能支付這個月的費用嗎?忽略倉儲?妳的貨只是在等倉庫,過期了就不能上架了。信息部關系不好?然後等妳想要的數據,等妳的新產品!所以,不要以為自己的貨好,壹切都會很順利。不對。我和這些部門關系都不好。表面上,我不會碰妳。其實我是在等妳犯錯,抓住它。對不起,壹切都是按照公司規定處理的。看看妳手裏的票,看看妳縮小的產品展示,後悔!更何況,商品質量,采購,運營,比很多代理商都能看出來。

所以在進入超市之前,壹定要對超市的運營流程有深入的了解。渠道可以在網上查,也可以找到已經進入或者退出的供應商。尤其是進超市之前(或者進了之後)要明確要找什麽部門,要和誰打交道,不然就等著成球吧!這其實可以體現壹個代理的學習能力。

好了,現在說說資歷。超市除了合資、租賃、部分生鮮等特殊商品外,可以選擇與個人合作。大部分包裝食品、糧油副食、酒類飲料、日化用品、家居用品只與具有壹般納稅人資格的公司合作。為什麽?這就涉及到國稅中的增值稅。大概有三個稅率,農產品免稅,糧油13%,其他17%。資質要求好像是公司年銷售額達到300萬以上。大型超市被要求提供增值稅印花稅票。如果沒有,建議不要進超市,否則妳的商品價格會比有增值稅的同類商品高出17%。如果妳的商品很有特色,超市也願意賣,有兩種處理方式。壹種是讓貨物的制造商代妳提供印花稅票,但缺點是貨款不是妳的公司賬戶,而是發行印花稅票的公司賬戶,這樣妳的資金壓力就大了。二是讓超市占扣。壹般情況下,超市不會選擇不是特別優秀的商品。為什麽?不值得!

所以在資質上,如果想長期經營超市,必須以壹般納稅人公司的形式出現在超市采購面前。否則,妳可能要等壹個“不說話”了。這裏我要區分的是,通過超市收銀機銷售的商品需要稅票,銷售合同是和超市簽訂的,付款會通過超市財務進行;如果是在超市外圍租賃銷售,那就不壹樣了,不需要提供稅票。就像在某個地方租鋪面,妳只交房租,自己控制收支,和超市簽場地租賃合同。為了保護收銀機內商品的銷售,超市當場不允許外出。妳看大超市外場賣的東西,內場大部分都找不到!

短期的例外是中秋節的月餅和春節的蠟制品。但是,同樣的,對於那些在內場銷售的人來說,增值稅印花稅票是必不可少的。

沒有增值稅印花?難!

場外租賃是可以的,那麽妳們的商品和場內的類似嗎?如果有,大概就沒希望了!

而且從超市的角度來說,和妳合作什麽方式,要看季節,商品性質,場地空間等等。不能為所欲為。進入超市,除非妳有很強的品牌意識,有很好的客戶維護,可以得到超市的優待,那麽其他的商品,個人生死都由超市掌控。

解決了資質,我再來說說具體的入職談判。

需要註意的是,月餅、粽子、泡蠟等產品的短期經營是非常昂貴的。沃爾瑪第壹單免費,但是折扣率高!其他超市壹般以收費為主。這個費用?從幾千到幾萬,而且還不包括折扣率!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倒黴的是消費者。所以每年月餅和臘肉的顧客都不知道自己為超市付出了多少。

2.談判

不要以為采購決定了妳進入市場的資格後就萬事大吉了。放心吧!是帶貨進場還是進場後代理貨?按照規定,超市裏沒有賣出去的商品叫新品,沒有進入市場的供應商叫新供應商。如果妳屬於新的類別,那麽恭喜妳,妳獲得了麻煩獎!我在采購的時候,很多被拒絕的人都屬於兩個新品類,新的供應商帶來了新的產品。就這樣,很多人說超市門難進。這裏我就按正常程序跟采購談談判的內容!和超市談判的內容不外乎以下幾點:運營模式、結算方式、費用贊助、折扣率、銷售獎勵、促銷、價格、其他協議等等。

經營方式:合資、成本代理、采購(國內稱為分銷)。壹般外資采用購買,也就是說按到賬金額結算。貨送到超市後,就等著付款吧!至於買不買,不影響結算。國內超市普遍采用寄售,以銷售結算。為什麽?沒有風險。比如妳在10月1日發貨1元,到月底只買了20000元。好的,超市只給妳結算這2萬元。剩下的8萬庫存?要麽繼續買,要麽等妳退貨或者換貨!而且,重點是,妳盤點這8萬,還會有8萬嗎?呵呵~ ~ ~ ~到時候妳就知道了。合資企業壹般針對生鮮食品、文具、服裝、皮具等。,並且有更多的扣除代表他們。不熟悉就不多說了。運作方式肯定是代購(分銷),但問題是,妳的商品有資本成為這樣的商品嗎?外資我就不多說了。如果是國內超市,如果妳的產品不是大品牌或者有很深的背景(大多是工商、稅務等政府背景)是不可能的。).如果即使妳有幸獲得購買待遇,也會為妳安排60天和90天的結算期。妳的資金周轉能承受嗎?國內很多超市都喜歡和供應商以代銷的方式合作,因為超市總是會把風險轉嫁給供應商,也體現了壹個超市是否有很好的經營水平。

取對地方:超市會對品牌商品采取采購合同,比如茅臺、寶潔、伊利、雙匯、德芙、金龍魚...而且每個超市的結算天數不壹樣,從45天到15天不等。

結算方式:月結* *天,現金,到貨後* *天,月結* *天(天數為15,30,45,60,90)。說實話,我到現在都不確定這個結算時間是怎麽算的。但有壹點可以肯定,天數越少越好!

費用贊助:新供應商開戶、品牌入駐、節日費用(春節、五壹、中秋、11月、元旦、店慶)、單品費用、新店開業費用、退出費用、商品轉移費用、促銷員費用、堆碼費用、末端貨架費用、DM費用、貨架買斷費用等。(簡而言之,妳能想到什麽,卻想不到什麽)。費用方面,看超市和購買!為什麽?有些超市對代購的監管很嚴,代購在這壹塊是不能做手腳的。壹句“公司要求”就給妳回,根本談不上。其實不能抱怨,除非有背景,否則采購是做不了的;但在超市采購監管不力的情況下,這些費用可以慢慢談。他開價1,000,妳還是出了3000。這些情況和在菜市場和攤販討價還價沒什麽區別。至於後來談的結果?當然,超市的成本在那裏,代購的灰色收入在那裏,妳的貨也在。三方皆大歡喜!比如只是從其他超市進貨。某供應商想進入市場,進價7000元。結果如何?上繳超市3000元,剩下的加給采購經理21天。供應商提交給廠家的發票赫然寫著7000元!具體的玄機我就不多說了,全部曝光就要受罰。嘿嘿!現在國家也在規範超市收取各種費用,但是這個基本上很難。

折扣率:也叫月返利。為什麽會有這個東西?老實說,我不知道。比如供應商以1元進入超市,超市的價格是1.3元,超市的商品銷售利潤是0.3元。但是合同上規定扣款率是4%(按規定叫4分。在商業中,符號“%”用點代替),也就是說,供應商結算的不是1元,而是0.96元。4分錢是給超市的另壹種利潤。當然,羊毛供應商也會崛起。超市要多少分?我在購買價格上加幾個點。有的超市可以先跟妳定好這個固定的折扣率,不管妳做什麽產品,都會統壹成壹個折扣率;但是有些超市認為不同的商品應該有不同的折扣率,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折扣率。在這方面,供應商和超市都有利有弊。關鍵是要靈活運用。

銷售獎勵:也叫年返利,是雙方約定,當供應商年銷售額達到多少,就給超市多少積分。比如年銷售額超過1萬,固定折扣率從4%提高到5%。也就是說,銷售額在1萬以下時,供應商只付4%,超過5%的話。這裏要註意的是,銷售超過654.38+0萬,而不是結算超過654.38+0萬。供應商的銷售額遠大於結算~ ~ ~嘿嘿,不多說了!

推廣:壹般很少硬性規定必須做什麽,用什麽貨,花多少力氣等等。但是超市會強烈要求供應商在節日特別是店慶上給予最優惠的支持!當然是特價,驚爆價,慶典價等等!如果不做呢?代購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我給妳舉個例子。原來有個供應商其實跟我關系很好,他做的貨其實也不好賣,只是我懶得關註他的貨。有壹次我們店慶,我讓他有個低壹點的特價。他可能覺得他跟我關系很好,不在乎我的看法,但是後來他象征性的這麽做了!哈~ ~ ~慶典壹結束,不好意思,給運營發了清倉單~ ~ ~什麽原因?沒有支持,沒有合作,銷售很差!反正壹堆理由!(罪~ ~ ~ ~)

價格:超市非常重視價格。不然超市的市場基調不是白來了?超市所謂的平價不是壹句空洞的口號嗎?好的代購會把商品的成本構成搞清楚,這樣妳就不能報高價或者以次充好。當然,也有采購不對的時候。代購忽略價格大多是因為:第壹,技能確實不足以識別商品的成本;二是因為貨真價實,急於引進,忽略了價格;第三,因為,哈哈,人情!在價格上,我想講兩個概念,壹個是價格的平滑增加,壹個是價格的反向扣除。可能理論上解釋不好,只能簡單介紹壹下。代購提到的價格都是指倒扣,壹定要註意!比如代購說這個商品市場價必須2元,我要20個點的毛利。也就是說妳提供的成本價應該是1.6元。因為(2-1.6)/2=20%,這叫反切。順佳是(2-1.6)/1.6=25%。其實分母不壹樣。很多供應商習慣用順佳,因為如果同樣要求20%的毛利率,兩者毛利相差很大。以2元為例,扣20%的毛利是4毛錢,而扣20%的毛利只有3毛錢2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