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旅游攻略大全網 - 租赁信息 - 湖海文學(第壹期)(第壹期)

湖海文學(第壹期)(第壹期)

目錄

小說圈

——汪曾祺《撿爛紙的老人》

——沈平的回憶

——孫伊彥《外地煎餅》

散文周

——孫《向高粱致敬》

石子嶺

——潘玉紅的《外婆橋》

詩歌花園

——時語婕的《詠懷》

——孫茂雙《三月三》

——陳秋林《深秋之露》

——西山有晴雪《念奴嬌梨花》

小說圈

壹個老人撿爛紙

汪曾祺

燒烤劉早就不賣燒烤了,但是虎坊橋周圍的人還是叫它燒烤劉。這是壹家很受歡迎的穆斯林餐廳,地方很大,食物實惠,大鍋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白菜。比較貴的是紅燜羊肉,也就是壹小碗錢,後面可以做。盛在臉盆裏,倒入幾個深鐵罐裏,小火慢燉,總是很溫和的。有時他們賣小勺炒菜:大蔥炒羊肉,幹炸肉丸,看起來像蜂蜜...主食是米飯、饅頭、燒餅、玫瑰卷;賣面,倒炸醬,腌制。夏天賣炸醬面。賣餡糕的。煎餅爐粘著卷首的兒子。壹進門就聽到煎餅鍋裏油滋滋的響,餅香撲鼻,誘人。

劉的燒烤生意不錯。到了吃飯的時候,尤其是中午,人總是很飽。附近有幾家小廠,廠裏沒有食堂。劉正在他們食堂燒烤。工人們都風華正茂,能吃。至少需要五個餡餅(半斤),壹瓶啤酒,兩杯白酒。女工大多帶個飯盒,買個餡餅,或者炒個豆腐和花卷,拿到車間吃。有壹些退休工人不愛在家吃飯,卻愛燒烤,愛吃“野菜”,愛點什麽就點什麽。有壹個溫柔的擁護者,曾經是會計。他每天都來燒烤劉。他和家裏人約定,壹天兩元的“挑選費”就扔在這裏。有壹個煤站的副經理還在工作,指甲全黑了。他在劉吃燒烤已經十多年了。他來了,沒有座位。服務員馬上從後面拿出壹個凳子,把他安排在壹個角落裏。有炮肉的時候,他總是來壹盤炮肉,三個燒餅,兩杯酒。這壹盤肉對他來說是夠另外兩個人吃的,因為劉指著他要保證燒烤用的煤。這些都是老客戶。還有壹些流動的客人,有東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莊的。大包小包五顏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張開雙臂餵奶。

有壹個人每天壹定要來,中午晚上兩頓飯,都在這裏。這條街上的每個人都認識他。他是個撿破爛的。他衣衫襤褸,總是壹件油膩的爛棉襖,腰間系著壹根爛麻繩,沒有襯衫。我說不出臉上是什麽顏色。好像是淡黃色的。我不知道她多大了,六十多歲。七十多歲?有七顆長牙和八顆短牙的嘴是不完整的。妳為什麽不吃壹些軟卷和面條呢?不,他總是要三個燒餅,還歪著頭使勁嚼。吃完燒餅,他站起來,找了壹個別人用過的碗,自言自語(他不在乎這個):“找個面湯和他們壹起喝。”喝面湯:“回頭見。”沒有人註意他,因為他不知道他在和誰說話。

壹天,他和幾個年輕人共用壹張桌子。壹個年輕人看著他,小聲對他的同伴說了些什麽。他太擔心了:“妳說誰呢?”小夥子不理他,放下燒餅,跑到店裏:“出來!出來吧!”這是壹場戰鬥。北京人以前都是在街上打,不在商店打,以免損壞人家的東西,攪了人家的生意。“出來吧!出來吧!”那是個電話,沒人勸。根本沒人註意他。打架?這樣壹個糟老頭子?這老頭真壞,從裏到外。這些男生,任何壹個,都會壹拳把他打倒。男孩們看著他,不理他。

這樣壹個糟老頭子真的要打架嗎?他能打嗎?妳年輕的時候打過架嗎?他好像沒打過架,所以不是玩胳膊的人!他在做什麽?虛張聲勢?我不知道。沒有動力。沒人把他當回事。

沒人理他,他生氣地回到座位上,好不容易才把沒吃完的燒餅吃完。情緒已經平靜下來——沒有太多情緒。“去和他們壹起找點湯喝。”喝了兩口面湯:“回頭見!”

好幾天沒見老人撿爛紙了。我聽煤站副經理說他死了。他死後,在他的破席子下發現了8000多塊錢,堆在壹起,用麻筋綁得整整齊齊。

他存錢是為了什麽?

關於作者:

汪曾祺(1920 3月5日-1997 5月16),江蘇高郵人,西南聯大畢業,中國作家,京派代表人物,何麗霞文學流派創始人。他被譽為“抒情的人文主義者,中國最後壹個純粹的學者,中國最後壹個士大夫”。他的文筆樸實無華,主要作品有《拿戒指》、《大鬧筆記》、《奇聞異事》等。,他獲得了國家短篇小說獎。1997五月病逝,享年77歲。

記憶

沈平

?這些老人年過六旬,今天卻突發奇想,要為小學畢業50周年舉辦壹次同學會。五十年,半個世紀。歲月的風霜早已把他們的頭發染白,滿臉皺紋。現在他們又見面了,還能認出對方嗎?他們是不是把珍貴的友誼埋在心裏?

於是打了個電話發了個通知,折騰了半個月,真的把人召集起來了。班裏除了4個人提前去了另壹個世界黨,其他41個人都答應來了。

聚會選在壹家酒店的壹樓,門口掛著標語和彩球,很隆重。當然,第壹批來自幾個贊助商。他們發現這家酒店的服務真的很好:門外有服務員開門;壹進大廳,服務員就遞過來熱毛巾;還有壹個提著籃子的小老頭,給每個人壹包紙巾。顯然,這是為了他們的眼淚。發起人連連稱贊:嗯,想得真周到。

學生壹個接壹個地來了。每個人的到來都會引起壹陣興奮。先是大家靜靜地看著來訪者,然後突然有人叫出了他的名字,於是出現了壹片歡呼,壹個熱烈的擁抱。也有壹些人真的不認識他,但是當他舉報自己的時候,大家馬上就意識到了。這種興奮感更加強烈,因為其中也包含了驚喜。

想想吧。50年聚壹次容易嗎?人生還會有第二個50年嗎?昨天的少年,今天的老人,妳牽著我的手,我摟著妳的腰,有說有笑有哭...那壹幕真的很感人。

小老頭給大家發的紙巾真的派上了用場,發現小老頭被它們感動的流下了眼淚。他還經常用籃子裏的紙巾擦眼睛。

熱鬧過後,主辦方開始清點人數,發現來了40個人,還有壹個人沒來。每個人都在問:他是誰?

提著籃子的小老頭突然放下籃子,走上前來說,是我。妳們都沒認出我!

哧溜壹聲,所有人都驚訝地朝他開槍:妳?妳是誰?妳在開玩笑嗎?

在40雙眼睛的審視下,小老頭有點不好意思。他趕緊直起腰,大聲說,我是陳大夫。請再看看,再想想。

發起人急忙查看名單,確實有陳大夫這個名字,但是...40雙眼睛從頭到腳看了他半天,有壹個贊助商忍不住說,妳不是酒店嗎...做這個?他指著老人的籃子。然後他說:妳在開玩笑,我們是同學會...

小老頭似乎有點著急:我知道是同學聚會。這種事誰能冒充?我明明是陳大夫,請擦亮眼睛認我!小老頭於是有點委屈地嘟囔著:這紙巾是我自己給大家買的——酒店還管妳呢!

於是40雙眼睛再次聚焦,希望看不透他的骨頭,卻失望地搖了搖頭。小老頭這次是真的急了。他說,妳的記憶...為什麽這麽糟糕?仔細回想壹下,我們班每天第壹個來打掃衛生的是誰?再考慮壹下。學校運動會誰給妳看衣服,誰給妳打開水?班裏組織勞動,誰幹的活最辛苦...

大家還是半信半疑。突然,壹個女同學尖叫起來:哦,我想起來了,他的確是陳大夫,他是我們的同學!

他們都壹起看著女同學,顯然希望她拿出證據。女同學有點激動地說:妳還記得有壹次他偷了學校附近壹個農民的紅薯,讓人抓住帶到學校門口給大眾看嗎...哦!他們都發出壹聲大叫,他們的記憶之門瞬間全部打開。現在看看陳大夫,怎麽看都像他們的同學。

但是這個時候,陳大夫壹點也不激動。相反,他像被擊中壹樣痙攣。他張大了嘴巴,臉扭曲著,用顫抖的聲音說:天哪,妳還記得這個!我做了這麽多好事只是為了讓妳忘記,但妳是如此...好傷人!

陳大夫慢慢轉過身,拿起籃子,搖搖晃晃地走向門口。他再也沒有回頭,即使他在身後失聲。

作者簡介

沈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壹級作家,廣東省短篇小說學會會長,《小說選》特約編輯。多年堅持文學創作,在地方報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400多萬字,出版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19篇。曾獲短篇小說金雀獎、冰心童書獎、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年度評選壹等獎等60多個權威獎項。影視作品《妳好,新羅木倫》《佛珠藏娃》獲飛天獎和粵獎。

西鄉玉餅

孫伊彥

今年春天,我們在日照市嵐山區某景區附近的壹家酒店用餐時,服務員端上壹個饅頭後不久,又端來了壹個煎餅。雖然不是我最喜歡的石磨糊,但在異國他鄉遇到煎餅的時候,我眼前壹亮,驚嘆不已。我第壹個伸手拿起壹塊,大嚼起來。

同桌吃飯的滕州某旅遊公司王經理說:“這還沒出山東呢,沒啥。”然後,她給我講了幾年前她在旅行中遇到的壹個與煎餅有關的事件。

那是在南方某省會城市的火車站候車室。他們幾個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煎餅、鹹菜、鹹鴨蛋,這時壹個中年婦女突然走到他們旁邊,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們。王經理擡頭看她時,她試探地問:“妳在吃什麽紙?”當王經理告訴她這是我們山東滕州的煎餅美食時,她先是壹驚,然後羨慕得差點流口水。王經理帶團旅遊多年,這也不是第壹次遇到這種情況,於是伸手拿了個煎餅遞了過去。收到煎餅後,這位女士感謝了她幾次,然後轉身回到等候區的座位上。

誰知過了壹會兒,那位女士又領著壹個小夥子過來,對王經理說:“妳給我做的煎餅太好吃了,我咬不動。但我已經給了能咬它的人。”說完,她上前拉了拉身邊的年輕人。只聽那青年趕忙接過話來,說道:“好的,謝謝。我也是山東人。壹直在外打拼,好幾年沒回老家了。我幾乎每天晚上都夢見吃煎餅。不知道能不能再給我兩個煎餅?”壹番交談後,王經理毫不猶豫地從旅行包裏掏出三個煎餅,給了他三個鹹鴨蛋。年輕人雙手接過後,連連鞠躬致謝。

從此,出省旅遊,煎餅成了王經理的標配之壹。

作者簡介

孫,山東省滕州市人,出生於1961 11。1980滕州壹中畢業後,考入空軍壹機學校。1982年秋從軍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孔蘭空軍工作。歷任師直屬修理廠軍械師,航空總隊軍械檢驗中隊政治指導員,飛行大隊政治指導員,空軍中校。2001他選擇了自主擇業,跳槽。他喜歡寫作,堅持閱讀和寫作,在軍事和國外刊物上發表了數百篇文章。現在他是《大眾日報》的特約評論員。

散文周

向高粱致敬

孫伊彥

?從1978進城讀高中至今,我已經離開家鄉四十多年了,但高粱這種普通作物在我心中的崇高地位絲毫沒有降低。

?高粱是壹種高稈植物。在科技不發達、物資極度匱乏的六七十年代,簡直就是“寶”,深受人們喜愛。且不說其食物的功能,列舉以下幾項。

?清爽的高粱茶。夏天和秋天,在烈日下工作的成員大量出汗,需要及時補充水分。生產隊長專門安排壹兩個隊員在大鍋裏燒開水,送到地面。開水會員不愛喝,茶也喝不起。鍋爐往往就地取材,把紅高粱放進水裏煮。別說,煮出來的紅高粱水很好喝,大家都喜歡喝。尤其是秋天,地裏的高粱快熟的時候,燒水的人會簡單的把剛割下的高粱頭洗幹凈,直接放進鍋裏煮,這樣水的味道更好。至於水裏的高粱米,壹粒也不能浪費,全部進了社員的肚子。紅高粱茶解渴充饑,給人們留下了那個時代的獨特記憶,可惜當年沒有人申請這個“專利”!

?暖高粱殼拔罐。去掉種子的高粱殼,冬天可以用來拔罐。那時候冬天,沒有取暖設備,壹個小火罐就是壹家人的依偎。火罐裏的燃料是高粱殼,罐子是和尿罐壹樣大小的陶罐。先在罐子裏放入適量的高粱殼,再放壹些帶有火星的草木灰在上面。用它烤手腳,突然感覺壹股暖流湧遍全身。晚上睡覺前,也經常用來給老人和小孩烤被窩,讓他們入睡。其實拔火罐最大的用處就是在上面放壹個烤籃,給孩子烤紙尿褲,尤其是陰天。

?便宜又環保的家用電器。除去種子和外殼後,高粱穗不僅可以用掃帚掃地,還可以用掃帚刷鍋刷碗。用這個刷子刷鍋刷碗就像用絲瓜壹樣,沒有汙染。現在,它還在農貿市場賣,我愛人也會壹如既往的買。說到畫筆,我不禁想起滕州的火把節。也就是每年的元宵節晚上,我們這些孩子都會把家裏積攢了壹年的光頭刷頭扛到坡上點燃,扔到天上。火把壹個接壹個的拖著龍,有的跳起來,有的倒下,場面十分壯觀。如果有手機拍下來發到朋友圈,肯定是點擊量很大的視頻之壹。把高粱稭稈頂端最薄的部分切掉,叫做胡子。將胡須外側清理幹凈,上下兩層橫向排列,這樣就可以做壹個圓形的鍋拍(鍋蓋)。這種器皿不僅用作鍋蓋等蓋子,還用來盛煎餅、餃子、面條等。壹個在濟南做生意多年的侄子帶到了濟南。去世前,他經常曬朋友圈捧餃子或面條。我從來沒有得到足夠的關註。

不要減少過去勇氣的“支柱”。高粱稭稈是高粱的支柱。高粱收獲後,還是發揮最大的作用。真是“勇者無畏”!高粱稭稈可以用來織箔,不僅可以用來做床(上面鋪上草稈和席子)睡覺,還可以用來晾曬和儲存糧食。記得小時候喜歡看爸爸編錫箔,特別是開始用錫箔吊墜穿線的時候。我總是壹次又壹次地為父親帶著那些錫箔吊墜,我得到了父親的許多贊揚。高粱稈更大的用途是蓋房子的時候當椽子用。要做椽子,首先要把高粱莖捆成壹個拳頭粗細的稻草柄。這也是個技術活,壹般都是中老年人紮,保證質量。蓋房子的時候,先把椽子壹根壹根的排在橫梁上,然後蓋上泥(蓋在後面),再蓋上稻草或者瓦片。

?高粱稭稈可以用來編織各種涼席,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席子有的用來鋪床供人休息,有的用來晾曬和存放食物,有的用來鋪在地上供婦女穿被子和棉衣。甚至還有專門為婚禮、婚禮編織的紅色席子,可以用來鋪床,供新郎新娘跪在上面磕頭,也可以像墻紙壹樣圍在與床相連的墻上,稱為圈席。剝竹條,編涼席,可能是更細致的工作。我以前從未見過他們。家裏用的席子都是從市場上買的。

?此外,高粱稈上的葉子曬幹曬幹,是牛、羊等牲畜冬季的美味。就連割下高粱稈後留在地裏的茬也能派上用場。人們把它挖出來,把泥土砸幹凈曬幹,然後就可以當柴火做飯了。由於它的許多根源,人們經常用它來嘲笑那些趕時髦燙頭發的女士們,說她們的頭發像翻倒的胡茬壹樣生動。

?向高粱致敬!

作者簡介

孫,山東省滕州市人,出生於1961 11。1980滕州壹中畢業後,考入空軍壹機學校。1982年秋從軍校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孔蘭空軍工作。歷任師直屬修理廠軍械師,航空總隊軍械檢驗中隊政治指導員,飛行大隊政治指導員,空軍中校。2001他選擇了自主擇業,跳槽。他喜歡寫作,堅持閱讀和寫作,在軍事和國外刊物上發表了數百篇文章。現在他是《大眾日報》的特約評論員。

石子嶺

外婆橋

潘玉紅

外婆橋

這是童年記憶中最顯著的標誌。

草長鶯飛的三月。

炊煙在橋上延伸。

叫醒枝頭的喜鵲。

五顏六色的野花搖曳著春天的舞蹈。

奶奶拿著菜籃子拉著我的手。

走在橋上

向著遠處霧蒙蒙的菜園

我們在河中的倒影清澈而蕩漾。

魚吐淘氣的泡泡。

炎熱的六月

金色的麥浪呼喚成熟。

壹輛裝滿小麥的大車

金色的波浪在橋上湧動。

繁星點點的夜晚

外婆橋變成了壹艘很酷的船。

月光下漫步在河邊

奶奶和我相擁而坐

看星星眨眼,月亮藏在雲裏。

板巖大方又溫暖。

那是奶奶的體溫,那是地球的溫度。

我聽著美麗的民間故事和鄉村歌曲睡著了。

奶奶拉著我的手走過了橋。

陪伴勤勞的牛度過春播。

在沙沙作響的樹葉上走過秋收

經歷四季

四季溫暖如春。

走過風霜雨雪

每天都是清新宜人的。

我的頭越來越高。

奶奶老了。

現在我只能壹個人走在橋上。

奶奶的腳印依稀可辨。

隨著河流流失的時間很難找到。

作者簡介

潘玉紅,男,漢族。2000年至2007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服役,在宣傳科從事新聞宣傳工作。2008年起在山東省莒南縣總工會工作。業余時間從事詩歌和散文創作,作品曾在《故鄉》雜誌發表。

詩歌花園

用詩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情

時語婕

卑鄙的大自然是個孩子,忘記了世界。

永遠指向月亮,揮揮手,風就來了。

海因我而靜,山隨我。

完全不認識,而且住在西部。

作者簡介

時語婕,筆名:建武居士,生於江蘇無錫。

三月三節

孫茂雙

清晨,鳥兒在樹的深處歌唱,風把芳香送進了我的家。

鳥瞰了鄉下的茶米之後,三三兩兩地在山裏采摘槐花。

作者簡介

孫茂雙,字,山東棗莊人。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國畫與山水專業。現為中國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辭賦學會會員、魯南辭賦協會理事、魯南孔子詩詞學會副會長。職業詩人和畫家。詩歌作品曾在《中國對聯報》、《中國辭賦駢文報》、《中國詩歌》、《中國詩歌月刊》、《驪山詩苑》、《甘泉》等報刊發表。出版個人詩集《在雲信休閑生活》。

深秋的露水

元寶楓葉子秋天紅,睡蓮蓬桶冷。

滲出晶瑩潤澤,清澈見底。

清風圓玉落,細雨遠。

明天早晨,早晨的太陽將燦爛地照耀著。

作者簡介

陳秋林,筆名:頗為挑剔。退休。江蘇人,宣州詩社、安徽詩社、中國詩社會員,九州格律詩社特約作者。作品散見於詩歌刊物及網絡平臺,如萬靈詩社、敬亭山詩社、江南新韻、西江明月詩社、中國作協孫詩社微刊、惠韻、壹壺詩夢詩社、安徽詩人之家等。多次獲獎。

念奴李嬌花

西山有晴雪

晴雪之時,見友鄰,玉花相羨。第十二日,白梅嘆,昨夜東方催風雨。萬秀千枝,空蝶醉,輕抹新妝樹。清風相約,問花是給誰的。

熱愛白頭的純真,胡安的美麗,和永恒的禮物。不管夏秋好風光,愛情只在春天傾訴。比喻離愁,嬌然落淚,那是花兒回家了。用春天的光輝,教妳生與死。

作者簡介

西山有清雪——原名王強,北京市海澱作家協會會員,2016開始寫舊體詩,已創作絕句、韻文、警句等詩歌470余首。