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房信息 - 機器人的優點和缺點

機器人的優點和缺點

誕生在科幻小說中,人們對機器人充滿了幻想。或許正是因為機器人定義的模糊,才給了人們充分的想象和創造空間。操作機器人:可自動控制,可重復編程,多功能,多自由度,可固定或移動,用於自動化系統。程控機器人:按照預先要求的順序和條件依次控制機器人的機械動作。示教可再現機器人:通過引導或其他方式,先教會機器人動作,輸入工作程序,機器人會自動重復操作。數控機器人:通過數值、語言等對機器人進行示教。而不移動機器人,機器人根據示教後的信息工作。感官控制機器人:利用傳感器獲得的信息來控制機器人的動作。自適應控制機器人:機器人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控制自己的動作。學習控制型機器人:機器人能夠“體驗”工作經驗,具有壹定的學習功能,並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工作中。智能機器人:用人工智能決定自己行動的人。根據應用環境,中國機器人專家將機器人分為兩類,即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所謂工業機器人,就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而特種機器人則是除工業機器人以外的各種高級機器人,用於非制造業,為人類服務,包括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娛樂機器人、軍用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機器人機器等等。在特種機器人中,有些分支發展迅速,並趨於獨立系統,如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軍用機器人和微操作機器人。目前國際機器人學者從應用環境上把機器人分為兩類:制造環境和服務的工業機器人和非制造環境的仿人機器人,這與我國的分類是壹致的。空中機器人也叫無人飛行器。近年來,在軍用機器人家族中,無人機是科研活動最活躍、技術進步最大、研究采購投入最大、實踐經驗最豐富的領域。80多年來,世界上無人機的發展基本都是以美國為藍本,美國的無人機技術水平和種類、數量都居世界第壹。縱觀無人機發展史,可以說現代戰爭是推動無人機發展的動力。無人機對現代戰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壹戰和二戰期間,雖然出現並使用了無人機,但由於其技術水平較低,並未發揮顯著作用。朝鮮戰爭中,美國使用了無人偵察機和攻擊機,但數量有限。在隨後的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中,無人機成為不可或缺的武器系統。在海灣戰爭、波黑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無人機已經成為主力偵察機。越南戰爭中,美國空軍損失慘重,2500架飛機被擊落,5000多名飛行員陣亡,引起美國輿論嘩然。正因如此,美國空軍更多使用無人機。比如“野牛獵手”無人機已經在北越上空執行了2500多次任務,超低空拍照,損傷率只有4%。AQM-34Q 147 Firebee無人機已飛行500多次,執行電子竊聽、無線電幹擾、投擲金屬箔條、為有人駕駛飛機打開通道等任務。高空無人偵察機

1982貝卡谷地之戰,以軍通過空中偵察發現。敘利亞在貝卡谷地集結了大量軍隊。6月9日,以軍出動美國E-2C鷹眼預警機對敘軍進行監控,同時每天出動偵察兵、猛犬等70余架無人機對敘軍防空陣地和機場進行反復偵察,並將捕捉到的圖像傳輸給預警機和地面指揮部。以軍就這樣準確地摸清了敘軍雷達的位置,然後發射“狼”反雷達導彈,摧毀了敘軍多部雷達、導彈和自行高射炮,迫使敘軍雷達無法開啟,為以軍用有人機攻擊目標創造了條件。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美軍首先面臨的問題之壹就是在茫茫沙海中找到伊拉克隱藏的飛毛腿導彈發射裝置。如果使用有人駕駛偵察機,必須在沙漠上空來回飛行,長時間暴露在伊軍的防空炮火下,極其危險。為此,無人機成為美軍空中偵察的主力。在整個海灣戰爭中,“先鋒”無人機是美軍使用最多的無人機。美軍在海灣地區部署了6個先鋒無人機連,共出動522架次,飛行時間1640小時。那時候,不管白天黑夜,每天總有壹架先鋒無人機飛過海灣。

為了摧毀伊軍在沿海構築的堅固工事,2月4日,戰列艦密蘇裏號乘夜駛往近海。先鋒無人機從其甲板上起飛,用紅外偵察儀拍攝地面目標,並發送到指揮中心。幾分鐘後,軍艦上的406毫米艦炮開始轟擊目標,無人機不斷校準艦炮。之後威斯康星號代替了密蘇裏號,伊軍的炮兵陣地、雷達網和指揮通信樞紐都被這樣持續三天的炮擊徹底摧毀。海灣戰爭期間,僅兩艘戰列艦就有1、51架次起飛,飛行530多個小時,完成了目標搜索、戰場警戒、海上攔截和海軍炮兵支援等任務。

發射布雷維爾無人機

海灣戰爭中,先鋒無人機成為美國陸軍的先鋒。它為陸軍第7集團軍進行空中偵察,拍攝了大量伊軍坦克、指揮中心和導彈發射陣地的圖像,並發送給直升機部隊。然後美軍出動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對目標進行打擊,必要時調用炮兵部隊進行火力支援。先鋒有很強的生存能力。365,438+09次航班,只有壹次被擊中,4 ~ 5次因電磁幹擾墜毀。除了美軍,英國、法國和加拿大也出動了無人機。例如,法國“幼鹿”師裝備了壹個“瑪特”無人機排。法軍深入伊拉克作戰時,首先派出無人機偵察敵情。根據偵察,法軍逃脫了伊軍的坦克和炮兵陣地。1995波斯尼亞戰爭期間,因為部隊急需,捕食者無人機被迅速運送到前線。掠奪者在北約空襲塞爾維亞部隊的補給線、彈藥庫和指揮中心時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先進行偵察,發現目標後引導有人機攻擊,然後評估結果。它還向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提供有關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主要道路上軍用車輛移動的信息,以判斷各方是否遵守了和平協定。因此,美軍將“捕食者”稱為“戰場上的低空衛星”。實際上,衛星只能提供戰場的瞬時圖像,而無人機可以長時間懸停在戰場上空,從而提供戰場的連續實時圖像。無人機比使用衛星便宜多了。1999年3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打著“維護人權”的幌子,開始對南斯拉夫進行狂轟濫炸,“科索沃戰爭”爆發,震驚世界。在78天的轟炸中,北約* * *出動了3.2萬架次,投入了40多艘艦船,投下了1.3萬噸炸彈,給歐洲造成了二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浩劫。南斯拉夫多山多林的地形和多雨的天氣條件極大地影響了北約偵察衛星和高空偵察機的偵察效果。塞爾維亞防空火力兇猛,部分偵察機不敢低空飛行,導致北約空軍無法識別和攻擊雲層下的目標。為了減少傷亡,北約動用了大量無人機。科索沃戰爭是世界局部戰爭中無人機數量最多、作用最大的戰爭。無人機雖然飛得慢,低空飛行,但體積小,雷達和紅外特征低,隱蔽性好,不易被擊中,適合低空偵察,能看清衛星和有人偵察機看不清的目標。科索沃戰爭中,美、德、法、英共出動了約200架6種不同型號的無人機,包括:美國空軍的“捕食者”、陸軍的“獵人”和“先鋒”;海軍的;CL-289;來自德國;法國的“Crecerelles”和“Hunter”,以及英國的“鳳凰”等無人機。無人機在科索沃戰爭中主要完成以下任務:中低空偵察和戰場監視、電子幹擾、結果評估、目標定位、氣象數據收集、散發傳單和營救飛行員。科索沃戰爭不僅大大提高了無人機在戰爭中的地位,也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要求,軍方應在10年內準備足夠數量的無人系統,使低空攻擊機三分之壹為無人機;15年,三分之壹的地面車輛應該是無人系統。這並不是用無人系統取代飛行員和有人機,而是用它們來補充有人機的能力,以便在高風險任務中盡可能少地使用飛行員。無人機的發展必將推動現代戰爭理論和無人作戰系統的發展。

機器人警察

所謂地面軍用機器人,是指在地面上使用的機器人系統。它們不僅可以在和平時期幫助警察拆除炸彈、完成安保任務,戰時還可以代替士兵執行掃雷、偵察、攻擊等多種任務。今天,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都研制了各種類型的地面軍用機器人。

英國“手推車”機器人

在西方國家,恐怖活動壹直是令當局頭疼的問題。由於種族沖突,英國受到爆炸物的威脅,所以早在20世紀60年代,它就成功地研制出了EOD機器人。英國開發的履帶式“手推車”和“超級手推車”EOD機器人已經向50多個國家的軍隊和警察機構出售了800多套。最近,英國對臺車機器人進行了優化,研制出了土撥鼠和野牛兩種遙控電爆處置機器人,供英國皇家工程兵部隊在波黑和科索沃探測和處置爆炸物。這只土撥鼠重35公斤,桅桿上裝有兩個攝像頭。野牛體重210公斤,可負重100公斤。兩者均采用無線電控制系統,遙控距離約為1 km。

“土撥鼠”和“野牛”EOD機器人

除了恐怖分子埋下的炸彈,在世界上許多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未爆炸的彈藥隨處可見。比如海灣戰爭後的科威特,就像壹個隨時可能爆炸的彈藥庫。16個國家制造的地雷25萬枚,炮彈85萬發,多國部隊投下的布雷彈和子彈藥2500萬發,其中至少20%沒有爆炸。而且直到現在,很多國家甚至還殘留著壹戰和二戰的未爆炸彈和地雷。因此,排爆機器人的需求量很大。

有輪式和履帶式機器人用於清除爆炸物。它們壹般體積較小,轉向靈活,便於在狹窄的地方作業。操作員可以通過無線電或光纜從幾百米到幾公裏外控制他們的活動。機器人壹般配備多彩色CCD攝像機,觀察爆炸物;多自由度機械手,可以用爪子或夾子擰開炸藥的導火索或雷管,將炸藥運走;車上還裝有霰彈槍,用激光筆瞄準後可摧毀炸藥的定時裝置和引爆裝置;有些機器人還配有高壓水槍,可以切割爆炸物。

德國EOD機器人

在法國,空軍、陸軍和警察部門都購買了控制論公司開發的TRS200中型EOD機器人。DM公司研發的RM35機器人也被巴黎機場管理局選中。德國波黑維和部隊裝備了Telerob的MV4系列機器人。中國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PXJ-2機器人也加入了公安隊伍。

美國Remotec公司的Andros系列機器人受到各國軍警部門的歡迎,白宮和國會大廈的警察局都采購了這種機器人。在南非總統選舉之前,警方購買了四臺AndrosVIA機器人,它們在選舉期間執行了超過100次任務。安德羅斯機器人可以用來對付小型隨機爆炸物。它是美國空軍唯壹用在客機和公共汽車上的機器人。海灣戰爭後,美國海軍也使用這種機器人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空軍基地清除地雷和未爆彈藥。美國空軍還向科索沃派遣了5個Andros機器人,用於清理爆炸物和子彈藥。每壹個現役的EOD小組和空軍航空救援中心都配備了壹個Andros VI。

中國研制的排爆機器人

EOD機器人不僅能拆除炸彈,還能用它的偵察傳感器監視罪犯的活動。監視人員可以在遠處日夜觀察罪犯,聽他們的對話,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很好地了解情況。

1993年初,美國發生韋科莊園教學案。為了查明信徒們的活動,美國聯邦調查局使用了兩種機器人。壹個是Remotec公司的AndrosVA和Andros MarkVIA機器人,另壹個是RST公司開發的STV機器人。STV是壹種6輪遙控車輛,它使用無線電和光纜進行通信。該車有壹個可升至4.5米的支架,裝有彩色立體攝像機、日間瞄準鏡、微光夜視儀、雙耳音頻探測器、化學探測器、衛星定位系統、用於目標跟蹤的前視紅外傳感器等。該車只需壹名操作人員,遙控距離為10公裏。在這次行動中,* * *派出了三艘stv。操作者遙控機器人停在距離莊園548米的地方,升起車上的支架,用攝像頭和紅外探測器窺探窗戶,美國聯邦調查局官員在熒光屏幕周圍觀察傳感器發回的圖像,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屋內的活動。

機器人命令

其實並不是人們不想給機器人壹個完整的定義。自從機器人誕生以來,人們壹直試圖解釋機器人是什麽。然而,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機器人所涵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機器人的定義也在不斷豐富和創新。

1886年,法國作家莉爾·亞當在他的小說《未來夏娃》中,將這種類人機器命名為“安卓”,由四部分組成:

1,生命系統(平衡、行走、發聲、身體擺動、感覺、表情、調節運動等。);

2、造型方案(關節可自由活動的金屬罩,壹種盔甲);

3、人造肌肉(上面的盔甲上有身體、靜脈、性等身體的各種形態);

4、人造皮膚(包括膚色、機制、輪廓、毛發、視覺、牙齒、爪子等。).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卡佩克出版了科幻劇本《羅薩姆的萬能機器人》。在劇本中,卡佩克將捷克語單詞“Robota”寫成了“Robota”,意為奴隸。該劇預言了機器人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悲劇性影響,引起了廣泛關註,被視為機器人壹詞的起源。劇中,機器人按照主人的命令默默工作,沒有感情,沒有親情,平淡的做著重活。後來Rosam公司成功了,讓機器人有了感情,導致機器人的應用部門迅速增加。機器人已經成為工廠和家務勞動中不可或缺的壹員。機器人發現人類非常自私和不公平,最後造反了。機器人的身體素質和智力都非常優秀,從而毀滅了人類。

但是機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自己,以為自己馬上就要滅絕了,於是開始尋找人類幸存者,但是沒有結果。最後,壹對感知能力超群的男女機器人相愛了。這時,機器人進化成人類,世界起死回生。

Capec提出了機器人的安全、感知和自我繁殖問題。科技的進步很可能會造成人類不希望出現的問題。雖然科幻世界只是壹個想象,但人類社會很可能會面對這個現實。

為了防止機器人傷害人類,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1940中提出了“機器人三原則”:

1,機器人不應該傷害人類;

2.機器人應該服從人類的命令,違反第壹條的除外;

3.機器人應該能夠保護自己,除了那些與第壹條相沖突的。

這是壹個給機器人的倫理程序。機器人學術界壹直把這三個原則作為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方針。

65438-0967年在日本召開的第壹次機器人學學術會議上,提出了兩個有代表性的定義。首先,和田的森鄭弘和周平提出:“機器人是壹種柔性機器,具有移動性、個體性、智能性、普遍性、半機械性、半人性、自動化和奴役性等七個特征”。從這個定義出發,森鄭弘提出了10個特征來表示機器人的形象,如自動性、智能性、個體性、半機械性、半人性化、可操作性、普遍性、信息性、靈活性、有限性和移動性。另壹個是加藤壹郎提出,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的機器叫做機器人:

1,有腦有手有腳的個體;

2、具有非接觸式傳感器(眼睛和耳朵接收遠程信息)和接觸式傳感器;

3.具有平衡感和固有感的傳感器。

禮儀機器人

這個定義強調的意思是機器人應該是人形的,即用手工作,用腳移動,大腦完成統壹指揮。非接觸式傳感器和接觸式傳感器相當於人的五官,使機器人能夠識別外界環境,而平衡感和固有感是機器人感知自身狀態不可或缺的傳感器。這裏描述的不是工業機器人,而是自主機器人。

機器人的定義是多種多樣的,因為它具有壹定的模糊性。動物壹般都具備這些要素,所以當我們把機器人理解為人形機器的時候,也可以廣義地把機器人理解為類動物的機器。

在1988中,Espiau將機器人定義為:“機器人學是指設計壹個可以根據傳感器信息預先規劃的操作系統,並以這個系統的使用情況為研究對象”。

1987國際標準化組織對工業機器人的定義是:“工業機器人是具有自動控制操作和運動功能的可編程機械手,能完成各種操作。”

中國科學家對機器人的定義是:“機器人是自動化的機器,但不同的是,它具有壹些類似於人類或生物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規劃、動作和協調,是壹種高度靈活的自動化機器”。在研究和開發在未知和不確定環境中工作的機器人的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機器人技術的本質是感知、決策、動作和交互技術的結合。隨著人們對機器人技術智能本質認識的深入,機器人技術開始滲透到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結合這些領域的應用特點,人們開發了各種具有感知、決策、動作和交互能力的特種機器人和智能機器,如移動機器人、微型機器人、水下機器人、醫療機器人、軍事機器人、空中空間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等。對不同任務和特殊環境的適應性也是機器人與通用自動化設備的重要區別。這些機器人在外形上已經遠離了原來的人形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更加符合各種應用領域的特殊要求,功能和智能大大增強,為機器人技術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工程院院長宋健指出:“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和應用是20世紀自動控制最有說服力的成就,是當代最高意義上的自動化”。機器人技術綜合了多門學科的發展成果,代表了高科技發展的前沿。它在人類生活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正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對機器人作用和影響的新認識。

根據應用環境,中國機器人專家將機器人分為兩類,即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所謂工業機器人,就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機器人。而特種機器人則是除工業機器人以外的各種高級機器人,用於非制造業,為人類服務,包括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娛樂機器人、軍用機器人、農業機器人、機器人機器等等。在特種機器人中,有些分支發展迅速,並趨於獨立系統,如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軍用機器人和微操作機器人。目前國際機器人學者從應用環境上把機器人分為兩類:制造環境和服務的工業機器人和非制造環境的仿人機器人,這與我國的分類是壹致的。

古代機器人

機器人這個詞的出現和世界上第壹臺工業機器人都是近幾十年的事情。然而,人們對機器人的幻想和追求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人類希望制造壹臺像人壹樣的機器,代替人做各種工作。

機器托架

西周時期,中國能工巧匠顏氏研制出壹種能歌善舞的表演者,這是中國最早有記載的機器人。

春秋末期,中國著名的木匠魯班也是壹位機械發明家。墨家的書上說,他曾經做過壹只木鳥,可以在空中飛“三天”,體現了我們勞動人民的智慧。

公元前2世紀,古希臘人在亞歷山大發明了最原始的機器人——自動機器人。這是壹個由水、空氣和蒸汽壓力驅動的移動雕像。它可以自己開門,借助蒸汽唱歌。

1800年前的漢代,大科學家張衡不僅發明了地動儀,還發明了米裏的鼓車。計中鼓車每行壹裏,車上木頭人擊鼓,鐘每行敲十裏。

後漢三國時期,蜀國宰相諸葛亮成功地創造了“木牛流馬”,並用它來運輸口糧,以支援前方的戰爭。

1662年,武田通力利用時鐘技術發明了自動機器人人偶,並在大阪道頓堀進行了表演。

1738年,壹位才華橫溢的法國技師傑克·戴·瓦克森(Jack Day Waxon)發明了壹只機器鴨,它會嘎嘎叫,會遊泳,會喝水,會進食和排泄。沃森的初衷是將生物的功能機械化,進行醫學分析。

書寫機器人

在當時的自動娃娃中,最傑出的是瑞士鐘表匠傑克·多洛雷斯和他的兒子利·路易斯·多洛雷斯。從65438到0773,他們相繼推出了自動寫字娃娃和自動玩娃娃。他們創造的自動娃娃是利用齒輪和發條的原理制作的。他們有的用畫筆和顏色畫畫,有的用蘸了墨水的鵝毛寫字。它們結構精巧,服裝華麗,風靡歐洲。由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這些娃娃實際上是身高壹米的巨型玩具。現在保存下來的最早的機器人是瑞士努沙提爾歷史博物館裏的少女娃娃。它是200年前制造的。兩只手的十個手指可以按下風琴的琴鍵演奏音樂,現在定期演奏供遊客欣賞,顯示了古人的智慧。

19世紀中期,自動玩偶分為科幻派和機械制作派兩大流派,各自在文學、藝術和現代科技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831年,歌德出版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赫爾蒙·克魯茲”;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動玩偶為特色的作品《加布裏埃拉》;科洛迪的《匹諾曹》1883出;《未來的夏娃》發表於1886。在機械物體的制造中,1893年,摩爾制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繞圈移動雙腿。

自20世紀以來,更多的人關註和支持機器人的研究和發展,壹些適用的機器人相繼問世。1927年,美國西屋公司工程師溫茲利制造出第壹個機器人“電報箱”,並在紐約舉行的世博會上展出。它是壹個帶有無線電發射器的電動機器人,可以回答壹些問題,但機器人不能行走。1959第壹臺工業機器人(可編程,圓坐標)在美國誕生,開啟了機器人發展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