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紹興民俗

紹興民俗

紹興過年習俗

正月初壹,即春節的開始,古代稱為“大年初壹”,又稱“新鄭”、“大年初壹”,是紹興最隆重的節日。

開門鞭炮俗稱“開門鞭炮”。在舊社會,此舉有驅邪除疫、“升三級”之意。紹興民間也有“早放鞭炮,早致富”的說法。所以,淩晨三四點,鞭炮聲此起彼伏,比家還多,以增加春節的喜慶氣氛。

紹蘇家家戶戶貼春聯,說“過年書紅,萬事如意”,“新筆萬事如意”。舊時代春聯寫了很多書,比如“天增歲月,人延壽,春滿幹昆服”。時至今日,春聯依然吉祥,但內容新穎,充滿時代氣息。

與上帝交流。舊時,煙花開後,堂內擺上湯圓、茶葉、水果等供品,父母領著家人收拾衣冠,拜天地佛、棗寺佛,祈求神靈保佑,新的壹年萬事大吉。現在這種向偶像表達美好祝願的迷信習俗已經不多見了。

吃福聚、湯團、如意餅,喝元寶茶。在舊社會,元旦起床後,我們遵循的習俗是先吃“煙火菜”(即用柴火煮的食物),然後才能說話。現在早餐壹般吃餃子和如意餅,吃橘子。新鄭,主家以前用元寶茶招待客人。金桔、橄欖、蜜棗等。按照習俗被放在茶裏,這意味著團圓、如意和幸福。

拜年也叫“拜年”、“敲年”、“拜年”。舊時男主人帶領晚輩進祠堂祭祖,然後回到自己的堂屋祭拜除夕懸掛的先人遺像。然後按照輩分和排名,晚輩依次向長輩跪拜。晚輩祝願長輩,長輩回饋教誨和祝願。最後,晚輩拜年。當時,孩子們正在敲鑼打鼓(俗稱“過年敲鑼鼓”),邊走邊繞圈娛樂。如今拜年的遺風依然存在,只是禮儀大大簡化了。

從正月初二開始,我們會帶著桂圓、荔枝、酒、糖和蛋糕走親訪友,慶祝新年。親戚朋友會熱情款待他們,改天再來回訪。這種風俗通常尊重早生貴子。1950以來,人民政府倡導文明過節。元旦至春節期間,紹興城鄉普遍開展擁軍愛民、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慰問離退休幹部職工等活動。與此同時,舉行了各種聯歡會、社交聚會、文藝演出和體育比賽。

正月初壹出行是“走神愛壹方”的老習俗。去之前壹定要從日歷上找出西神的方向,然後順著這個方向走。如果歷法上說“意大利東北不利於西南”,那就應該從自己家門口出發,向著東北而不是西南,這樣才能尋求西神的保護,獲得好運。這種習俗今天被廢除了。

舊時有正月初壹在府城開元寺數羅漢的習俗,意在壹年四季吉祥,自娛自樂。進入開元羅漢寺,首先要踏入羅漢堂的腳下,確定羅漢的方向。如果左腳先跨,從左到右,按照壹個人的年齡,壹歲壹尊,數壹數同年齡的羅漢,也就是用他們的名字和神態來預測新壹年的未來。如果是長眉羅漢,就是長命百歲;如果是臥虎藏龍,那就是強者。

抓雞睡覺其實是“趕著睡”的諧音,意思是正月初壹晚上早點睡覺,睡個安穩覺。節前,人們忙了很多天。正月初壹,慶祝活動很早就開始了,孩子們因為玩了幾天都很累。所以晚飯後,他們提前把家禽趕進棚裏,早早關上門休息。這壹習俗壹直傳承至今。

禁忌在春節期間,有許多祈求好運的禁忌。如果避免掃地倒垃圾,怕掃走,傾家蕩產;避免使用刀剪,怕患骨肉病;避免粥和湯,以防下雨外出;切忌打碎碗、盆等器皿,怕賠錢。犯了錯,壹定要說“怪很正常,但是弄巧成拙”,這樣才能消災自慰,也避免吵架摔馬桶夜壺,以免褻瀆神明。“死”和“窮”這兩個字是最忌諱的。大人怕孩子失言,壹年多後會訓誡,貼上寫有“孩子言語蠻橫”“壹切免罪”的紅紙條。這樣的禁忌往往是迷信的。上述禁忌習俗已逐漸消失。

用吉爾吉斯語乞討。以前紹興有句話:“乞討是從年初到除夕”。春節期間,乞討者通過“送搖錢樹”、“跳泥神”、“跳牛”、“羊掃地”、“順流而下”等方式乞討。“順流而下”壹般由兩個乞丐表演,壹個提著竹籃,壹個拿著巨紙。金元寶”,在戶主面前,扔“金元寶”。

五天的旅程。五通,五通財神,習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生日。在那壹天,所有的商人接管了財神,祈禱在市場上繁榮的財富和百倍的利潤,並從這壹天開始開門營業。壹般來說,也有崇拜財神的人。這種習俗今天被廢除了。

歡迎春天。多關註農桑,開春前每天舉行迎牛活動。那壹天,“縣以下官員皆出高車馬”,“春牛備老”,以“交代來年農事”。春牛由鼓樂牽著,差役鳴鑼開道,旌旗撐傘隨禮,知府或知縣“父母”“扁擔駕”,地方士紳互相排開,觀眾如潮。到了農村,農民們笑臉相迎,以此來迎接“父母”送來的春牛,作為農事開始的標誌。從此,農民們結束了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開始準備農事。

在紹興府城,“開春的前壹天,富縣捕糧堂的官員都聽話,出到五雲門迎接東郊的春天,入城設府。當地牛的顏色是根據秦松李奔的春季牛圖繪制的。黃色是山谷,紅色是太陽,綠色是風,黑色是為水旱之災道歉的水。”春節後的第二天,春牛被碾壓,村民們把它們的土塊收集起來藏起來,希望畜牧業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