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公司 - 農墾是什麽概念?

農墾是什麽概念?

農業墾殖概況

2002-5-31 15:41:35

2000年,農墾系統以貫徹黨的十五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主題,以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加強管理為重點,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

(1)經濟穩定增長,效益明顯改善。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3.4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1990,下同),同比增長5.96%。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203.95億元,增長3.05%;第二產業增加值654.38+064.95億元,增長654.38+00.05%;第三產業增加值11456萬元,增長55438+0%。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019元,同比增長7%。人均純收入3036元,比上年增長5.45%。全系統虧損由上年的43.2億元下降至7.03億元,下降幅度為83.7%。效益持續下滑的趨勢得到遏制,經營質量明顯提高。

2000年,全系統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4755.82千公頃,下降2.11%。糧食總產量146521000噸,比上年減少13.67%,其中大豆總產量1848000噸,比上年增加47.96%,商品糧11543噸。天然橡膠生產克服了特大臺風災害的影響,全年幹膠產量34.68萬噸,下降4.59%。棉花總產量831.6萬噸,增長1.3.22 %。石油總產量71.25萬噸,增長1.07%。

全年工業生產增加值178.31億元,增長10.72%,實現利潤1.274億元,扭轉了全行業虧損局面。建築業增加值40.85億元,增長6.30%;個體建築業發展迅速。年末全國共有個體建築企業5417家,從業人員3.49萬人。

批發和零售業、餐飲業和服務業* * *實現商品銷售和營業收入51,632萬元。個體商業、飲料和服務業發展迅速,網點139200個,從業人員25萬人。全年出口商品總值98.26億元,增長22.97%。其中,工業產品出口值71.26億元,增長16.43%。主要出口商品有:大豆、棉花、茶葉、水果、生豬、羊、牛、家禽、對蝦、人參、枸杞、鹿茸、罐頭、棉紗等農副產品。

(二)各項改革進壹步深化2000年,農墾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取得新進展,非國有經濟比重進壹步提高。非國有經濟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系統的比重由上年的25.96%提高到28.4%。其中,非國有工業總產值已占工業總產值的48.98%。天津、福建、浙江等墾區非國有經濟達到50%以上。

1.農業改革。各墾區大力推行職工家庭農場“四戶兩自理”(土地承包到戶、核算到戶、盈虧到戶、風險到戶、生產成本和生活費用),進壹步完善大農場小農場農業雙層經營體制。在簽訂新壹輪合同時,大部分墾區延長了合同期,不少墾區的壹些家庭農場將合同期延長至30年。在黑龍江墾區,以“四戶兩自理”為特征的家庭農場主體地位更加牢固,各類家庭農場發展到22.4萬個,占全部農業生產組織的99.9%。橡膠等長期作物的家庭經營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探索租賃、股份制等形式。海南墾區新開發的農業項目和非塑料農業,都已由職工家屬自費或股份合作經營。國有茶園民營化改革全面鋪開,部分農場通過拍賣方式將國有茶葉全部或部分轉讓給家庭經營。

2.二、三產業企業改革。各墾區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壯大和發展了壹批在農業產業化中起核心作用的龍頭企業,並對這些企業進行了規範的公司化改造。80%左右的市場辦中小企業通過兼並、關閉、重組等形式進行了改革,經營機制進壹步轉換。黑龍江墾區中小企業改革達到98.3%,其中產權制度改革達到71.8%;海南墾區38.5%的校辦企業已全部改制,實行民營或私了。江蘇墾區86%的校辦企業完成了改制。

3.政企分開、剝離企業社會負擔取得實質性進展。壹些墾區的社會功能和社會負擔已經完全或部分分離。隨著北京墾區農村體制改革,墾區承擔的社會職能全部交給了地方政府。上海、福建、浙江、江蘇、青海、雲南等墾區也采取過渡措施,將教育、衛生等部分社會職能交由政府管理或經費由政府承擔,具體事務委托農場辦理。其中,上海墾區社會職能已在墾區集團內部剝離,中小學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具體工作由農場社區組織管理。湖北省襄樊市清河、車河、綏陽三個國有農場和吉林省梨樹農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設立管理區作為地方政府機構,設立壹級財政,管理管理區(農場)的行政、教育、衛生、民政、政法等事務,壹切費用由管理區財政承擔。壹些不具備政企分開條件的墾區也在積極探索內部分開的有效途徑。

4.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中。截至2000年底,全國有19個墾區參加了地方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全國農墾有269.55萬職工和1159.95萬退休人員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統籌或系統統籌,分別占全系統的67%和79%。按照社保部門的規定,參加養老保險社會統籌的墾區將加強繳費校正,推進社會化發放;未納入的墾區,加強了與有關部門的協調,積極爭取農墾職工養老保險盡快納入當地社會養老保險。

5.各墾區進壹步完善勞動用工制度,部分墾區進壹步探索員工身份轉變。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浙江、重慶、成都、福建等墾區通過“改變身份、適當補償、承認工齡、接續社保”的做法,改變了農場與職工的傳統勞動關系,使改制企業的職工成為社會人,增加了農民職工的流動性。

(3)面向市場,加大結構調整力度。2000年,農業部制定下發了《關於農墾系統農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和《關於調整熱作產業結構的意見》。壹年來,農墾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1.種植結構和品種結構進壹步優化。主要表現在:(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減少,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增加。2000年,糧食產量3163.87千公頃,比上年下降6.29%;棉花527.8千公頃,增長7.05%;油料作物461.1.9千公頃,增加1.00%。(2)品種結構進壹步優化。新疆墾區壹、二級皮棉率達到80%;湖南、湖北墾區雜交棉面積增加,棉花產量和檔次提高。北方春小麥面積減少,優質率提高。黑龍江墾區春小麥播種面積299.5千公頃,比上年減產37.13%。優質熱帶水果和其他經濟作物,優質熱帶水果率達40%以上。(3)橡膠布局進壹步優化。在保持產能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海南、廣東、廣西大風寒地橡膠種植面積減少6667公頃,雲南墾區壹類橡膠種植區橡膠種植面積增加4000公頃。

2.高效農業取得良好成效。按照擴大規模、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的思路,海南墾區將建設十大農產品基地,形成大農業產業格局;黑龍江墾區在加大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同時,進壹步加強了商品糧基地建設;河北、天津墾區大力實施精品工程,發展優質養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3.以“學生飲用奶計劃”的穩步實施為突破口,有力地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沈陽、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學生飲用奶計劃”試點正式啟動。到2000年底,學生每天攝入的牛奶已達40多萬份。全系統奶牛存欄51.32萬頭,比上年增長2.1.3%;牛奶產量1165000噸,增長7.08%。

(四)企業扭虧為盈成效顯著。

1.扭虧責任制進壹步完善。在全系統推動建立墾區增收節支責任制,加強考核,定期分析上報各墾區財務運行情況。引導有條件的墾區建立財務結算中心,加強資金統壹監管,推廣江蘇墾區做法,推行墾區總會計師、財務總監制度。

2.墾區大力開展“管理效益年”活動,進壹步學習邯鋼、亞星經驗,建立層層分解、人人負責的成本控制體系,推進企業成本管理制度化、規範化,強化成本管理。黑龍江墾區廣泛開展成本倒掛活動,各類作物每公頃成本比上年降低180-300元,綜合成本降低270元,全墾區可比成本降低4383100萬元。

3.農墾系統3599戶中列入重點企業82戶,到2000年底,已有56戶脫困,脫困率為68.3%,比上年提高近38個百分點。56家脫困企業中,21家扭虧為盈,占比37.5%,同比增加1.999家。* * *實現利潤5297萬元,同比增加3589.2萬元,其中10戶連續兩年保持盈利。通過破產、兼並、重組、關閉等方式脫困的企業有35家,占62.5%。

4.剝離企業不良資產和減輕企業負擔取得良好成效。2000年,農墾系統積極爭取政策支持,通過多種形式(包括債轉股)剝離企業不良資產約6543.8+000億元。

5.扶貧開發取得新進展。2000年,138邊境貧困農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8.93億元,比上年增長36.40%,是“九五”期間增長最快的壹年。其中,第壹產業654.38+0.799億元;第二產業3.93億元;第三產業7065.43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0.44%、28.85%和365.438±0.03%。人均收入也比上年有了壹定程度的增長。138邊境貧困農場盈虧平衡後,虧損130萬元,比上年減少63%。其中,盈利農場達到65個,比上年增加14個。

㈤科學、技術和培訓得到加強。2000年引進推廣水稻機插深施技術、奶牛繁殖管理配套技術、橡膠園覆蓋技術、化學除草技術等20多項新技術。在棉花生產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大力推廣機械化采棉新技術,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降低棉花生產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盈利能力。黑龍江墾區通過引進優質水稻育種技術、優質奶牛養殖技術、鮮奶加工技術、激光平地技術、衛星定位系統,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2000年農墾系統5個項目列入農業跨越計劃(全國28個),30個項目列入國家豐收計劃;中國荷斯坦奶牛MOET育種體系的建立和實施,獲得國家科教基金農業技術推廣獎和農民獎。

積極開展幹部培訓,努力提高農墾系統各級領導的管理和決策水平。2000年,全系統* * *培訓管理人員65438+萬人,有效提高了農墾幹部的技術、管理和決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