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攻略 - 重慶旅遊攻略重慶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重慶旅遊攻略重慶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像配料獨到、菜品多樣的重慶火鍋壹般,重慶這座城市,以獨特而豐富的氣質,立於西南山川。它依山而建,被人們稱為“山城”、“霧都”,據說壹年之中有100多天是見不到太陽的,比世界著名霧都倫敦的霧天還要多。它的建築獨特,被人們稱為3D城市、魔幻城市。它的交通特殊,立體、道路窄、坡多、很多單行道,特別考驗司機的駕駛技術和路況的熟悉程度。在這裏,除了地圖,人,是不分方向的。這也是壹座包容的城市,洪崖洞的千年底蘊與解放碑的摩登現代,川美的文藝清新與步道的市井煙火,還有磁器口的悠然閑適與朝天門的熱鬧繁忙,各放異彩又交相輝映,壹點也不突兀違和。

李子壩

輕軌穿樓,魔幻城市裏的神奇交通

輕軌在高樓大廈間穿行,身在其中可能會覺得跟地鐵無異,但偶爾扭頭或者對面的窗戶沒有遮擋的時候,車廂裏突然亮起來的時候,妳就會發現原來它是在空中行駛的。身處其中,有壹種時空旅行的感覺,沒有什麽比在城市的高樓大廈間穿行更令人感到愉悅的了,這是有別於乘坐火車、地鐵和巴士的體驗的。

李子壩那裏的單軌列車穿樓而過便被他們說成是讓子彈飛壹會兒。真的就有遊客建議,應把那列軌道列車搞成子彈的造型,讓它去洞穿重慶濕漉漉的灰藍天空。所以,李子壩輕軌站每天吸引了不少人在下面拿起手機45度仰望上方拍攝,大家還紛紛玩起了錯位拍視頻,例如:張大嘴巴“吃掉”飛馳的列車,打開袖口、打開背包,將列車裝入其中,爭相把視頻發布。官方為此還設立了壹個觀景臺。

看到這個公***衛生間,我就知道,李子壩站大概是要將寵粉進行到底了~

走出李子壩站,若是還想感受重慶的山城魅力,不妨前往離站點不遠的李子壩防空洞以及三層馬路。防空洞作為重慶歷史重要的“見證者”,其實有不少人都為之好奇。入口處,長長的防空洞通道裏,掛滿了多種顏色的燈籠,還設置有打卡拍照的塗鴉墻、秋千等。

壹千個人眼中有壹千個哈姆雷特,但壹千個人眼中可能只有壹座加油站:毫無設計感的頂棚,幾臺看起來都壹樣的加油機,千篇壹律的布局?事實上,美的加油站,各有各的美。

8D城市重慶總是會給我們驚喜,比如這座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桂花園加油站。沿著下圖建築往右上走,或者李子壩輕軌出來右拐,走不遠就可以看到這個十分有特色的加油站。

桂花園單向通行,出入口分別位於防空洞兩端。雖然面積不大,但它早已成為網紅地。原因無外乎這幾點:防空洞建於上世紀70年代,歷史愛好者慕名而來;人們獵奇心理使然,汽車“穿洞”被認為“很重慶”;洞裏涼爽,這裏也是山城司機夏日加油的避暑地~

洪崖洞

重慶版的千與千尋

洪崖洞應該是大家來到重慶後,夜裏最愛去的地方之壹,整個洪崖洞燈火通明之時,也是它最熱鬧的時刻,無數遊人來著打卡,邊吃邊拍的景象也是司空見慣。作為重慶又壹大熱門的攝影聖地,我更推薦妳離它遠點,因為恰到好處的距離,正好能將它的美全部窺探透徹。

說到洪崖洞最早得追溯到明初,戴鼎築重慶城時,當時壹***建了十七道門,分九開八閉,而洪崖門是閉門。

雖說是門但其實比較像城樓,因為當時根本沒有門可以進出,純粹用於防禦工事之用。明未曾在城墻上架了兩座大炮,據說是用來抵禦張獻忠之用。當時臨江門和千廝門之間是懸崖,城墻和洪崖門都建在懸崖上。在洪崖門下面靠右的懸崖下有個洞,就是洪崖洞,當時張獻忠就從這個洞攻入重慶城。

八年抗戰時重慶人口爆增,因洪崖洞裏可以摭風避雨,就成了叫花兒丐幫的地方,到了40年代懸崖上才有了小路溝通城內外。當時洪崖洞下是碼頭且相當熱鬧,洪崖洞兩側的懸崖下便開始建起壹排排吊腳樓。因為層層疊疊,錯落有致,似搖似晃,構成重慶城特有的風景。

白天的洪崖洞我們欣賞的是重慶江邊的吊腳樓建築,以及周邊的石雕、木刻品,甚至是遠近、真假分不清的小故事,當然還有自由心證的傳說和引喻。

重慶的夜景素有“小香港”之稱,重慶市區三面臨江,壹面靠山,地勢起伏。倚山築城,建築層疊聳起,道路盤旋而上,城市風貌獨特,由此形成奇麗夜景。每當夜色降臨,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如漫天星漢,極為瑰麗~

有人說,宮崎駿《千與千尋》中的澡樓就是以洪崖洞為藍圖,但若然以時間來推算,也許以重慶江邊吊腳樓為藍圖這個說法會更貼切壹點。但不管宮崎駿是不是真有參考吊腳樓,我都不得不承認它的確有宮崎駿動畫的味道,尤其是晚上的夜景,簡直美得壹塌糊塗~

龍門浩

青石梯,青磚墻,天青色裏青衣裳

龍門浩老街位於南濱路中段,面對長江、背靠南山,將渝中勝景盡收眼底。老街依山而建,上下落差近50米,山城特色在這裏展現得淋漓盡致,青磚黛瓦、青石甬道,遠遠望去,每棟建築物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格調和品位。

“浩”,自然親水,老街自然親山。從下而上唯有順著陡峭的石梯坎氣喘籲籲地爬啊爬。當然也可以坐電梯但就無法品味什麽叫重慶了——那個給妳艱辛又給妳酣暢的重慶,那個叫痛快的重慶。爬到半山腰,仿佛壹切豁然開朗,路旁有不少參天的古樹,如果從高處俯瞰,會發現整條老街都掩隱在這濃密的綠蔭之下。這些百年前種下的老樹與老樹之間,間或穿插著些許房屋,它們是意大利使館舊址、美國大使館武館處舊址、重慶海關別墅舊址?它們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地分布於垂直高度達40米的山坡之上,構建成了“萬國建築博覽園”。

這些曾經爬滿青藤的“垂垂老者”,在近幾年龍門浩老街的打造中,返老還童了,繼續不帶偏見、公正客觀地敘述著自己的身世。我們真的不要小覷這些用石頭、磚瓦、木頭建起來的房子。別以為它們沒有體溫,更沒有如簧的巧舌,就任人擺布。殊不知,只要它們仍佇立於那裏,就是真實的歷史在娓娓道來,容不得虛構和演義。

正因為如此,龍門浩老街的修復打造者們慎之又慎,整體采用了倚山就勢、退臺式的建築風格,蘊含壹種對這方水土的尊重、珍愛、包容、執著、退讓、求和與留異,讓它很山城、很重慶,並聘請了壹流的文物修復工匠,用各地收集起來的160萬塊老建築舊磚、40萬片舊瓦、3萬噸條石。修舊如舊,“為重慶打造了壹條能貯藏這座城市歷史、人文、事件、民俗、傳說綜合性博物館式的街區”更讓我慶幸的是,工匠們沒有去驚擾這裏的大樹,這些樹的根還是纏繞著壹百多年前的舊時光。

這精心拼湊的壹磚壹瓦,還是努力在維持著老建築原有的樣子,就像墻下面那蜿蜒著沿各種縫隙穿行的黃葛樹的根,固守著,支撐著,不讓它們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中。

和大多數景區比起來,這裏還真挺安靜,毫不擁擠。再往上攀登,便至老街的“峰頂”。這裏,是重慶最美的城市陽臺,遠景是整個渝中區半島的宛如遊龍,近景是東水門大橋的翩若飛鴻。

大多數古鎮都只有中式建築,而龍門浩卻有不少西式元素,只因這裏曾是個碼頭,當年匯聚了不少外國使館。美國、意大利、比利時紛紛在此設點,也留下了這些西方人來過的痕跡。

然而,與龍門浩老街最勾肩搭背的接觸方式是找壹個地方真正坐下來,喝點吃點,辟如就坐在這裏~

東水門大橋下,不時有軌道交通列車呼嘯而過;傳統與現代,就這樣激烈而又融洽地碰撞在了壹起。

不同於大多數古鎮壹條街千篇壹律的商鋪,這裏更多的不是售賣那種紀念物件,而是餐飲美食。有吃有喝的,依山臨江看風景,不可謂不愜意。

龍門浩有個“福門”,就在老街中央,門樓右邊厚重的城墻上鏤刻著壹個大大的康熙禦筆的福字。走過福門,順順利利

尋壹家餐廳,坐在露臺,擡頭便能看遠處的長江索道從江面上緩緩滑過。壹條索道、壹座大橋,連通兩岸;壹岸是繁華熱鬧的渝中半島,壹岸是靜謐柔和的南岸老城。不用精致裝扮,也無需刻意經營,自有時光點綴其中。

磁器口

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

磁器口位於沙坪壩區嘉陵江畔,距離繁華的主城區僅有3公裏。主城到古鎮的交通相當方便,或許是因為重慶近幾年發展太快,出了站臺,我們絲毫沒有覺察到已進入城郊,仿佛仍在繁華的市中心。沿磁童路往前走百來米,左轉穿過人行橫道,便可見古鎮入口處之牌坊。可能受磁童路街道寬闊建築高大的視覺影響,與古鎮建築頗為協調的牌坊則顯得小巧。倒是牌坊上的對聯,更是引人入勝,“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不僅字寫得龍飛風舞,且形象生動地記錄古鎮千百年來的繁榮景象。

步入鐫刻著“磁器口”三個大字的高大石牌坊以後,便是壹條鋪著青石板、狹窄而悠長的石板路。人在路上走,偶爾會聽到清脆的“哢哢”腳踏石板聲。石板路兩旁壹幢幢二、三層小樓擁擠在壹起,彼此緊密相連,獨具特色。小門臉、木門窗,小青瓦的屋頂,木結構的廊檐,古色古香,盡展渝派建築風格。石板路邊,石階縫隙,樓腳壹隅生長的青苔蘚,散發著黴氣味,仿佛在講述著小鎮悠久古老的歷史,給古鎮增添了古樸厚重的風貌。

走在石板路上的遊人如織,摩肩接踵。偶見三兩只家犬跟隨在各自主人身後,搖頭擺尾,姿縱來來。難得壹見的是,在低矮門市房的屋檐下,壹位老嫗倚靠在躺椅上,她滿頭銀發,面容清臒,額頭上布滿了皺紋,雙目微閉,旁若無人,像是在靜心傾聽小鎮上過往匆匆的歷史腳步聲,又像是在默默守護著磁器口裏的古老文明。

在磁器口努力尋找著曾經帶給這個小鎮繁華鼎盛的舊瓷器痕跡,來佐證它昔日的榮耀與輝煌。然而歲月留給磁器口的瓷器卻並不多見,僅在幾個不顯眼的店鋪裏見到了現代版的匙碟盤碗等瓷器,古老的瓷器已是鳳毛麟角,磁器口已經演變為繁華的旅遊商業街。

古鎮門口也早已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操著不同口音的遊客們紛紛在磁器口牌坊前攝影留念,更多的年青人則擺出各種姿勢玩自拍。看來,白日裏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早已不只是磁器口古時的繁榮景象,也正是當今磁器口的熱鬧盛況。步入古鎮,街道驟然變窄,顯得特別擁擠。兩側商鋪林立,緊緊相擁,行人摩肩接踵,移步艱難。身臨其境,仿佛就置身於繁華擁擠的大都市,又仿佛正在趕年前的最後壹個場。如有人站在商鋪前詢價或照相,後來者就只好停步等待。

在磁器口這條石板路商業街上,好幾處掛著“陳麻花”招牌的門店前都排著長長的隊伍,人們很有耐心的在等候購買“陳麻花”。據說這種麻花是重慶知名的特色小吃,從清朝末年起就憑其香酥、脆爽的獨特口味、“嚼著驚動十裏人”的誇張比喻而名揚巴渝。所以來到磁器口的人無論排多麽長的隊,等待多麽長的時間,也要帶上幾盒“陳麻花”離開磁器口的。

對麻花不感興趣的我,卻被壹個茶館吸引了。古鎮最有特色的是茶館。百來米長的老街,開有十幾家茶館,古風猶存。據介紹,當年鎮上茶館最多時達百余家,袍哥、水手及閑雜人等都愛進茶館喝茶、擺龍門陣,甚至達官貴人、名人學者也喜來此了解民情。古鎮茶館的特色是配套有說書服務,各家茶館紛紛邀請說書藝人登臺掛牌說書,招徠生意。有的還配套有川劇坐唱、四川清音、四川竹琴等藝術表演,故稱“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

當我來到壹家茶館的樓下,仰頭觀望,樓上另壹塊木板上歪歪扭扭的寫著這樣八個字:“喝茶、休閑、觀景,打望,吹牛,發呆”,很貼地氣。茶館在重慶、在瓷器口隨處可見,是當地壹張閃光的名片,形成了具有獨特地域特點的茶文化。茶文化在不同的茶館裏有著不同的解讀,我想樓下那八個字就是店家傳遞給茶客的理念吧。

豪爽熱情、幽默風趣的重慶人愛喝茶。"以茶會友”,"以茶聚友”,體面方便。大家聚在茶館裏,泡上壹碗“下關沱茶”,慢拂蓋碗,茶香四溢,細細品茗。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古今中外,家長裏短,無所不談。歷史的回音與現代的文明在茶館裏相匯交融,構成壹道風情雅趣獨特的巴渝茶文化風景。

磁器口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壹條石板路,千年瓷器口”。從小小的磁器口鎮走出了許多的著名人物。抗戰時期曾就讀於磁器口嘉陸小學的丁肇中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徐悲鴻、傅抱石、豐子愷、宗白華等全國知名的美術大師、美學家都曾聚集於磁器口的鳳凰山上。

壹條油光發亮的青石板路,迎來送往了多少的商旅遊人,見證了磁器口的千年興衰。磁器口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年至1003年),明朝時形成水陸交匯的商業碼頭,開始繁榮,清末民國時為鼎盛時期。直到上世紀60年代,隨著碼頭的搬移,以及公路運輸業的發展,熱鬧了千余年的磁器口終於安靜了下來,並逐步開始衰落。

磁器口因山上有白色巨石崖壁而初名白崖場,後因明建文帝曾在場上的寶輪寺隱匿四五年,世人遂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白崖場也因此改稱為龍隱鎮。清朝初期,龍隱鎮盛產瓷器,遠銷蜀外,名聲遠揚。後商人們因方便順口,慢慢地就把龍隱鎮叫成了瓷器口。因“瓷”與“磁”相通,後又被叫成磁器口,壹直延用至今。

沿街建築多為竹木結構,穿鬥夾壁或穿半木板墻,極具川東民居特色。鋪面多為壹進三間,長進深戶型。看起來鋪面不大,但裏面卻很深。古舊的老屋裏大多經營著頗具當地特色的土特產、名小吃,以及全國各景點大同小異的旅遊商品,或水果糖畫、棉花糖等,偶爾也有書畫、服飾等商鋪,無不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街兩側是密密排列著的店鋪,多為平房或兩層建築,青磚灰瓦,紅柱白墻,典型的巴渝建築風格。店鋪賣什麽的都有,服裝鞋帽、工藝術品,應有盡有。尤其是小吃,隨處都是,熱的涼的,肉的素的,煎的烤的,都帶有地方風味,饞得人流口水,趕緊買來,當街食用,顧不得矜男淑女形象。

有些店鋪還特意將食品的制作過程安排到門前,妳看,這個人站在門旁,拿著長長的搗棒打糍粑;那個人立在門前把粉糊制成米線;這邊店鋪裏用機器搖晃面糊鍋,還做成人拉鍋動的樣子;那邊臺階上還有人表演川劇變臉招徠顧客。

古鎮的小吃美食頗為聞名,毛血旺、千張皮、椒鹽花生,已成為享譽四方的“飲食三寶”。古鎮雞雜、手工酸辣粉、手工糍粑等百吃不厭。

總被說商業化,卻壹直都是人們很愛去的地方。

重慶人愛搓麻將,上到耄耋老者,下至稚嫩的娃娃,他們技藝嫻熟,搓起麻將來樂此不彼,通宵達旦,沈醉於搓麻將所帶來的無比快樂中。

閑散嘮嗑的老人,打麻將的街坊,奔跑玩耍的孩童,年代久遠的建築,伸著懶腰的貓狗?整個畫面散發著壹派濃厚的老重慶味道。

鵝嶺二廠

帶著老重慶的基因,打開新世界

重慶是壹個神奇之地,地理環境的差異,導致風景,建築,都獨具壹格。另外重慶更是各大電影的拍攝取景地。《變形金剛》取景地仙女山,《火鍋英雄》同學聯盟火鍋店?而《從我的全世界路過》電影中的取景之地,就在重慶的鵝嶺二廠。

壹大早來到這裏,店鋪都沒開門,也鮮有遊客,入口處有賣冰淇淋的小店,旁邊有大家所熟知的網紅店鋪。

1939年建立之初,這裏被稱為“民國時期的中央銀行印鈔廠”,專印鈔券、稅票、郵票等有價證券和政府文件。

這裏曾是重慶的彩印中心和西南印刷工業的彩印巨頭,據說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在重慶,但凡是帶色的紙片兒,差不多都是從這裏被印刷出來的。

青石階、生銹的欄桿、長滿苔蘚的瓦片、斑駁脫落的外墻,老舊的木制樓梯?有文藝的氣息,也有網紅的氣質。

實話實說,這裏很小,真的很小,壹大早過來,真的難以想象這裏人多的時候,在幾個“景點”排隊拍照的尷尬場面。這裏和全國很多的創意園壹樣,硬生生的擺了壹些拍照的元素。若壹定要集郵打卡,那就來吧,沒時間就別來了,很多城市很多創意園比這裏好很多

長江索道

山城中的空中公***汽車

長江索道比“網紅重慶”的走紅還早壹步,它通過各大影視劇作品廣泛露臉,最後落腳到江上纜車這壹獨特的空中體驗性而出名,在早期的重慶都市遊中占據絕對C位。

隨著城市新型公***交通設施的完善,公交車、索道、輪渡這些傳統時代的工具逐漸失去部分功能。由於重慶地形地貌特殊,“立體交通”形成了壹種有別於具他城市的特色,是山城壹個強勢的外形符號。在兩江索道(嘉陵江索道、長江索道)雙劍齊發的年代,這兩道空中風景線成了重慶最早期的城市名片。但凡有電影電視劇來重慶拍攝,往返穿梭於兩條江上的索道,必然會進入導演們的鏡頭。外地來渝的背包客和攝影愛好者會專門抽時間前來按下快門。

在那個交通尚不發達的年代,索道第壹次讓重慶人民體會到什麽叫“飛壹般的感覺”。盡管當時的長江索道不管在外觀還是設備方面都沒有如今這般發達,但卻是那個年代獨壹無二的記憶。

在見慣了“大風大浪”的重慶人眼裏,長江索道無非就是壹種交通工具,其職能和公***汽車、軌道交通並無不同。但對於許多外地遊客來說,索道是壹種了解重慶本地人文風土的方式。畢竟壹低頭就能俯瞰繁華的重慶市區,欣賞兩江交匯的壯麗景象,也是壹種獨特而美好的體驗。

曾經,長江索道因為運營成本高、運輸效率低等局限,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現在它儼然成為重慶的發展象征,每天搭載無數人橫穿長江,飽覽山城風光。對於老重慶人來說,長江索道永遠都帶有壹層美好的濾鏡,是記憶裏最難忘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