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旅游景点 - Xi安哪家寺廟燒香比較有靈性?

Xi安哪家寺廟燒香比較有靈性?

有個兄弟介紹:大興善寺

市區,看來我要趕上湯米了。裏面有空海大師的雕像,上次去的時候有壹群日本的真理教法師和信徒做了壹個火供(我是這麽認為的,反正我把很多東西扔進火裏燒了)。除此之外,我感覺非常好。佛教醫院是連在壹起的,但是住院不知道是吃普通藥還是喝大悲天酒。寺址內是壹條佛教用品街,那裏有壹家佛教書店和《臥虎藏龍》。

大興寺

在鐘南山對面,有壹座供奉玄奘大師頭骨的塔。有很多和尚想去鐘南山閉關,這樣他們可以和各種各樣的和尚討論修行。

草堂寺

在大興寺附近,好像有鳩摩羅什紀念館。

大雁塔,小雁塔。我不知道。不管怎樣,其中壹個是Jionji。其中壹個已經不是經營性寺廟,而是旅遊景點,必須買票。

法門寺

這裏有佛教的指骨和遺物,還有很多唐代的宮廷文物展覽,都與湯米有關。

臥龍寺

在城市裏,禪不是很大。是香港寶林寺聖僧開辦的。應該是相當練道場的。

還有其他人。

去拜佛菩薩,福報就多了。

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

按照我國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和農歷初壹、十五,群眾都有去寺廟拜佛祈福的習慣。為使十方信仰植福田,廣得法益,正心而行,為大家簡單介紹壹下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以祈求法益。

1.燒香拜佛的真正意義是什麽?

寺廟是佛教徒修福、修智的地方。古時候叫叢林。通常稱為釋迦牟尼佛,供奉在寺廟的聖雄寶殿。是古印度國王數獨的王子,後來出家,在菩提樹下修行。成為壹個完全開悟的人是佛教的創始人,被佛教弟子尊為“佛”和“師”。燒香敬佛的真諦在於表達對佛的敬意。

感激和懷念。染凈,奉獻生命,實現人生。做到了這壹點,自然就有福了,得償所願了。

第二,供養佛菩薩壹定要燒香嗎?

不壹定。供養佛菩薩的方式很多,壹般是花(表因)和果(表果)。如果條件不滿足,只要壹杯清水(表純度和均質)就可以了。但是,絕對不需要酒肉供養佛菩薩。通常以“香、花、燈、畫、果、樂”為食,可以用其中之壹。

3.燒香是什麽意思?

第壹,對三寶表示崇敬和尊敬,以此來示範和吸引眾生。

二是指向虛空法界發信息,了解十寶加持。

第三,是指十方燒香,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佛教徒的戒律真香,包含了“勤修戒律,持定智慧,滅貪嗔癡”的心照不宣的誓言。佛陀不喜歡人間的大香、貴香,但喜歡佛教徒的戒、戒是真香。

第四,燒香求財能得到嗎?

妳不能。佛經上說:“在佛門,什麽都要”。關鍵是要明白道理,求財要像法律壹樣合理。燒香成灰就是無私奉獻,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布施”。這啟示我們:要從生活中尋求財富和幸福,首先要放棄財富,種下幸福。富貴是因,富貴是果。舍是因,得果,舍。所以,壹個人的福報是自己造的,不是佛菩薩給妳的。佛家常說:“人生是自己造的,幸福是自己找的。”妳是靠燒大香發財的嗎?這純粹是“以凡夫之心,諸佛之腹。”佛家菩薩,大覺大悲,怎麽會像普通人壹樣,關心妳的大香小香,分別給他們財富呢?當然不是。

5.壹定要有人燒香怎麽辦?

寺院是公共活動的場所,所以壹般限制燒香。另外,節假日人多,燒香稍有不慎就會燒到別人,濃煙滾滾,不利於環保,容易引起火災。這樣,不尋求快樂,就會制造無盡的罪惡。必須燒香的信眾,可以把香交給寺廟管理,同意安排。燒的時候,廟裏的和尚也會為妳祈禱。

6.燒香拜佛應該許什麽樣的願?

燒香拜佛,心要清凈,果報可以壹塵不染,有福氣。如果妳要許願,當妳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許下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的大願,妳就有無量功德。佛經上說:“拜佛滅河沙;念佛的時候加持會無限增加也是真的。

七、拜佛菩薩,多少支香合適?

三香為宜。這意味著“禁欲、決心、智慧”是不可錯過的;也有供養佛教、佛教、和尚住三寶的意思。這是最完整最文明的香火供奉。香不多,真心在心裏。俗話說“燒三根文明香,敬壹顆赤誠心”。

八、廟裏有很多佛菩薩。是不是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根香?

不壹定。壹般大雄寶殿前放三香就夠了,其他寶殿效果也壹樣。當然也可以根據寺廟的規定和寺廟內香爐的分布來決定,但每個香爐不超過三個香爐為宜。

9.手裏拿著點燃的香拜佛正確嗎?

不正確。香點燃後要插在香爐中間,第壹根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感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我心中默念:供養法是正而不邪;第三根香插在左邊,我對自己說:餵和尚,清凈不沾。香火過後,要挺胸擡頭,雙手交叉回應佛像,對佛頂禮膜拜。現在也有人點上壹把香,捧在手裏拜佛。這不僅可能引起火災,燒傷他人或自己,還可能燒壞祭祀墊和用具,甚至造成濃煙滾滾,汙染環境,危害健康。真的是不文明,還不如法律。

10.供養佛菩薩最好的方法是什麽?

佛經上說:“壹切供品,法為先。”所謂佛法供養,就是佛經中的教導,比如佛法被念、自我轉化、對人演講等原理。即在日常生活中,在待人接物中:“不作惡,壹切善必追之。”

(文字由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佛教快訊》仙湖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